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下冊第九課《對外開放》教案一、研究點基于嘉祥英才五力模型的課程設計與核心素養滲透在歷史學科的探索。教材分析《對外開放》是統編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第9課的內容,重點介紹了設立經濟特區,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過程及其特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國的對外開放從政策性開放過渡到制度性開放,進入到深化階段。教材上一節課介紹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基本情況與成果。而本節課介紹的對外開放的過程與影響,它是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舉措。可以這么說,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也無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因此本節課的地位非常重要,不容忽視。三、學情分析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了解了對內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實現與世界市場接軌,因此把握對外開放的目的不成問題。學生對中國地理的學習及沿海城市的區位優勢的了解有助于其對對外開放格局知識的理解。世界貿易組織的活動及相關知識在政治教材中已經提及,有助于學生分析入世后對中國的影響。四、設計思路本課設計以教材為依托,以學生前期搜集的資料為延伸,力求以學生學習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會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辨能力,突出“主體、互動、實踐”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時空觀念,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理解的能力。五、教學重難點分析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和我國對外開放的過程。難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影響。新時期的對外開放。六、教學策略史料教學法、問題引導法、討論法、講授法,輔以多媒體課件基于嘉祥英才五力模型的課程設計探索學習力 通過學生對于改革開放相關背景史實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學生自主的資料篩選與研讀,培養學生學術資源的檢索和整合能力。通過對于課本外知識的發掘,培養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結合高中教材中對于改革的學習方法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初高銜接的意識,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獲得學習成就。思維力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滲透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在加入WTO、對外開放等歷史事件的評價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之后建立起對于歷史事件的評價與分析的方法,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事件,努力塑造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技術力 通過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培養學生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查閱和分析史料的學科基本能力,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相關的學術資源和技術手段,學會進一步對史料來源與編纂背景進行考證,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力。社群力 通過學生課外的自主學習與課內的小組合作,通過課堂上的小組討論,自由發言,培養學生的溝通與表達能力,合作與領導能力。品格力 通過自主學習后歷史評價方法的建構,塑造學生的自主性與目標意識。通過學生小組討論與自主表達,塑造學生自信、自我管理、堅持、全面的品格。八、教學目標(核心素養)唯物史觀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解歷史事件與社會發展情況和國內外環境之間的聯系,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時空觀念 能夠將對外開放這一歷史事件置于大的時空背景下,通過國內外背景的研究分析,加深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史料實證 提高閱讀史料、分析史料的學科基本能力,學會進一步對史料來源與編纂背景進行考證,能夠客觀、理性的理解史料。歷史解釋 能夠在分析史料的基礎上,以對外開放的過程為依托,以時代為背景,形成對對外開放整個背景與過程的完整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中國人民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才能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40多年的改革開放,是一代代青年人努力奮斗的結果,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還需要這代青年人更加的努力。九、教學流程教學環節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說明導入 前傳·雙城記:從成都到深圳 改革開放42年成都蝶變:從內陸腹地躍升為開放前沿。 思索成都蝶變的原因,引入對外開放。 以學生熟悉的場景帶入,引起學生興趣與思考,感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引入對外開放的過程。一、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一座崛起的城 1、大逃港的背景及原因。 2、經濟特區的建立過程及布局原因。 3、經濟特區的特別之處。 4、經濟特區的作用。 5、對外開放后深圳的巨變。 分析史料,歸納、思考;小組討論探究,分析原因;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以大逃港引入對外開放的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學生感觸更深,同時也凸顯了時代背景,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事件與時代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深圳發展演變歷程的梳理,幫助學生全面的認識經濟特區。二、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進程 1、從經濟特區到沿海開放城市(點到線)。 2、從沿海開放城市到沿海開放區(線到面)。 3、海南經濟特區建立(唯一的省級特區)。 4、上海浦東的開發(90年代對外開放擴大的重點和標志) 5、內陸省會和邊境城市的開放(沿海到內地) 6、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過程及特征梳理。 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史料,得出歷史解釋;通過在地圖上梳理對外開放的過程,幫助學生構建時空觀念,在時空背景下全面的理解對外開放。 通過對經濟特區建立過程的講授,幫助學生培養歷史的時空觀念和思維意識,幫助學生全面的理解對外開放的過程。三、新時代的對外開放 1、走出去戰略的提出。 2、世貿組織簡介。 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 4、入世成績單 5、新形勢下的對外開放擴大。 6、對外開放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7、習近平談對外開放。 解讀材料,分析對比,辯證思維;小組討論,方法得出。 通過世貿組織的簡介與中國加入的艱難進程,幫助學生理解新時代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理解成績取得的不易,呼應接下來對外開放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幫助學生全面的理解對外開放的影響。 通過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過程及相關政策的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及世界觀。后記·從一線城市到新一線城市 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回到成都。 成都未來發展規劃及發展前景。 3、青年學生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學生體會,情感升華,方法建構。 引導學生站在大歷史時空下感受對外開放的過程及成都的發展。學生在了解成都未來規劃及發展前景的基礎上,理解自身與時代的關系,理解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關系。十、板書設計對外開放前傳·雙城記:從成都到深圳一段被遺忘的歷史,一座崛起的城四個經濟特區的建立:深圳 珠海 廈門 汕頭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過程新時代的對外開放“走出去“戰略”2001年 加入WTO面對爭端,如何應對?后記·從一線城市到新一線城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