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學設計教學主題 本課是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本課對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做了細致的介紹,給老師和學生展示了宋元時期中國古代社會精彩豐富的市民生活,和經典的文學史學的發展。教學對象及學情分析 通過一學期的歷史學習,七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提高,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本課為學生較感興趣的文化性知識,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且在第3課《盛唐氣象》中,學生已經學習了類似城市的知識,在第9課《宋代經濟的發展》中,學習了宋代經濟發展的表現,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語文學科學習的宋詞也有利于學生學習宋元時期的文化。教學目標 1.通過導游的帶領在宋朝游玩一天,領略古人都市生活的風采; 2.通過導游的介紹欣賞詞曲、史學,體會宋元文化的魅力; 3.學習中國古代的文化知識,感受和樹立中華民族文化的自信。教學重、 難點 重點:宋朝城市娛樂活動,宋詞和元曲。 難點:1.宋朝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市民階層的壯大與都市生活的關系; 2.感受中華文化的自信。教學內容 導入:史料導入:通過對外國史學家對宋朝的史料描述例如:“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希望生在中國宋朝。——英國史學家湯因比”,引出問題,在這些史學家和學者眼中,宋朝是如此的吸引他們,究竟宋朝有什么樣的美妙之處?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新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課預習:通過基本設計:導游帶領著我們的游客到宋朝一日游,招募導游團,為游客介紹宋朝的繁華之處。來融合課堂的預習。 授課內容: 出示12-13世紀中西方城市人口規模的對比,來引出當時世界城市人口的基本對比,來體現宋元時期中國的城市發展在世界居于前列,其中著名的都市有“開封、臨安和元大都”。 其中最為繁華就是北宋都城“開封”,接著開始我們導游的一天工作。 第一站:游大相國寺 逛大相國寺,感受大相國寺的繁華,逛廟會,賞節目,體會接受體會宋朝城市生活的繁榮。 第二站:逛街市 欣賞在宋朝街市上的瓦子和勾欄豐富的市民生活,播放開封城內的豐富的市民生活視頻,從而反映出宋朝時期文化娛樂豐富的生活出現背后是市民階層出現并發展的推動。 欣賞清明上河圖中截取的宋朝豐富的市民文化生活和衣食住行的場景。體驗宋朝時期普通市民豐富的文化娛樂和都市生活,增加學生對宋朝時期社會的體驗感和向往。(播放動畫的清明上河圖,假設《清明上河圖》能動起來,那又是怎樣一種繁華景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和培養歷史興趣與思考的能力。) 第三站:舌尖上的宋朝 首先介紹中國人一日三餐的變化,然后引領學生了解宋朝時期豐富的飲食文化,結合《清明上河圖》和《夢梁錄》記載,展示宋朝時期豐富的飲食文化,激起同學們對宋朝生活的一種向往。 展示史料:提出問題:思考:市民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的原因? 結合史料和所學知識,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史料解讀和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站:賞玩節日活動 展示宋時的著名詩歌:展示材料,展示豐富的節日活動,帶領學生回到宋時的節日,感受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第五站:賞詞曲文化魅力 出示兩宋時期著名詞人的代表作品,品讀其寫作風格和詞風,體味宋時文人風雅,以及對國事家事的深刻眷戀。 結合元曲的發展內容,展示出關漢卿《竇娥冤》的情節內容,感受元曲寫作和內容的深化,對社會現實的反映。 結合唐詩宋詞元曲的創作和藝術形式,理解文學形式的簡單化和通俗化,逐步適應宋代市民階層的文化需要。 第六站:品鑒史學經典 理解《資治通鑒》的創作背景和意圖,感受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特色,體味史學家和統治者對社稷的重視。 結合本課的知識內容,出示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設計,展示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結合教師自身的對文化感受,留給學生思考自己對中華文化的魅力和體驗,感受中華文化的自信。教學反思 在行課中發現,導入方面需要更加有力的證據和對比性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可在導入前利用所學知識對宋朝第一印象,再加以對比,可起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在導游選擇方面任務可以更加明確,直接分配任務,可極大的提高授課效率。另外在情感升華上,可利用文化的傳承與自身的感受,留下問題,思考未來,對中華文化有一份自己的的暢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