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課標要求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材分析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六課的第三框。作為哲學部分的最后一框,說明哲學以認識世界為邏輯起點,以價值的創造和實現為終點。在承接前兩框的基礎上,本框下設兩三目:第一目“弘揚勞動精神 實現人生價值”,闡述了勞動的地位及重要性,說明了勞動是價值創造和實現的根本途徑。第二目“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講述了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第三目“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說明價值創造和實現需要主觀努力奮斗。學情分析學生在九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五課第二框“凝聚價值追求”的學習中,對價值觀的知識有初步了解,但并未形成哲學意義上的理性思考。學生課堂活動 參與度高,具備一定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但在辯證分析、深入思考問題方面需 要引導。在熟悉前兩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判斷和選擇的基礎上,對本框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有所感悟,但仍需提升認識層次并落實到實際行動之中。教學目標政治認同:通過邀請值日勞動同學進行發言并展示2個自己的勞動成果,理解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根本途徑。結合習總書記的講話并回答“天津中小學為什么要將勞動教育納入素質評價體系”,深刻認同勞動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地位和重要性。科學精神:通過播放“鄧清明的航天事跡”,小組討論鄧清明與景海鵬行為,學會理性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創造價值,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與價值觀。法治意識:通過辨析混淆性問題正誤并列舉正向實例說明“個性”,認識到追求個性不能觸碰法律紅線。公共參與: 通過觀看并模擬中西部青年與航天員的對話活動,激發思考,談談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創造價值,積極參與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之中,做新時代努力奮斗的青年。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勞動的地位與重要性;價值創造和實現的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教學難點: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六、教法與學法議題教學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學法;自主學習法七、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圖片展示:神州十三號宇航員的圖片教師活動:大家認識圖片上的人嗎?他們三位當選為神州十三號宇航員,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了嗎?學生活動:認識,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他們都實現了人生價值。教師活動:那么請大家看看這張圖片,他是航天員鄧清明,他并沒有成功當選。那么落選的人就沒有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嗎?學生活動:有的說實現了,有的說沒實現。教師活動:那讓我們一起走近航天員鄧清明,來共同探討價值是如何創造和實現的?設計意圖:將近期中國航天時政資源引入思政課堂,體現了思政課的生動性和時代性的特點。同時既能豐富學生的視野,又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習價值的創造和實現的興趣。【新課講授】總議題:共筑航天夢——實現人生價值議題一:勞動筑起航天夢教師活動:老師剛走進教室,就看到了干凈的黑板、整潔的講臺和明亮的教室。看到這一切,想必同學們的心情跟老師一樣愉悅,這都離不開同學們的值日勞動。那么,老師想請今天值日的同學來談談當勞動值日生是一種什么感受呢?值日勞動學生:掃地、拖地的時候比較累,但是看到大家能夠在勞動成果下安心學習,我感到無比開心。教師活動:這位同學非常有服務意識,用一句話總結他的勞動感受就是“累并快樂著”,那么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天津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視頻和習總書記的講話。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習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教師設問:結合上述內容,談一談習總書記為什么說“勞動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天津中小學為什么要開展勞動教育,納入素質評價體系?學生1:只有勞動才能獲得收入,才能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保障生活所需。學生2:因為現在很多學生不愛勞動,比較懶惰,通過納入素質評價體系的方式能夠調動熱愛勞動的積極性。教師總結: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認識到勞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和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設問:“勞動”僅僅指體力勞動嗎。請舉例說明。學生活動:“勞動”不僅僅指體力勞動,還包括腦力勞動。比如教師教書育人,醫生救死扶傷,航天員為航天事業奮斗終生...教師總結提升:通過大家的分享,我們可以得知勞動有多種形式,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行業中憑借勞動實現人生價值。因此,要求我們要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設計意圖:將課標要求的課程內容轉化成學生活動的任務,培養學生獨立思 考、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通過列舉各行各業努力奮斗的事跡,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勞動是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感悟勞動的力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 勞動觀。議題二:社會助力航天夢教師活動:播放鄧清明的視頻并進行設問:①航天員能夠實現航天夢的前提是什么?②神州十一號景海鵬當選,鄧清明落選,鄧清明對待景海鵬是什么態度?③鄧清明落選時說:“個人的榮譽、個人的得失在一時刻真的不是特別重要誰在飛都是航天員在飛。”請談一談對這句話的感受。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小組代表1:航天員能夠實現航天夢離不開背后航天團隊的努力,同時也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持。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小組代表2:鄧清明落選時并沒有氣餒,而是擁抱了景海鵬,可以看出鄧清明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把祖國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小組代表3:備份航天員鄧清明23年的等待讓我覺得很心疼,但他從未放棄,從未抱怨,他愿做筑夢九天的基石,不求回報,堅守到底。鄧清明正確處理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默默無聞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歸納總結:通過大家的討論,每組同學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不存在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追問: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就是要抹殺人的個性發展嗎?教師總結:“個性”不是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是對他人和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設計意圖:由航天員鄧清明的講話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感悟中國航天人的精神,讓學生理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議題三:奮斗實現航天夢教師活動:展示鄧清明的相關故事并設問鄧清明實現人生價值有哪些主觀條件?1.不管飛天之路有多難他從未想過放棄。2013年體檢,鄧清明身體里查出結石。為了繼續追尋航天夢,鄧清明進行了兩次手術,第一次手術時結石沒能完全取出,后來醫生在他腎臟里埋了一根管子。鄧清明一直帶著管子尿血了一個多月。直到第二次手術結石才被成功取出,"我的夢想重新又點燃了"。2.寧可備而無用決不用而無備。神州十一號鄧清明作為備份,在備戰的三年里,完成了和主份同樣數量、同樣標準的訓練。在"神十—“最具挑戰的33天模擬驗證試驗中,他住進了不到10平方米的密閉艙內,與外界完全隔絕。3.20多年來他堅持做一件事追一個夢。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鄧清明成為14名首批航天員之一。那一天,他莊嚴宣誓,“英勇無畏,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甘愿為祖國的載人航天奮斗終生。"這句誓言,鄧清明堅守了23年。4.微小的差距他多次與夢想擦肩而過。“作為備份的任務,不是從基地回來了,任務就結束了。我的戰友安全回來了,這才是做備份的結束。”小組進行討論。學生活動:鄧清明為了追尋航天夢,克服身體疾病,堅定理想信念,即使作為備份,仍刻苦訓練...教師總結鄧清明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①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②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③堅定理想信念,正確價值引導 ④錘煉品德修為,打牢道德根基播放中西部青年與航天員對話的視頻,結合這節課所學內容和當下國家發展重任,大家認為我們青少年應該怎么做?學生活動:1.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更要奮斗。2.努力增長自己才干,全面發展自我。3.學會辨別是與非,排除外界干擾,堅定理想信念。4.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和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設計意圖:通過中西部青年與航天員對話,培養學生在新時代拼搏奮斗的意識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真正做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課后作業】結合本課所學,搜集人物事跡并以一個人物為例,分析價值實現的根本途徑、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板書設計】八、教學反思實際授課后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