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法治國家【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增強建設法治國家的信心。2.科學精神: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特征;理解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3.法治意識:要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堅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和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建設法治國家需要維護憲法的權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法律實施機制。4.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為落實良法善治、建設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重點難點】1.準確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特點。[重點]2. 說明當前我國如何推進建設法治國家。[難點]【教學過程】總議題:法治國家議題1. 法治國家的內涵情景1: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正式施行,依法征收環境保護稅,實施多年的排污費不再征收。結合材料,說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將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有哪些積極作用。學生探究總結分享成果,教師點評點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現行排污費制度存在的執法剛性不足、行政干預較多、強制性和規范性較為缺乏等問題,有利于促進形成治污減排的內在約束機制,有利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閱讀教材,自主梳理以下知識。1.法治國家的內涵是什么?內涵: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2.法治國家的特征有哪些?材料一、2021年3月17日,國務院在中南海舉行憲法宣誓儀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監誓。 宣誓后,李克強希望大家以責履誓、以行踐諾。他要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思考:國家為什么實行憲法宣誓制度?⑴堅持憲法法律至上①內涵:憲法法律應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②原因: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思,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材料二、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所言:“法治應當包括兩種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薄锻醢彩募酚涊d道:“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边@都說明,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狀態,不僅要看它是否有完備的法律,還必須看這些法律是否為良法。什么是“良法”?“良法”是法律形式合理性與實質合理性的統一。其基本要義在于強調法律必須體現理性、表達公意、維護公益和保障人權。良法主要是從立法角度出發,要求法律制定完備嚴密,合乎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符合公平、正義、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秩序、安全等價值要求。(選自戴建華《法治應當是良法與善治的結合》)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請簡要說明良法的標準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良法之治?2.如何立法才能制定出良法?學生談論總結⑵堅持良法之治①原因:法治國家強調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眾的認同,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②標準:a.一方面,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合理性)b.另一方面,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完備性)③要求: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規范性)材料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公民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對涉及公眾利益調整、需要公眾廣泛知曉或者需要公眾參與決策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除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外以自已名義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思考:結合上述法律法規的規定,討論如何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學生談論總結⑶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①公民權利的具體內容:公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人身權、財產權、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等。②原因: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③要求:在法治國家,公民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法律的確認,并通過執法和司法加以保障。材料四、國家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行使 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來說,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必須依法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不得懈怠、推諉 . 憲法和法律還規定了國家權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國家權力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的途徑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權力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國家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只有依法規范權力運行,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問題:哪些國家權力需要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怎樣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學生討論總結⑷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①國家權力的具體內容: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②措施: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就需要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例題1:我國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為互聯網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裝上“法律盾牌”。該決定使得公民保護個人信息的意愿又增加了一道“法律盾牌”。這說明( )A.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方略B.法治是權利的唯一保障C.有法,公民就不會受到傷害D.法治建設離不開良法之治【解析】題中國家加強網絡信息保護,體現的是法治建設離不開良法之治,D正確;A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需要來自各方面的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B錯誤;C觀點太絕對,排除。議題1. 建設法治國家情景2:“法制”,就是法律和制度。改革開放初期,面對法律幾乎“蕩然無存”的局面,法制建設的重心是加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之后,在法律體系基本形成的情況下,法治建設經歷了從法制到法治的發展。黨的十五大,根據法學法律界的建議和依法治國的實踐邏輯,十五大報告把此前的提法修改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用“法治國家”代替“法制國家”,這不僅僅是提法上的變化,而且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標志著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認識上的飛躍。現行憲法第五次修改將原序言中的“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修改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思考:1.從“法制國家”到“法治國家”,一字之差帶來哪些具體要求的變化?2020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披露了關于合憲性、涉憲性問題處理的其中三個案例。這些案例的背后,都與憲法的重大原則、重要精神、重要制度密切相關。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分別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和死亡賠償金。對此,有公民提出合憲性審查建議,認為因計算標準不一致導致司法審判實踐中出現不公平現象,與憲法有關精神不一致。3月4日晚,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場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張業遂介紹,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作出相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9件,包括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的法律,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國家安全立法,出臺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等。作為我國第一部流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于今年3月1日全面施行,隨著法律的正式施行多地于近日發布了禁漁期告知書,武漢警方同步啟動為期4個月的打擊整治非法捕撈專項行動,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的志愿者們帶著學生們來到江邊,向孩子們介紹《長江保護法》。思考:2.結合教材和材料,分析我國建設法治國家有哪些要求?閱讀教材,自主梳理以下知識。二、建設法治國家1.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法治2.建設法治國家的總要求是什么?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3.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要求有哪些?①推進憲法實施。a.原因: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b.要求: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a.原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b.要求。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知識拓展】法律體系: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全部現行法律規范分類組合為不同的法律部門而形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我國的法律體系由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四個層次,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七個法律部門組成。③完善法律實施機制。a.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b.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c.社會公眾: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4.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是什么?①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②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例題2:備案審查是合憲性審查的一個重要方面。2019年7月16日至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工作座談會在湖北武漢召開。會議圍繞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規定(草案)等五個議題,就建立和完善備案審查制度、加強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建設等進行了交流。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 )①體現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體現全國人大常委會是我國權力機關③能夠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④體現全國人大常委會維護憲法的權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備案審查是合憲性審查的一個重要方面。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對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能夠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體現全國人大常委會維護憲法的權威,③④正確;材料未體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不選;全國人大常委會不是我國權力機關,②不選。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