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滸傳》里的宋元都市生活——七年級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一、教材分析(一)課標要求:了解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詞、元曲的流行。(二)教材分析點:就教材子目而言,本課主要為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和文化的發展。線:本課講述的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凸顯了本單元“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的主題。面:本課是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古代政治和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二、學情分析學生:七年級學生學情: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古代史知識。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對宋元文化和生活有所了解,但學生對宋元時期都市和文化繁榮的現象和原因還處于感性認識階段,對歷史問題的思維角度仍不夠全面。對策:在本課的學習中,通過任務驅動、史料分析、教育戲劇展示、合作探究等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和感悟歷史,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認識歷史問題。三、教學目標分析1.教師通過出示《水滸傳》中關于宋代都市生活的相關內容,分析宋代都市生活豐富多彩的表現,學生充分感受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的絢爛多姿,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2.學生課前搜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關漢卿的人物生平、代表作品等資料,課上進行教育戲劇的展示,學生從詞曲中感受宋元社會的變遷,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3.教師通過出示史料,讓學生分析宋元時期社會生活出現豐富多彩的原因,讓學生認識文化是特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理解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與經濟的繁榮和城市發展有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繁華的都市生活(二)教學難點:理解豐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與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繁榮的密切關系。五、課前準備教師:搜集《水滸傳》一書中有關宋代社會都市生活的相關內容、圖片學生:搜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人物生平、代表作品等資料六、教學過程(一)貼近生活,激趣導入一部《清平樂》勾起了人們對大宋風華的無限遐想,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那個人物風流,藝術綺麗,思想璀璨,生活奢靡的時代究竟有什么吸引人之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宋元時期的都市,一起感受宋元別樣的都市文化生活。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話題——暑期上映的熱門影視劇入手,并結合湯因比的這段描述,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情境,激發興趣,啟動思維,從而導入新課。(二)探究新知,感悟歷史【小說里的都市繁華——多彩的市井生活】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僅在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發達,而且在社會生活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1.教師出示圖片及材料,提問學生:在宋元時期,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材料:據估計,汴京人口最高達150萬以上,比唐朝首都長安的人口多1/3;臨安人口最多達120萬。現代學者周繼中在論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認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過110萬。教師講述:北宋時的開封、南宋時的臨安、元朝時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教師出示《水滸傳》中關于大相國寺的內容,材料二:魯智深看見東京熱鬧,市井喧嘩,來到城中,陪個小心問人道:“大相國寺在何處 ”街坊人答道:“前面州橋便是。” ——《水滸傳》教師提問:為什么魯智深來到東京之后要去大相國寺?材料三:“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東京夢華錄》教師提問:根據材料三并結合課本,請你描述大相國寺繁華的表現。教師講述:大相國寺是開封的商業文化娛樂中心。大相國寺繁華的表現:1.大相國寺場地寬闊,每月舉辦多次廟會。2.寺廟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3.教師出示《水滸傳》中關于瓦子的相關內容和圖片,提問學生:材料四:燕青與李逵在東京城內游瓦子勾欄:兩個手廝挽著,正投桑家瓦來。來到瓦子前,聽的勾欄內鑼響,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叢里,聽的上面說平話,正說《三國志》。——《水滸傳》教師提問:李逵定要進去的瓦子勾欄是什么?材料五:白秀英演完一段,托著盤子向觀眾討賞錢,恰巧雷橫不曾帶錢出來,白秀英當即搶白他:“官人既是來聽唱,如何不記得帶錢出來?”——《水滸傳》教師提問:為什么白秀英唱完曲會調侃沒帶錢的看客?教師講述:瓦子是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娛樂活動需要付費觀看。材料六:教師出示宋元時期都市發展的圖片圖一:白沙宋墓壁畫中伎樂戲班 圖二:宋代佚名《歌樂圖卷》宋代宮廷樂舞經常雇勾欄伎樂入宮表演圖三:山西洪洞元代明應王殿雜劇壁畫 圖四:南宋蘇漢臣《雜技戲孩圖》圖五:南宋李嵩《市擔嬰戲圖》 圖六:南宋馬遠《蹴鞠圖》材料六:“石秀智殺裴如海” 一回寫了薊州的早市:卻說本處城中一個賣糕粥的王公,其日早挑著一擔糕粥,點個燈籠,一個小猴子跟著,出來趕早市。——《水滸傳》材料七:這北京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沖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云屯霧集,只聽放燈,都來趕趁。……時遷上到樓上,只做賣鬧鵝兒的,各處閣子里去看。 ——《水滸傳》教師提問:相較于唐朝而言,宋代都市經商的時間出現了怎樣的變化?教師講述:宋代都市經商的時間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教師總結: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擴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宋代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是瓦子,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等,還有許多攤位,有卜卦、叫賣舊衣、賣藥、賣飲食、剃頭等。此外,街頭藝人、帳額和靠背等實物廣告的出現,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宋元時期都市經濟的發展。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為切入點,分析宋代都市生活豐富多彩的表現,讓學生充分感受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的絢爛多姿,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歷史核心素養。4.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宋元時期都市生活豐富多彩的原因?材料一: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材料二:千坊萬井,此時燈火隘追游。十里寒星相照,一輪明月斜掛,縹緲映紅球。共嬉不禁夜,光彩遍飛浮。 ——毛并《水調歌頭》材料三: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閑暇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榮,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等都在宋代高度繁榮。 ——《中國古代史參考資料》 設計意圖:通過研讀材料,讓學生理解市民娛樂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與經濟的繁榮有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通過探究讓學生理解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定時代的文化是一定時代經濟政治的產物,都市的繁華是宋代經濟發展的產物,培養學生唯物史觀的歷史核心素養。5.教師出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金句“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進行總結提升。設計意圖:通過習近平總書記的金句,啟發學生思考,宋元時期的經濟和文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今天的中國更強大了,邁向更美好的未來,我們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詞曲中的社會變遷——宋詞元曲的發展】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由教師指導學生在課前搜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關漢卿的人物生平、代表作品等素材并做好準備,在課堂上進行“教育戲劇”的展示,由學生扮演三位詞人和一位劇作家,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生平及吟誦自己的代表作品。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課前搜集蘇軾、李清照、辛棄疾、關漢卿的人物生平、代表作品等資料,課上進行教育戲劇的展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加深學生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歷史核心素養。【史書上的文化傳承——宋代史學的成就】在中國史學發展史上,有兩位人物享有“史學兩司馬”的美譽,他們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史學巨著。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是對司馬遷的《史記》的傳承和發展,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史學上綺麗的瑰寶。(三)歸納梳理,構建體系課堂最后通過回顧板書方式,帶領同學們歸納、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設計意圖:通過板書的思維導圖理清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內在聯系,形成知識框架。通過對本課知識的梳理和家國情懷的升華使學生感受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體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傳承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增強。(四)布置作業,提升能力余秋雨說過他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吳曉波認為宋朝是一個不太強大,但有幸福感的年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宋元時期有不同的認識和體會,請你以“我眼中的宋朝”為主題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觀點準確,邏輯清晰。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