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同步練習--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一、單項選擇題1.結合材料判斷,下列哪一觀點是錯誤的( )材料一:從《侍經·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內的黃河水還是清澈的,兩岸長滿高大的檀樹,可謂山清水秀。材料二:杜牧的《阿房宮賦》講,建起阿房宮的代價是砍光四川山區的樹木,可見當時長安城建設耗材驚人,估計是把鄰近的呂粱山砍禿后,才遠去四川砍伐的。A.黃河水由清變黃,顯然是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B.古今事實證明,人類只要隨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態惡化的問題就會出現C.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小,種類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D.以史為鑒,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2.下列關于民族與其歡慶的節日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藏族——潑水節 B.傣族——元宵節C.漢族——雪頓節 D.蒙古族——那達慕大會3.在傳統煤炭能源大區內蒙古,一項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該頂目投產后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00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萬噸。該項目的建設(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1年11月,來自世界各地多個國家在英國的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上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達成共識,與之直接相關的國際組織是( )A.北約 B.歐盟 C.聯合國 D.世界貿易組織5.如圖漫畫反映了我國某項國情基本特征,你認為正確的是A.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B.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但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少C.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D.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6.如下圖是“亞歐大陸地區傳統民居的墻壁厚度示意圖”,產生這種變的原因是( )A.氣溫的差異 B.降水的差異 C.經濟的差異 D.宗教信仰的差異7.下列有關人口問題、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三者相互關系的圖中,正確的是( )A. B.C. D.8.過去,某市的支柱產業——畜禽養殖業長期以來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一是威脅飲用水源的水質安全;二是惡臭氣體污染環境;三是影響城市景觀。現在,該市推行經濟適用技術模式,實現了專業化能源利用、固體糞便和污水肥料化利用、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等,盡量讓畜禽養殖廢棄物變“廢”為“寶”。某市的經濟適用技術模式A.要求我們以保護環境為中心工作B.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C.說明政府和企業擔責就能解決問題D.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循環經濟的良策9.閱讀“近五年我國經濟發展的部分情況表”,根據表格,可以看出我國近年經濟發展呈現“新常態”的特征是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單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A.能源消耗量正在逐漸減少 B.經濟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C.更加注重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D.產業結構通過調整逐步得到優化10.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這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的發展理念是①綠色發展 ②經濟發展 ③開放發展 ④可持續發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1.中國政府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批準落實聯合國主導的重要國際公約,積極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和實施,為保護生態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這表明我國( )①致力于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②為世界貢獻中國力量③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④主導著世界發展方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下列做法有利于減輕霧霾天氣的有( )①建筑工地蓋好防揚塵的紗網 ②治理大氣污染嚴重的企業③家庭取暖做飯改用電、氣爐 ④私家車尾氣影響不大,無需控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3.我國每年因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 000億元。這說明( )①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②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經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③我國必須把保護環境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14.每年的七八月,蒙古族聚居的地方經常會舉行的傳統盛會是A.火把節 B.潑水節 C.那達慕節 D.蘆笙節15.關于我國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A.水資源是自然資源,水能資源不是自然資源B.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C.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量不足D.土地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二、非選擇題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自然資源狀況表自然資源 總量排名 人均占有量世界排名耕地面積 4 126森林面積 6 107淡水資源 6 121礦產資源 3 80材料二: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強調,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四項,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1)分析材料一,簡要概括我國在自然資源方面的基本國情。(2)黨和政府要求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凈土保衛戰,你認為原因何在?(3)你認為應如何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才能打贏這三場戰?17.“垃圾分類,利國利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宣傳先行】2019年7月,臺州市成立了全國首個垃圾分類公眾教育學院——“拉風學院”。該學院是一個集垃圾分類培訓、策劃、宣傳、科研于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性平臺,旨在進一步推廣普及垃圾分類工作。(1)拉風學院的目的體現了哪一新發展理念?緊扣這一理念,設計一條宣傳標語。【法治為基】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后,制定通過了《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實施以來,臺州市積極落實,全域推近,城管執法部門依法查處各類生活垃圾分類的違法行為;到目前為止,臺州市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達57.2%,并榮獲住建部2021年第三季度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第一檔。(2)結合材料,簡析浙江省在垃圾分類過程中是如何堅持厲行法治的。【科技領航】2021年12月,臺州市垃圾分類有了“數字大腦”,打開垃圾分類平臺,垃圾分類基本信息,分類投放監管,分類收運過程監管等清晰明了。通過這個系統,進行全數字化監控,溯源數據,以及后期進行數據分析,加快垃圾分類、回收,變廢為寶,同時凈化家園,讓人們生活更加美好。(3)聯系材料,從創新的角度分析科技應用于垃圾分類工作的現實意義。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D3.C4.C5.B6.A7.D8.D9.C10.C11.A12.A13.A14.C15.C16. (1)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2)①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這已經成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②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③黨和政府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的發展理念。(3)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戰略②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③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綠色富國、綠色惠民⑤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17.(1)綠色;青山綠水藍天,共創美好人間。(2)浙江省在垃圾分類工作中,首先加大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積極出臺《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為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時,執法部門依法查處違法行為,體現了行政機關積極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與水平。浙江省積極堅持厲行法治,堅持依法行政,推動著垃圾分類工作的穩步實現。(3)臺州市垃圾分類有了“數字大腦”,采用科學技術加以管理,這些都是工作模式創新的體現。創新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人們思維方式的改變,更好的優化工作流程,縮短工作時間,提升垃圾分類的回收效率,更好的將科技服務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