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 學 設 計課題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單元 四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下核心素養目標 唯物史觀:掌握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政策,少數民族跨入社會主義的基本情況 時空觀念:知道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了解黨和國家實行各族人民共同繁榮政策 史料實證:知曉各族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史實,歸納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政策,培養學生通過具體事件發現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歷史解釋:在學習的過程中,倡導積極思考、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并鼓勵學生用此方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注重歷史學習與現實的密切聯系 家國情懷:培養維護國家統一、鞏固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意識。重點 民族區域自治的內容和意義;人民政府實行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難點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由來及意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幻燈片出示民族團結圖片 這,是我們炎黃子孫自古以來就向往和追求的美好境界,如今實現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們的民族大團結吧! 準備教材等學習用品 觀片圖片,并思考感悟 組織教學 圖片引入,激發思考熱情。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思考:(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小結:我國歷史上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我國民族分布特點? 強調:西部多,東部少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講解: 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講解: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法律鏈接: (1)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 (2)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 (3)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思考:(1)民族自治地方分為哪三個層次?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過程? 講解: 3.讀圖:教材《民族區域自治示意圖》,說出我國建立的自治區域有哪些? 強調: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 4.材料研讀,回答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 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思考:(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 補充: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小結: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目標導學二:共同繁榮發展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組合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新中國成立時,少數民族有四種不同的社會經濟形態,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有30多個民族,當時有3000多萬人口;處于封建農奴制的約400萬人口;處于奴隸制的,當時有100萬人口。后經過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思考:(1)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國家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政策? (2)上述政策有何意義? 小結: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 分析材料,結合教材,回答問題: 思考:(1)國家在經濟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幫助少數民族發展? (2)上述措施有何意義? 小結: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讀漫畫,結合教材,回答問題 思考:(1)為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上述措施有何意義? 小結: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政策示意圖,結合教材,回答問題 思考:(1)你了解西部大開發戰略嗎? (2)上述政策有何意義? 小結: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 強調:國家還實施了旨在推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興邊富民行動,采取特殊措施幫助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 5.鏈接生活:談一談作為中學生的你們如何與少數民族同學相處? 示例:在民族節日時,向他們表現祝賀……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回答問題,例如: 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 學生舉手匯報,如: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學生閱讀憲法的相關規定,結合教材,回答如: 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個層次 學生結合民族自治區示意圖,回答問題,如: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00多個民族自治縣(旗),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 學生列舉意義,如: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回答問題,如: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 學生舉手列舉,如: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 學生列舉措施,如:國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國家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 學生結合教材和所知,介紹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情況…… 學生結合自身理解,交流如: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利用幻燈片,清晰的展示自漢代以來我國民族發展交融情況,使學生回顧歷史的基礎上,更深刻的了解我國歷史上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法律鏈接環節,列舉相關的三部法律,使學生清晰的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過程,加深學生印象。 引導學生閱讀《民族區域自治示意圖》,使學生在在圖上找到我國5個民族自治區,使知識呈現直觀鮮明,易于學生理解和識記。 借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條文規定,講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和地位,使學生理解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通過孔繁森等事例,引導學生明確:國家在經濟方面采取措施幫助少數民族發展,使理解有事例支撐,便于對問題的講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幫扶措施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以圖示方式,展示國家在文化方面對少數民族的幫助,直觀形象,容易吸引學生探究熱情。 通過引導學生根據自已所學所知,介紹關于西部大開發戰略情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自覺投身上民族團結大潮之中檢測目標 1、鄧小平說:“根據自己的特點、自己國家的情況,走自己的路……如解決民族問題,中國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國聯盟的制度,而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我認為這個制度比較好,適合中國的情況。”這是因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 A.能使各少數民族自由選擇社會制度 B.使各少數民族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保證了國家統一 C.使各少數民族完全自治,促進民族團結 D.有利于實現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的愿望 2、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西藏、新疆等地區實行特殊政策制度,這一政策制度是(C ) A.政治協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D.一國兩制 3、據統計,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7.8%,并且建立了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68萬個,農村社會保障網絡數2015個。這表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A ) A.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B.重視保護少數民族文化 C.推動西部地區大開發 D.保留少數民族生活方式 4、我國各民族能相互團結、共同繁榮,經受各種風浪的考驗,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國( B ) A.各少數民族進入了社會主義 B.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了民主革命 D.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5、近年來,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西部地區出現大開發、大發展的新氣象是由于( B ) A.實行了各民族共同發展的政策 B.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 C.實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D.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的政策 學生以組為單位,觀看幻燈片出示的檢測題,討論并交流,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鞏固和理解好本節所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檢測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同學們,學完了這一課,你們想一想,我們能為民族團結做些什么呢?如何與少數民族的同學相處呢?在學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學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在民族節日時,向他們表示祝賀。憲法規定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公民的義務,我們不但要自覺履行這一義務,還要敢于同破壞國家統一、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談收獲和體會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