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教學設計課題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課 第一課 學科 政治 年級 高一課標要求 描述不同社會形態的本質特征;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闡明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核心 素養 領會人類社會演進的歷程和人類文明一次次跨越的意義,分析人類社會演進變化背后的根本原因,認可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培養政治認同素養。 辯證的看待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文明,辯證的看待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演變,領會人類社會演進及人類文明一次次跨越的意義,能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問題和危機產生的原因,培養學生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精神素養。 通過篇章命名、挑選場景、續寫故事、挑選素材等四個項目化活動,培養收集、挖掘、分析材料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重點 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危機及主要矛盾難點 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教學方法 項目化教學,探究式教學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人類社會演進背后的規律是什么呢? 提問式導入,激發學生思考,啟迪思維 學生思考項目活動——模擬拍攝微紀錄片:人類社會的演進項目活動一 請根據人類社會演進歷史和每個階段的歷史特征為4個篇章起名字并分享起名緣由。講授新課 ①教師評析學生答案,并引出深層思考——“每個篇章名稱背后各個社會形態的特征”。 ②通過講述四個篇章的命名緣由,從總體上分析人類社會演進的概況及各個社會形態的特征,辯證分析“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的進步”。 ③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深入分析人類社會演進變化的深層原因,更加科學、客觀地揭示國家、階級產生的意義,感受文明跨越的意義。 能夠正確看到人類社會演進的歷程,并作出全面、辯證地看待社會變化。 學生展示、分享課前思考答案項目活動二 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選取相應的生產活動場景,并填表分析生產活動的差異之處。講授新課 ①教師評析學生的選擇答案并引導完成表格種的內容。 ②通過對不同社會形態生產工具的分差異性分析,揭示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力)提升背后生產關系、上層建筑的迭代革新,從而思考人類社會演進背后的根本動因。 ③以封建社會為例,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等方面理解封建社會的主要階級關系,揭露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并以此舉一反三幫助學生推導出每個社會形態的社會主要矛盾。 通過四種社會形態的生產工具革新的分析,從根本上認識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分析每一個社會形態出現的社會主要矛盾,并厘清主要矛盾與基本矛盾的區分。 學生為微紀錄片選取與4種社會形態相符合的生產活動場景、分析其差異所在,并通過圖表分析隱藏在其背后的根本原因。項目活動三 續寫紀錄片內容——場景:18世紀中葉,在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城市,資本家周瑩購買了5臺紡織機,共花了20萬兩銀子……如果周瑩想要實現盈利,她要怎么做? 活動要求:簡易畫出實現盈利的指示圖(如下圖)。講授新課 ①通過理論化提升學生完成的傳導圖,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基本條件。 ②通過思考資本主義社會片面擴大生產而產生的社會問題,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本質及原因。 ③通過馬克思和狄更斯的話,引發學生思考資本主義社會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從而全面、辯證地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時代意義與本質性弊端。 ④通過圖表引導學生全面厘清本框難點知識。 通過資本家的盈利模式,深入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的問題和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培養學生用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增強對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認同感,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學生續寫資本家盈利傳導圖,思考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的兩個基本條件,通過進一步分析、思考兩個問題:①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使然,②感受資本主義剝削關系的原罪。項目活動四 如果在紀錄片中要記錄“社會主義新篇章”,你會選取哪些拍攝素材彰顯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進步。講授新課 教師點評學生的分享內容。 通過對社會主義社會拍攝素材的篩選與歸納,總結社會主義社會的時代進步性和科學性。 學生分享課前對第四篇章拍攝素材篩選的成果,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課堂小結: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人類社會共實現兩次文明的跨越式飛躍,社會演進和飛躍的背后,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因其規律性地運動變化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往前發展,所以資本主義社會必然走向滅亡,社會主義終究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板書設計: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