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明清時我國古代社會的衰落時期。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思想上采取嚴厲的控制政策、經濟上商品經濟的繁榮。清軍入關后為穩固統治,不斷學習漢文化。但從康熙年間開始,統治階級日益腐朽,人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高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出現了不少揭露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的文學藝術作品。其中《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古典長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反抗封建統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思想,展示了晚期封建社會的歷史演變,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與同此時,經濟上經過幾朝的努力,出現了康乾盛世局面。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起和城市平民的增多,使人民反抗壓迫、追求自由、擺脫人身束縛的愿望不斷增強,文學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適合廣大平民閱讀欣賞的小說、戲劇發展起來。以《長生殿》《桃花扇》為代表的昆曲藝術在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唱腔優美的京劇也不斷創新。(二)學生情況分析初一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基礎知識由學生自主完成;問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需要老師搭臺階進行引導。學生已經對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四大小說有一定了解。新課可以從學生原有知識結構上予以構建。教學目標總體目標:了解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知道《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和創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劇的演變。通過史料分析解釋《紅樓夢》的社會歷史意義和京劇的藝術成就,理解文學藝術是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素養目標:歷史解釋、史料實證)。通過本課學習,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提高鑒賞文藝作品的素養;培育人文主義精神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豪感(素養目標:家國情懷)。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掌握《紅樓夢》的文學成就。教學難點理解文化成就所反映的時代特征,能夠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物。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歷史圖片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小組合作 、 問題探究法 、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導入:引入材料,引導學生分析康乾盛世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明清小說反映了明清社會政治面貌。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總結清朝康乾盛世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歷史解釋的基本意識。一、隻立千古——《紅樓夢》 組織學生閱讀課本,回答問題。組織學生說說他所認識的曹雪芹,只有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才能夠真正了解《紅樓夢》這一作品所蘊含的內在含義。選取《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的經典片段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在觀看表演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劇目中的細節并提出問題:(1)眾人為何笑,其背后反映了什么問題?(2)劉姥姥見到的賈府生活是怎樣的?這反映了什么問題?展示國家博物館中的反映清朝社會生活的歷史文物,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展示史料,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史料能夠認識到《紅樓夢》的深遠影響。過渡:選取《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聽戲片段,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中分析曲目詞句之意,推斷作品名。 閱讀課本,初步了解《紅樓夢》這一作品的基本情況。說說你所認識的曹雪芹,并通過材料和圖片感受作者的經歷?!秳⒗牙堰M大觀園》情景劇表演,并回答問題。欣賞清朝歷史文物。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聯系課內外知識,學會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問題能力。二、百戲之祖——昆曲 (一)湯顯祖《牡丹亭》觀看視頻《牡丹亭·游園》并提出問題:分析杜麗娘的人物形象。引入湯顯祖《牡丹亭記題詞》,感受杜麗娘身上的人文主義精神。孔尚任《桃花扇》組織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史事中《桃花扇》的故事梗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情節。選取《桃花扇》中的片段《桃花扇·寄扇》,組織學生進行品讀,從中感受昆曲魅力。組織學生分析人物形象。(三)洪昇《長生殿》組織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史事中《長生殿》的故事梗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情節。選取《桃花扇》中的《彈詞》 片段,組織學生進行品讀,從中感受昆曲魅力。組織學生分析作者筆下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結局的設計意圖。過渡:引入乾隆皇帝上諭,學生總結其中含義和影響。分析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學生自由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解讀史料,帶問題閱讀教材,歸納出答案。對昆曲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并繪制思維導圖。 掌握必備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歸納概括和辨析能力。藝術作品的品讀,培養學生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三、國粹經典——京劇 引入史料,引導學生總結京劇形成的基本步驟。邀請京劇社的成員上臺給大家進行京劇講堂,讓有經驗的同學向大家科普京劇小知識,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知道京劇的形成。京劇講堂。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四、傳承經典 經典走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紅樓夢》、京劇等走出國門,對世界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出問題:大家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開展與經典對話的小活動,組織學生展示課前京劇臉譜制作品。 感悟,各抒己見。展示自己的手工作品并向大家介紹自己制作的臉譜含義。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家國情懷價值觀。教學反思深入挖掘,尋找設計亮點對于文藝作品來說,其重要價值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包括文藝作品的歷史、藝術價值。而要真正發掘出文藝作品的歷史韻味,就要設置情境,讓學生獲得切身的體驗。1.在學習《紅樓夢》這一經典著作過程中,為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精心挑選《紅樓夢》中的經典橋段《劉姥姥進大觀園》,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紅樓夢》的內在含義。2.在學習昆曲時,學生通過視頻片段的賞析,還會感受到昆曲在唱詞念白、唱腔風格和表演動作上的特點,這都是語言表達達不到的效果。學生通過視頻片段可以感受到昆曲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舞合一、唱做并重的特點。學生通過經典片段賞析,體味到杜麗娘的百轉千回,認識到昆曲鮮明的民族和文化特色,也對昆曲有了進一步深入了解。對于與學生現實生活距離較遠的藝術形式來說,找尋文學藝術本身的價值所在,帶領學生體會其巨大的魅力,也是歷史學科素養形成的重要途徑。3.結合學校開展京劇社的情況,部分學生已經對京劇有所了解,因此設計京劇小講堂,讓對京劇有一定認識的學生扮演小老師來向其他同學科普京劇小知識精心挑選,巧用圖文史料 文學藝術專業性極強,很多學生普遍缺乏知識背景鋪墊。精選典型材料,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將最能體現藝術特色的地方進行展示和介紹,可以有效地減少學生的認知困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在介紹《紅樓夢》這部作品時,運用大量的文物,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清朝社會生活,在這樣的基礎之上,真正讀懂《紅樓夢》。在介紹昆曲時,也運用大量經典昆曲作品中的片段與學生一起欣賞,在這個過程中去分析人物、結局。歷史教學中的藝術史教學在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培養審美能力、增長見識、提高人文素養方面都有獨到的作用。在學生科普完京劇知識后,舉行“猜一猜”活動,選用了京劇中“生、旦、凈、末、丑”的典型形象圖片,通過“猜一猜”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京劇中的角色分工。在猜角色行當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對京劇常識的理解和普及。京劇表演的角色行當,是京劇程序化審美特征的一個重要體現。它既是劇中人物分類的系統,又是表演程序分類的系統。人物形象在服飾裝扮、面容化妝上的形象程序,區分鮮明?;顒芋w驗,感悟經典文化本課最后的環節為“傳承經典”,在這一過程中向學生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紅樓夢》、京劇等走出國門,對世界文化做出了重大貢獻,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為了提高學生對京劇了解的興趣,開展與經典對話的小活動,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京劇臉譜,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