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皮影一、教學目標1. 了解皮影藝術、傳統皮影制作的基本過程。2. 能完成透明膠片皮影的制作,嘗試設計簡單的卡通皮影形象。3. 提高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二、重點難點1. 教學重點:透明膠片皮影的制作。2. 教學難點: 皮影關節部位的固定與連接。三、教學準備1. 教師準備:透明塑料片、兩腳釘、吸管、油性記號筆、打孔器、剪刀、夾子、皮影、模板、“巧手獎”獎狀等。2. 學生準備:透明塑料片、剪刀、夾子、模板等。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導入新課 (2分鐘) 欣賞皮影戲片段。 提問:想一想皮影戲與我們平時看的電視、電影什么不同? 交流分享各自想法。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2. 皮影戲介紹。 皮影戲,起源于我國,又稱“影戲”或“燈影戲”,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皮影戲堪稱當今影視藝術的鼻祖,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聆聽。 初步了解皮影戲的歷史。3. 揭示課題。 皮影是一出皮影戲里最關鍵的道具,那皮影究竟是如何制作的呢?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做皮影》。揭示課題并板書。 (板書)做皮影 明確課題。 初步了解皮影的知識。探究學習(15分鐘) 觀察下圖中這些精美的皮影,說說它們有什么特點? 側面影人 做工精美 關節可動 小組討論。 了解皮影的特點。傳統的皮影是用動物的皮(驢皮、羊皮)制作成的,但是工藝比較煩瑣,而且保存要求高。為了方便取材,也方便保存,思考一下可以用什么材料來替代獸皮呢? 可用透明塑料片或紙板來代替。 交流所想。 促進學生思考,拓寬思維。介紹皮影的基本組成部分。 讓學生用鉛筆標出教材第23頁孫悟空皮影分解圖的各部件。 了解結構特點并標識。如何利用孫悟空的皮影分解圖變為皮影呢? 請學生打開教材24頁,小組合作探究制作過程,自學制作步驟。 取出透明塑料片,蒙在第23頁的孫悟空皮影分解圖上描線。 注意:塑料片與分解圖位置一定要固定好,防止形象錯亂。 填色。(使用油性彩筆。) 剪下各部件。(剪平整并沿著黑色勾線筆的外輪廓剪。) 擺放各部件。 找到關節點,打孔。(請學生說說如何找到正確位置并打孔。) 用兩腳釘連接各關節點。 (學生首次使用兩腳釘,介紹兩腳釘的使用方法,使用過程中注意安全。) 在手臂和腿的關節處裝上吸管做的操縱桿。 (確定吸管打孔的位置,確保能夠靈活地使用操縱桿。) (8)整理,完成。 自學步驟。 拿出材料進行操作。 觀看視頻,掌握連接方法。 觀看視頻,掌握安裝操縱桿的方法。 完成后,自己試著操作操縱桿,看看各關節是否靈活能動。 初步了解皮影的制作步驟。并知道各個部分在制作過程中的注意點,以便在制作過程中能更好地完成。 通過視頻掌握連接技巧,強調連接的重要性。 通過探討,明確安裝操縱桿的方法,安裝時很容易出現錯位,影響皮影的靈活能動性,所以必須把正確的方法與學生分享,避免出現錯位。實踐 體驗 (16分鐘) 1. 布置任務。 請每個小組(2—3人一組)動手完成一個皮影的制作。 2. 出示溫馨提示,讓學生認真閱讀。 ●分工合理 ●制作精美 ●關節靈活 ●桌面整潔 ●安全第一 了解規則。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3. 教師巡視,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表揚操作正確的學生和合作好的小組。巡視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操作,遇到問題及時反饋并在實物展示臺上進行示范操作。 動手實踐。交流評議(6分鐘) 1. 各小組把做好的皮影放于展示區展示,并談談在操作過程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們會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 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派代表選出自己心目中認為好的皮影,說一說原因。(可以從制作精美、剪切準確、色彩鮮艷、關節靈活等方面進行。) 交流心得。 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下次就能做得更好。頒獎。 得票最多小組獲得“巧手獎”,并頒發獎狀。 領獎。拓展創新(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卡通形象設計、制作皮影,或者設計、制作一些課本劇的皮影人物形象。 回家實踐。 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板書設計做皮影 描畫 填色 剪切 擺放 打孔 連接 裝操縱桿 整理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