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面對新高考、新教材,應樹立“大歷史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邏輯能力。歷史、現實和未來是相通的,在歷史學科培養(yǎng)下的學生,形成現代公民應具有的歷史素養(yǎng)和國家歷史認同的新時代有擔當的公民。在本課主線的引導下,從歷史長河中分析問題。從非洲、美洲問題中,理解民族認同、主權獨立的重要性;探究歷史規(guī)律,理性分析更多現實問題。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課的課程標準為:“通過了解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社會狀況,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qū)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本課介紹非洲和美洲或在外來影響下,或獨立發(fā)展起自己的文明,成為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文明都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一要讓學生了解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二是引導學生理解各個不同的文明都對人類歷史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三是理解近日世界的一些現象,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學生情況分析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是高中新增內容,初中教材未有涉及。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一定的補充。學生不僅要了解基本的文明史實,也要注意到各個地區(qū)內部縱向的變化,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橫向的比較,為后面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生通過樹立“大歷史觀”,在學習過程中自覺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總體目標:了解非洲、美洲文明的特點和面貌,認識世界文明的多樣性。能通過對地圖、文字史料的分析,理解不同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特點(素養(yǎng)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能通過分析考古證據,理解人類走向文明的必然性和共性(素養(yǎng)目標:唯物史觀、史料實證)。能通過分析非洲美洲發(fā)展問題,理解民族認同、開放交流的重要性。(素養(yǎng)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一)教學重點古代非洲、美洲文明的成就(二)教學難點古代非洲、美洲文明的特點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多媒體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史料 課本 (二)教學方法 課前預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古代非洲與美洲一、非洲:(一)成就(二)非洲發(fā)展局限的歷史因素二、美洲:(一)成就:瑪雅、阿茲特克、印加(二)歷史的多源統一性(三)人類文明是集體智慧三、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簡述非洲和美洲的地理位置 用地圖直觀感受,與亞歐大陸形成鮮明對比。溫故知新 教師展示人類古代文明的教材脈絡,明確本課重難點:與外界交流較少的美洲、非洲,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人類文明? 聽講,回憶所學內容 快速明晰重難點和主線。古代非洲文明(一)成就 先明確地理范圍:本課非洲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結合所學,引導學生判斷,非洲哪里可能較早進入文明?指導閱讀課文,找出非洲文明主要成就。利用教材提到的“坦桑尼亞出土的中國瓷器”和“摩加迪沙城市面貌”兩段材料,再次體會非洲文明的發(fā)展。 結合材料及所學,回答問題。閱讀教材,思考歸納答案,劃書。 認識文明在交流中發(fā)展。 充分利用課本,夯實基礎知識。通過史料分析,提高學生歷史素養(yǎng)一、古代非洲文明(二)非洲發(fā)展局限的歷史因素 提出當今非洲整體貧困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從歷史長河中分析問題,即:非洲歷史中有哪些因素制約其發(fā)展?展示非洲地形圖,提問:地理環(huán)境對非洲有什么影響?引導學生理解,地理環(huán)境對地區(qū)發(fā)展的影響。提問:觀察課本地圖,結合PPT文字材料,總結非洲古代文明特點。指出非洲文明的特點及其局限性,為非洲近現代的發(fā)展做歷史背景鋪墊。小結,并引導學生從非洲問題中,認識大一統和民族認同感的重要性。 利用其他學科知識,比如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帶問題閱讀教材和PPT圖文材料,歸納出答案。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 了解非洲的人文地理,鋪墊后續(xù)內容。樹立“大歷史觀”,理解當今一些社會現象培養(yǎng)學生歸納和辨析能力培養(yǎng)家國情懷價值觀古代美洲文明(一)成就 1.明確美洲的特點:受地理位置影響,古代美洲文明完全是獨立發(fā)展而來。其農作物在新航路開辟后對世界影響深遠。2.通過瑪雅文明的成就,結合第1課所學,分析推斷,當時社會文明程度。讓學生鞏固知識、加深理解。3.閱讀課本31頁,思考:印加人怎樣統治他們的龐大帝國?手段與其他古代帝國是否有相似之處?引導學生認識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共性。 帶問題閱讀教材,歸納答案。感悟歷史 為下一單元鋪墊培養(yǎng)學生史料分析能力,理解不同地區(qū)文明發(fā)展的特點。理解人類走向文明的必然性和共性二、(二)歷史的多源統一性 讀課本29頁【學思之窗】理解古代文明的特點:雖獨立發(fā)展,但歷史發(fā)展具有相似規(guī)律。 閱讀教材史料思考感悟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培養(yǎng)家國情懷價值觀二、(三)人類文明是集體智慧 通過兩段文字史料,以及橫向對比,說明文明交流可促進社會發(fā)展,人類文明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強調美洲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造成的文明特點。延伸:歐洲人能夠快速殖民美洲的原因和美洲本身文明特點的關系。 閱讀教材史料思考感悟 1.樹立“大歷史觀”,為下一單元鋪墊2.理解世界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3.理解開放交流的重要性。三、世界文明多樣性 引導學生理解各個不同的文明都對人類歷史發(fā)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傳統。 溫習本課內容 夯實基礎。價值觀培養(yǎng)課堂小結 梳理本課的主線。利用大歷史觀,讓學生加深印象,理解近日世界的一些現象,其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溫習本課內容 簡要總結,結構清晰,明確主線教學反思雖然這一課容量不大,卻在本學期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們學習非洲和美洲歷史,要秉持一種整體化的文明思維與歷史意識,即“大歷史觀”,為整本教材做好框架設計和主線鋪墊。在學習中,學生從歷史長河中探究歷史規(guī)律,多方面去追根溯源、綜合比較、以點帶面。從分析非洲、美洲的一些問題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視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