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積極維護人身權利 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是第一課《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的第二框,這是第一框《認真對待民事權利與義務》中民事法律關系中民事主體權利的具體表現。主要闡述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即依法維護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人身權利。本框主要通過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常識,讓學生識.別我國公民的一些具體民事權利和民事責任,深入理解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生命、自由和人格尊嚴,增強法治意識。【教學目標】1.通過查閱相關法律資料和搜集相關案例行為,明確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了解民法保護人身權利的主要內容。懂得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民法為我們的一生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2.通過引述侵害人身權利的案例,討論分析侵害人身權利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增強法治意識,懂得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不斷增強主體意識,尊重生命、自由和人格尊嚴,增強公共參與能力。【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是民法的重要內容。2.科學精神:人們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3.法治意識:侵犯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4.公共參與:在互聯網活動中善于依法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教學重點】各種人身權利的內容與法律保護;民事法律關系三要素【教學難點】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西南政法大學教授侯國躍曾說過,民法典以權利為主線,每一個條目都滲透著權利的氣息,它既是“權利宣言書”又是財產權和人身權的家園。那么,民法典是如何積極維護人身權利,從而成為“人身權的家園”的 帶著這個問題走進我們的課堂——積極維護人身權利新課講授:出示課題——積極維護人身權利第一幕:生命健康俱可貴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園欺凌獲刑》議學問題: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案例中的夏某、林某和張某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楊某所在的學校應當承擔責任嗎 請說說你的理由。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談談未成年人應當如何在生活中自我保護,全社會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校園欺凌問題。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1、案例中的五名學生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依據《民法典》規定,五名學生侵害了兩名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權,造成兩名被害人人身傷害和嚴重精神損害,應當承擔民事法律責任: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精神損害賠償。2、五名學生所在的學校應當承擔責任嗎 請說說你的理由。依據《民法典》規定,五名學生屬于限制行為能力人,在校期間受到人身傷害,是由于學校對五名學生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造成的,所在學校,應當承擔侵權責任。3、“校園霸凌”是一個嚴肅且嚴重的社會問題,全社會如何解決學生欺凌問題?①國家:給予優先保護,保障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加強對校園欺凌行為的打擊力度②自己: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遭遇侵害時要求助,要學習斗爭技巧。③學校:教育管理,進行青少年保護相關法律知識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園暴力。④家庭:看管好孩子遠離暴力游戲。暴力性動畫片視劇,承擔起預防校園暴力的責任,⑤社會:共同努力,重視起校園暴力問題,加強反對校園暴力等普法宣傳教育生命健康俱可貴人身權(1)維護人身權的依據:①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的前提,人格尊嚴是人之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3)維護人身權的要求:①人們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②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4)維護人身權的意義:①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②身體是承載生命健康的物質載體。③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拓展提升: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①生命權: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權利。如:非法剝奪生命,致死。②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為內容的權利。如:致殘③健康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心健康受法律保護為內容的權利。如:致病。所以,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第二幕:姓名肖像受保護議題二:從楊冪成功維權獲賠3萬元中明析姓名肖像受保護議學情境二:觀看視頻《楊冪肖像維權勝訴,起訴網店獲賠3萬元》議學問題:請你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分析判決結果一出,引起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認為楊冪年收入上億,就為了3萬元去打官司,實在是太過于小題大做了,請你結合議學情境及所學知識對此予以反駁?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議學提示::自然人享有姓名權。姓名權是自然人對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自然人享有肖像權,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楊冪獲賠的3萬元相對于其年收入來說雖然不值得一提,但是其也是在利用合法的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姓名權和肖像權,以避免今后自己的權益受到更大的侵害,并非小題大做,相反這是值得支持的行為。姓名肖像受保護1、姓名權(1)姓名權的含義: 姓名權是自然人對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權利。(2)自然人享有姓名權的依據:姓名是我們用來表現自我、區別于他人的符號,因此,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3)姓名權的具體內容: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4)姓名權在生活中體現:①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由父母決定其姓名。②成年后有權自己決定繼續使用或者改變姓名,但是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③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姓名的簡稱等,參照姓名權加以保護。相關鏈接:《民法典》規定: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2、肖像權(1)含義: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2)要求: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權。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第三幕:名譽隱私不可侵議題三:從網友造謠女排英雄遭懲戒中探究名譽隱私不可侵議學情境三:觀看視頻《中國女排兵敗奧運會,網友惡意造謠》議學問題: 請你結合議學情境和教材內容談談你是如何看待網友惡意造謠抹黑朱婷這事件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名譽隱私不可侵名譽權(1)什么是名譽?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2)什么是名譽權?名譽權是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護和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3)名譽權的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也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2、隱私權(1)什么是隱私?什么是隱私權?①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②隱私權是法律規定自然人享有的保護自己隱私的權利。(2)隱私權的要求:①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并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方式處理他人個人信息(3)保護隱私權的意義:①民法保護隱私權,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③法律明確保護個人信息,對于保護自然人的人身與財產權利、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