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17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課程標準】知道歐洲聯合的趨勢和日本經濟的發展;知道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歐洲聯合、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現。(2)了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過程。(3)培養學生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1)分析材料,進行比較,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2)教師補充相關知識,可以英國等為例,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西歐和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認識到經濟發展與改革之間的關系。(2)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本課結構】本課內容共三目,第一目是“歐洲的聯合”,主要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各國著手恢復和發展經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走上了聯合之路;第二目是“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主要講述了美國戰后經濟發展的概況,日本戰后經濟的迅速恢復和崛起等內容;第三目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主要講述了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但這一制度并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本課重難點】重點:西歐、美國、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及表現。難點: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歐盟成立的原因。【新課情景導入】播放視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攻克柏林的戰役。通過這兩段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后導入新課: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日本和西歐帶來巨大災難,但日本和西歐沒有就此沉淪,而是在戰后迅速崛起。那么,它們是怎樣恢復并發展起來的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相關內容。【探究新知】一、歐洲的聯合教師投影圖片并解釋西歐的地理概念:西歐,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歐洲的西部,主要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在國際政治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戰后除蘇聯和東歐國家之外的20多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解讀完成后,創設不同的情境任務,師生互動完成。任務一 閱讀歸納,史實重現 閱讀教材P79第一段,歸納二戰后西歐經濟呈現右圖形勢的原因。 教師出示答案:美國的援助是客觀因素,而西歐在二戰后采用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以及西歐原有的高素質勞動力優勢,則是西歐經濟發展的主觀因素。任務二 探求新知,清晰聯合用多媒體展示影響歐洲聯合的相關史料:材料一 謀求歐洲統一有相當遠的歷史淵源……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后,昔日的歐洲列強均已降為二等國、三等國……在東方,來自蘇聯和其東歐盟國的威脅日益嚴重;在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控制不斷加強……歐洲的政治家們又發出了新的歐洲統一的呼聲。——《世界史》材料二歐共體到歐盟大事記時間 史實1957年 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六國外長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的兩個條約,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65年 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統一起來,統稱歐洲共同體。條約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 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2年 各國外長正式簽署“馬約”。“馬約”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共體開始向歐洲聯盟過渡1995年 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到2013年已經達到28個材料三 1965年和1993年美國與西歐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教師設問:(1)依據材料一,分析概括歐洲各國要實現“新的歐洲統一”的原因(歐共體成立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大事記反映出歐洲一體化過程中的哪些主要特征 (3)依據材料三的示意圖及所學知識,分析歐洲的聯合對歐洲及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此環節建議由學生閱讀材料后小組討論,確定出小組內的答案,由教師抽查小組完成情況,然后用多媒體課件顯示標準答案:(1)原因:通過聯合提高歐洲的綜合實力來保障自身安全,同時,也試圖恢復或提高自身的國際地位。(2)特征:從經濟一體化到經濟政治一體化;成員國數量不斷增加,范圍不斷擴大。(3)促進了歐洲的經濟發展,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推動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發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掌握論從史出的基本原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任務三 創設情景,親身體驗教師可以投影以下相關圖片,感受今日歐盟新生活:教師設問:假如你是一個法國人,在歐盟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進行的哪些活動不會受到限制 教師總結:歐盟成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國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或居住。教師過渡:歐洲國家由于二戰后實現了聯合,迅速推動了經濟恢復與發展。那么,戰后的美國和日本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呢 二、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80的內容,完成下列表格,教師適當補充。時間階段 美國經濟發展特點及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經濟繁榮(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20世紀七八十年代 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受到中東石油危機影響,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20世紀90年代以后 出現了“新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用幻燈片出示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戰后初期,麥克阿瑟在日本推行的大規模民主化改革徹底消除了日本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日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民主化進程,為其日后走向現代化奠定了社會政治基礎。——《國際關系史》材料二 為了支持這一堡壘,美國在戰后的頭6年花費了約20億美元。由于美國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需要各種商品,日本取得了十分驚人的經濟進步,到1970年時,它已成為僅次于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第三大工業強國。——《全球通史》材料三 二戰后,日本高度重視教育事業,教育經費占政府行政費用的1/5左右,這一比重在資本主義國家中是最高的。1950—1972年,教育經費由1599億日元增加到40244億元,增加近25倍。材料四 日本人說,我們的政府實施貿易立國等干預政策,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我們傳統中的“集團意識”“團隊精神”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的勞動者被西方人譽為“工蜂”;我們的醫生忙于搶救“過勞死”的病人……教師設問:依據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二戰后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原因。學生回答:二戰以后,美國在日本推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于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扶持日本;美國的軍需訂單,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政府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日本實行貿易立國政策,注意集團和團隊意識;等等。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材料:2005年,日本、德國、巴西和印度組成的4國聯盟向聯合國成員國散發了一項決議草案,要求將安理會理事國從目前的15個擴大至25個,并增加包括以上4國在內的6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2017年12月15日下午,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召開記者會,表示日本將參加2022年的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競選。他強調說:“(日本)將盡可能頻繁地作為理事國持續為維護國際社會的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教師設問:以上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正努力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教師過渡:二戰后,伴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開始顯現,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三、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81—82的內容,思考并回答問題:(1)資本主義國家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有哪些 (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什么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4)如何評價社會保障制度 學生回答:(1)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羅斯福新政期間《社會保障法》的頒布是為肇始)。(2)社會保障制度,大體上包括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兩大類,包含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和教育等。(3)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4)社會保障制度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結果,可以緩和階級矛盾,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但它不能解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課堂小結】二戰期間,西歐和日本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二戰后,西歐走向了聯合;美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繁榮、放緩和90年代以后的進一步發展,出現“新經濟”;日本逐步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伴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矛盾日益尖銳,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調整政策,建立起社會保障制度。【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課要通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引導學生思考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啟示。例如科技興國、深化改革,尋求合作、互惠互利。【課后活動】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教材P82)[答案] 美國的大力扶持和援助;采用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2.2016年,英國就是否脫離歐洲聯盟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結果顯示,多數人贊同脫離歐洲聯盟。查閱資料,結合新聞報道,說一說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教材P82)[答案] 2016年,英國就是否脫離歐洲聯盟舉行公民投票,投票結果顯示,多數人贊同脫離歐洲聯盟,原因是歐盟的一體化限制了英國的發展。英國人認為脫歐后,英國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但這一事件具有兩面性,離開歐盟后,英國喪失了一個自由廣闊的市場,這將直接影響到英國的政治地位、經濟發展、人才流動以及勞動力的補給,脫歐后,是否能比留在歐盟發展得更好是個未知數;同時,歐盟也失去了一位強有力的伙伴,這是對歐洲一體化的巨大打擊。總而言之,英國脫歐將對自身、對歐洲、對世界帶來重大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