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學設計教學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立足核心素養,發揮育人作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歷史核心素養為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提出更加明確了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需要構建歷史思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巧用史料,培養學生歷史素養本課的學習離不開學生對史料的搜集與探究,以史料為載體,以問題為突破,通過圖片史料、文字史料的分析,感知歷史事實,感受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與文化,從而培養學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創新學習方式,貼近學生生活本課運用情景創設,學生各個社團活動的展示,厘清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立足當下所處的城市背景,理解歷史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厚植家國情懷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家國情懷的培育便顯得尤為重要,這意味著在歷史教學中,要巧妙挖掘家國元素,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樹立文化自信,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學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第二單元12課的內容。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宋元時期的經濟、政治,在此基礎上,本課從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兩個角度出發,探究宋元時期都市的繁華和文學藝術的發展,上承隋唐,下啟明清,以自身獨特又鮮明的個性展現出又一文化發展的高峰。學生情況分析心理特點:七年級學生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綜合分析能力,但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有利于開展探究性學習。知識水平:通過前期的學習,學生對宋元時期的政權變更及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對都市和文化的認識則較為淺顯。因此,在教學中,要著重探究宋元時期都市文化昌盛的原因及文化繁榮的背景,從而巧妙構建邏輯聯系。教學目標唯物史觀:認識宋元時期都市和文化的發展是經濟因素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時空觀念:通過宋元時期的都市與當下的杭州做對比,理解時空的變遷與延續。史料實證:通過《清明上河圖》、《東京夢華錄》等史料認識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歷史解釋:結合史料分析,解釋世俗文化與市民生活的關系。家國情懷:通過宋詞、元曲的學習,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認識宋元時期都市生活的繁華;掌握宋詞、元曲的特點、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教學難點:掌握《資治通鑒》的內容和歷史地位。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歷史圖片、文字材料、多媒體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合作探究法板書設計宋元時期的都市與文化游京都:品盛世繁華賞經典:傳不朽風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激趣引題導入新課 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這座城市有著“東南第一州”的美稱,更是被譽為人間天堂,同學們,在你的印象里,杭州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呢?師: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千年之前,看看北宋詞人柳永又是如何描述杭州的呢?師:當時的杭州雖然不是都城,但是其繁華景象和豐富的文化生活令無數文人墨客駐足吟唱,那么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呢?就讓我們穿越千年,看看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結合生活經歷,思考并回答問題。賞析宋詞,感受北宋時期杭州的繁榮與昌盛。 通過北宋詞人柳永的《望海潮》,了解歷史上杭州的繁華景象,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從而引出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此外,由學生分享對杭州的認識,感知古今都市的異同之處。一、游京都:品盛世繁華 PPT展示:社團文化節活動方案創設情境:一年一度的校園社團文化節來啦,這次文化節的主題為“品味宋元都市生活,探尋文化藝術之美”,讓我們聚焦現場,看看各個社團的風采吧! 以小組為單位閱讀社團文化節的具體活動方案。 創設情境,以文化藝術節活動為契機,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探尋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和文化之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通過之前的學習,在宋元時期,有哪些繁華的大都市呢?過渡:現在讓我們把舞臺交給各個社團,看看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繪畫社 《清明上河圖》:宋朝人的煙火氣全在這里~師:繪畫社想要分享的畫作是《清明上河圖》,這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描述了北宋開封的景象,讓我們跟著這幅畫,一起來看看在宋朝,我們可以住哪里?吃什么?行什么?PPT展示:《清明上河圖》局部圖 【提示】當時已經出現了許多供人居住的酒店,如“久住王員外家”便是當時一王姓大戶開的民宿,“久住”便意味著這里適合長久居住,非常舒適,透過窗戶也可看見有一士子正在埋頭苦讀。PPT展示文字史料:《東京夢華錄》【提示】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的旅店一家挨著一家,而且許多南方過來的政府官員、商賈大戶都樂意在這里留宿,可見居住環境和條件還不錯。PPT展示圖片史料: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圖【提示】《清明上河圖》中最豪華的便是孫羊正店,在宋朝,高檔的酒樓叫作正店,正店是獲得了政府許可,能夠自行釀酒。PPT展示圖片史料:《清明上河圖》局部圖 【提示】在宋朝,最為常見的還是驢,小毛驢價格較低且吃苦耐勞,是人們城際交通的首選,而牛車、駱駝等也作為常見的運輸工具。當時的造船業也非常發達,已出現民用的座船、游船。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結合課前預習,從吃、住、行的角度描述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 本環節通過學生的介紹,結合《清明上河圖》、《東京夢華錄》,感受北宋開封的吃、住、行,由此反映宋元時期市民生活的繁榮與昌盛。學生通過資料的收集與解讀,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而在講解的過程中,也可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藝術社 瓦子勾欄:大型城市娛樂中心師:今天活動地點便是大相國寺,請藝術社的同學為我們介紹介紹宋元時期的娛樂中心。PPT展示文字史料師:說起娛樂就離不開一個地方,那便是大相國寺,大相國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每月開放五次,是萬姓交易的場所。不僅如此,在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商業的場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專供表演的場所則是勾欄,在勾欄中可以看到哪些娛樂活動呢?PPT展示圖片師:蹴鞠在當時非常火熱,而且蹴鞠這一活動并沒有性別上的限制,不僅城里人愛玩,農村人也愛玩,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全民運動。不僅如此,還出現了捶丸、弄潮、馬球等各色各樣的娛樂方式。 結合課本知識,介紹大相國寺。觀察圖片,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分享當時的娛樂活動。 本環節由藝術社團的同學們展現,以本次活動的地點大相國寺為突破口,辨析瓦子、勾欄的含義,并展現當時人們有哪些娛樂活動,從而更為直觀地感受宋元時期繁華的市井生活。民俗社 傳統節日:珍貴的文化遺產過渡:在宋元時期有著如此之多的文化活動,為了感受這美好的都市生活,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日子去呢?就讓民俗社團的成員為我們介紹介紹。師:宋朝的第一法定節假日便是上元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元宵節,在宋元便已經出現了“元宵晚會”,皇帝帶著嬪妃來欣賞燈會,觀看各類演出,皇帝開心了,一聲“賞”,天下就會下錢雨呢,還可以猜燈謎呢。ppt展示詩詞師:這些傳統節日在宋元時期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節日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影響至今。 了解宋元時期習俗活動,感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針對節日詩詞進行連線并分享各個節日習俗。 以游覽時間為突破口,了解宋元時期的節日,運用詩詞對傳統節日的描述,認識到傳統節日的重要性,并結合當下的節日習俗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二、賞經典:傳不朽風骨 音頻播放:蘇軾《但愿人長久》師:有同學知道這首歌的歌詞來自什么呢?體裁是什么呢?過渡:宋元時期的人們在享受美好的物質生活之后,它就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成為了世俗文化的直接接觸者和欣賞者,那到了宋元時期,文化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呢?PPT展示李白的《月下獨酌》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師:同樣是寫酒,這兩首詩在格式上有何不同?過渡:首先,讓我們走進宋詞篇,請文學社的同學們為我們介紹介紹。文學社:趙宋之世,造極千載演進師:到了元朝,蒙古人對漢人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使得許多文人不得不投入到民間的創作中,從而推動了元曲的繁榮,什么是元曲呢,它包括什么呢?PPT展示關漢卿人物簡介及《竇娥冤》師:在中國的戲劇史上,元朝的雜劇占據著一席之地,其中,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和鄭光祖四人分別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被稱為“元曲四大家”,最著名的人物便是關漢卿,請同學們閱讀課本并思考:《竇娥冤》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反映當時社會什么樣的景象?展示《資治通鑒》簡介師:當我們在了解宋元時期的歷史時,離不開這樣一個人物——司馬光,他有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便是《資治通鑒》,有同學能來介紹介紹這本書嗎?探究:繁華的市井生活與繁榮的市俗文化之間有何關聯?總結:社會安定,經濟強盛,人口增多,市民階層壯大,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滿足,更追求精神文化上的繁榮發展,由此,市俗文化的繁榮發展。 聆聽歌曲,感受詞的魅力。欣賞唐詩和宋詞,思考兩者的異同之處。各小組展示講解詞,從不同的角度介紹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人物。例:我想要介紹的人物是蘇軾,蘇軾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風豪邁而飄逸,體現出他遠大的抱負和志向。溫故知新,回顧元曲產生背景。閱讀課本,思考并回答問題。介紹《資治通鑒》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唐詩和宋詞的對比,為學生搭建支架,探究宋詞和唐詩的不同之處,深化對宋詞的認識和理解。本環節采用了同學講解的方式,通過社員們的精彩介紹,了解不同詞人的生平,朗讀其代表性作品,從而感受不同詞人的風格特色。通過《竇娥冤》這一元曲作品,投射出元曲產生背景及主要的元曲代表作,展現元代文化的繁榮與昌盛。本課內容由繁華的都市生活與昌盛的文化兩大內容組成,在課堂最后,通過一則探究活動,構建兩者之間的聯系,落實核心素養。總結歸納情感提升 師:這節課我們領略了宋元時期繁華的都市生活和文化,立足當下,我們所處的杭州已經連續14年被評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在這里有美麗的西湖,有大氣磅礴的天目山,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南宋御街。隨著亞運的臨近,作為杭州的學子,我們又該如何宣傳杭州的都市生活與文化呢? 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并分享作為亞運小使者該如何宣傳杭州。 首尾呼應,以杭州這座城市為契機,思考作為杭州學子的做法,培養對家鄉的一種認同感與責任感。教學反思在本課實施的過程中,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在瀏覽《清明上河圖》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腳手架,引導學生歸納住食行樂的表現,補充更多細節材料。二是在宋詞元曲和《資治通鑒》的連接上較為生硬,如何構建宋詞元曲和史學著作的關系也是值得我不斷思考的地方;三是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個別問題的設置上存在一定的難度,要給予學生更多展示的空間,通過實際行動感受都市生活的繁華和文化的昌盛,從而實現知識的遷移。因此,在今后的歷史教學中,更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史為鑒,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構建歷史與現實的聯系,凸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