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 學 設 計課題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單元 五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下核心素養目標 唯物史觀:了解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的基本情況;知道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 時空觀念:了解中日建交的情況;掌握新時期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列舉和分析70年代中國對外關系的重大發展的史實,培養學生概括問題的能力 史料實證:指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總結中國自古至今對外交往的變化,理解其原因,并與現實比對,以史鑒今 歷史解釋: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樹立樂于合作、團結互助的人生態度 家國情懷:認識到外交事業的成就來源于祖國的強大,增強熱愛祖國、立志學習、使祖國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難點 中美關系在70年代出現轉機的原因;我國外交事業之所以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當我走到扶梯最后一節,邁步向他走去時,特意伸出手去。我們雙手一接觸,一個時代結束,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尼克松回憶錄》 在他們離開機場時,周恩來對尼克松說:“你的手伸過世界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啊。” 喬治·桑特爾《尼克松傳》 1971年7月15日,北京、華盛頓同時發表公告,這篇不到兩百字的公告一發表,就震動了整個世界。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準備教材等學習用品 學生閱讀名言,并思考回答 組織教學 名言引入,激發思考熱情。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閱讀教材,分析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71年10月25日,結束訪華行程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克制不住自己得意的心情,自信地向前來送行的葉劍英元帥笑道:“中國進入聯合國,還得再等一年。” 材料二:然而就在基辛格乘坐的飛機起飛后不久,就收到一條信息。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思考:(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背景?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概況 簡述: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的意義? 小結: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 分析材料,結合教材知識,回答問題 聯合國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現在共有193個成員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致力于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思考: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 歸納: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美國等一些國家的蓄意阻撓,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蔣介石集團長期竊據。 3.自學求知:是誰給中國制造了難題? 講解:中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蔣介石集團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4.對學求知:美國為什么給中國制造難題? 材料一: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資本主義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產主義的滲入。我們贏得了勝利,把領導世界的持續重擔放在美國人頭上,全世界應該采取美國的制度。 ——杜魯門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 ——中國歷史第四冊 強調:美國敵視新中國,意識形態的對立。 深入探究:中國如何能重返聯合國? 歸納:(1)廣交朋友之“奠基工程” (2)新中國重返聯合國是大勢所趨,更是互利共贏! 數據求知: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歷程,折射出哪一國家控制力的減弱? (3)從國際環境上看,美國國際控制力的減弱! 審圖求知: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還有什么原因? (4)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 6.小組討論: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有何意義? 歸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標導學二:中美、中日建交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結合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戰的色彩越來越濃,世界戰略格局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蘇聯軍事力量迅速發展。美蘇爭霸進入“蘇攻美守”的階段。美國在與蘇聯的爭霸中處于守勢地位。與此同時,中蘇關系發生急劇變化。“珍寶島事件”使中蘇關系惡化。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劍拔弩張,大規模軍事沖突有一觸即發之勢。蘇聯對中國造成極大威脅。 思考:(1)說一說:從材料中可以發現中蘇、美蘇、中美三者中的關系。 講解: 材料二 “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七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美國總統尼克松 思考:(2)尼克松這句話,可以看出美國認識到了什么? 提示:從中國來說:①從整體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國際地位;②牽制和對付來自于蘇聯的威脅,緩解國家安全壓力;③有助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統一 從美國來說:①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承認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②改善中美關系,可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實力;③美國陷入越戰泥潭 從美國來說:①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承認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②改善中美關系,可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實力;③美國陷入越戰泥潭 (3)分析70年代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 小結:①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②改善中美關系成為當時兩國共同的要求。(國家利益) 歸納整理嘍:中美建交過程: 3.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 從《聯合公報》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嗎? 小組討論交流,共同完成中日建交相關問題: 過渡: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高潮。 目標導學三:全方位外交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結合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思考:(1)全方位外交的背景? 小結: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請列舉中國全方位外交的舉措 示例: 成就探究:請列舉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外交取得的成就。 小結:①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②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的外交總體布局——連連看。 4.深入探究:中國全方位外交有什么影響? 小結: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傳承與發展: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講解: 鏈接現實:大國外交 積極推進與主要大國的關系 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等 從國際體系的旁觀者到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中國一步一個腳印,走近世界舞臺中心。 ——《大國外交》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回答問題,如: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蔣介石集團占據中國聯合國的席位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例如: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由于美國等一些國家的蓄意阻撓,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被蔣介石集團長期竊據。 學生閱讀兩則材料,根據自己的理解,交流看法,例如: 美國敵視新中國…… 學生根據教師提示和所學所知,歸納原因,如:(3)從國際環境上看,美國國際控制力的減弱! 學生以組為單位,借助教材,討論交在班級交流,例如: 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 結合教材知識,歸納中蘇美三者關系,例如:處于“敵對”的狀態;“水火不容”…… 學生閱讀材料二,結合教材,分析回答,如: 牽制和對付來自于蘇聯的威脅,緩解國家安全壓力…… 學生舉手匯報,如:改善中美關系成為當時兩國共同的要求…… 學生根據前面探究內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 學生閱讀《聯合公報》,回答問題,如:最關鍵的是臺灣問題……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借助教材歸納回答,如: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學生借助教材,舉手匯報,如:②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 學生試著回答,如: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 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對教材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同時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借助聯合國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從而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 通過“對學求知”環節,引導學生分析美國為什么給中國制造難題,使學生明確當時美國敵視新中國,同時,對學形式,也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義。 關于“中國如何能夠重返聯合國”,是本節課的難點問題之一,在探究這一問題時,教師分別借助幾助材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究,體現了啟發示教學原則,有利有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中美、中日建交,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外交的重要環節,在探究中美建交時,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當時國際形勢,主要是中國、美國、蘇聯三大國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深刻認識到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美國退讓,允許中國加入聯合國,有利于發展中美關系,從而制約蘇聯。 歸納整理環節,旨在把前面探究過的零散問題,進行系統的歸整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便于理解和識記。 關于中日建交情況,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交流等方式探究完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 借助中國外交大事圖片,形象直觀的引導學生明確中國全方位外交的背景及舉措,同時也引導學生多多關注國際發展,培養家國意識。 “連連看”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即時把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應用,進一步夯實知識。 傳承與發展環節,旨在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引導學生在認識到與外交政策、綜合國力、國際環境等因素有關的基礎上,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檢測目標 1、中美關系“解凍”于20世紀( B ) A、60年代 B、 70年代 80年代 D、 90年代 2、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開始于( C ) A.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 B.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訪問中國 D.中美正式建交 3、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成就輝煌。下列外交成就取得的時間先后順序是( A ) ①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②尼克松總統訪華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4、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是( C ) A、基辛格B、布什 C、尼克松 D、克林頓 5、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聯合國大會是( B ) A.第25屆 B.第26屆C.第27屆D.第28屆 學生以組為單位,觀看幻燈片出示的檢測題,討論并交流,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鞏固和理解好本節所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檢測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外交事業之所以如此輝煌,得益于我們祖國的強大;同樣道理,我們每位同學想立足于社會,也必須努力武裝自己,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為祖國母親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 談收獲和體會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