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 學 設 計課題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單元 二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下核心素養目標 唯物史觀:掌握中共八大、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國民經濟的調整和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模范人物,了解“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時空觀念:能通過閱讀材料、歷史圖片、觀察事物展臺,直觀感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過程,體會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過程。 史料實證:指導學生用表格的方式梳理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動手能力。 歷史解釋:能通過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分析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培養學生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和以史為鑒的能力。 家國情懷:能充分認識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曲折,體會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精神,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智慧;理解先進模范人物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巨大貢獻,體會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等優秀品質的重要性。重點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幾次失誤和成就;了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難點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教訓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幻燈片出示漫畫: 提出問題:你相信嗎?為什么會出現這些? 準備教材等學習用品 觀看漫畫,并思考回答 組織教學 漫畫引入,激發思考熱情。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后,面臨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為此,中共在當年9月召開八大,開始探索。 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思考:(1)良好的開端指的是? 中共八大召開的時間?內容? 中共八大有什么影響? 小結:中共八大以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強調: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良好開端 (4)深入探究: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講解: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三大改造后,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私人生產資料轉變為合作社集體所有, 資產階級大多數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歷史已經基本結束。八大對上述國情作出正確判斷,把主要力量用來發展生產力,完全符合實際需要,有利于調動全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 探究與分享:探索中的失誤 材料一:此件印發軍委會議各同志,超過英國,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兩年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思考:(1)八大二次會議的時間、內容? 上述材料指的是什么事件? 小結: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探究 材料二: 上述漫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在各方面的表現? 講解:大躍進指:片面追求工業、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高指標。 歸納:大躍進——農業上:虛報產量 材料三:人民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即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公社成員的財產都屬集體所有,大家一起生產,成果收歸公社所有。實現按需分配,設立公共食堂,免費提供三餐。 (4)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如何看待? 強調: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生產關系方面” 材料四:三年困難時期我國非正常死亡的人口多達兩千多萬人,主要死因是餓死,劉少奇曾說這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5)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如何看待? 小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三年經濟嚴重困難。 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放手發動群眾,在戰爭年代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但是,轉入經濟建設階段后,再用大搞群眾運動的辦法,顯然是不適用了。因為經濟是按照規律發展的,要有科學的管理,嚴格的工藝要求,還必須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夠生產出來合格的產品,才能夠持續的發展。 思考:(1)出現錯誤運動的原因有哪些? 歸納:①夸大了人的主觀能性;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②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 (2)對于今天的我們有怎樣的啟示? 提示:按照規律辦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4.調整國民經濟 講解: 目標導學二:“文化在革命”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回答問題。 1966年夏,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報,實際上指出劉少奇、鄧小平是所謂的黨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思考:(1)文化大革命發生的時間? 文化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請簡述文化大革命的過程。 講解: 分析材料,結合教材,回答問題 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最最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我們心中最紅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毛主席。 ----林彪 讓我們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紅最紅的紅太陽,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我們最最最最敬愛的毛主席,萬壽無疆,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 ----全國人民的口號 小組討論:文化大革命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總結:①紅衛兵運動 ②批斗“走資派”:文革最大的冤案——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迫害致死 ③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1976 年 10 月,華國鋒、葉劍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斷然措施, 將“四人幫”隔離審查,一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思考:(1)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文化大革命的教訓? 歸納:把工作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健全民主與法制。 目標導學三:建設成就 1.閱讀教材,簡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取得的建設成就。 講解: 工業方面: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交通方面: 科技方面: 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1967 年 6 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70 年 4 月,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73 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 2.人物精神探究 小組討論:這期涌現出哪些模范人物?他們身上體現了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提示:解放軍好戰士:雷鋒,助人為樂,愛國愛民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 結合教材,回答問題,例如: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 學生參與探究,交流匯報,例如:1958年,內容: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學生閱讀漫畫,結合教材回答,例如:反映了大躍進,表現為工業上全民大煉鋼…… 學生分析材料三,回答問題,例如: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運動…… 學生歸納分析,如:三年經濟嚴重困難(1959-61) 學生閱讀材料,匯報如:夸大了人的主觀能性;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缺乏建設社會主義的經驗…… 學生結合教師講解,匯報成果,如:1965年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呈現出新面貌。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分析原因,如:1966年夏,毛澤東寫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報,實際上指出劉少奇、鄧小平是所謂的黨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代表人物。 學生閱讀材料,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各小組選派代表,在班級匯報,例如:表現形式有:紅衛兵運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學生分析危害,如:政治動亂,民主與法治遭破壞; 社會經濟大幅度下降……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結合教材出示的表格,同桌之間探究,并在班級交流,如:工業方面取得的成就有:武漢鋼鐵基地,包頭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 學生以組為音準,交流匯報,例如:“鐵人”王進喜,不怕困難,艱苦創業;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為以下問題的探究奠定理解基礎。 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一問題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在探究這一問題時,教師以講解為主,使學生明確: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三大改造后,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私人生產資料轉變為合作社集體所有, 資產階級大多數成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歷史已經基本結束。八大對上述國情作出正確判斷,把主要力量用來發展生產力,完全符合實際需要,有利于調動全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 在探究探索中的失誤時,分析選用四則典型材料,引導學生逐一分析,談認識,從而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對大躍進在工業上、農業上、人民公社化、三年經濟嚴重困難等事件的表現及影響。 在上述基礎上,進一步引出問題:出現錯誤運動的主要原因?對今天有怎樣的啟示?使系列問題順序呈現,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也使知識得以系統化,有利于構建知識脈絡。 文化大革命的時間、原因及過程等問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整理歸納,并借助幻燈片形象展示其過程,使知識更清晰的呈現,易于學生理解和識記。 分析材料環節,借助華國鋒、葉劍英等采取果斷措施,結束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從而學生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歷史教訓,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我們要把工作重點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健全民主與法制。 在探究建設成就時,教師利用幻燈片制作表格,引導學生在填寫表格的基礎上,明確清晰的了解我國工業成就、交通方面、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檢測目標 1、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斯德哥爾摩的演講中說:“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里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饑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鉆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边@里的“公共食堂”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C ) A.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B.“大躍進”運動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文化大革命” 2、1958年,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 總路線的主要教訓是( D ) A.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B.經濟建設一定要高速度發展 C.社會主義階段要實行按勞分配 D.經濟指導方針要符合客觀經濟規律 3、某電視臺想拍攝一部反映“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部紀錄片,如果請你當導演,以下情景你不會選擇使用的是( A ) A.農民喜分地主土地 B.學生停課鬧革命 C.紅衛兵大串連 D.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4、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請你根據大會的主要內容推斷此次大會召開的主要目的是( C ) A.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B.為了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發展目標 C.討論和確定新形勢下全黨的主要任務 D.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4、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請你根據大會的主要內容推斷此次大會召開的主要目的是( ) A.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B.為了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發展目標 C.討論和確定新形勢下全黨的主要任務 D.為了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5、王進喜、焦裕祿、鄧稼先等先進人物,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全國人民的楷模。他們身上共同體現出的時代精神是( ) ①艱苦創業②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弁饠硱骺箵羟致寓苋娜鉃槿嗣穹?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學生以組為單位,觀看幻燈片出示的檢測題,討論并交流,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鞏固和理解好本節所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檢測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但是在1958年黨的總路線的指引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出現了嚴重失誤,通過調整,我國恢復了經濟發展,然而接下來又發生了“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由于黨和人民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談收獲和體會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