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戊戌變法 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戊戌變法 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6課 戊戌變法》教案
教學 目標 1.了解公車上書的時間和主張;識記維新派創辦的報刊及宣傳的維新思想;理解百日維新的內容和歷史意義。 2.通過對康有為、梁啟超的理論學說和維新活動的分析,學習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過分析和評價光緒帝頒布的一系列變法詔書的主要內容,變法的歷史意義以及變法失敗的原因,讓學生初步學習辯證地、全面地認識歷史的方法。 3.使學生認識戊戌變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讓學生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重點 難點 1.重點:公車上書;百日維新的內容。 2.難點:戊戌變法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的影響。
教法 學法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結合史料設置問題進行探究。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導 與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中國歷代改革,你知道有哪些?這些改革家的結局命運如何? 展示魏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北宋王安石變法及明朝張居正變法。之后展示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片段: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由此導入本課主題:第6課 《戊戌變法》 教師 隨筆
新課講授 溫故知新 1.提出問題:已學過哪些有關近代化探索的內容?結果如何,有何認識? 答案: (1)探索:地主階級:洋務運動;農民階級:《資政新篇》。 (2)結果:失敗。 (3)認識: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由于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擔負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 2.向學生介紹,面對民族危亡,資產階級的不同選擇 (1)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變法改良,實行君主立憲制。 (2)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 3.介紹“維新派”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的相關事跡等。 4.補充戊戌變法的背景,讓學生對當時的時代環境有更為清晰的認知。 背景如下: (1)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此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第一篇 揭開序幕 康有為與公車上書 1.引導學生閱讀“公車上書”的相關基礎知識 展示: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群情激憤。正在京師參加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各省1300多名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 2.補充史料:“聞日本索償2萬萬是使我臣民上下三歲不食乃能給之。”“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 3.概念闡釋:為何被稱為“公車上書” 4.展示結局及影響:這次上書,并沒有上達光緒帝,而被都察院拒絕,但上書內容廣為流傳。公車上書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第二篇 繼續發展 組織學會 創辦報刊 1.組織學生思考:以康有為實例,列舉維新派開展了哪些活動? (
1895年8月,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后改名《中外紀聞》。
1895年11月,北京強學會開局。
1895年11月,設立上海強學會,“專為中國自強而立”。
1896年1月,上海強學會刊行《強學報》。“托古以改今制”
倡導維新變法﹐提出開議院的政治主張。
) 結論:維新人士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維新變法思想。 2.從目的、主張、代表三個角度強化對戊戌變法的認知 (1)目的-變法圖強; (2)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 (3)代表-資產階級維新派。 3.圖文結合,詳細介紹組織學會、創辦報刊的情況,突出《時務報》和《國聞報》,思考其帶來的作用。 結論:啟發民智,組織力量,制造輿論,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4.通過展示史料,引導學生思考 史料: 材料一:這些時報雖然沒有送到光緒皇帝手里,但因為內容痛切,在北京的一些官員和士大夫輾轉傳抄,天津、上海的報紙公開刊載,因此流傳頗廣,影響頗大。 ——李侃《中國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二:維新派興創辦報刊、成立學堂、學會,使當時“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蔚然成風…… ——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 思考:上述學會和報刊主要宣傳了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 結論:主要宣傳變法圖強;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第三篇 走向高潮 光緒帝與百日維新 1.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分析百日維新的背景。 2.展示史料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若不及時圖治,數年之后,四鄰交逼,不能立國。”并提出建議:采法俄、日以定國是,大集群臣而謀變法等。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3.展示漫畫(右圖所示),組織學生思考如下問題: (1)說說圖中的光緒帝處境如何? (2)你認為光緒帝急需解決哪些問題? (3)此時的光緒帝做出怎樣的選擇? 結論: (1)光緒帝沒有實權,慈禧太后操縱著清廷大權。 (2)帝國主義瓜分狂潮下的大清岌岌可危的國運;掙脫慈禧太后的權力束縛,奪取實權。 (3)光緒帝表示“不甘作亡國之君”,決心變法。 4.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對戊戌變法有更系統的了解。 5.通過列表的方式,引領學生歸納百日維新的內容,分析起影響。 第四篇 慘淡收場 慈禧與戊戌政變 1.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了解戊戌政變的概況。 2.展示《譚嗣同殉難圖》,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 (1)譚嗣同口中的“賊”是什么人?為什么說“無力回天”? (2)譚嗣同身上有種什么精神? (3)你認為他“死得其所”嗎? 結論: (1)“賊”指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因為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勢力強大,而資產階級的力量過于弱小,所以“無力回天”。 (2)視死如歸,堅持變法,不怕流血犧牲的獻身精神。 (3)可以有不同看法:認為譚嗣同的獻身精神可以激勵后人繼續變法,認為“死得其所”;可以從保留實力繼續斗爭等方面考慮,認為死得不值。 4.展示豐富的史料,引導學生分析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及啟示。 結論: (1)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 ②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③急于求成,措施過激; ④變法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的利益,頑固派勢力強大,維新派力量弱小; ⑤袁世凱的出賣; ⑥脫離人民群眾。 (2)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5.通過閱讀史料,分析戊戌變法的意義。 結論: (1)政治:戊戌變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順應時代潮流,符合歷史發展趨勢;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加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2)經濟: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3)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促進了民族意識的覺醒。
板書 設計
當堂達標 見學案、課件,學案、課件同步使用
教學 反思 本課內容雖然不多,但在“中國早期近代化探索”這一專題知識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教材中素材的充分運用及補充的大量史料,能夠使學生對戊戌變法這一事件的線索有清晰的認識,對重難點有較好的理解,效果較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曲沃县| 灵台县| 武平县| 廊坊市| 慈溪市| 汉源县| 鄂伦春自治旗| 于都县| 崇文区| 拉萨市| 安仁县| 兴国县| 临西县| 息烽县| 沽源县| 宜昌市| 朝阳区| 海伦市| 台中县| 吉安市| 习水县| 洛南县| 河北省| 贡嘎县| 沈丘县| 东城区| 米泉市| 四会市| 海门市| 靖边县| 芜湖县| 合水县| 乌恰县| 通榆县| 广西| 西丰县| 松溪县| 宁化县| 三河市|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