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鱒 魚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鱒魚》的主題旋律。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自學資料,以達到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2、通過討論、分析,學生能夠總結出歌曲的特點。3、學生在了解《鱒魚》后,能夠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演唱,喜愛并有興趣繼續下節課的歌唱學習。新知導入你們是否知道它是什么魚?鱒魚,很有價值的垂釣魚,可食用,全世界只有十多種。新知講解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短短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寫遍了不同體裁的大量音樂作品,其中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劇、9部交響樂、19首弦樂四重奏和22首鋼琴奏鳴曲等。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創作領域 被人們稱為“歌曲之王”。新知講解說一說歌曲給你的感受是怎樣的?新知講解《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新知講解歌曲的速度和情緒是怎樣的?歌曲的速度:中速歌曲的情緒:歡快、憂傷新知講解節奏練習(1)用“搭橋構唱”的方法練習帶有變化音“#4”的音程。(2)師用鋼琴輔以柯爾文手勢,帶領學生練習減五度音程。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歌曲分為幾個部分?對比兩個部分的情緒并說出原因?新知講解歌曲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旋律明快、流暢,形象地描繪了鱒魚在潺潺流水中遨游的情景。新知講解第二樂段:表現了漁夫的冷漠與殘酷。情緒變得暗淡、壓抑,表現了不平靜的水面和作者憂心忡忡的心情。新知講解力度和音色的變化造成了前后兩段情緒上的對比。嘗試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緒演唱歌曲。新知講解歌詞描寫狡猾的漁夫攪渾了河水,使小縛魚迷失了方向而受騙上當的故事。作者用漁夫代表當時的統治者,把小鮑魚比作群眾,表達了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課堂練習分別請兩組學生上來,根據故事的情節來編排表演《鱒魚》。一共有三個角色:漁夫、我、小鱒魚。學生分組演唱歌曲,并相互評價課堂總結藝術在聆聽中感悟,情操在音樂中陶冶。如果說舒伯特總是帶給我們幻想,那么這些神奇的變奏則為幻想插上了翅膀,愿你用實踐豐滿你的羽翼,我期待著與大家共同分享!希望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后上網去聆聽《鱒魚》五重奏。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在網絡上收集舒伯特的其他作品與同學分享。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鱒魚》.mp3 《鱒魚》伴奏.mp3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1課時《鱒魚》.pptx 鱒魚.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