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 學 設 計課題 第5課 三大改造 單元 二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下核心素養目標 1、唯物史觀:理解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經濟特征。 2、時空觀念:明白三大改造的時間幾乎是同時的。 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研讀,理解三大改造的含義、實質、原因、結果、不足等內容,提升史論結合的能力。 4、歷史解釋:理解三大改造的實質、意義與不足。 5、家國情懷:通過中國政府應對疫情的例子,加深對中國制度優勢的理解,增強愛國意識。重點 理解三大改造的方式難點 明確三大改造的必要性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幻燈片出示三大改造全面動員大會 提示問題:大家聽說過“三大改造”吧?知道具體指哪三方面的改造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段充滿激情的歷史。 準備教材等學習用品 傾聽并思考回答 組織教學 設問引入,激發思考熱情。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農業、手工作合作化 概念解析: 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它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 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2.算一算:這道數學題里出現的數字都是當時真實的數據,來算算吧! 已知3億人,要分7億畝土地和 297萬頭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畝?多少人可分得一頭耕畜? 思考:三大改造的背景? 講解: 3.閱讀課文,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弊端及影響? 講解:“1951年9月,毛澤東同志親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并在12月15日,為印發決議草案寫了通知,指示全黨把農業互助合作當作一件大事去做。”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51年》 強調: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4.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為了抗旱救災,社里決定打一口水井,旱時灌溉。團結的力量在此刻盡顯無余,大家熱火朝天的挖井修渠。 不僅如此,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產資料都變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財產,土地又都連成了一片,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劉國范的合作社統一出錢買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莊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幾倍呢! 思考:(1)走合作化道路的優點在那里? (2)合作化道路的過程? 歸納: 分析漫畫,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問題。 思考:(1)手工業合作化的背景? 手工業合作化的方式? 手工業合作化的過程? 手工業合作化的結果? 歸納:到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目標導學二:公私合營 1.1949年我國私營工商業占國民經濟比例數據,說說其地位如何? 材料一: 材料二: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機商在市場上興風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眾對紙幣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幣立足未穩的機會,掀起了一場銀元大戰,引起市場的物價波動。從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銀元價格上漲兩倍,致使物價上漲247%。這場“銀元之戰”及其后的“糧棉之戰”,都極大地擾亂了上海的經濟秩序。 材料三:資本主義私有制大大地妨礙統籌兼顧,妨礙國家的富強,因為它是無政府性質的,跟計劃經濟是抵觸的。 ——毛澤東《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 強調:資本主義工商業中有不利于國計民生的消極方面;民族資產階級具有雙面性。 2.探究:(1)請根據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分過程總結改造的方式? 講解: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公方代表居于領導地位。 (2)為了實現和平過度,公私合營合營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采取怎樣的政策? 小結:贖買政策 (3)“贖買政策”具體辦法有哪些? 講解:前期采取分配利潤的政策。分配實行 “四馬分肥”,即資本家占紅利的20.5%,國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積金占30%。 全行業公私合營后采取“定息”政策。規定:十年內每年由國家 按照企業合營時核定的資本,發給股息,年息為5%。 歸納: 典型事例分析:你知道榮氏家族之后的故事嗎?榮氏家族在新中國續寫了哪些新篇章? 材料1: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榮氏企業面臨困難,資金緊張,原料供應不足。國家通過發放貸款,供應原料、收購產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對榮氏企業予以大力支持,實現新的復蘇。 材料2:1953年黨中央調整政策,實行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榮德生之子榮毅仁支持政府的改造,和上海工商界代表申請全行業公私合營。 思考:公私合營后,榮氏企業在性質上有何變化? 小結: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 3.知識補充: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建立。 1953年10月對糧食和棉布實行統購統銷政策; ·1955年國家發行糧、油、棉布等票證; ·20世紀60年代初,生活日用品均需憑票證購買。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確立了單一公有制。 思考:(1)為什么說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介紹:隨著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任務的完成,我國的生產關系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到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都變成了社會主義性質的;資本主義工商業也基本實現了全行業的公私合營。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占了絕對的優勢,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基本上被消滅了,農民的小生產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 (2)三大改造的意義? 4.鏈接生活 材料一:26頁課文最后一段 材料二(1956)江蘇省江都縣大橋鎮為了能夠快速完成合營任務,在二三天內將全鎮的商業網完全打亂,將大橋東劃為商業區,橋西劃為手工業區。商業上除10戶保持原店不動外,其余全部拆的拆,并的并。同時把一些手工業也盲目集中,離鎮三里的三墩橋豆腐店、鐵匠店也拉到鎮上。最后農民抱怨連針線也買不到,群眾扛著自行車沿街找修車鋪。 ——1956年3月19日《對資改造工作簡報》 問題:據材料概括,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歸納講解: 改革,中國永遠在路上…… 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了解三大改造的概念 學生根據數學知識,進行計算,交流結果:人均可分得耕地2.3畝,約1000人可分得一頭耕畜。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交流,例如: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學生分析材料,結合教材,歸納優點,如: 集中力量、優勢互補、提高效率…… 學生認真識記,整理筆記 學生結合教材,分析漫畫并回答,如:手工業合作化的背景是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推動,過程是供銷小組—供銷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如:資本主義工商業是新中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學生結合教材回答問題,例如: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學生根據教材,回答問題,例如: 贖買政策指國家有償的將私營企業改變為國營企業。 學生根據歷史知識,簡要介紹榮氏家族的事跡,并結合教材,分析交流,例如: 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 學生傾聽知識補充環節,了解三大改造的結果。 同時,結合教材內容,回答三大改造的意義,例如: 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學生分析兩則材料,概括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 問題: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 在進行問題探究過程中,教師提前進行概念解析,使學生理解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它是我國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的深刻社會變革。從而為以下問題的探究奠定基礎。 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弊端及影響,使學生理解“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因 合作化道路的相關知識,在前面逐一重點探究的基礎上,在這里整體呈現,使相關知識系統化,也利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容易理解和識記。 借助三則材料,分析以表格以文字的方式,使學生明確當時我國私營工商業占國民經濟比例數據,引導學生明確資本主義工商業是新中國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方式,是本節課的重點問題之一,在探究這一問題時,教師利用表格的方式,清晰明確的呈現改造的三個階段,使學生鮮明的理解三個階段的主要措施及方式。 典型事例分析環節,借通過介紹榮氏家族的事例,以及合作化過程中榮氏家族被改造的過程,使學生更鮮明的理解公私合營的方式 以知識補充的方式,介紹三大改造的完成情況,使學生對三大改造結果有個明確的認識。 鏈接生活環節,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兩則材料,探究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學生理解,三大改造有利也有弊,培養學生辯證的看待歷史的意識。檢測目標 1、1956年中國很多農村的農民群情振奮, 他們正在積極申請加入什么組織( B ) A.農業生產互助小組 B.農業生產合作社 C.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1953年至1956年,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最主要的原因是( D ) A.按蘇聯模式建設社會主義 B.小農經濟必然導致兩極分化 C.農民迫切要求實現農業合作化 D. 小農經濟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3、1956年底,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改 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 C ) A.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B.我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工業體系 C.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D.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4、下列哪一項屬于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D ) A.公私合營 B.沒收官僚資本 C.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加入合作社 D.對民族資本實行贖買政策 5、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C) A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學生以組為單位,觀看幻燈片出示的檢測題,討論并交流,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鞏固和理解好本節所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檢測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中國人民緊跟時代的步伐,他們用鮮血鑄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用自己的智慧來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譜寫了一曲中國歷史的贊歌。從農民自發組成合作社,依靠集體搞生產;身單力薄的手工業者聯合起來,他們不只是在“刺繡”,更是在描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好未來。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接見各界代表,農民的喜悅,手工業者的幸福,工商業者的心悅誠服無不證明改造的正確性。 談收獲和體會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