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 學 設 計課題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單元 二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下核心素養目標 唯物史觀:了解和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知道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經濟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的情況,培養學生辯證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時空觀念:通過指導學生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史料實證:指導學生利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說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歷史解釋:引導學生思考“共和國第-部憲法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 家國情懷:認識到“一五”計劃的實施開始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增強學生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認識到第一部憲法的頒布,真正地體現了人民的意志。重點 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難點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954年憲法的性質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幻燈片出示圖片: 我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實行“五年計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準備教材等學習用品 觀看圖片,并思考回答 組織教學 設問引入,激發思考熱情。講授新課 目標導學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對蘇聯進行了訪問,送了一份非常特別的見面禮:“山東大蔥五千斤,江西金橘一千斤,白菜五千斤,蘿卜五千斤,冬筍五百斤,西湖龍井一噸,湘繡被面三十條,枕套六十個……” 材料二 1950年2月17日,毛澤東啟程回國,火車上載著大批蘇聯的禮物,其中以兩輛吉斯小轎車最為貴重,……吉斯是斯大林汽車廠出產的頂級豪車,最高時速140公里,檔次相當于德國的邁巴赫和英國的勞斯萊斯 小結:建國初,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而蘇聯工業發達。 講解:工業化:指的是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以至取代農業,成為經濟主體的過程,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 2.閱讀材料,說說新中國初期的工業生產水平如何? 材料3: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制造。 材料4:中國與印度、美國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的比較 歸納:我國工業基礎薄弱,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3.閱讀材料,說說新中國初期的工業落后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國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戰爭的破壞;歷史原因 4.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第一個五年計劃 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 講解:156工程:當時,中蘇兩國政府經過多次談判,商定由蘇聯方面分批分期,以幫助設計、提供成套設備和主要物資等形式,對我國援助建設156個工程項目。 5.材料分別展示工業成就 思考:(1)觀察示意圖,這些重工業主要集中在哪里?為什么集中在這里? 歸納:①東北地區資源豐富 ②原有工業基礎好 ③便于接收蘇聯援助 談一談一五計劃的意義 小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目標導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漫畫,回答問題 思考:(1)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背景? (2)你知道“兩會”嗎? 講解: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的簡稱。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3月份“兩會”先后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 “兩會”召開的意義在于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黨中央。 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思考:(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 (2)會議內容有哪些? 歸納:(1)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 3.分析材料,思考并回答: 材料:“我踏進會場就看見很多穿制服的、穿工裝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長袍的,還有位戴瓜皮帽的,這許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而他們會在同一個會場里一起討論問題,在我說是生平第一次。這是什么意思?我望著會場前掛著的大大的‘代表’兩字,不免點起頭來。 ——《費孝通全集(第五卷)》 問題1:能否猜測這些代表的身份? 問題2:代表們的“齊聲”達成了哪些一致? 講解: 問題3:大會選舉了哪些國家領導人? 強調: 4.小組討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及意義。 小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鏈接生活: 十四五規劃 有一種奇跡,叫中國速度 9小時完成鐵路改造,8小時拆除立交橋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工期縮短兩年 中國高鐵“四縱四橫”領先世界 5G時代即將來臨... 中國正在深刻的改變自己,改變世界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中國速度,是干出來的!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 分析兩則材料,歸納回答,如: 建國初,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而蘇聯工業發達。 學生分析兩則材料,結合教材,回答如: 我國工業基礎薄弱,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學生分析材料,列舉原因,如: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 學生根據要求,同桌互相討論交流,并在班級交流匯報。 學生欣賞教師出示的相在幻燈片材料,了解一五時期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回答問題,例如:東北地區資源豐富;原有工業基礎好;便于接收蘇聯援助…… 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分析交流看法,例如: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國的民主政治也加緊進行。 學生分析材料,舉手匯報,如:1954年9月,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學生閱讀材料,交流看法,例如: 這些代表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學生分析圖示,了解人民代表的產生流程 結合教材匯報選舉產生的領導人,例如: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國家副主席為朱德、劉少奇…… 學生了解十四五規劃,了解中國速度 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有所了解,為以下問題的探究奠定知識基礎。 工業化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問題,所以,教師通過概念講解的方式,直接給出概念,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以后問題的探究。 第一個五年計劃相關知識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是容易在教材中歸納整理的知識,在落實這些問題時,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要求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既使知識得以系統化呈現,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結合我國重工作分布圖,引導學生分析重工業集中在東北地區的原因,使學生明確東北地區資源豐富等有利條件。 由“聚焦兩會”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你知道“兩會”嗎?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背景?等系列問題,使學生了解關于兩會的知識,即:人大會議和政協會議的簡稱。指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每年3月份“兩會”先后召開全體會議一次,每5年稱為一屆。 借助《費孝通全集(第五卷)》材料,引導學生猜測代表的身份,激發學生猜測與探究的積極性,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人大代表的產生,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利用圖示的方式,進行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容易被理解和識記。 鏈接生活環節,旨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培養學生祖國榮譽感。檢測目標 1、“車輪飛轉東西南北追風去,鋼水奔騰春夏秋冬入眼來。”這幅春聯描述了我國“一五”計劃期間的兩項建設成就。這兩項成就是 ( A ) 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 ②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 ③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④大慶油田建成 2-1-c-n-j-y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從1953年我國完成戰后的經濟恢復,轉入大規模經濟建設以來,資本(包括人力資本)和資源嚴重缺乏就開始困擾著中國共產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采取了集中有限資本和資源來加快建設重工業和完整工業體系的發展戰略。”從材料中能夠獲取的信息是( B ) A.近代以來中國的工業化一直以重工業為主 B.“一五”計劃面臨資本和資源短缺的困擾 C.1953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執政 D.“一五”計劃促進了戰后經濟恢復 3、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任務是( D ) A.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 B.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農業和商業 C.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D.以發展重工業為主,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4、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制定過程中……全國有將近1.5億人民參與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說明憲法( B ) A.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B.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志 C.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是民族大團結的重要標志 5、下列對我國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積極意義的評述,正確的是(B ) A.使我國實現了工業現代化 B.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D.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結束了青藏地區沒有鐵路的歷史 學生以組為單位,觀看幻燈片出示的檢測題,討論并交流,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鞏固和理解好本節所學內容。 利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檢測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 1956年,我國工業建設和生產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一百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完成為中國共產黨積累了建設的初步經驗。五四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后制定的第一部憲法。此時的中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織著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大熱情,匯聚成了一股無窮的力量,鼓舞著廣大人民對未來的美好夢想。 談收獲和體會 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