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復習課《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情境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本課教學設計選擇展示史料,創設歷史情境問題的方法教學。擬以創設情境(呈現史料)→提出問題→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為基本思路。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課題分析】本單元是統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該單元開啟了中國現代史。從大單元學習的角度出發,了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為建立和鞏固新生政權所作出的努力奮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這為中國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本單元有承上(近代史)啟下(現代史)的作用,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引導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從整個中華文明史出發來感受新中國的偉大,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教材內容】本單元由3個聯系密切的單課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學好本單元的內容,有助于學生理解新中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解人民之困,廢不平之制,定民心,固國勢所做出的努力。此外,新中國的成立與鞏固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重要的突破,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在世界現代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人以“人民政權的建設”為主題,分為“站起來了---人民政權的建立”、“站穩了---人民政權的鞏固”、“騰飛了---人民政權的發展”三部分串聯整個單元。第一部分“站起來了---人民政權的建立”講述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國大典,第二部分“站穩了---人民政權的鞏固”講述的是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第三部分“騰飛了---人民政權的發展”梳理了建國70多年以來的一系列成就。學生情況分析【知識背景分析】雖然知識點已經都學過,但是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不夠扎實,遺忘較多,而且知識零散,缺乏系統性。因此,建立結構化的知識系統是教學的重點。 【學習對象分析】授課對象為漳州市第二中學初二(11)班的學生,學生整體素質較好。初二年級的歷史學習,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歷史的關鍵。能否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一定的歷史思維,便決定了學生歷史學習的好壞。通過調查教師了解到該班級80%學生喜愛理科知識。所以該班級學生思想活躍,理性思維特別強,對歷史概念不感興趣。 【解決策略分析】采用情境創設法、問題解決法進行設計教學。以師生探討新中國如何建立和鞏固政權為明線;以探索民族復興路,感悟中央人民政府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和人民力量的重要性為暗線。這樣的教學既可以通過情境帶領學生在歷史氛圍中探究歷史,又可以發揮學生理性思維強的優勢,培養閱讀史料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樹立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尋找歷史證據的意識。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分析】總體目標: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開國大典,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偉大意義;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對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的意義;能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認識新中國政權建立和鞏固的內容和意義(素養目標:時空觀念、史料實證)。能通過閱讀史料對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進行評價,培養學生辨證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素養目標: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實證)。通過建國以來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感悟中央人民政府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和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愛國、愛黨的家國情懷。(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了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開國大典,知道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理解其對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的意義;教學難點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偉大意義;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通過時間軸梳理中國現代史的歷史分期。再通過三張圖片趣味引入新課 回憶中國現代史的相關史實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 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一、站起來了---人民政權的建立 通過表格梳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內容,分析得出此時中共要建立是這樣的新中國新中國的政權由中國人民掌握;新中國的政府由中國人民選舉;新中國的象征由中國人民創造;一個新的中國真的要來了。通過節選《開國大典》部分視頻,引導學生感悟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回憶思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相關史實 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二、站穩了---人民政權的鞏固 (一)抗美援朝通過分析兩張地圖,概括建國初期存在哪些問題?通過視頻,探究與闡述:(1)抗美援朝的原因。(2)抗美援朝的意義。通過數據材料“1950年中美部分經濟軍事指標對比”以及文字材料“我們的志愿軍是靠什么打敗美國侵略者的呢?毛澤東回答了:“主要的是因為我們的戰爭是人民的戰爭,全國人民的支援”。---石仲泉:《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分析感悟得出抗美援朝得以成功一個重要的因素---人民的力量。(二)土地改革1. 展示一封后方的母親寫給在前線朝鮮戰場的兒子的家信。問題設計:(1)根據材料,這封信是誰寫給誰的。你的依據是什么。(2)根據材料,這是一份什么類型的史料。可用于研究什么時期的歷史。(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土地改革的內容和影響。2. 通過結合材料和閱讀課本歸納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實。3. 概念解釋:地主土地所有制、農民土地所有制 解析地圖關鍵信息并結合所學,分析概括。帶問題觀看視頻,歸納概括出答案。解讀史料,提取關鍵信息。帶問題閱讀材料,歸納出答案。閱讀材料,回憶所學,歸納知識點。畫出知識框架,并作出說明。理解記憶概念 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的素養3.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4.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素養5.培養歸納概括能力三、騰飛了---人民政權的發展 通過視頻《新中國71年的輝煌歷程》,引導學生感悟建國71周年以來,黨和人民不斷探索,不斷調整,曲折中前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來之不易,也為之驕傲和自豪。通過朗讀《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節選,體會祖國的偉大。 感悟,思考 培養家國情懷課堂小結 通過三則材料,歸納新中國初期的歷史階段特征。引導學生回顧復習,就歷史階段特征每一項展開陳述,可以采用哪些具體史實?借用板書,回顧整堂課的脈絡和內容。以習近平的的話“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總結提升。最后全班一起演唱歌曲《歌唱祖國》,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閱讀材料,回憶所學,歸納知識點。 回憶復習鞏固知識點 感悟、體會 落實史實,建構知識框架2.培養家國情懷教學反思設計亮點: 1.以“站起來了---人民政權的建立”、“站穩了---人民政權的鞏固”、“騰飛了---人民政權的發展”為主線串聯整個單元,立意明了、線索清晰; 2.使用大量生動的材料,讓課堂更加充實,更富有活力; 3.立足學情,創設豐富的歷史情境,解決學生認知難點,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4.通過視頻,時事熱點,培養學生家國情懷。教學困惑: 課標要求學生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的偉大意義,但讓學生直接理解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是一開始通過視頻《開國大典》部分節選進行歸納,但為了使學生更能深度理解這一知識點,且是期末復習課,所以我設計了第三部分“騰飛了---人民政權的發展”,呈現建國71年的的奮斗過程,以及一系列成就,從宏觀角度幫助學生認識新中國成立的里程碑意義,而實際效果還需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落實。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