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片段 題目 3.1堅持新發展理念 ---貫徹新發展理念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堅持新發展理念必要性和新發展理念的內涵。 能力目標:本節課我主要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分析的能力。理解和認同新時代的新發展理念,明確新發展理念貫穿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探究活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樹立創新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明晰堅持新發展理念的重要意義,能夠闡釋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和要求,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認識。教學重難點 堅持新發展理念必要性 新發展理念的內涵。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探究法、教學過程時間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行為00分00秒 00分45秒 02分35秒 05分10秒 05分55秒 06分55秒 06分05秒 06分20秒 08分30秒 09分00秒 10分00秒 12分00秒 13分50秒 14分10秒 14分20秒 15分20秒 15分30秒 15分40秒 16分00秒 16分30秒 【導入新課】 導語: 在前不久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一再強調“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深刻指出,廣東、深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面臨的資源要素約束更緊,受到來自國際的技術、人才等領域競爭壓力更大,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社會發展站上新的起點,不斷實現新的躍升。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一份來之不易的亮麗成績單。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份成績單。 教師創設情境: 從剛剛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進入新時代獲得的一些了不起的成就,我國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進入新時代也新問題。 展示圖片: 圖片1: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 圖片2: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問題凸顯。 圖片3: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任務仍然繁重。 圖片4: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圖片5: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食品藥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 圖片6:城鄉收入差距仍然大。 教師提問: 解決上述問題,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發展理念 為什么要樹立這樣的發展理念 教師歸納性總結: 是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所以我們應該樹立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教師進一步提問: 為什么要樹立這樣的發展理念?或者(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是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砥礪奮進邁向新時代,攜手新時代,貫徹新理念,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所以這是時代需要。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新時代需要新發展理念。人民需要: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教師進一步引導性提問: 怎樣堅持新發展理念呢?或者(新發展理念的內涵是什么) 播放一個華為從2G到5G的過程視頻。 教師提問: 華為從2G到5G是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教師歸納: 創新發展 2020年我國繼續穩居全球創新指數第十四名。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年中國創新的成就。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后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教師展示: 2013 、2016 、2018、2020年中國的創新成就 教師進一步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創新,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教師歸納: ①解決問題: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 ②地位:發展動力決定發展速度、效能、可持續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③要求:堅持創新發展,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 知識擴展:理論創新是從新的實踐和變化了的情況中總結出來的帶有規律性的認識,是前人沒有遇到或沒有解決的理論問題。 例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理論的創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理論、中國特色對外開放理論(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和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新發展理念)等重大成果。 制度創新是指在人們現有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條件下,通過創設新的、更能有效激勵人們行為的制度、規范體系來實現社會的持續發展和變革的創新。 例如浦東率先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體系,形成了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國際貿易 “單一窗口”等一批基礎性和核心制度創新,328項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 科技創新,是指工業企業用于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具體活動。 包括用于企業研究與發展課題活動的直接支出,以及間接用于研究與發展活動的一切支出。 例如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繪制全新人類腦圖譜: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世界最大起重船“振華30號”;等 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例如可口可樂用年畫,水墨畫做廣告;大型歌舞集錦 《云南映象》將云南原創鄉土歌舞與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滿古樸與新意;中國的動漫產業通過打造知名形象來進行產業延伸布局等。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制度創新是其他一切創新的重要保障;科技創新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大力推進文化創新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需要。 教師展示: 中國地圖 我國的國土面積是多少? 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約等于歐洲整體面積。我國國土遼闊,不同地區之間自然條件不同、資源稟賦各異、歷史基礎有別,因而長期存在較大發展差距。 教師展示:2019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圖片。 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中央提出,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繼續實施區域總體發展戰略,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國家還實施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扶貧等等這些措施,這些措施都體現了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內容和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堅持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接下來我們看一個40年,中國區域協調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教師歸納:黨的十九大提出,要通過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通過各項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四十年來,我國各區域的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區域發展差距不斷縮小,區域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接下來我們看一則材料。 教師提問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協調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 教師歸納: ①解決問題: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②原因: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 ③要求:堅持協調發展,要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知識拓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新型工業化 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 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 新型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 歷史過程 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是指由傳統農業轉變為現代農業,把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上,用現代科學 技術和現代工業來裝備農業,用現代經濟科學來管理農業,創造一個高產、優質、低耗的農 業生產體系和一個合理利用資源、又保護環境的、有較高轉化效率的農業生態系統。 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業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 特征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堅持新發展理念的必要性和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中的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剩下的發展和內在聯系。 課堂習題 情感升華: 新時代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就要從緊盯速度轉向追求質量,更要放棄“大水漫灌”的幻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必然要求。 課堂結束語:下課,同學們再見! 學生回答: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學生回答:因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華為從2G到5G是一個創新的過程。 學生回答對于自己的啟示。 學生回答: 960萬平方千米 學生回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