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第十課第二框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背景分析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了解了辯證思維的含義與基本特征、質量互變規律、適度原則等,對辯證思維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之上了解如何正確運用辯證思維,有效推動人類認識不斷向前發展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框題為“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就是要在前面避免簡單肯定一切和簡單否定一切學習的基礎之上,闡述人類的認識如何實現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飛躍,從而實現從感性認識上升到對事物本質的把握。課標要求依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內容,本課課標要求為:3.3 辨析簡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了解辯證否定觀的實質;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其中“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為本框要求。教學目標1. 必備知識:(1)感性具體的含義、局限性;(2)思維抽象的含義、環節、局限性;(3)思維具體的內涵;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2. 重難點:(1)重點:理解感性具體、思維抽象和思維具體的含義及其關系。(2)難點: 把握認識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認識發展過程。(思維抽象的環節;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教學過程環節1 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知識《哲學與文化》(必修四)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 相關知識,尤其是二者的關系,由此引入本節課的授課內容。環節2 【探究分享】情境:我們初到一所學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場、花草樹木,接觸一些同學和老師,了解這些學校的規模以及它的周圍環境,于是在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所學校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問題:你對所在學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教學目的:引導學生理解“感性具體”的含義、特點等,理解感性具體需要上升為思維抽象的必要性。環節3 【探究分享】情境:我們初到一所學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場、花草樹木,接觸一些同學和老師,了解這些學校的規模以及它的周圍環境,于是在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所學校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問題:你對所在學?,F在的看法是怎樣的?教學目的:引導學生理解“思維抽象”的含義、特點等,理解感性具體需要上升為思維抽象的必要性。環節4 【探究分享】情境:伽利略在通過邏輯推理,反駁了亞里士多德的“重的物體下落得快”的論斷后,進一步通過斜面實驗用來沖淡重力,巧妙解決了測量速度和時間的難題。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小球沿光滑斜面運動時通過的位移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小球的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伽利略由此推論,如果小球從光滑斜面滑下速度是隨時間均勻變化的,自由落體的速度也隨時間均勻變化,因自由落體可認為在傾角為90°的斜面上運動。伽利略發現的落體定律,后人經實驗發現可以用一個公式簡單表達為: 。伽利略的邏輯和實驗自然使人欽佩。但為什么日常生活中常會見到較重的物體下落得比較快呢?伽利略把原因歸之于空氣的影響不同,他寫到:“如果完全排除空氣的阻力,那么所有物體將下落得同樣快?!边@時落體運動也就真正成為自由落體運動了。為此,伽利略特別指出,在科學研究中懂得忽略什么,有時與懂得重視什么同等重要。教學目的:通過對材料不同內容的分析,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突破由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過程和環節。環節5 【探究分享】情境: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關系是最普遍的社會關系?!吧唐贰边@個概念把各種具體商品的個性舍棄掉,只保留其最一般的規定。以“商品”這個概念為起點,能夠揭示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聯系和普遍規律。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把“商品”作為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起點。通過對“商品”的內在矛盾的分析,引出“貨幣”的概念。貨幣出現以后,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轉化為資本。在進一步的發展中,由資本而產生剩余價值,社會財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劇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促使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地到來?!顿Y本論》是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規律的具體闡述。問題:以“商品”為邏輯起點,引出“貨幣”、“資本 ”等概念,最終形成了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規律的具體闡述的《資本論》,說明了什么 ?教學目的:通過對材料幾個概念尤其是“商品”概念的分析,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如何由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理解“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的重要性,突破由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過程和環節。環節6 梳理環節梳理認識深化發展的兩個階段,及各自階段的特點。問題:由思維發展的過程,可以看出認識深化的兩個階段是什么關系?教學目的:引導學生理解“由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由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這兩個認識深化的階段、途徑的相互關系及意義。環節6 知識總結訓練鞏固例1:思維抽象的具體過程千差萬別,科學的思維抽象具有幾個重要環節。其中,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是( )A.分離 B.提純 C.簡略化 D.理想化例2:實踐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下列不屬于思維抽象的是( )。A.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B.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C.從事物整體中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D.從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例3:在走向思維具體的過程中,既是認識深化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是( )A.某一認識領域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B.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C.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D.隨著認識的深化,起點中所包含的、會逐一展現出來的種種矛盾六.【課后活動】請以6人小組為單位,將各自所抽象出來的關于本校的不同方面的本質屬性,綜合起來形成對本校的整體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