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4考點一輪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4考點一輪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
本《說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和《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結合浙江省教學實際制訂而成。
一、考試范圍和要求
(一)考試范圍
《歷史與社會》
我們生活的世界、我們傳承的文明、我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三大主題所涉及的部分內容(詳見考試目標)。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國情教育四大模塊所涉及的部分內容(詳見考試目標)以及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國內外重大時政。
(二)考試要求
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學業考試注重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歷史與社會》的考查突出綜合性和人文性,《思想品德》的考查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考試內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三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了解、理解、應用,分別以字母a、b、c表示,其涵義如下:
a——了解 指對有關事實、概念、原理和觀點的再現或再認,包括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 指在了解的基礎上對有關概念、原理和觀點進行轉換或解釋、推理,包括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c——應用 指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有關知識使用于新情景、新材料、新問題之中,分析和解決那些教師未曾講過或幫助解決過的問題,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聯系等。
(三)命題要求
在“有利于全面、準確反映初中畢業生在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學習目標方面所達到的水平;有利于改進日常教學,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有利于高中段各類學校選拔新生”的“三個有利于”思想指導下,提出以下三點命題要求:
1.依據課程標準進行命題
《課程標準》是教學與評價的依據,教材是實現《課程標準》的途徑和形式。因此,在今后的學業考試中我們都應嚴格以《課程標準》為依據來確定考試的內容和標準,即命題應依據《課程標準》,而不是依據某一種教材。
2.強調能力立意,突出應用性
重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試題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考查實踐能力,克服 “題海戰術、死記硬背”和理論脫離實際的教學傾向。
3.體現“四性”,即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
綜合性就是要著重考查綜合能力。綜合能力是指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把學科內或學科間有關知識整合在一起,并應用這些知識去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括知識整合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運用能力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有關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嘗試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它按能力層次可分為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按能力范圍則分為一般運用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內容上看,試題應該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等;從形式上看,試題應該圖文并茂、題型多樣、語言富有親和力等。開放性一是指考試形式上的“開放”,其主要特征是: ①命題上側重考查學生整合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考試中允許學生查閱、參考有關資料;③評卷時注重結果,更注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二是指試題內容的“開放”,其表征是:①試題開放不封閉;②答案多元不唯一;③評分采意不采點;④創新加分是正理。從一定意義上說,開放性就是探究性,它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時代性就是要結合時政熱點,貼近社會實際。特別是非選擇題應根據當前形勢,與時政熱點、社會實際緊密相結合,強調學以致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二、考試方式與試卷結構
(一)考試方式
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學業考試試卷分《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兩部分,可采用開卷筆答形式。考試時間100分鐘。試卷滿分為100分。
(二)試卷結構
項 目
比 例
考試內容分布
《歷史與社會》
《思想品德》(含時事政治)
50 %
50 %
考試要求分布
了解
理解
應用
約30 %
約40 %
約30%
試題類型分布
選擇題
非選擇題
約40 %
約60 %
試題難度分布
容易題
稍難題
較難題
約70%
約20%
約10%
三、考試目標
《歷史與社會》部分
主題
考試內容
考試
要求







▲地球儀和地圖
1.了解地球儀和地圖的基本常識
2.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a
c
▲社會調查
3.知道社會調查的常用方法
4.能夠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社會調查
a
c
▲中國自然和人文環境
5.知道中國的地理位置
6.了解我國主要少數民族的名稱及其分布
7.知道中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全稱、簡稱)、位置及行政中心
8.理解長江和黃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開發與治理措施
9.分析中國地形、氣候特點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10.比較我國南北方、東西部之間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差異,分析“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a
a
a
b
c
c
▲世界自然和人文環境
1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
12.知道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名稱及分布
13. 比較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點
a
a
b







▲歷史上不同地區文化交流
14.了解絲綢之路與隋朝大運河的概況
15.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概況及作用
16.了解漢唐盛世文化的概況,列舉宋元農牧文化交融的事例
a
b
a
▲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
17.知道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
18.知道近代工業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
a
a
▲歷史上重要事件與人物
19.了解西周禮樂文明的確立、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與爭霸和百家爭鳴
20.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
21.理解“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原因和意義
22.比較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及美國獨立戰爭的概況
23.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的概況
24.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理解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措施及作用
a
b
b
b
a
b
▲歷史上的政權更替
25.列出秦朝到清朝王朝更替的時序
b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6.概述秦始皇、漢武帝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27.說明元朝和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b
b
▲近代中國逐漸落伍
28.比較鴉片戰爭前歐美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概況,分析近代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
c
▲近代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
29.說明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及其影響
30.說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概況并探討它們的影響
31.了解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概況及其影響
32.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概況
33.知道紅軍長征的原因和歷程
34.知道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35.知道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的局勢,理解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b
c
a
a
a
c
b










▲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36.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b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
37.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
38.了解“一國兩制”的涵義及其實踐
b
a
▲和平與發展
39.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40.分析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41.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問題的原因
42.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主要外交成就
b
b
c
a
▲人口、資源與環境
43.說明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44.掌握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
45.理解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b
c
c
▲經濟全球化
46.理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
b
▲國際組織
47.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及其作用
a
《思想品德》部分
主題
考試內容
考試
要求









▲珍愛和尊重生命
1.懂得生命的獨特性,理解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2.學會珍愛和尊重生命,實現生命價值
b
c
▲認識自我與學會交往
3.知道正確認識自我的方法和途徑
4.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文明交往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
5.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學會平等待人
a
b
c
▲塑造良好道德
6.知道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7.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8.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關系,樹立團隊意識
9.懂得誠信的基本要求,做一個誠信的人
a
b
b
c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
10.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懂得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11.理解憲法與普通法的關系,自覺維護憲法尊嚴
c
▲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
12.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
c
▲一般違法與犯罪
13.知道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14.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15.學會依法自律,預防違法犯罪
a
b
c
▲公民的人身權利
16.學會用法律捍衛生命健康權
17.懂得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
c
b
▲公民的財產權
18.知道公民的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19.學會依法維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和智力成果權
a
c
▲公民受教育的權利與義務
20.學會運用法律維護公民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c
▲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1.知道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22.學會運用法律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a
c
▲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23.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24.學會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b
c




▲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
25.知道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6.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
27.運用實例說明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a
b
c
▲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
28.知道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29.理解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30.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國必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a
b
b
▲我國現階段的政治制度
31.知道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32.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33.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34.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35.學會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a
b
b
b
c
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6.知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及其重要性
37.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38.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
a
b
c
▲我們的理想和責任
39.知道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40.理解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重要性,增強公平意識和正義感
41.認識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a
b
c
時政
教育
42.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


重要性
問題
措施
目標
青少年
影響
人口
PRED問題中,人口問題是關鍵,提高人口素質是解決PRED問題的關鍵
總量大,新增人口多
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首要任務)
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宣傳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尊老敬老,孝敬長輩
如造成資源短缺,環境惡化,加大就業壓力,阻礙經濟的發展
(答影響時,只需分別考慮對其他三方面的影響,如上例子)
人口素質不高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行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關鍵)
老齡化嚴重(銀色浪潮)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資源
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
總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開源和節流并舉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珍惜和節約資源,減少浪費
遵守法律法規,依法同浪費資源的行為作斗爭
做到節水節電節電,不使用一次性用品
利用率低,破壞和浪費嚴重
依靠科技,開源和節流并舉,堅持依法治國戰略(方略)
資源質量不高
依靠科技
空間分布不均
實行跨區域調配(優勢互補)
環境
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
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
全面推進,重點突破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提高環保意識,積極宣傳環保
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愛花護木,植樹種草,不亂扔垃圾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是最主要的生態問題
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是主要的環境污染問題
相互作用
相互依賴
關鍵人口實質發展
發展觀:科學發展觀
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意識:可持續發展、節約、環保、危機
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教興國、依法治國(方略)、人才強國

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
家住平原
湄南河平原(泰國)
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水網密布,土壤肥沃,種植水稻
美國大平原
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廣人稀,地勢平坦,機械化程度高,種小麥,玉米
與山為鄰
天山山脈
哈薩克族牧民,四季放牧,“轉場”,住氈房
哀牢山區(云南元陽)
哈尼族,山高谷深,引水灌溉,修筑梯田,種植水稻
阿爾卑斯山
夏季觀光避暑,冬季滑雪,發展旅游業
傍水而居
太湖流域
水網密布,土壤肥沃,魚米之鄉,水鄉古鎮(烏鎮、周莊)
日本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發展海洋漁業,形成獨特“魚文化”
威尼斯
水上古城,獨特的水城風光
草原人家
澳大利亞牧場
平原遼闊,畜牧業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青藏牧區
海拔最高的牧區,牧草豐富,牧民“靠天養畜”(牦牛、藏綿羊)
內蒙古牧區
逐水草而居,飲食奶茶、牛羊肉,住蒙古包,穿蒙古袍,有那達慕大會
干旱寶地
絲陸明珠(新疆)
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綠洲農業(坎兒井)
石油寶庫(波斯灣)
(五海三洲之地)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石油豐富
特色城市
上海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筑波
舒適的生活環境
巴黎
文化藝術之都
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典型海峽、運河、代表國家、典型氣候類型分布(強調識圖能力)


黃河
長江
發源地
巴顏喀拉山
各拉丹東雪峰
注入海
渤海
東海
流經省區
青、川、甘、寧、內蒙古、陜、晉、豫、魯9個省區
青、藏、滇、川、渝、鄂、湘、贛、皖、蘇、滬11省
流經地形區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景觀
塞上江南(寧夏平原)、壺口瀑布、開封地上懸河
虎跳峽、都江堰、三峽、武漢港
存在問題
水土流失嚴重,成為世上含沙量最大河流
降水充沛,干流水量大,易造成洪澇災害
治理措施
關鍵是治沙,加強黃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黃的根本
加固大堤,興建水庫,疏通河道,植樹造林
黃河
分界線
特征
上游
內蒙古河口
河南孟津
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中游
水土流失嚴重,含沙量大
下游
形成“地上河”
長江
分界線
特征
上游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
中游
河湖眾多,河道彎曲,有九曲回腸之稱
下游
江闊水深,航運便利
所有分界線可以簡單理解成以下圖表

地理類題目都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必背):
地形類型
地形 地勢特點
地形區
氣候類型
自然環境 氣候 氣溫
氣候特點 夏季、冬季、全年
降水
水文特征(水量、水能、流速……)
河湖
河流特點(洪澇、結冰、含沙量……)
地理部分

主要物產、資源
生產 交通、人口、科技、教育
人力、機械化
人文環境

生活(吃、穿、住、行、習俗)
地理題目重在圖上落實,要有“圖感”。小知識點務必參照導引,做好筆記。

路線:長安—河西走廊(陽關、玉門關)—新疆—中亞、西亞—古羅馬(大秦)
時間:西漢 人物:張騫、漢武帝 目的: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作用
①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經濟)
絲綢、陶瓷、鐵器、漆器
中國 西方
毛皮、香料、藥材、珠寶
③溝通了歐亞大陸(交通),在古代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史上發揮了巨大作用(綜合)
②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文化)
魔術 馬球
古羅馬 中國 波斯
中心
洛陽
作用
兩個端點
東南到余杭(今杭州)
東北到涿郡(今北京)
積極:①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②使唐朝后期經濟中心開始南移
消極:勞民傷財,激化了社會矛盾
四個河段
永濟渠、通濟渠
邗溝、江南河
五大水系
海河、黃河、淮河、
長江、錢塘江

絲綢之路
隋朝大運河
不同
是橫貫東西的陸路交通
是縱貫南北的水路交通
促進了東西方國際經濟文化交流
促進了國內的經濟文化交流
共同
都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明的傳播,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發展
史學
西漢史學家 寫的《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
______________,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詩歌
李白(尊稱為________ )、 (詩圣)

宗教
佛教:____________(時間)由印度傳入中國。
_____________西去_______求經,______________東渡__________傳播。
道教:產生于 末年,尊 為教主,以《 》為經典。
藝術
藝術
(1)書法:書圣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書體“顏體”)
(2)繪畫:東晉的 擅長人物畫,代表作《 》;
唐朝的 擅長人物故事畫,代表作有《 》。

契丹
女真
黨項
蒙古


西夏

(1)_________交融:游牧民族仿效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法律制度等。
(2)_________交融:游牧民族仿效中原賦役制度,從事農業生產。
(3)_________融合:契丹、西夏文字都是參照漢字創造的。
(4)_________融合:游牧民族學習中原穿著打扮、飲茶之風等。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

時間
1405-1433明朝
15-16世紀


明成祖、
鄭和
迪亞士、哥倫布
達伽馬、麥哲倫
目的
宣揚國威(政治)
獲取商業利益(經濟)
最遠
紅海、非洲東海岸
環球航行
影響
積極
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促進了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消極
勞民傷財,最后終止
造成亞非拉長期的貧窮落后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加強世界各地的聯系,利于文明傳播交流
商朝
冶煉和鑄造青銅器技術(司母戊大方鼎)
提高了生產力水平
春秋
開始使用鐵農具、牛耕技術
提高生產力,促進農業和社會發展
東漢
蔡倫改進造紙術
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教育范圍的擴大
唐朝
筒車的發明和曲轅犁的使用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生產發展
宋元時期




原因:
社會穩定
經濟發展
民族融合
開放和交
流的政策
秧馬
宋朝秧馬
促進農業發展
火藥
宋元,廣泛運用于軍事
①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②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起來重要作用
印刷術
隋唐,發明雕版印刷術
促進知識傳播,
推動了人類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元代,王楨發明轉輪排字盤
指南針
戰國,發明司南
①推動了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
②為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準備了條件
北宋,制成指南針,運用于航海
南宋,開始制成羅盤針
棉紡織技術
元代黃道婆改進棉紡織技術
①棉布取代絲綢和抹布成為主要意料
②使松江成為棉紡織中心
比較內容
第一次
工業革命早期階段
第二次
工業革命新階段
第三次
起止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突出特點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
重要標志:改良蒸汽機
電力的廣泛使用
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
進入時代
蒸汽時代
電氣時代
信息時代
主要發明
珍妮紡紗機、蒸汽機(瓦特)、
蒸汽機車(史蒂芬孫)、
電動機(格拉姆)飛機(萊特兄弟)、電話(貝爾)、電燈(愛迪生)、汽車、鐵路
對中國的影響
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洋務運動
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新中國的科技與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關。
中國面臨著機遇與挑戰。
共同影響
①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改變了社會面貌
我國對策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②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③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啟示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②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
③ 我們要學習科學家勇于創新,努力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和品質
近代中國科技落后的原因
內因
政治
專制皇權達到頂峰,壓制了創新,束縛了科技發展
經濟
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阻礙了近代科學的發展
文化
科舉制度、文字獄對科技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
外交
盲目自大、閉關鎖國,沉浸在古代輝煌中,不思進取
外因
國際
西方國家進行了工業革命,科技突飛猛進
背景
社會動蕩和變革,文士階層的形成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張
啟示意義
儒家
孔子
“仁”的思想,以“德”化民,以“禮”治國
以德治國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啟發式教育
教育公平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
以人為本
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道家
老子
主張“無為”,順應自然
和諧社會
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雙方能夠互相轉化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
熱愛和平
法家
韓非子
主張中央集權君主專制
依法治國
主張法治,嚴刑酷罰
兵家
孫子
知之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孫臏
繼承發展孫武軍事思想——《孫臏兵法》
影響
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
改革
秦國商鞅變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富國強兵
鞏固北魏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內容
獎勵農耕,獎勵軍功,
建立縣制
“漢化”。學漢話,穿漢服,改漢姓,學漢禮,仿漢制,鼓勵與漢族聯姻。
意義
使秦國從此強大,為秦朝一統奠定了基礎。
通過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大大加快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啟示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要深化改革,用于創新
堅定不移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政治
經濟
文化
民族
文景之治
吸取秦亡教訓,以德化民
重視農業,輕徭薄賦,減輕負擔
貞觀之治
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完善三省六部制(隋創)
重視農業,輕徭薄賦,減輕負擔
完善科舉制(隋創),重視人才
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天可汗)
開元盛世
任用賢人,勵精圖治
盛世原因
政治清明,國家統一,
社會安定,調整政策,
重視農業生產
減輕人民負擔
借鑒啟示
與時俱進,完善制度
以人為本
愛惜民力
重視科技
人才培養
重視民族團結,
國家統一



比較項目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時間
1640-1689
1775-1783
1789-
導火線
蘇格蘭起義
波士頓傾茶事件
三級會議的召開
過程
1640年議會要求限制王權;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
1688年,光榮革命,
1689年,《權利法案》
1775年,萊克星頓槍聲(序幕)
1776年7·4,通過《獨立宣言》(建國)
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轉折點)
1781年,打敗英軍1783年,承認獨立
1787年憲法,確立共和政體
第一次起義:1789年,攻占巴士底獄(開始),
(7月14國慶)之后頒布《人權宣言》
第二次起義:1792年,處死路易十六國王,建立共和國
第三次起義:1793年,大革命達到頂峰
革命特點
最早的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資產階級革命
最大、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重要人物
克倫威爾
華盛頓(歷史上第一位總統)
羅伯斯庇爾、拿破侖
重要文件
《權利法案》(限制王權)
《獨立宣言》(宣布美國獨立)
《人權宣言》(天賦人權,人人平等……)
政體
君主立憲制(限制王權)
共和政體(三權分立)
共和政體(三權分立)
歷史意義
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為英國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推翻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獨立,為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外部障礙
結束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充分顯示人民群眾偉大力量;最終確立共和政體
共同
都是由于資本主義發展受阻,資產階級為掌握政權、發展資本主義而發動革命(革命原因),都是由資產階級領導的(領導階級),人民群眾在革命中都起了主力軍作用(革命動力),最終取得了勝利,掌握了政權,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結果)
觀點
杰出人物是歷史的推動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判斷
分析
A、都是為了推翻封建王朝統治 B、都曾建立過君主立憲政體 C、都由資產階級領導 D、都曾抗擊過外來武裝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特點
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破壞性強
實質
是“生產過剩”的危機。
表現
工廠、銀行倒閉,工人失業,
注意
(美國→資本主義國家)(非第一次,1825英國)
影響
對策
德意日,簡歷法西斯專政,發動對外戰爭(二戰)
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比較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歷時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歷時6年)
抗日戰爭(1937-1945,歷時8年)
雙方
同盟國 VS 協約國(勝)
(德國、奧匈帝國) (英法俄)
法西斯國家 VS 反法西斯國家(勝)
(德、意、日) (蘇、美、英、法等)
日本 VS 中國(勝)
起因
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法西斯國家為擺脫經濟危機,發動對外侵略戰爭
日本為了轉嫁經濟危機,發動侵華戰爭
武器
飛機、坦克等大規模殺傷武器
原子彈
戰役
凡爾登戰役(最慘烈的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轉折點)
臺兒莊戰役
災難
參戰國30個左右,卷入人口15億,死傷3000萬
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卷入人口20億以上,死亡6000萬。德國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實行南京大屠殺,對重要城市轟炸封鎖,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
性質
帝國主義的非正義戰爭
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正義與邪惡的戰爭
日本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影響
召開巴黎和會,引發了中國的五四運動;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
中國收復臺灣
創立了——聯合國;
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巨大力量,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共同
都發生在20世紀上半期;都由帝國主義國家發動的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災難;
工業文明的科技發明被用于戰爭;中國都參戰
有關抗日戰爭詳細內容參考考點34
啟示
①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把科技運用于造福人類,推動社會發展 ②不忘歷史,珍惜和平
③ 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④ 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盛世局面:
文景之治
漢文帝、漢景帝
光武中興
漢武帝
貞觀之治
唐太宗
開元盛世
唐玄宗
康乾盛世
康熙、乾隆
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朝。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元朝(蒙古)、清朝(滿族)
經濟重心南移
三國
基礎
(北民南遷)
唐朝后期
開始
(隋朝大運河)
南宋
完成
(蘇湖熟,天下足)
分裂時期:春秋戰國、魏蜀吳三國鼎立、南北朝對峙、宋遼金西夏分立
結束分裂: 秦朝、 西晉、 隋朝、 元朝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春秋 魏 十六國 北朝 五代
夏→商→西周→ →秦→西漢→東漢→ 蜀 →西晉→ → →隋→唐→ → →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戰國 吳 東晉 南朝 十國
成長
事件
時間
影響
軍事
抗美援朝戰爭
1950-1953
進一步鞏固了新中國政權,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經濟
土地改革
1950-1952
農民真正獲得解放,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
社會主義改造
1953-1956
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一五計劃
1953-1957
改變工業落后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科技
兩彈一星
1964-1970
打破超級大國核壟斷,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
十一屆三中全會
內容
思想上
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路線
組織上
鄧小平成為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
經濟上
經濟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的決策
意義
是中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失誤與挫折
時間
特點
影響
啟示
大躍進運動
1958
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大練鋼鐵,“高產衛星”
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經濟規律
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
一大二公
損害人民群眾利益挫,農民生產積極性
文化大革命
1966-
1976
破四舊、貼大字報、開批斗會
文化被破壞,民主和法制被踐踏
堅持民主,加強法制,防止個人崇拜
開辟者
形成標志
客觀依據
特色
實現目標
最大成果
共同點
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毛澤東
1927年井岡山根據地建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
農村包圍城市
對內打倒軍閥,對外推翻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
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
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走結合中國國情的道路。都促進了中國社會的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鄧小平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改革
開放
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取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人民生活達到小康
農村生產關系調整
時間
影響
啟示
土地改革
1950-1952
農民真正獲得解放,中國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消滅
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深化改革,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3-1956
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8
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79
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解決溫飽問題
巨變
領導者
指導思想
史實
意義
第一次
孫中山
三民主義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第二次
毛澤東
毛澤東思想
新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
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國。成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三次
鄧小平
鄧小平理論
改革開放
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推動經濟發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 ? ? ? ? ? ? ? ?
② ③ ④ ⑦ ⑧ ⑩ ? ⑨ ? ? ④⑦⑨? ? ? ? ? ⑤⑥????
兩次對外開放
時間
清朝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
原因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
參與國際競爭,提高綜合國力,學習西方先進經驗
最早開放城市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
深圳、廈門、珠海、汕頭
性質
建立在不平等條約基礎上的被迫開放
平等基礎上,維護國家主權前提下,主動開放
影響
嚴重損害中國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
一國兩制(鄧小平)
含義
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注意
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原則、基礎、前提:一個中國
實踐
1997.7.1香港回歸 1999.12.20澳門回歸
臺灣問題
歷史
1895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馬關條約》,臺灣割給日本。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1949,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戰敗,退居臺灣,人為造成臺灣與祖國分裂
現狀
1987年開始,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
兩岸直接“三通”,使兩岸合作更深化。
有利: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兩岸統一使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不利:國際反華勢力和“臺獨”分裂勢力
中美: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朝鮮戰爭)
抗日戰爭(日本全面侵華戰爭)(1937-1945)(1931-1945)(戰爭注意表達,時間一般采用前者。戰爭問題不論何內容皆從國際(外部)和國內(內部)分析。
侵華原因
重大事件
勝利原因
史實
意義
國際
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
九一八事變(局部侵華)
七七事變(全面侵華)
日本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日本全面侵華罪行)
1937.12.13“南京大屠殺”,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
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進行細菌戰和毒氣戰。(731部隊)
對抗日根據地野蠻實行“三光”政策(潘家峪)
對我國后方城市進行瘋狂轟炸封鎖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加拿大白求恩。美國“飛虎隊”。
國內
國共第一次內戰,給日本侵華可乘之機
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內)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七七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實行全民族抗戰(根本原因)
共產黨:將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在敵后戰場廣泛開展游擊戰。
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國民黨: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蔣抗日。
正面抗擊日軍。取得臺兒莊保衛戰的勝利
人民群眾:東北抗日義勇軍。一二九運動。
海外華僑:大量捐款、捐物。
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敵后戰場廣泛開展游擊戰,牽制大量日軍。
國統區
根據地
政治
獨裁專政,特務橫行
民主選舉
經濟
官僚腐敗,通貨膨脹
大生產運動
人民
民不聊生,大失民心
深得民心
戰爭
原因
領導
戰役
臺灣
影響
啟示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
侵略、掠奪中國
腐敗的
清政府
黃海戰役
鄧世昌
簽訂《馬關條約》
臺灣被占
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話的程度,列強趁機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
抗日戰爭(1937-1945)
擺脫經濟危機
國共第二次合作
臺兒莊戰役
李宗仁
抗戰勝利
收回臺灣
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顯示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內容
意義
新文化運動
(1915— )
宣傳民主科學(德先生、賽先生),提倡白話文,打倒孔家店,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五四運動做了思想準備
五四運動(1919.5.4)
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工人罷工→釋放學生、罷免職務、拒絕簽字
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中國工人階級從此登上政治舞臺,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中共一大(1921.7.1)
1921.7.1上海、浙江嘉興,黨的綱領、目標、領導人(陳獨秀)、重點工作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從此貌煥然一新。
中共二大
最低最高革命綱領
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國民黨一大
確定國共合作,共同領導國民革命運動
標志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
時間
1924 1927
(國民黨一大)(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1937 1945
(七七事變后) (抗日戰爭勝利后)
目的
打倒列強,消滅軍閥,統一全國
抗擊日本帝國主義
戰線
革命統一戰線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成果
建立黃埔軍校,發動北伐戰爭
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收回臺灣
啟示
國共合則有力民族興旺和崛起,分則給民族帶來戰爭和災難。
西藏
冊封達賴和班禪
設置駐藏大臣
設立金瓶掣簽制
蒙古
乾隆接見土爾扈特部回歸
粉碎準噶爾貴族分裂勢力
內外蒙古實行蒙旗制
新疆
平定回部貴族叛亂
西南
改土歸流
臺灣
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東北
抗擊沙俄入侵,取得雅克薩之戰勝利,《尼布楚條約》
作用
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鴉片戰爭前歐美
鴉片戰爭前中國
啟示
政治制度
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加強封建君主專制(廢丞相,分六部、廠衛、軍機處)
堅持民主,加強法制
經濟狀況
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水平大大提高
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農業是主體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科教興國
文化思想
解放思想(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科學
文化專制(文字獄、八股取士),愚昧無知
解放思想,堅持民主,
對外政策
新航路開辟之后,殖民擴張,擴大國際貿易
閉關自守,限制海外貿易(非禁止)
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
綜合國力
國力強盛,科技發達
日趨落后,科技落后
文明時代
工業文明
農業文明
國際形勢
資本主義發展處于上升時期
封建社會處于衰落時期

秦始皇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統一全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設立郡縣制
推恩令(主父偃),加強中央集權;加強檢察制度;
善于用人,虛心納諫;重視君民關系;完善三省六部制(隋朝)
經濟
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
減免賦稅、減少力役
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
文化
思想
統一文字(小篆);“焚書坑儒”統一思想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
設太學、官學,推行儒學教育
完善科舉制(隋朝),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拔
邊疆
北修長城,抵御匈奴;
南征越族,開靈渠;南方設郡
北擊匈奴,張騫通西域,在河西走廊設郡。設西域都護府(漢宣帝)
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被尊稱為“天可汗”
影響
鞏固了中央集權,加強了國家統一;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封建國家
漢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進入了鼎盛時期
經濟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國力增強,社會安定,“貞觀之治”
共同
都是歷史上比較有座位的帝王,都是杰出的政治家,都勵精圖治,對中國歷史作出了重大貢獻
都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邊疆,有利于多久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
啟示
立足基本國情,堅持改革開放②以人為本,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視培養人才。⑤與時俱進,完善各項制度。

表現
生產、流通、消費、跨國公司國際化
影響
積極影響
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合理配置
各國各地區加強經濟技術合作
世界經濟和人類的發展
消極影響
進一步擴大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
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
對策
全球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建立公正、合理、公平的國際社會
充分發揮其正面效應,全力克服其負面效應
中國
遵守規則,用規則保護自己,
堅持改革開放,科教興國,提高競爭力
歐盟(EU)
前身
1967歐洲共同體
誕生
1993歐盟
性質
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整治、經濟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WTO)
前身
《關稅和貿易總協定》
誕生
1995.1.1世界貿易組織
性質
最大的國際經濟組織,號稱“經濟聯合國”
職能
制定貿易規則、組織貿易談判、解決貿易爭端
中國
2001.12.12加入世貿
聯合國(UN)
準備
二戰《雅爾塔協議》
誕生
1945.10.24聯合國
性質
最大的國際政治組織
宗旨
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原則
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國家內政
作用
維護世界和平、緩解國際緊張局勢、解決地方沖突
促進各國社會經濟發展
中國
1971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和平
發展
原因
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根本原因)
(搶占和控制戰略要地和資源重地)
恐怖主義
民族矛盾、宗教紛爭、領土爭端
不公正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沒有改變(根本原因)
西方殖民者對亞非拉地區的殖民侵略(歷史原因)
發展中國際長期不穩定和戰亂
對策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
加快發展,增強維護和平的力量
加強國際合作,發揮聯合國作用
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堅持發展經濟,不斷提高綜合國力
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
(問意義,從自身和世界兩個角度作答)
中國
對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堅持開放,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對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支持發展中國家維護自身正當利益。增強同他們的團結,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關系
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和平是發展的必要條件,發展是維護和平的堅實基礎。
注意區別
世界政治發展趨勢:政治多極化 中國外交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經濟全球化 中國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世界主題:和平發展 世界基本態勢:總體和平,局部戰亂
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考試說明解讀
(一)考試要求
考試內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從低到高依次為了解、理解、應用,分別以字母a、b、c表示,其涵義如下:
a——了解 再現、再認、回憶、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例;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 轉換、解釋、推理、邏輯聯系、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c——應用 分析和解決問題,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則;總結、推廣;建立合理聯系等。
(二)命題要求
2.強調能力立意,突出應用性
重視對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試題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主要放在考查能力上。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注意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考查實踐能力,克服 “題海戰術、死記硬背”和理論脫離實際的教學傾向。
3.體現“四性”,即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
綜合性就是要著重考查綜合能力。綜合能力是指在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把學科內或學科間有關知識整合在一起,并應用這些知識去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包括知識整合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運用能力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應用有關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嘗試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它按能力層次可分為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按能力范圍則分為一般運用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從內容上看,試題應該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等;從形式上看,試題應該圖文并茂、題型多樣、語言富有親和力等。開放性一是指考試形式上的“開放”,其主要特征是: ①命題上側重考查學生整合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考試中允許學生查閱、參考有關資料;③評卷時注重結果,更注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二是指試題內容的“開放”,其表征是:①試題開放不封閉;②答案多元不唯一;③評分采意不采點;④創新加分是正理。從一定意義上說,開放性就是探究性,它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時代性就是要結合時政熱點,貼近社會實際。特別是非選擇題應根據當前形勢,與時政熱點、社會實際緊密相結合,強調學以致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
(三)試卷結構、試卷特點
四、考試目標
《歷史與社會》部分
考試內容
要求
2011
2012
2013
押題
1.了解地球儀和地圖的基本常識
a
3
2.能夠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c
3.知道社會調查的常用方法
a
4.能夠設計調查問卷,進行社會調查
c
5.知道中國的地理位置
a
8
6.了解我國主要少數民族的名稱及其分布
a
7.知道中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全稱、簡稱)、位置及行政中心
a
2
2
8.理解長江和黃河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開發與治理措施
b
2
2
9.分析中國地形、氣候特點及其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c
2
4
10.比較我國南北方、東西部之間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差異,分析“因地制宜、優勢互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c
6
6
4
1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
a
1
12.知道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名稱及分布
a
13. 比較世界典型區域的自然、人文環境特點
b
3
4
14.了解絲綢之路與隋朝大運河的概況
a
15.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概況及作用
b
2
16.了解漢唐盛世文化的概況,列舉宋元農牧文化交融的事例
a
2
17.知道中國古代重要的科技成就和重要發明
a
2
18.知道近代工業革命中有代表性的成就
a
2
19.了解西周禮樂文明的確立、春秋戰國時期的變革與爭霸和百家爭鳴
a
20.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及影響
b
21.理解“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原因和意義
b
2
2
22.比較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及美國獨立戰爭的概況
b
2
23.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的概況
a
2
2
24.了解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理解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措施及作用
b
25.列出秦朝到清朝王朝更替的時序
b
26.概述秦始皇、漢武帝為鞏固國家統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b
27.說明元朝和清朝對國家統一的貢獻
b
2
28.比較鴉片戰爭前歐美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概況,分析近代中國逐漸落伍的原因
c
4
2
29.說明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及其影響
b
2
30.說明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概況并探討它們的影響
c
4
2
10
31.了解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概況及其影響
a
2
32.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的概況
a
2
33.知道紅軍長征的原因和歷程
a
34.知道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探討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
c
35.知道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的局勢,理解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及意義
b
2
36.理解改革開放前新中國成長的曲折歷程
b
2
2
37.理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和意義
b
38.了解“一國兩制”的涵義及其實踐
a
2
39.理解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
b
2
40.分析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b
2
41.了解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地域分布,分析造成南北問題的原因
c
2
42.知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主要外交成就
a
43.說明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現狀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b
2
4
4
44.掌握我國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措施
c
4
45.理解人口、資源、環境問題之間的關系,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
c
8
46.理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及其影響
b
2
2
2
47.知道歐盟、世界貿易組織和聯合國及其作用
a
2
《思想品德》部分
考試內容
要求
2011
2012
2013
押題
1.懂得生命的獨特性,理解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
b
1
2.學會珍愛和尊重生命,實現生命價值
c
2
4
3.知道正確認識自我的方法和途徑
a
2
1
4.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文明交往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
b
2
5.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學會平等待人
c
6.知道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a
2
7.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
b
1
2
8.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關系,樹立團隊意識
b
2
9.懂得誠信的基本要求,做一個誠信的人
c
1
2
10.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懂得我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2
11.理解憲法與普通法的關系,自覺維護憲法尊嚴
c
12.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
c
4
13.知道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
a
2
2
14.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b
2
4
15.學會依法自律,預防違法犯罪
c
2
16.學會用法律捍衛生命健康權
c
2
1
2
17.懂得法律維護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
b
2
1
18.知道公民的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a
19.學會依法維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和智力成果權
c
1
20.學會運用法律維護公民受教育的權利,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
c
2
21.知道消費者享有的權利
a
2
22.學會運用法律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c
2
23.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b
2
2
24.學會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c
2
25.知道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a
2
26.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
b
2
27.運用實例說明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
c
6
2
28.知道我國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a
2
29.理解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b
2
4
4
30.了解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懂得我國必須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b
31.知道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a
32.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b
33.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主要形式
b
4
2
34.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b
35.學會依法參與政治生活
c
4
2
36.知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及其重要性
a
5
37.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b
2
38.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
c
6
6
4
39.知道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
a
1
2
40.理解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重要性,增強公平意識和正義感
b
2
41.認識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c
2
4
42.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
排版原因,部分內容有點亂,未添加考點及考試要求說明,教師可以打印出來后裁剪并添加說明。
考慮到考試要求,部分內容并未逐一列出,不盡之處,請自行添加。

背景
侵略戰爭
雙方時間
簽訂條約
條約內容
影響
戰敗原因
共同點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
鴉片戰爭
英國,1840-1842
南京條約
割讓香港島,賠款銀元2100萬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口通商
協定關稅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史開端
內因:中國封建制度落后(政治專制腐敗,經濟、科技、軍事落后,閉關自守)
外因:資本主義國家強大(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工業革命,經濟、科技、軍事發達,對外殖民侵略政策)
①資本主義列強都是為了侵略、掠奪中國而發起的戰爭
②清政府妥協投降,中國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
③使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第二次
鴉片戰爭
英法,1856-1860
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賠款白銀1600萬兩,
開放天津為通商口岸,準許在華募工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日本明治維新后
甲午戰爭
日本,1894-1895
馬關條約
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
賠款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口岸
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之后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八國,1900-1901
辛丑條約
賠款白銀4·5億兩,拆毀大沽炮臺
保證嚴禁人民參與反對列強的活動
在北京劃定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事件
口號
領導階級
代表人物
學習內容
具體內容
意義
性質
時間
結果
啟示結論
洋務運動
自強求富
師夷長技
地主階級
李鴻章、奕?、左宗棠
軍事器物
創辦新式海軍(南洋、北洋、福建)、新式民用工業,新式學堂(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設總理衙門
使中國社會面貌發生血多變化,一定程度抵制外國侵略,是中國近代化開端
地主階級自救運動
19世紀60--90年代
失敗
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地主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百日維新
變法圖強
資產階級改良派
康有為、梁啟超
政治制度
(君主立憲制)
具體內容略,
掌握京師大學堂
使越來越多人對清政府感到失望,要求推翻清政府,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
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1898年
辛亥革命
三民主義
資產階級革命派
孫中山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同盟會→武昌起義→
中華民國
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11年
新文化運動
民主
科學
資產階級激進派
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
思想文化
提倡“民主”、“科學”,提倡白話文
打倒“孔家店”
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
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創造條件。
思想解放運動
1915開始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抗爭史、 屈辱史(帝國主義侵華史) 探索史 注意: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而非八國聯軍
第一次工業革命 明治維新 第二次工業革命 近代史開端鴉片戰爭,近代化開端洋務運動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中國共產黨成立
(自強求富、師夷長技) (變法圖強)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學) (馬克思主義)
軍事器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化市| 永善县| 同德县| 淮阳县| 长葛市| 沙河市| 成都市| 贵港市| 水富县| 攀枝花市| 邯郸市| 内丘县| 河西区| 富蕴县| 南江县| 崇义县| 南和县| 龙川县| 东源县| 卢氏县| 施秉县| 南丰县| 苍南县| 潞西市| 迁安市| 乐安县| 钟祥市| 繁峙县| 逊克县| 丹棱县| 天水市| 枣阳市| 闽清县| 平湖市| 临汾市| 百色市| 伊通| 寿宁县| 宝兴县| 太保市| 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