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9課 宋代經濟的發展教學目標分析 1.通過圖片、史料、文物等資料,能夠從農業、手工業、商業等角度概述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并利用史料分析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通過了解南方地區的經濟繁榮,知道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史料實證)3.通過了解宋朝時期的城市和商業發展,認識宋朝繁榮的經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歷史解釋、家國情懷)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結構】本課以經濟重心南移為主題,內容涉及農業的發展、手工業的興盛、商業貿易的繁榮和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農業的發展涉及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和引進;手工業的興盛從紡織業、制瓷業、造船業三個方面歸納;商業貿易的繁榮從商業都市、對外貿易和紙幣出現三個方面總結;經濟重心的南移從原因、過程、表現幾個方面總結。【本課重難點】重點:南方商業的繁榮。難點: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新課導入】多媒體出示圖片(右圖):2015年6月6日,一件宋代定窯“美人枕”低調現身中國舍得拍賣行(澳門),以近4億港元的天價成交(約合人民幣3億多元)。這件“美人枕”出自宋代定窯,長43厘米,寬15.5厘米。據了解,這件拍品以1000萬港元價格起拍,現場買家紛紛應價,價格很快就突破了億元大關。經過60余次叫價,最終貴州一家民營企業主以天價競得拍品。宋代瓷器為什么會拍出如此高的價格 宋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有哪些成就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新課講授】兩宋時期是我國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北宋與遼、西夏,南宋與金都發生過戰爭,戰場主要在北方。當時,南方相對安定,在這種有利的環境下,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并逐漸超過了北方。一、農業的發展請同學們閱讀“農業的發展”一目的內容,從中找出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我們可以把南方農業發展的原因概括為:南方社會相對穩定;北方人口的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南方自然條件的優越。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出示幻燈片(見右圖):同學們,請仔細觀察這幅《耕獲圖》,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宋朝農業的發展情況。教師提問:這幅圖反映了什么景象 圖中人物在做什么 學生回答:這幅圖反映了宋代南方地區田莊里的農民勞動的景象。圖中的農民在從事犁地、插秧、揚場、舂米等勞動。教師提問:圖中農民種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學生回答:水稻。教師提問:插秧和揚場的場面同時出現,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證明宋代已有了雙季稻。教師提問:為什么在宋朝時水稻能夠由一年一熟變為一年兩熟 學生回答:新引進的水稻品種占城稻生長周期短;南方氣候溫暖。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這幅《耕獲圖》現藏于故宮博物院,描繪了宋代江南地區地主田莊生產勞動的場面,反映了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整個畫面是一個地主莊園,許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緊張地勞作著。他們有人播種、插秧,有人收割、打場、舂米、入倉,還有人用龍骨車澆地和堆積稻草。畫面上還有寬衣袖、不勞而獲的地主,靜等著享受勞動果實。地主的仆人指手畫腳地監視、呵斥著人們。這幅圖把不同時期的農業勞動都畫在了一起,也把封建社會人剝削人的階級關系活生生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是很難得、很少見的作品,同時展現了這一時期農業生產的新發展、新氣象。同學們還能從教材中找到這一時期南方農業發展的哪些表現 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農作物品種增多,引進占城稻;蘇州、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棉花種植區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農業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的進步。宋代南方的手工業也非常繁榮。下面我們主要從紡織業、制瓷業和造船業三個方面來了解南方手工業的發展概況。二、手工業的興盛請同學們從教材的敘述中找出手工業興盛的相關內容。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宋朝的手工業分官營和私營。官營絲織業的規模很大,蘇州、杭州、成都三個官營織錦院,各有織機數百臺,工匠數千人。民營絲織業遍布江南城鄉,南宋政府通過賦稅征收的絲織品明顯超過北宋。麻織品的生產也有較大增長。棉織業興起,這是南宋的一項成就。出示幻燈片:《魚耳瓷爐》(右圖)魚耳瓷爐高8.8厘米,口徑11.9厘米,足徑9.2厘米,是宋代哥窯的代表。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由于窯址至今尚未發現,對哥窯的認識僅限于傳世實物。哥窯的瓷器有兩大特點:一是“開片”,即冰裂紋。釉面裂紋是由于瓷器冷卻時胎釉收縮率不同造成的,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二是“紫口鐵足”。“紫口”是由于釉面流淌后在器物口部形成脫釉,露出胎色。“鐵足”是在瓷器底部施一種醬色釉。紫口鐵足上下輝映,金絲鐵線布滿器身,形成哥窯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們看到的瓷爐造型古樸典雅,瓷身釉面布滿大小開片,大開片裂紋處色深,小開片色淺。口沿微敞,腹底稍寬,魚形雙耳對稱,是哥窯制作的精品之一。 南宋的制瓷業,在規模和技術上進一步發展。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景德鎮的窯區綿延數十里,有瓷窯300多座。作坊內部分工很細,“秩然規制,各不相紊”。各類產品數量很大,遠銷各地,以龍泉窯為主的兩浙青瓷譽滿海內外,福建和廣東的瓷窯也應海外對瓷器的需求而迅速增加。除了紡織業和制瓷業,宋代的造船業也十分發達。出示幻燈片: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右圖)這是一艘南宋遠洋貨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挖出。船體甲板以上蕩然無存,僅殘留底部。船身殘長24.4米,殘寬9.15米,平面近于橢圓形,尖底。船側板以三層木板疊合,底板則以二層板疊合,分13個隔艙,艙與艙之間的木隔板厚10~12厘米,隔板與船殼用扁鐵緊緊相連,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這種艙在造船工藝上叫水密艙。據考證,該船是南宋晚期福建造的中型遠洋貨船,航行于東南亞一帶。參考宋代船舶文獻記載與造船傳統經驗復原,該船的長度應為34米,寬11米,深4米左右,載重量200噸以上。海船出土時,艙內有香料、藥材、木牌、銅錢、陶瓷器、竹木器等。此船可說明南宋造船事業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貿易的發達。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必然促進商業的繁榮。宋代的商業繁榮超過了前代。下面我們來學習具體內容。三、商業貿易的繁榮首先閱讀教材,找出商業繁榮的表現。學生總結后,教師補充宋代商業發展的主要表現:①興起了商業城市:開封、杭州。②海外貿易超過前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③紙幣——“交子”的出現: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示幻燈片:《清明上河圖》(局部)(右圖)這是中國古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局部,今天我們參考這幅圖,來了解一下宋代商業的繁榮狀況。《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的風俗畫,作者張擇端。該畫描繪了北宋開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于變化的畫面中,畫中有500多個人物,他們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該畫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教師提問:南宋都城臨安與唐都長安相比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唐都長安住宅區(坊)、商業區(市)是分開的,店鋪營業時間有限制。南宋都城臨安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出示幻燈片:《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右圖)討論:人們為什么要發明紙幣 紙幣與金屬貨幣相比有哪些優點 今天的貨幣又有了哪些新的發展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金屬貨幣沉重,攜帶不便,因此人們發明了紙幣。紙幣比金屬貨幣攜帶方便,可以在較大范圍內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貨幣由國家統一發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范圍更廣,印刷更精美,防偽技術更高,紙幣的發行和管理也更加科學。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的原因有哪些 其發達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1)原因:①宋朝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達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②宋朝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為遠洋航行提供了條件。③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從而大大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發展。(2)表現:海外貿易超過前代;范圍廣;有聞名世界的大商港(廣州、泉州);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宋朝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指明關鍵性論斷: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最終完成。教師強調指出:兩宋時期,南方經濟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北方,對朝廷的財政收入起著重要作用,這表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進程最終完成。師生共同歸納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第一,人口南遷,既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也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第二,宋代氣候條件變化,使南方更適宜農業發展。同時,由于北方經濟開發較早,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而南方經過魏晉以來的經濟開發,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自然環境受到的破壞較小,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第三,自唐末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這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時,南方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出示幻燈片: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右圖)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一般認為經歷了四個階段。請同學們根據圖示簡單說說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自戰國到中唐,中國的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北方戰亂頻繁,造成大量人口南遷,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逐漸喪失,并最終在南宋時期讓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的經濟重心完成由北方向南方的轉移,這一變化改變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空間格局。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請你為我國經濟發展獻計獻策。(1)啟示:政局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及時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2)建議:重視發展經濟;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重視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重視對外貿易;等等。【板書設計】 教材活動答案【材料研讀】1.南宋蔣祈所著《陶記》是我國第一部有關陶瓷的專著,書中記載南宋時期的景德鎮,有300多處瓷窯,所制瓷器“潔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饒玉’之稱”。根據材料,想象一下景德鎮的制瓷規模,說說為什么景德鎮的瓷器被譽為“饒玉”。(教材P43)[答案] “饒玉”非玉勝似玉,這是對景德鎮青白釉質量的高度概括和贊美,景德鎮的瓷器代表了宋代精湛的制瓷技藝。2.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想一想:東京的夜市和早市對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教材P44)[答案] 餐飲服務行業的發展給市民帶來很大便利。商業活動不受時間的限制,買賣晝夜不絕,熱鬧非凡,豐富了市民的生活。【問題思考】想一想:商業貿易的興盛對社會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有什么好處 (教材P44)[答案] 促進城市發展;促進人口增長;方便人們生活。【課后活動】1.閱讀史料并回答問題。材料一:《東京夢華錄》卷二記載北宋首都開封店鋪林立,“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材料二:《夢粱錄》卷十三記載南宋首都臨安“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根據材料,說一說宋朝大都市商業繁榮的景象。(教材P46)[答案]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商業日益繁榮,城市中的店鋪不斷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內到處可以開設店鋪;經商的時間也不再受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貿活動也輻射到鄉鎮,形成了新的商業區,叫作草市;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市鎮也發展成為重要的商業貿易區。2.探討宋朝出現紙幣的原因及它的作用。(教材P46)[答案] 原因:商貿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但金屬貨幣攜帶不便,所以在宋朝出現了紙幣。作用:攜帶方便,可以在較大范圍內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經濟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