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教學設計——基于“教學評一致性”備課專業化課題 4.2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 授課對象 高二級學生日期 設計人 廖俊遠 節次 教材來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理解侵權責任的內容,樹立依法承擔責任的觀念。 課標分解: 1.學生學什么 理解民事權利有限制、理解妥善處理相鄰關系。 2.學生學到什么程度 理解權利的含義;理解民事權利行使的界限;理解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理解相鄰關系、相鄰關系的主要類型、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3.學生怎么學 (1)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歷,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云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那么,我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 (2)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 (3)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妥善處理相鄰關系。同時,設計了3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教材 分析 權利行使、注意界限包括兩目,第一目是:民事權利有界限,包括行使民事權利不能超過正當界限和法律對知識產權的限制,在法律對知識產權的限制中,作品要合理使用、法定許可使用。學情分析 已有知識經驗:學生在初中及高中已經學過法律的基本知識。 已有生活經驗:學生生活在法治社會、法治國家,在生活中已經在遵循和運用相關法律知識。 已有策略經驗: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反思的學習方式較為熟練;學生的思辨能力較強。 學習困難障礙: 行使民事權利的界限、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處理規則 突破措施:在議學情境中設計議學任務,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尊重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多讓學生思辨,并聯系實際社會生活熱點,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標敘寫 學習目標 (1)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歷,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云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那么,我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 (3)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妥善處理相鄰關系。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不動產相鄰關系的處理規則評估任務 (1)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歷,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云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那么,我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1) (2)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2) (3)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妥善處理相鄰關系。同時,設計了3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3)活動設計 1.活動一: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2.活動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分享各個議學任務。 2.活動三:限時完成針對性訓練題。 3活動四:自主構建本課知識網絡。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新課預習檢查 學生:提前預習教材,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資料,并在課堂上反饋。 全體學生都能完成。展示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掌握的學生目標。 (1)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歷,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云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那么,我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2)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 (3)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妥善處理相鄰關系。 全體學生明確學生內容和學習任務。講授新課 一、民事權利有限制 1.權利的含義 2.民事權利行使的界限 3.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 (1)民法對名譽權(人身權)設定的界限 議學情境 林某在某電商平臺注冊了一家店鋪,并通過了實名認證。云某通過網絡在該店鋪購買了一條某品牌的褲子。收到貨品后,云某發現貨品與網頁宣傳不符,就發表了買家評論并給予差評。之后雙方為此產生爭議,云某又追加了評論,談了自身感受。林某對此大為不滿,向人民法院起訴云某侵害名譽權。 議學任務:你在網購時給過差評嗎?你認為云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那么,我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一、民事權利有限制 1.權利的含義 權利通常意味著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實施某一行為的自由。 2.民事權利行使的界限 3.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 (1)民法對名譽權(人身權)設定的界限 ①對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就不能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借機以誹謗、詆毀、侮辱等方式損害對方利益的,則構成侵權。 ②行為人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影響他人名譽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但是,有下列情形除外:捏造、歪曲事實;對他人提供的嚴重失實內容未盡到合理核實義務;使用侮辱性言辭等貶損他人名譽的,則構成侵權。 針對性限時訓練 近年來,群眾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大多數人都能夠對侵權行為大聲說“不”,但是維權者因維權方式不當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卻也屢見不鮮。這告誡人們要( ) ①增強權利意識,珍惜合法權利 ②強化法律意識,做到理性維權 ③正視維權風險,控制維權成本 ④明確自身權責,推動公正解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某啤酒廠因使用啤酒瓶不當,造成消費者在飲用時被炸傷,消費者所在地的某報社對此事進行了跟蹤報道并提出批評,使該啤酒廠的銷售額大幅減少。該報社的行為( ) A.是侵權行為,侵犯了啤酒廠的名譽權 B.是侵權行為,侵犯了啤酒廠的財產權 C.不是侵權行為,該報社實事求是,沒有侵犯啤酒廠的名譽權 D.不是侵權行為,該報刊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可侵犯啤酒廠名譽權 根據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經歷,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云某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那么,我們在行使民事權利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講授新課 (2)民法對著作權的限制: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 議學情境 教材P36情境 議學任務:以上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為什么?民法對知識產權的著作權有什么限制呢?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2)民法對著作權的限制: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 針對性限時訓練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在特定的情形中,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下面選項中屬于這種情形的是( )A.報刊轉載其他報刊上發表的作品 B.為實施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某一音樂作品 C.為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 D.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研,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 近年來隨看國家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大,侵害知識產權的案例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以下行為不屬于侵犯知識產權的是( ) ①郭老師借用知網上的碩博士論文在課堂上進行講授 ②李某未經王某同意把其發表的文章略作修改后進行發表 ③某網站未經張某同意將其著作放入網站資源庫,并通過付費下載收取費用 ④高中生韓某在寫作文時借用杜甫的經典詩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2年5月21日,在中國傳統節氣“小滿”當天,一汽奧迪官方發布了視頻廣告《人生小滿》引發大量關注和轉發。當晚,賬號為“北大滿哥”的用戶表示,該廣告涉嫌抄襲他的文案。之后,奧迪廣告代理方發表聲明,該廣告作品確系抄襲。該案例中( ) ①如果“北大滿哥”將作品文案授權,奧迪方可以使用 ②“北大滿哥”的作品具有獨創性,應受著作權的保護 ③奧迪方對該廣告作品并未用于商業用途,可以繼續使用 ④奧迪方可以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作品專利,獲得使用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不同民事權利的界限。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講授新課: 二、妥善處理相鄰關系 1.相鄰關系 2.相鄰關系的主要類型 3.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議學情境 小陸家的西側是某公司的經營場所,中間隔一條寬15米左右的公共通道。該公司為給其東面展廳的外部環境照明,在展廳圍墻邊安裝了4個照明燈,每晚7時至次日晨5時開啟。照明燈高度與小陸家的陽臺持平,最近處離居室20米左右,其間沒有任何物體遮擋。照明燈開啟后,燈光除照亮展廳外,還照射到周圍住宅的外墻上及小陸家的居室內。夜間從陽臺上目視照明燈燈光,非常刺眼。小陸家要求該公司停用照明燈,但該公司認為安裝使用照明燈是其正常需要,而且該照明燈也有利于周圍居民夜間行走,故不同意停用。 議學任務 某公司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在生活中,假如你遇到鄰里糾紛事件,你將怎么解決的呢? 議學小結 二、妥善處理相鄰關系 1.相鄰關系 相鄰關系是對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 2.相鄰關系的主要類型 ①相鄰用水、排水 ②相鄰通行 ③相鄰不動產利用與管線安設 ④相鄰通風、采光、日照 ⑤相鄰有害物質排放,等等。 3.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①處理的原則:民法典規定,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②法律依據: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③相鄰關系一方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 相鄰權糾紛的解決方式 相鄰權糾紛中當事人基本上都是鄰居,甚至有些還是親戚,在生產生活中朝夕相處,本著和平友好相處的態度互相退讓、協商一致,是最佳的解決方式。一般情況下發生居民間的相鄰權糾紛,可以通過自主協商,或者找如物業公司、居委會、片區民警等的第三方介入調解,解決矛盾。 針對性限時訓練 在下列民事糾紛中,應按相鄰關系處理的有( ) ①甲在乙的房屋后挖菜窖,造成乙的房屋基礎下沉,墻體裂縫,引起糾紛 ②甲為了取得更好的營利,把乙流轉的土地由種植變更為養殖遭乙拒絕 ③甲新建的房屋滴水在乙的房屋上,引起糾紛 ④甲委托鄰居乙保管的自行車丟失,甲要求乙賠償被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某村羅張兩家相鄰,因羅家的樹木距離張家較近,樹枝伸到了張家房頂,張家以樹枝破壞磚瓦、樹蔭妨礙采光為由要求羅家將樹枝砍去,遭到拒絕,兩家發生糾紛。本案中( ) ①羅家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砍掉樹枝 ②若張家確有利益受損,羅家應給予適當賠償 ③張家應當砍掉樹枝以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④應當按照有利生產、公平合理原則處理糾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原告李某與被告劉某系鄰居。劉某在對房屋進行裝修時,因房屋系小戶型,出于最大化利用面積的考慮,將入戶門設計為朝外開,并在裝修前曾征求李某意見,李某明確表示不同意,但劉某仍將入戶門改為朝外開。李某認為,劉某擅自改變入戶門朝向,在入戶門向外全開時,將導致公共通道狹窄,對他的通行造成安全隱患,故訴至法院,要求劉某將房屋入戶門恢復成朝內開。法院對李某的訴訟請求給予了支持。本案給我們處理鄰里關系的啟示是( ) ①居民依法維權的同時,不得侵犯他人的用益物權 ②要遵循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 ③作為處理相鄰關系的正確依據只能是法律、法規 ④堅持與鄰為善,提倡換位思考,兼顧相鄰方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學生根據議學情境和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妥善處理相鄰關系。同時,設計了3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課堂小結 1.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 2.學習對應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反思,對沒有達成的學習任務進行跟進。 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回顧與反思作業布置 必做: (1)反思課堂學習內容、整理筆記; (2)限時完成練習冊配套練習題; (3)熟記原理內容 2.選做:《五三高考》 3.預習:下節課教材內容、練習冊預習內容 筆記留痕、錯題的歸因分析板書設計復盤反思基于目標的復盤式評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