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13課 羅斯福新政【課程標準】知道經濟大危機,了解羅斯福新政,理解國家干預政策對西方經濟發展的影響。【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及特點。(2)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實質和影響。(3)培養學生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將羅斯福新政、蘇俄新經濟政策和中國改革開放進行比較,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認識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源,只要這一矛盾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2)了解羅斯福的生平以及他實施的新政,學習他臨危不懼、堅忍不拔、開拓進取的精神和改革的決心【本課結構】本課內容共兩目,第一目是“從繁榮到危機”,主要講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國際局勢相對穩定,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尤其是美國的經濟繁榮發展,在繁榮的表象下,爆發了經濟大危機;第二目是“羅斯福新政”,主要講述了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羅斯福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使美國逐漸走出危機,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兩目內容之間關系密切,經濟大危機是羅斯福新政的背景。【本課重難點】重點: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表現;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影響。難點:經濟大危機爆發的原因;評價羅斯福新政。【新課情景導入】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圖片:美國歷史上三位偉大的總統。問題:華盛頓和林肯為什么被稱為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華盛頓領導了美國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被稱為“合眾國之父”;林肯在美國內戰中維護了國家統一,解放了黑人奴隸。教師過渡:有人說華盛頓使美國獲得新生,林肯拯救了美國,而羅斯福拯救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羅斯福是如何拯救資本主義制度的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他對美國的主要貢獻。【探究新知】一、從繁榮到危機1.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圖片,介紹“柯立芝繁榮”。柯立芝總統時期出現了“柯立芝繁榮”。在這一時期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方式滲透到無線電產品、電冰箱、吸塵器等新產品的生產中,這些產品的低廉價格使得它們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美國在西方各國中率先迎來大眾消費的曙光。問題:(1)這一繁榮局面出現在何時 (2)這一繁榮局面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3)這種繁榮局面能夠一直持續下去嗎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8的內容進行思考。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20世紀20年代。(2)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美國在一戰中大發戰爭財。(3)不能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在經濟繁榮背后潛藏著巨大的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2.教師過渡:锃亮的汽車、種類繁多的電器產品,一切都顯得那么富足和舒適。一時間,樂觀主義情緒彌漫在整個美國上空。1929年年初,新總統胡佛在就職演說中宣稱:“我們對國家的未來毫不憂慮,它光輝燦爛,充滿希望。”真的如胡佛總統所說,美國的未來是“光輝燦爛,充滿希望”的嗎 當時哪些矛盾的存在已經使危險即將降臨美國了呢 教師出示幻燈片: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8的內容,解釋“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3.教師用幻燈片出示經濟大危機爆發時的美國社會狀況:教師講述:1929年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雪崩似地跌落,人們瘋狂地甩賣股票,整個交易所大廳里回蕩著絕望的叫喊聲。這一天成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然而,這僅僅是災難的開始。29日,交易所股價再度狂跌。讓學生閱讀教材P59的內容,說出經濟大危機的表現:①1929—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貿易額減少,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②失業人數激增,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人數更是超過3000萬。③窮人們想盡一切辦法艱難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資本家為了維持商品價格,保證利潤,不惜銷毀大量商品。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史料:以銷毀“剩余”商品和焚毀“多余”農產品來保持高昂價格,保證高額利潤被認為是完全正常的現象。如果一種經濟制度竟不知道怎樣處置自己所生產出來的“多余”產品,而在群眾普遍遭到貧困、失業、饑餓和破產的時候卻不得不把它們焚毀掉,那么這種經濟制度本身就給自己宣判了死刑。——斯大林問題:(1)造成材料中這種怪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2)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么 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一是當時的社會制度決定了過剩商品不可能無償分配給勞動人民;二是商品過剩也是相對的,不可能滿足全體勞動者的需求;三是資本家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盲目擴大生產的同時盡力壓低工人工資,使得勞動人民購買力低下。(2)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說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4.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圖表材料:材料一美國 德國 英國 法國 日本 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下降 超過40% 近40% 28.4% 16.5% 1/3 三分之一以上外貿額縮減 70% 60% 50% 48% 50% 2/3失業人數 1500萬~1700萬 超過600萬 近300萬 85萬 300萬 超過3000萬材料二教師提問:結合上述材料,總結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影響。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嚴重的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資本主義世界各國的工農運動高漲。二、羅斯福新政1.教師出示幻燈片:教師講解:在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中,美國受到沉重打擊。大批銀行家、股票經紀人因為破產而自殺,以致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悲涼的幽默話:“你必須排隊才能擠到窗口跳出去。”大量工人失去了工作,忍受饑餓,流離失所。但面對這場大危機,胡佛政府不愿出面實施救濟、扭轉局勢,而是一味堅持自由放任政策,讓人們自己想辦法擺脫困境。于是人們在失望和憤怒之余,開始發出抗議的聲音:一排排用從垃圾里撿來的破鐵罐、碎木片、紙板、薄鐵皮和粗麻布搭起的臨時居住的小棚子叫“胡佛屋”,由眾多“胡佛屋”組成的臨時棚戶區,被稱作“胡佛村”;失業者手里提著的撿破爛的口袋叫“胡佛袋”;晚上裹在身上御寒的舊報紙稱作“胡佛毯子”;等等。這既是對胡佛這位曾被稱為“救濟工程師”、后被叫作“饑餓總統”的諷刺,也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控訴。2.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圖片:教師講述:在美國陷入危機時,有一個人站出來力挽狂瀾,他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羅斯福贏得總統大選,1933年成為第32任美國總統。他在競選中說:“在這個不幸的時代,我們要制定出一些計劃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被壓在經濟金字塔底層,被人遺忘了的人們的身上。我向你們保證,我對自己立下誓言,要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上臺后,羅斯福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大力推行“新政”。情景模擬:假如你是羅斯福,你將如何帶領美國人民解決以下問題:(1)銀行信用缺失,金融業無法正常運行。(2)企業倒閉、開工不足問題。(3)農產品過剩問題。(4)就業問題。學生可結合教材P61的內容進行回答。教師用幻燈片出示表格,歸納出羅斯福所采取的措施項目 具體內容整頓金融體系 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準,限制工時;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調整農業政策 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推行“以工代賑” 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教師設問:(1)這些措施都體現了什么政策 (2)有人認為,羅斯福是在走社會主義道路。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回答。教師總結:(1)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2)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羅斯福實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穩定資產階級的統治,羅斯福新政是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不能因為政府干預了經濟,就認為羅斯福是在走社會主義道路。學生質疑階段,引導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的措施提出自己的問題,之后各小組組長進行整理,在同學之間進行討論,教師最終進行解答。教師提問:羅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教師總結:①新的理論和政策:放棄自由放任的傳統政策,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②新的特點: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實行了一些有利于民眾的措施。③新的起點:資本主義制度獲得新生,繼續發展。3.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材料: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 ——《大國崛起》解說詞請分析:羅斯福新政使資本主義調節經濟的手段發生了什么變化 引導學生結合胡佛的做法進行比較,最終得出答案。教師總結:由原來的市場自我調節,變成了由政府干預來調節。由此,我們可以總結出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就是國家干預經濟。4.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圖文資料:材料一材料二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公眾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信心,人民生活好轉,社會矛盾緩和,社會趨于穩定,美國國內一度出現的法西斯組織沒有了市場,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不僅沒有被破壞,反而得到了鞏固。提出設問: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內容以及教材P61的內容,總結羅斯福新政的積極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材料: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羅斯福教師提問:羅斯福新政真的“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了嗎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沒有。因為經濟危機是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就不可能消除這一基本矛盾。而羅斯福新政是美國政府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5.拓展思考一:有人說,20世紀出現了兩大改革家,一個挽救了現代資本主義,一個挽救了現代社會主義。他們分別是誰 有何突出成就 他們身上有哪些共同點 我們從中可以獲得什么啟示 引導學生回憶中國改革開放的內容進行比較回答。教師總結:羅斯福和鄧小平。成就:羅斯福通過新政使美國走上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道路,對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鄧小平通過改革開放使中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同點:他們兩人都有直面困難、堅忍不拔的意志;都勇于創新、善于借鑒;都以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為己任。啟示: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經濟體制改革要結合國情,與時俱進。拓展思考二:你如何評價羅斯福 我們要學習他哪些精神 從羅斯福新政中,你得到的歷史啟迪有哪些 引導學生結合羅斯福的生平、貢獻以及羅斯福新政成功的經驗進行思考。教師總結:評價:羅斯福是資產階級政治家、改革家。精神:作為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總統之一,他身殘志堅、不屈不撓的品格和在困難面前大膽改革、勇于進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啟迪:制定經濟政策要符合實際,尊重經濟規律;政府應當對經濟進行必要的引導和調控,要穩定農業,推動工業發展,注重產業結構的協調;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就業,提高收入,擴大內需;等等。【課堂小結】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是資本主義世界有史以來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波及范圍最廣的經濟危機,它的根源在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中,生產和銷售的矛盾不斷尖銳化,直接導致了危機的爆發。在危機的沉重打擊之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自尋找對策。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為資本主義繼續向前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課后活動】1.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3R”來概括:Recovery(復興)、Relief(救濟)、Reform(改革)。教科書介紹的哪些史實可以說明這三方面的內容 (教材P62)[答案] Recovery(復興):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協商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通過《農業調整法》,穩定農產品價格;等等。Relief(救濟):推行“以工代賑”,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等等。Reform(改革):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等等。2.1933年,羅斯福在就職演說中強調:“我們應該恐懼的唯一東西,就是恐懼本身……”根據這句話,結合所學知識,你能理解經濟大危機時人們的心理嗎 (教材P62)[答案] 能。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政府把解決失業問題放在了所有任務的首位,開始用對待戰爭一樣的態度來對待失業問題;在整體的政策上放棄了以往的自由放任主義,開始采取國家干預手段,由政府直接募工,擴大了中央政府的權力,增強了民眾渡過危機的信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