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物理復習資料高中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公式總結 育才中學物理組 張功 編輯整理力學部分一、高中階段常見的幾種力 1.重力 : G = mg (g隨高度、緯度而變化) 方向:豎直向下 2.彈力: 產生條件:兩個物體接觸并發生形變常見的幾種彈力:(1)壓力、支持力:方向與支持面垂直 (2)細線的拉力:方向沿著繩 (3)彈簧力:F = kx(k-彈簧的勁度系數、x—彈簧的形變量) ——胡克定律(4)桿的彈力:大小和方向需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力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確定。3.摩擦力: 滑: f =μ N 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靜:大小: 0< f ≤ fm 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大小、方向一般需由力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計算確定。 最大靜摩擦力fm:一方面指明了靜摩擦力變化的范圍,另一方面也指明了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所需的最小作用力。說明: a 、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c、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4.萬有引力: F = G ——萬有引力定律(適用于兩個質點或均勻球體)5.庫侖力: F = k (庫侖定律——真空中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6.電場力: F = q E 方向:+q的受力方向與電場方向相同 -q的受力方向與電場方向相反7.安培力 : I∥B時 F = 0I⊥B時 F = BIL 方向:F與B、I垂直,由左手定則判斷8.洛侖茲力: v = 0或v∥B時 f = 0v⊥B時 f = Bqv 方向;f與B、v垂直,+q所受f的方向由左手定則判斷,-q所受f的方向與+q相反。 注意:洛侖茲力對帶電粒子不做功。二、基本的運動模型1. 勻速直線運動: v不變 s = vt a=02. 勻變速直線運動:v均勻變化 a不變(1)基本公式:v = v0 + at s = v0t + at2v2 - v02 = 2asv = 注意:1.選v0為正方向,則:勻加速:a>0 勻減速:a<0 2.(v0、v、s、a、t)五個物理量中,已知其中的三個可求出另外兩個。 ——知三求二(13)紙帶分析方法:某點的瞬時速度:vt/2 = v加速度: a = ΔS/T2 或a = (s4— s1)/ 3T2(2)重要結論:①時間中點: vt/2 = ②位移中點:VS/2 =③連續相等的時間T內,相鄰的兩個位移之差是一個定值。 Δs = aT2④v0 = 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 時間等分: 1s末、2s末、3s末……V1:V2:V3…=1:2:3… S1:S2:S3…=12:22:32… 第1s內、第2s內、第3s內…… SⅠ:SⅡ:SⅢ… = 1:3:5… 位移等分: 通過連續相等的位移 V1:V2:V3… = 1::… t1:t2:t3… = 1:(-1):(-)…(3)自由落體運動: V0 = 0 a = g v = gt h = gt2v 2 = 2gh落地時間 t = (4)豎直上拋運動: V0 ≠ 0 方向豎直向上 a = g 上升的最大高度:H = 落地時間: t = 3.平拋運動:水平方向: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自由落體運動。實質: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曲線運動平拋運動的特點: t時刻的速度 Vx = V0 Vy = gtV = 方向: tgθ = Vy/Vxt時刻的位移 x = V0t y = gt2飛行時間 t=與拋出時的水平初速度v0無關,只與拋出高度h有關。水平位移 s = V0t = V0——由V0和h共同決定。 建立空間關系即兩個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在任何兩個時刻的速度變化量為△v=g△t,△p=mgt v的反向延長線交于x軸上的處,在電場中也有應用例:1.從傾角為α的斜面上A點以速度v0平拋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點,求:SAB 在圖上標出從A到B小球落下的高度h=和水平射程s=,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幾何關系。例2. 從A點以水平速度v0拋出的小球,落到傾角為α的斜面上的B點,此時速度與斜面成90°角,求:SAB在圖上把小球在B點時的速度v分解為水平分速度v0和豎直分速度vy=gt,可得到幾何關系:tgα,求出時間t,即可得到解。4.勻速圓周運動:速率大小不變,但方向時刻變化。 (1)線速度 v = =2πrf = 2πrn角速度 ω = = 2πf =2πn關系: v = ω r (2)向心加速度:a = = ω2r a的大小不變,方向時刻指向圓心。故,勻速圓周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向心力: F = m = mω2r (3)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條件: F合 = F向 F合 > F向 時,近心運動F合 < F向 時,離心運動(4). 勻速圓周周期公式:T=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 轉速(n:r/s)(5)物體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的條件: 繩子拉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條件:(或球在豎直圓軌道內側做圓周運動) 繩約束:達到最高點:v≥,當T拉=0時,v= mg=F向, 桿拉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的條件:(球在雙軌道之間做圓周運動)桿約束:達到最高點:v≥0 T為支持力 0< v < T=0 mg=F向, v=T為拉力 v> 注意:若到最高點速度從零開始增加,桿對球的作用力先減小后變大。 傳動裝置中,特點是:同軸上各點相同,=,輪上邊緣各點v相同,vA=vB5.常用的一些結論:(1) 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運動反過來可作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處理。(2) 注意"剎車陷阱":給出的時間大于滑行時間。(3) 運動圖象:V-t圖中:面積=位移斜率=加速度s-t圖中:斜率=速度(4) 物體沿光滑斜面下滑 a = gsinθ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 μ = tgθ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 a = -μg(5) 追擊問題中,二者速度相等時,間距取極值。(極大或極小)(6) 一般a = 0時, V最大。(7) 汽車啟動問題:發動機的功率 P = F牽V額定功率啟動時, P不變,變加速運動。V↑→F↓→a↓→F = f時,a = 0,V最大,Vm = →以Vm勻速運動恒力啟動時,F不變,先勻加速,再變加速,后勻速。V↑→a不變,P↑ →P = P額時,P不變→F↓→F = f時,a=0,V最大,Vm = → 以Vm勻速運動 (8)5. 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實驗測出:F=G,卡文迪許扭秤實驗。天體問題:地表處 F引 ≈ mg g = --黃金代換中心天體的質量:G = m()2r →M = 星體質量: M =星體密度: ρ = = (9)人造衛星的運動:計算模型:F引 = F向結論: a=→a∝ v=→ v∝ ω=→ ω∝ T=→T∝ (a、v、ω、T)由r唯一確定,牽一發而動全身。(10)第一宇宙速度:v1 = = = 7.9km/s--是衛星穩定運行的最大速度,也是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環繞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2 = 11.2km/s(脫離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 = 16.7km/s(逃逸速度)(11)衛星的變軌問題:V增大,F引<F向 ,離心運動,轉向高軌道。 V減小,F引>F向 ,近心運動,轉向低軌道。(12)同步衛星:ω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同。 同步軌道只有一條,在赤道平面內,距赤道表面約36000 km。穩定運行的衛星里的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與重力有關的實驗都不能做,與重力有關的一切現象都消失。 (13). 重力加速度隨高度變化關系: =GM/r2 (14). 地球表面物體受重力加速度隨緯度變化關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較小,在兩極,重力加速度較大。 (15). 人造地球衛星環繞運動的環繞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v=、=mω2R=m(2π/T)2R 當r增大,v變小;當r=R,為第一宇宙速度v1== gR2=GM 應用:地球同步通訊衛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三、解決力學問題常用的思維1.解決力學問題的五大工具:牛二定律:F合 = m a動量定理:F合t =Δp 動能定理:F合S =ΔEk動量守恒定律: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為零時, p初 = p末 或Δp = 0 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和彈簧力做功時,E初 = E末或ΔE = 0或ΔE增 =ΔE減2..三個角度看問題:用牛二定律分析情景, 確定問題的性質。從動量、能量角度去尋找解題的途徑。 用牛二定律分析: F合=0,則a=0 F合變化,則a變化F合增大,則a增大F合減小,則a減小。 F合恒定,則a恒定用動量、能量分析:優先使用守恒律(動量、能量守恒)。一般涉及時間t時,用動量定理。涉及位移s時,用動能定理。3.常用的功能關系: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1)合力做功: W合 = ΔEK (動能定理)(2)重力做功: WG = mgΔh = -ΔEP (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 重力做正功,重力勢能減少。重力做負功,重力勢能增加。(3)功能關系 W非重非彈 =ΔE 摩擦生熱 Q = fΔs= -ΔE (4)分子力做功:W>0,分子勢能減少。 W<0,分子勢能增加。(5)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W = q U W>0,電勢能減少。W<0,電勢能增加。 (6)安培力做功:是機械能與電能轉化的量度。4.常用的思維模式(1)平衡問題求解策略:摩擦平衡找臨界;三力平衡幾何法;多力平衡化二力;正交分解列方程。(2)幾個力平衡,則其中一個力必定與其它力的合力平衡。(3)三個大小相等的力平衡,夾角互成1200。(4)兩個力的合力:F1-F2 ≤ F合 ≤ F1+F2 , F合隨夾角的增大而減小。(5)三個力的合力:可能 0 ≤ F合 ≤ F1+F2+F3(6)合力不變時:兩個相等的分力的夾角越大,分力越大。(7)繩端速度分解法:繩端的速度常分解為沿著繩、垂直于繩兩個方向的分速度。(8)物體脫離約束的條件:約束力 = 0(9)沖量的計算:恒力的沖量:由定義計算I = Ft 變力的沖量:由效果計算I = ΔP 一對力的沖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矢量和為零。(10)功的計算:恒力的功:由定義計算W = FS變力的功:由效果計算W =ΔEK 由功率的定義W = Pt計算摩擦力做功與路徑有關,恒力做功與路徑無關。一對力做功的代數和不一定為零。(11)功率的計算:平均功率 P = P = FV (F與V共線) 瞬時功率 P = FV (F與V共線)(12)動量與動能的關系:EK = (13)與動量、能量有關的問題模型反彈:I = m(v1+v2)落地:注意重力的沖量是否可以忽略。一般Δt<0.01s可忽略。拋物、打擊:沖量:I = mv-0 做功:W = mv2-0爆炸:動量守恒,動能增加。因為有化學能轉化為動能。彈開:0 = P1+P2→P1 = - P2→m1v1 = - m2v2→分開時,質量大的速度小,質量小的速度大。兩體系統動量守恒:ΔP =0→ΔP1+ΔP2=0→ΔP1 = -ΔP2→I 1 = -I 2人船模型:應用平均動量守恒求位移 m( L-s)=Ms →s= L s--船的位移 L--船長(14)碰撞問題:動量守恒,動能不增加。彈性碰撞:動量守恒,動能守恒。動碰靜時:大碰小,齊向前。小碰大,向后轉。質量相等時:速度互換。非完全彈性碰撞:動量守恒,動能不守恒。完全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動能損失最大。類完全非彈性碰撞問題:細線繃緊、滑塊上車、子彈打木塊等。對系統:m1v1 + m2v2 = (m1+m2)V對m1: -Ft = m1V-m1v1-Fs = 1/2 m1V2-1/2 m1v12對m 2: Ft = m2V-m2v2Fs =1/2 m2V2-1/ 2m2v22系統損失的機械能Q = fΔs = -ΔE=1/2m1v12+1/2m2v22-1/2(m1+m2)V2(15)輕彈簧、輕繩、輕桿:輕繩只能提供拉力。輕桿既能提供拉力,又能提供支持力。但要注意:輕桿的彈力不一定沿著桿,必須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考慮。輕彈簧的彈力變化需要時間,不能發生突變。(16)高中階段涉及到的勢能: 重力勢能:有定量的表達式,Ep=mgh 彈性勢能:無定量表達式 分子勢能:無定量表達式 電勢能:無定量表達式 熱學部分 1.油膜法估測分子直徑:d = 2.微觀量估算時用到的分子的兩個模型:球體模型:V = π()3 立方體模型:V = D3 其中D--分子直徑3.阿伏加德羅常數:NA=6.02×1023mol –1 ——聯系宏觀量和微觀量的橋梁。4.布朗運動:液體中懸浮的固體小顆粒的無規則運動。影響因素:懸浮顆粒越小、液體的溫度越高,布朗運動越明顯。產生原因:液體分子對懸浮小顆粒的撞擊作用不平衡。布朗運動的無規則性間接反映了液體分子運動的無規則性。5.分子力:分子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的增大而減小,但斥力比引力減小的更快。平衡距離處:引力 = 斥力,分子力為零,分子勢能最小。6. 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與物體的溫度、體積、質量、狀態等有關。溫度是物體內分子平均動能的標志。分子勢能的變化與體積的變化有關。內能 : U = n E k + Ep n——分子總數注意:分子平均動能是一個統計學量,溫度升高,分子平均動能增大,物體內動能大的分子數增多,并不是每一個分子的動能都增大。7.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作功和熱傳遞8. 熱力學第一定律:ΔU = Q + W 注意符號法則9.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表述:(1)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指明了熱傳遞過程的方向性(2)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熱而全部用來對外做功而不引起其它變化。——指明了機械能與內能轉化的方向性。10.第一類永動機違反了熱力學第一定律。第二類永動機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11. 理想氣體的分子勢能為零。對氣體:內能看溫度,做功看體積,吸、放熱由熱力學第一定律確定。12.氣體的三個狀態常量:P、V、T的關系 PV/T = C 或 PV=nRT13.氣體壓強的微觀解釋:大量氣體分子對器壁的頻繁碰撞。電磁學部分1.電場強度:定義式:E = 決定式:點電荷場強公式:E = k 勻強電場的場強:E = 注意:(1)由E= 、U = 、C= 等可推出 E = ,可見,兩平行金屬板間的勻強電場的場強E由電荷的面密度決定。 (2)勻強電場中,沿任意直線電勢變化均勻。可用“等分法”研究電場。2.電勢差: UAB = UAB = φA-φB 勻強電場中,U = Ed --沿場強方向兩點的電勢差3.電容器:電容 C = (定義式) 帶電量 Q = CU 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 =注意:1.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相連,則電壓不變。電容器充電后與電源斷開,則電荷量不變。2.電容器在電路中,隨兩端電壓的變化而進行充、放電,穩定后電容器是斷路,與他相連的電阻是擺設。電壓與并聯的電阻兩端電壓相同。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加速:q U = mv02 →v0 = (由靜止開始加速)偏轉:水平方向:勻速運動 L= V0t豎直方向:由靜止開始勻加速a = = 豎直偏移:y = at2 = ()2 = U 速度: Vx = V0 Vy = at 偏角:tgθ = = U 注意:帶電粒子從中間進入偏轉電場,飛出時,速度的反向延長線,通過電場中心。5.電流的宏觀定義:I = 電流的微觀定義:I = nqvs (柱體微元)6.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I =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I = 或 E = U + Ir 路端電壓: U = E –Ir →純電阻電路 U = IR 非純電阻電路U ≠IR7.路端電壓隨外電阻的增大而增大,隨外電阻的減小而減小。R↑→I↓→U↑= E -Ir斷路時,R=∞→I=0→U = E短路時,R=0→U=0→E=Ir→I短= 8.閉合電路中的能量關系:EI = IU + I2r電源總功率: P總 = EI 電源內阻消耗功率:P內 = I2r電源輸出功率:P出 = U I = E I - I2r對純電阻電路P出 = U I =I2R ,當R = r(E、r不變)時,電源輸出功率最大,Pm = 9.電阻定律:R = ρ 金屬導體的ρ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半導體的ρ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超導體的ρ = 0 10.電功:W = UIt——純電阻W = I 2Rt = t 電功率:P = U I ——純電阻P = I 2R = 注意:非純電阻電路,電能 ≠ Q,應從能量角度考慮。 11.電路的設計:供電電路:限流電路、分壓電路選擇方法:大控小,用限流。(用全值電阻大的滑變控制小電阻) 小控大,用分壓。(用全值電阻小的滑變控制大電阻) 連續可調,用分壓。(要求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從零開始連續變化) 測量電路:電流表內接、 電流表外接 選擇方法:(1)好表內接誤差小。注: 、比值大者為好表。(2)“兄弟原則”:RA、RX大小差不多用電壓表分開,相差很多則不分。注意:1.考慮電表內阻的影響時,電表可看作是一個有“自報”功能的電阻;已知電表的內阻時則更是一個“寶貝”,既是電流表,又是電壓表,還是一個具有“自報”功能的電阻。2.電流表、電壓表的選用:(1)不超量程 (2)接近滿偏3.滑變的選用:在能完成任務的前提下,選阻值小的便于調節。分壓、限流都可用時,限流優先。12.磁感應強度:B = (I⊥B)方向:與磁場方向相同。13.磁通量:Φ = BS (B⊥S)14.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 勻速圓周運動 f洛=F向→ Bqv = m →回旋半徑r = 回旋周期 T = = 求解策略:速度垂線交圓心,幾何關系求半徑,運動時間 t = = T應用: 速度選擇器:粒子沿直線通過正交的勻強電磁場f洛=F電 → Bqv = qE → v = 回旋加速器:磁場回旋,電場加速,金屬盒屏蔽電場。交變電場的變化周期 = 粒子的回旋周期 質譜儀:經電場加速、磁場回旋后,荷質比不同的粒子的回旋半徑不同。 磁流體發電機:穩定后f洛=F電 霍爾效應:通電金屬導體放在磁場中,金屬中的自由電子受洛侖茲力而向金屬導體的上下兩個側面聚集,穩定后f洛=F電 ,形成霍爾電勢差。15.電磁感應:(1)感應電動勢: E = n ΔS變化時,E = BΔB變化時,E = S導體切割磁感線時,E = BLV線圈轉動時,Em = NBSω轉桿發電機, E = BωL2(2)感應電流:大小:I = 方向:"右手定則" 楞次定律:阻礙Φ的變化。 阻礙導體與磁體的相對運動。(3)感應電量的求法:Δq = IΔt= Δt = 由動量定理,安培力的沖量計算。F安t = BILt =BLQ 16.沖擊電流的沖量:I = mv-017.自感電動勢:阻礙引起自感的電流的變化,大小與電流變化的快慢、自感系數L成正比。18.平行雙桿的運動:軌道寬度相同時,在平行雙桿所圍面積不變時,趨于穩定。類似于完全非彈性碰撞。動量守恒。(系統所受安培力的和為零) 軌道寬度不同時,兩桿所受安培力大小不同,動量不守恒。可由動量定理求解。19.正弦交流的產生:線圈在勻強磁場中勻速轉動 S⊥B時(中性面): Φ最大,但e=0,i =0。S∥B時:Φ=0,但e最大,i 最大。感應電動勢的最大值:Em=nBSω20.正弦交流的有效值: U = I = 交流有效值的計算:交流與直流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相同的電阻、產生相等的熱量,所需的直流值等于交流的有效值。——其它交流的有效值 必須嚴格按照有效值的定義計算。(I2RT=一個周期內產生的總熱量) 注意:交流的“四值”:最大值(Um、Im):反映交流的變化范圍有效值(U、I):反映交流產生的效果瞬時值(e、I、u):反映交流在每一時刻的數值平均值:一般求感應電量時用 Δq = IΔt= Δt = 。21.理想變壓器:變壓比:= 功率關系:P輸入=P輸出→副線圈只有一匝時 = 副線圈有多匝時:IU = I1U1+I2U2+I3U3+…… 注意:變壓器只能改變變化的電壓,不改變T、f 。22.遠距離輸電:輸電功率:P = UI U——輸電功率I——輸電電流輸電線上的能量損失:Δp = I2R輸電線上的電壓損失:ΔU = IR23 .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兩大支柱: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 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注意:均勻變化的場產生穩定的場。24.電磁波是橫波;不需介質傳播;真空中的速度:c 介質中的速度:v =λf 25.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E = 、U = 、 C = 、B = 等,大小可用比值去量度,但卻由本身的性質決定。26.電阻、電感、電容對交流都有阻礙作用。 電阻:電學公式仍然適用于交流,但必須用交流的有效值。 電感:L越大、f越大,感抗越大。 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頻、阻高頻。 電容:C越大、f越大,容抗越小。 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頻,阻低頻。 光學部分一、幾何光學1.平面鏡“視場”問題的思維方法:(1)利用成像的對稱性把光路拉直,相當于通過平面鏡這個"窗口"看物體。(2)利用光路的可逆性分析。 2.光的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光對真空的折射率: n = = 3.視深:h = H4.全反射的條件:(1)光從光密射入光疏介質(2)入射角i ≥ 臨界角C 臨界角 sinC = 5.光的色散:表明同一種介質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對紅光的折射率最小,對紫光的折射率最大。6.光通過平行玻璃磚,發生側移,出射光與入射光平行。 光射到球面、柱面、圓形玻璃磚,半徑是法線。光通過三棱鏡向底邊偏折。光在不均勻介質中傳播,向折射率大的一側彎曲。7.平面鏡只改變光路,不改變光束的性質。8.兩種臨界折射:光從光疏介質射向光密介質時,入射角 = 900時,折射角 = 臨界角C 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時,入射角 = 臨界角C時, 折射角 = 900二、物理光學1.光的波動性:(1)光的電磁說:光是一種電磁波。電磁波譜: 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λ依次減小、ν依次增大、本質相同、但產生的機理不同。無線電波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振蕩電流,產生電磁場。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都是原子的外層電子受到激發而產生的。X射線是原子的內層電子受到激發而產生的。γ射線是原子核受到激發而發生衰變產生的。(2)光的干涉:必要條件:兩列光的f相同①雙縫干涉: 干涉圖樣:各種色光的干涉條紋都是等寬的、明暗相間的條紋,且中心處都是亮條紋。紅光的干涉條紋間距最寬,紫光最窄。 白光的干涉條紋是彩色條紋,中心處為白色。 光的路程差: δ = nλ 干涉加強 明條紋 δ =(2n+1)干涉相消 暗條紋 干涉級n = 0、1、2、3… 干涉條紋的寬度:Δx = λ其中 L--雙縫到光屏的距離d--雙縫的寬度 ②薄膜干涉——等厚干涉:厚度相同的地方出現同一級干涉條紋。(3)光的衍射:明顯衍射的條件:D與λ可以相比或更小。 各種色光的衍射圖樣中,中心處為亮條紋,最寬,兩邊寬度依次減小。 白光的衍射條紋是彩色的,中心處為白色條紋。 注意: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現象。(4)光的偏振:表明光是橫波。縱波不發生偏振現象。2. 光的粒子性:光子能量 E = hν = (1)光電效應:金屬在光的照射下發射電子的現象。 條件:光的頻率ν ≥ 金屬的極限頻率ν0 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 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 EKm = hν- W 當EKm = 0時,逸出功W = hν0 金屬的極限頻率ν0 = (2)康普頓效應:光子與其它粒子發生相互作用時,遵守動量守恒、能量守恒,光子的能量減少,頻率減小。3.光的本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少數粒子的行為表現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為表現出波動性。波動性是指光子在空間各點出現的幾率只能用波動規律來描述。4.德布羅意波:λ = ——只有運動物體才有物質波。5.一般考慮光的傳播時,考慮光的波動性。考慮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時,考慮光的粒子性。原子、原子核物理 1.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 現象:絕大多數α粒子不發生偏轉,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偏轉。極少數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2. 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很小。3. 玻爾的氫原子模型:三個假設:①定態假設:電子繞核運動時并不向外輻射電磁波,原子處于穩定狀態。②軌道量子化假設:電子繞核運動的軌道是不連續的。③躍遷假設:原子的能量狀態叫能級。電子從一個能級躍遷到另一個能級時會以光子的形式放出(或吸收)能量。 躍遷公式:ΔE = Em - En4. 天然放射現象:(1) 三種射線:α射線:α粒子流β射線:電子流γ射線:高頻電磁波(2) 衰變的類型:α衰變β衰變注意:γ射線總是伴隨α、β衰變放出的,沒有單純的γ衰變。β射線中的電子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變為質子和中子釋放出來的。(3) 半衰期:反映原子核衰變的快慢 定義:有半數原子核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半衰期與原子核所處的物理(溫度、壓力等)狀態、化學(單質、化合物)狀態無關,由原子核本身決定。(4)磁場中的衰變:兩圓外切:α衰變兩圓內切:β衰變 注意:放出的粒子與反沖核的軌跡的半徑與電量成反比5. 核反應的類型:(1) 衰變 (2) 人工核反應:質子、中子的發現 (3)裂變 (4) 聚變 注意:1.核反應過程中,質量守恒、電荷守恒、能量守恒,動量守恒。 2. 核反應過程中,存在質量虧損,但質量守恒。6.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 = m c27.核能:ΔE = Δm c28.人類認識到原子有內部結構,是從電子的發現開始的。人類認識到原子核有內部結構是從天然發射現象開始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