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表格式)

資源簡介

《第18課科技文化成就》教學設計
課題名稱 《科技文化成就》 科目 歷史
課時 1課時 授課對象 八年級學生
教學背景分析
1.課程內容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科技成就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兩個板塊的內容,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工程,雜交水稻與青蒿素,再到文化事業的發展。雖然時間和內容跨度大,知識點較多,但難度不大,且內在聯系較強,學生容易理解。 2.學情分析 (1)從學生自身來看:本課授課對象是八年級學生,偏重于形象思維,因此要采取豐富的教學形式,運用圖片、視頻、表格等直觀形式,創設情境,啟發教學。 (2)從學習情況來看: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基本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對中國現代史有了基本的認知,而關于“兩彈一星”、雜交水稻等相關情況,學生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僅僅停留在知識表面,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挖掘取得這些成就背后的情況。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統編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8課 1.從單元結構看:本課處于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中的第一課,反映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科技文化領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2.從現實意義看: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自信的重要影響,對于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尊重文化,科技、文化創新等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從情感陶冶看:通過學習取得這些成就的過程中所遇到的艱辛,以及成就背后的人物的故事,有利于培養學生迎難而上、不怕吃苦以及愛國奉獻精神,堅持文化自信。
教學立意
1.課魂:致敬匠心:我們都是追夢人 2.明線:新中國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 3.暗線:“工匠”的奉獻精神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新中國成立后科技文化成就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理解科技文化發展與國家發展之間的關系。 2.通過《東方巨響:兩彈一星實錄》紀錄片里的文字、圖片等來了解“兩彈一星”研制背景,補充史料(文字、視頻)了解雜交水稻、青蒿素等的研制經過,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 3.引導學生通過感悟科技文化成就背后的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奮斗歷程,以及文化事業發展所體現出的文化自信,增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滲透家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新中國建立后在科技文化領域取得的成就 2.難點: 認識到科技文化發展的作用,以及成就背后的人的奉獻。
教學資源與方法
1.教學資源: 文字材料、歷史圖片、視頻、多媒體資源 2.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用今年5月31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發布的九張圖片導入。 激趣導入,指出九張圖片的主人公的共同身份——科技工作者,引出本課的要內容。
過渡 這九張照片上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科技工作者,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內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回看新中國剛成立的那個年代,也有一批批這樣的“匠人”,那現在就跟著老師一起進入今天的課堂,我們一起來致敬那些具有匠心的追夢人。
第一篇:戈壁巨響,“核”力夢圓——致敬中國核事業開創者 1.播放一段由中核集團微信公眾號發布的《65年,核你一起走過》視頻,重溫中國原子彈、氫彈等試驗成功的經典畫面。 觀感、感受、了解基本史實。 通過播放視頻,直觀呈現核事業的開創,突破重點,引出下面對中國核事業的介紹。
2.呈現一段史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1964年10月16日),引導學生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開展核事業建設的背景。 回憶思考前五個單元所學,通過新中國成立后的國際國內形勢來分析建設原因。 結合材料,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 了解背景以后,更能體會到開創者的不易,利于突破難點。
3.呈現節選自紀錄片《東方巨響:中國“兩彈一星”實錄》)里的4段解說詞和八張圖片,說明中國在研制核武器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和解讀圖文材料。
4.結合教材,呈現表格——《各國原子彈與氫彈成功研制的時間間隔》,提問為何我國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國防建設的從無到有?引出科學家、基地建設者等的默默付出。 閱讀教材,了解到取得這些重大成就背后,是一代人的默默奉獻和付出。 講述科技成就背后的人物的經歷和艱難,鋪墊情感,突破難點。
5.呈現史料,引導學生通過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兩彈一星”的成功對中國的發展帶來了什么影響?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認識到科技發展的重要作用。 設問探究,引發學生思考,感受科技發展對新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小結 中國核事業的開創,是一代人奮斗的結果,從黨和國家到努力奮斗的科學家,再到每一個基地建設者,“核”力,也是合力,東方巨響,離不開舉國齊心。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作、勇于攀登,值得我們致敬。
第二篇:中國航天,筑夢天宮——致敬中國航天人 1.簡要介紹“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的情況,以及衛星研制的背景,引出對默默付出的航天人的介紹。 了解基本史實,以及“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的意義。 “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功是中華民族飛天夢圓的實現,進行情感鋪墊,利于突破難點。
2.播放視頻,呈現中國航天發展的歷程,引出后面對載人航天工程的介紹和總結。 感受中國自主創新的航天的發展速度。 視頻、文字直觀呈現中國航天取得的成就,突破重點。
3.總結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歷程,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從太空行走到交會對接。
4.呈現感動中國2003年度人物楊利偉頒獎詞,引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介紹。 感受 情感升華,突破難點。
小結 中國航天,是多少年的輾轉與求索,多少人的苦苦攀登, 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這是幾代中國航天人的精神,這精神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還將成就我們民族更多更美好的夢想。
第三篇:天下“糧”心,中國勁“草”——致敬“耕耘”者 1.呈現兩則史料,說明中國1959-1961三年自然災害的事實和重要影響,引出對袁隆平進行“雜交水稻”研究的介紹。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了解基本史實。 了解背景,利于學生體會進行研究的艱難。
2.用表格呈現袁隆平及其團隊的科研歷程,以及用材料說明“雜交水稻”對解決全世界人民吃飯問題的重要意義,最后播放視頻,感受袁隆平及其團隊的重要貢獻。 從材料中體會袁隆平及其團隊的重大貢獻,以及“雜交水稻”的重要作用。 表格、視頻等形式,讓學生直觀體會“雜交水稻”、青蒿素的重要作用,突破難點。
3.簡要介紹青蒿素研制的背景,播放視頻體會屠呦呦以及“523”任務小組所遇到的困難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青蒿素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聆聽、感受。
4. 呈現感動中國2004年度人物袁隆平頒獎詞、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屠呦呦頒獎詞,再次感受科學家的風奉獻精神。 感受。 情感升華。
小結 雜交水稻,是天下“糧”心,小小青蒿,一株中國勁“草”,科學家用一己之長奉獻祖國,造福世界,致敬耕耘者。
第四篇:傳承發展,文化鑄夢——致敬文藝工作者 1.介紹“雙百方針”的提出,以及其對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用圖片展示“雙百方針”提出以后的文化發展的成果。 聆聽,了解文化成果。 圖片直觀展示,突破重點。
2.圖片展示改革開放以后的文化發展成果,側重于中外文化交流、傳統文化發展成果,并介紹莫言、樊錦詩兩人對文化發展的貢獻。 圖片直觀展示,突破重點。 通過介紹,了解人物貢獻,突破難點。
小結 習近平的《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我們應該更堅定地向前發展。
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新中國成立后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也了解了這些成就背后,那一代人的默默奉獻和付出。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是他們敢于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于國,工匠是重器;于家,工匠是棟梁;于人,工匠是楷模。工匠,不僅是職業,更是一種態度和精神。一切過往,皆為序章。今天我們致敬“匠心”,書寫“匠人”精神,只是為了更好的出發。愿同學們能心懷夢想,也能腳踏實,做自己人生的追夢人。
板書設計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學反思
1.設計亮點 (1)以“致敬匠心”為線索貫穿全文,首尾呼應; (2)關注成就背后的人的故事,是歷史課堂變得更有溫度; (3)運用了較多圖片、視頻等資源,更直觀地呈現,利于學生理解; 2.不足之處 (1)第一手史料運用較少; (2)家國情懷素養滲透較多,其他核心素養的滲透相對較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贵定县| 萍乡市| 辉南县| 荣成市| 延寿县| 宝兴县| 康定县| 九龙县| 观塘区| 砀山县| 舟曲县| 屯昌县| 南京市| 樟树市| 定州市| 盐亭县| 乌鲁木齐县| 昌邑市| 抚远县| 浦县| 江华| 宝山区| 年辖:市辖区| 资阳市| 荃湾区| 满洲里市| 吕梁市| 瑞金市| 南通市| 临汾市| 赞皇县| 兴城市| 舟山市| 山阴县| 隆安县| 台南市| 平乡县| 沙坪坝区| 绥德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