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抗美援朝》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根據課型需要設置,可自行決定】“情景—探究—感悟”教學模式是一種感受性學習方式。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師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以課程標準為導向,把所講教材的內容編制成有序的知識信息,輔助多種手段,如文字、圖片、視頻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走進歷史,綜合自己已有的知識觀點、看法、認識和態度、情感,最后得出結論,獲取歷史的啟迪。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該課為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二課“抗美援朝”,共兩個子目,分別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和“戰斗英雄黃繼光和邱少云”。兩個子目之間為遞進關系,第一個子目主要講述了戰爭的背景、過程,第二個子目則以黃繼光和邱少云為代表,講述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戰爭的勝利及其偉大意義。整篇課文條理清晰,內容明確,故筆者直接在課文的邏輯順序之上完善教學內容。學生情況分析八下的學生上課狀態會普遍偏于安靜,但該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歷史思維能力、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注重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材料;此外,該課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講好英雄人物的故事,加深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之情。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分析】總體目標:2011年版課標要求:認識抗美援朝的正義性。2022年版課標要求: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對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的意義。結合材料及教材,分析抗美援朝的背景(素養目標: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結合所學,辯論“中國是否應出兵朝鮮”并說明理由(素養目標:歷史解釋)。結合教材,利用時間軸梳理抗美援朝的大致經過(素養目標:時空觀念、唯物史觀)。結合材料,分析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及勝利原因,認識到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保家衛國的正義的反侵略戰爭(素養目標:歷史解釋,唯物史觀)。通過視頻、圖片等不同材料,了解黃繼光、邱少云的故事,理解為何志愿軍戰士被稱為“最可愛的人”,感悟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生活(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意義;黃繼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跡教學難點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尤需理解抗美援朝的性質)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歷史地圖、文字材料、視頻資源(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情境教學法板書設計第2課 抗美援朝大國爭霸起風云:背景五戰五捷定乾坤:過程一戰揚威震四方:意義、勝利原因馬革裹尸鑄忠魂:傳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江西:抗美援朝72周年,聽英雄們講戰斗故事” 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江西的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讓學生知道英雄就在我們身邊,通過他們的故事引入該課。一、大國爭霸起風云:背景 展示“朝、韓分界圖”,教師簡要介紹三八線的由來以及當時朝韓主要領導人。結合地圖演變,教師簡要介紹朝鮮內戰的情況及“聯合國軍”干涉朝鮮半島內戰導致戰局發生的變化。(在該處教師可簡要說明“聯合國軍”的由來)結合圖片、表格材料,介紹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我國安全。展示“朝鮮領導人致毛澤東的求援電報”內容的節選。展示“1950年中美部分經濟軍事指標對比”圖。教師展示毛澤東和彭德懷關于是否出兵援助朝鮮的言論材料。 學生根據教師所述,結合教材,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的背景。分小組討論,根據“1950年中美部分經濟軍事指標對比”圖,結合教材及所知,進行辯論:你認為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援助朝鮮?請說明你的理由。學生據教師所展示的材料,了解抗美援朝的目的。 使用豐富的圖文材料,讓學生自行總結抗美援朝的背景,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提供一定材料,讓學生深入情境,理解抗美援朝的目的。二、五戰五捷定乾坤:過程 結合教材,利用時間軸,梳理抗美援朝戰爭的大致過程;在這過程中介紹毛岸英、冰雕連的英雄事跡。通過地形圖、戰爭相關圖片、文字數據、親歷者的描述等素材,向學生介紹“上甘嶺戰役”。在最后展示參加了上甘嶺戰役的45師師長崔建功的照片,教師講述其對秦基偉軍長保證:“一號,請你放心,打剩一個連,我去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去當班長。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結合圖片及文字材料,介紹抗美援朝戰爭的結果。 學生結合所學,梳理不同時期共產黨軍隊名稱的變化。 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利用時間軸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圖文材料,使學生感受到志愿軍戰士們的堅毅和剛強,從而理解為什么我們能獲得這場戰役的勝利;通過上甘嶺戰役使學生了解到抗美援朝戰爭的來之不易。三、一戰揚威震四方:意義 教師引導學生從國內、國際兩個角度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分析戰爭勝敗因的角度(方法點撥:戰爭性質、人民、領導者、軍隊等角度)。 學生結合材料及教材,分析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學生結合圖文材料,分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 注重結合教材及材料,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四、馬革裹尸鑄忠魂:傳承 教師結合視頻、圖片等材料,講述黃繼光、邱少云的故事。展示抗美援朝紀念館中“向最可愛的人致敬”的石碑,通過數字讓學生知道這場戰役勝利的來之不易。播放“破產兄弟介紹抗美援朝戰爭”的視頻。 學生結合所學及材料,分析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什么被稱為“最可愛的人”。 通過講述邱少云、黃繼光的故事,通過不同類型的材料,讓學生感受到偉大的抗美援朝京很,學會致敬平凡的偉大,立志做一個胸懷國家、志存高遠的社會主義新青年。課堂小結 “去時少年身,歸時甲子魂。山河亦無恙,巍巍葬忠魂。” 72年前,他們奔赴戰場;71年后,我們國泰民安。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讓我們向這些普通而又偉大的凡人們致敬!希望同學們可以永遠記住這場立國之戰,永遠記住這些為國為民奉獻自己最美好青春年華的志愿軍戰士們!作業布置 通過網絡、走訪等形式,了解我們身邊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老兵的故事,記錄下來并寫寫你的感悟。教學反思本課內容設計精心,線索明確、條理清晰;注重結合地方素材,介紹地方英雄事跡,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關于“辯論:你認為中國是否應該出兵援助朝鮮?請說明你的理由。”這個活動,發現在有的班級討論效果熱烈,有的則比較沉默,感覺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更多一些啟發和引導,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備課期間對于一些感情升華的用語應當進行細心打磨,從而在課堂上更好地落實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