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21課 冷戰后的世界格局【課程標準】初步了解冷戰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發展趨勢。(2)了解各國為建立新的國際秩序作出的努力。(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聯系歷史和現實,分析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和特點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2)了解中國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的努力,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課結構】本課內容共三目,第一目是“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主要講述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以及兩極格局瓦解后出現的地區沖突等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第二目是“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主要講述了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企圖建立“單極世界”,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等內容;第三目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主要講述了不結盟運動以及中國為建立國際新秩序作出的努力。這三目內容之間是并列關系。【本課重難點】重點: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難點:世界格局的新變化及其原因。【新課情景導入】“人道專賣店,貨色多而全:小到微型槍,大至航母艦,隱形轟炸機,集束貧鈾彈。人道專賣店,專門造災難:封鎖古巴國,襲擊阿富汗,轟炸南聯盟,陳兵巴爾干。轟炸居民點,轟炸交通線,轟炸煉油廠,轟炸發電站……無辜老百姓,妻離又子散,家園成廢墟,生靈遭涂炭……人道專賣店,血腥專賣店。魔鬼扮天使,丑名遺萬年!”隨著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結束,美國成為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為了稱霸世界,美國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干涉別國內政,發動局部戰爭。上面詩文就形象地揭露了美國的霸權主義行徑。由此引出課題“冷戰后的世界格局”。【探究新知】一、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97的內容及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雖然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但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區還是沖突不斷。材料二 中東地區的民族構成復雜多樣,形成了極為尖銳的民族矛盾。這些矛盾與宗教等矛盾相交織,對地區局勢乃至世界穩定構成威脅。中東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結合部、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民族眾多,主要有:阿拉伯、土耳其、波斯、庫爾德、猶太等10多個民族。復雜的民族構成,加之歷史上形成的恩怨等多種因素,使得中東地區民族問題十分尖銳。材料三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3架飛機,兩架撞向世界貿易中心雙塔大樓,一架撞向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這一事件導致3000多人死亡或失蹤,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1)當今世界的主題是什么 (2)威脅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和平與發展。(2)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恐怖主義等。2.多媒體展示材料:克林頓曾宣稱:20世紀圓了美國的夢想,21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015年前將沒有哪個國家能對美國構成全球性挑戰。播放“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視頻片段。教師提問:在錄像里你看到了什么 這說明了什么 (提示:看到戰爭、災難;說明大國強權,欺凌弱國。)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但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依舊存在,實現和平與發展任重而道遠。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多媒體展示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前后歐洲國家國名的變更和地域的變化,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兩極格局已被打破。教師解釋“世界格局”的含義: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際關系結構。而一種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種力量經過不斷地消長變化和重新分化組合,從量變逐漸發展到質變,構成一種相對穩定的均勢的結果。一種世界格局的解體,則是由于這種穩定的均勢被打破,再也無法保持下去了。教師出示材料:冷戰后,美國為了稱霸世界、成為“世界領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戰略……另一方面,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聯盟或國家的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的重要力量。(1)根據材料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了什么變化 學生回答: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教師補充講解: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聯盟或國家都致力于本地區或本國經濟的發展,以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新的國際格局的建立要通過各國之間的斗爭和妥協來實現,這取決于各主要國家或國家聯盟的綜合實力的強弱。而相對穩定局面的形成,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2)中國應該如何積極應對這種變化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發展經濟,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力爭在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爭取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地位;反對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發展;等等。三、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努力1.不結盟運動材料一 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材料二 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會場教師:閱讀教材P99—100的內容,歸納不結盟運動興起的背景。學生:①二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亞洲、非洲誕生了許多新興獨立國家。②新興獨立國家在美蘇冷戰對峙的兩極格局下,安全受到威脅。③一些新獨立的國家為了維護國家獨立,擺脫美國和蘇聯的控制。教師: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標志是什么 學生: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教師:不結盟運動興起的意義有哪些 學生思考,教師講解:①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深入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②標志著廣大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③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2.中國的努力材料 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同時,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我們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要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要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中共十九大報告教師:中國對全球治理提出了什么目標 學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課堂小結】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兩極格局。兩極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勢發展的總趨勢走向緩和,呈現出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霸權主義和地區沖突等不確定因素依舊存在,盡管如此,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這不僅影響著世界的前途和命運,也決定著各國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過程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只是起引導者的作用。建議課前讓學生搜集新聞素材,閱讀教材,建立初步的認知。教師課堂盡量放慢速度,通過實例解讀本課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材料研讀】2005年7月1日,中俄兩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中指出:“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作為當前人類發展階段的重要趨勢,其發展進程存在不平衡和矛盾的現象。”你認為世界多極化進程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什么 (教材P100)[答案]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問題思考】圍繞建立21世紀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結合當前形勢,想一想:美國、俄羅斯、中國等國以及歐盟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教材P100)[答案] 美國認為自己“最有能力領導這個世界”,企圖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俄羅斯地大物博,在度過蘇聯解體的社會動蕩期后,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致力于國家復興,力求在國際舞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歐盟成立后,歐洲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地位進一步提高,希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課后活動】1.對冷戰后世界格局的理解,錯誤的是 (B)(教材P101)A.兩極格局不再存在B.新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D.出現了多極化的發展趨勢2.2014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演講時指出:“我們要共同建設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伙伴關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我們應該通過坦誠深入溝通,增信釋疑;應該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的選擇;應該堅持互利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共同發展;應該變贏者通吃為各方共贏,共同做大亞太發展的蛋糕,共同促進亞太大繁榮。”想一想:中國主張建立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教材P101)[答案] 中國主張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