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第9課 列寧與十月革命【課程標準】通過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理解列寧領導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重要意義。【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2)了解蘇維埃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3)理解、掌握十月革命的影響。(4)培養學生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的能力過程與方法 (1)對比十月革命前后俄國的社會狀況,理解十月革命的意義。(2)結合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內容,了解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1)認識到革命領袖在革命中發揮的巨大作用。(2)認識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社會主義制度代替資本主義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本課結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而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1917年,俄國先后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本課內容共三目,第一目是“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主要講述的是俄國二月革命的背景、經過和影響;第二目是“十月革命”,主要講述了俄國十月革命的背景、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經過等內容;第三目是“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主要講述了俄國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權的建立、蘇維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這三個部分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本課重難點】重點: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蘇維埃政府的內外措施。難點: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新課情景導入】教師用幻燈片出示資料: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高度評價十月革命的意義。他說:“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教師導入: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怎樣的革命 為什么十月革命震驚了世界 圣彼得堡與這場革命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這兩次重大的革命。【探究新知】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教師出示幻燈片: 提問:(1)俄國是怎樣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的 (2)一戰期間,俄國加入了哪一方作戰 俄國將一戰進行到底了嗎 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通過1861年農奴制改革。(2)協約國。沒有進行到底。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退出了一戰。教師過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作為協約國的一員,為什么會在戰爭后期爆發革命并退出一戰呢 教師用幻燈片出示相關材料:材料一 俄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的4/5。無產階級在全國人口中占少數,工業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計算,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英國的1/5,法國的1/4。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農村保留有貴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1901年,西歐資本家向俄國工業和銀行投資約10億盧布,控制了俄國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材料二問題:(1)請用教材P39的一句話來概括材料一的內容。(2)材料二中兩幅圖片的強烈對比,反映了俄國怎樣的社會狀況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同西歐、北美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俄國依然很落后。(2)俄國社會矛盾尖銳。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材料: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1500萬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萬匹馬被征軍用,但是,俄軍在前線卻接連失利,傷亡數百萬人;由于農業失去了將近一半的勞動力,大量農田荒蕪,糧食產量劇減;戰爭也讓俄國大量企業倒閉,國家債臺高筑,經濟瀕于崩潰;物資匱乏,糧食奇缺,民眾饑寒交迫。工人、農民和士兵對沙皇政府深惡痛絕,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問題:從這則材料中,你能提煉出哪些歷史信息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材料:材料四 經過1905年革命的洗禮,俄國工人運動已處在國際工人運動前列。俄國無產階級有農民作為自己的同盟軍,從而形成了強大的革命力量。更為重要的條件是俄國無產階級有堅強、成熟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有杰出的革命領袖列寧。列寧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可能在一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關于工農聯盟和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的策略原則,關于暴力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成為指導俄國無產階級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強大思想武器。問題:結合四則材料分析俄國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教師總結:第一,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社會矛盾尖銳。第二,一戰激化了俄國的矛盾,成為革命爆發的催化劑。第三,俄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成熟。教師過渡: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俄國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國內外形勢。在國內,1500萬成年男子被強征入伍,饑荒席卷全國,沙皇統治日趨衰落,各種社會矛盾都集中到沙皇專制制度上,一場以摧毀沙皇專制統治為目標的革命爆發了。拓展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俄國二月革命的關系。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把俄國拖入了這場戰爭,結果俄國軍隊屢遭失敗,戰爭使俄國本就比較落后的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經濟瀕于崩潰,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在這種情況下,尼古拉二世仍然堅持要求俄羅斯各個階層無條件地忠于君主,而不是采取措施,緩解國內政治局勢。這最終導致了俄國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這樣,俄國的君主制宣告結束。教師過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制度,然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沒有滿足俄國人民迫切要求獲得和平、土地和面包的愿望。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人民的要求,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并企圖借助戰爭來消滅革命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如何領導人民繼續斗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黨、全體勞動人民都熱切盼望著偉大領袖列寧的歸來,一場新的革命即將爆發。二、十月革命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列寧簡介:列寧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布爾什維克黨的創立者,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他在青年時期就研究馬克思的著作,成為一名共產主義者。1903年,他在俄國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他曾多次被迫流亡國外,但仍堅持斗爭。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聽到沙皇政府垮臺的消息以后,列寧立即返回俄國,準備領導國內革命。問題: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后,是如何指導革命斗爭的呢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40的內容來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他指出,俄國革命必須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過渡,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并提出了“不給臨時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以革命手段奪取政權已經成了當時蘇維埃政權的唯一選擇。而面對這一形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仍執行對外參加戰爭,對內鎮壓人民的政策。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圖片:教師講述:1917年7月1日,臨時政府命令俄軍在西南戰線發起進攻,結果遭到慘敗。消息傳來,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怒。17日,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彼得格勒50多萬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眾高呼“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要求蘇維埃中央執委會立即奪取政權。下午2時,彼得格勒軍區司令以“維護市內秩序”為名下令部隊向示威群眾開槍,造成400余人傷亡。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政權的矛盾已經達到了白熾化,列寧面對這一形勢,決定發動武裝起義,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圖片:要求學生結合上面的圖片來講述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過程。學生講述:略。教師總結: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次革命因發生在俄歷10月,故被稱為“十月革命”。教師用幻燈片出示表格,比較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名稱 革命任務 結果 性質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建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統治 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政府 社會主義革命拓展思考:十月革命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 引導學生從領導力量、國內階級力量對比以及國際環境等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從領導力量來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無產階級的政黨——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列寧的正確領導是其突出體現。(2)從俄國國內的階級力量對比來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勝利,客觀上是因為俄國資產階級比較軟弱。 (3)從國際環境來看,十月革命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無暇援助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三、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教師講述并提出設問: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正式開幕,大會宣告全部地方政權一律轉歸當地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采取了哪些措施 從這些措施中可以判斷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是什么性質的政權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措施:廢除了舊的國家機器,創建了新的政權機關;廢除了舊的常備軍,組建了紅軍;將大工業、鐵路和銀行收歸國有,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廢除土地私有制,沒收地主、皇室和教會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廢除沙皇政府和臨時政府與外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2)性質:新政權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利益,無產階級掌握了國家政權,實行無產階級專政,所以新政權是社會主義政權。教師提出設問: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與巴黎公社政權的建立有何不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以及回顧上冊書的內容進行分析。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①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并不只是彼得格勒這一座城市的勝利,而是在全國的勝利;而巴黎公社運動則只是在巴黎取得了勝利。②俄國十月革命最終取得了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而巴黎公社運動最終失敗了,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教師講述:十月革命勝利后,國內外敵對勢力相互勾結,企圖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中。經過3年的艱苦斗爭,蘇維埃政府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鞏固了新生政權。教師用幻燈片出示材料:材料一 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毛澤東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教師提出設問:(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2)說一說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有什么影響。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閱讀教材P42的內容來進行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推動了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2)鼓舞了中國人民尋求民族解放的斗爭;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仁人志士開始在中國介紹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總之,十月革命為中國革命樹立了榜樣。 拓展思考一:想一想,中國共產黨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與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有何異同 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 引導學生結合中國史的內容來進行解答。教師總結:(1)不同點①背景不同:革命前俄國是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俄國革命是由戰爭引起的,中國革命的爆發與世界大戰無關。②革命道路不同:俄國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暴動的道路,中國革命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③革命發展階段不同:俄國革命明顯有兩個階段,即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到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而中國革命的這兩個階段幾乎是同時進行并同時完成的。(2)相同點:革命的方式都是武裝斗爭;革命的領導者都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革命都取得了勝利并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兩國革命的勝利都對世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3)啟示:必須按照本國的國情來制定政策,而不能照搬別國經驗。拓展思考二: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俄國十月革命的背景、途徑、過程等多角度來進行分析。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第一,它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和包圍,在經濟相對落后的俄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第二,它走的是一條由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再發展到全國各地的革命道路,這是俄國革命的特殊性(中國則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第三,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連,從而形成兩個急劇發展的不同階段的革命。【課堂小結】這節課主要介紹了俄國爆發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這兩次革命都是由戰爭引起的。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國沙皇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外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對內鎮壓人民革命。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板書設計】【課后活動】1.下列各項中,哪些與十月革命的爆發有關 請在正確選項后的括號里畫√。(教材P42)臨時政府掌握政權( √ ) 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全國食品極度短缺( √ ) 工兵代表蘇維埃掌握武裝( √ ) 2.查閱資料,了解列寧在十月革命關鍵時刻發揮的重要作用。(教材P42)[答案] 列寧是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方針的制定者和起義的領導者。1917 年二月革命后,列寧結束了長期的流亡生活并于 4 月回到了彼得格勒。他針對俄國當時的局面,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制定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策略。從 4 月到 7 月,列寧一面領導中央委員會工作,一面直接指導《真理報》編輯部工作,先后寫了150 多篇文章,宣傳布爾什維克黨的策略方針,從而武裝了布爾什維克黨,增強了人們對革命的必勝信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