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講義一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堅定制度自信,認同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自覺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科學精神:正確看待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優勢、地位及相互關系,理解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必要性。法治意識: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法律保護。公共參與:關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參與經濟生活奠定基礎。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原因,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國有經濟主導地位的體現及實現形式,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難點】(1)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2)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3)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意義。三知識梳理知識點一:公有制主體地位及其體現1.物質資料生產與生產資料所有制(1)物質資料生產a.重要性: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生產。b.實現方式:物質資料生產離不開人的勞動和生產資料。c.勞動的重要性: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d.生產資料的重要性: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2)生產資料所有制a.地位: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⑤基礎。b.作用:同一個社會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⑥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3)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a.內容: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生產資料所有制。b.地位: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⑧重要支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⑨優越性。c.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必須以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科學指引,在堅持社會主義各項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經濟 高質量發展。2.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必然性(1)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 根本特征。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 基礎。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2)以公有制為主體是促進 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3)以公有制為主體是實現 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3.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體現(1) 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2) 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 主導作用。(3)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4)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4.國有經濟(1)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控制力上。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 支配地位。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國有資產的整體質量。(2)實現形式: 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 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 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知識點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非公有制經濟的形式(1)形式:在我國現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港澳臺投資經濟、外商投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2)個體經濟是指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的經濟。(3)私營經濟是指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國有成分和非集體成分。(4)外商投資經濟是指外國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境內設立的⑤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共同設立企業的⑥外商投資部分。港澳臺地區在內地(大陸)的投資參照外商投資。2.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穩定⑧經濟增長和⑨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⑩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 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3.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1)相互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相互 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 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2)意義:有利于發揮各種 所有制的長處,調動 不同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取長補短,激發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的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四自我提升1.202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進一步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普惠金融力度。國家重視民營經濟融資和發展,是因為( )①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②民營經濟同較高的生產力水平相適應③民營經濟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④民營經濟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2.“十四五”時期,我國繼續支持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財稅支持、技術指導和風險控制,鼓勵各地區采取自主經營、出租、入股等方式,盤活土地資源。上述舉措表明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應( )①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創新土地流轉經營模式②深化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③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④加大“三農”投入力度,規避農業生產經營風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該村村辦集體企業在2019年產值突破50萬元,實現利潤13萬余元,帶動貧困家庭就業32戶,實現貧困戶穩定就業32人。就業貧困戶工資月收入達2400元,由此可見,村企的建立( )①激發了貧困群眾通過發展生產實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②促進了農民增收,對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具有決定意義③依靠農村生產力的自我發展,鞏固了集體經濟的地位④保證了脫貧戶穩定就業,集體經濟和脫貧家庭收入穩定增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各地進一步推動國企混改,地方國有企業的“兩非”(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兩資”(低效資產、無效資產)剝離清退完成率超過80%。河鋼數字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進行業頭部企業金蝶軟件戰略入股,推動數字領域專業化優勢互補互利。這說明( )①完善國資監管體系,落實成果考核制度②國企優化資本布局,推動國資做優做強③實行薪酬激勵制度,國企轉換經營機制④推進國企轉型升級,激發國企競爭活力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5.天問一號著陸火星,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主戰艦艇集中入列,殲20大規模列裝;深海一號大氣田投運,“華龍一號”商業運行:時速600公里磁懸浮列車下線,川藏鐵路拉林段正式運營……“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國有企業鍛造的一系列國之重器極大振奮了中華民族自信自強的志氣、骨氣、底氣。這表明,在我國( )①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②國有經濟是支撐科技創新、促進我國科技自立的重要力量③國有經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④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主導國家經濟發展態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國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②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國有經濟成分占優勢地位③國有經濟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是國民經濟的支柱④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21年9月25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1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根據榜單可知,2021年中國500強的民營企業在2020年營業收入總額超30萬億元,繼續保持增長;人圍門檻提高,突破200億元;呈現出產業結構優化、創新能力提升等特點。我國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是( )①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組成部分②非公有制經濟適合我國生產力發展狀況③國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④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1956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范章程》,指出農業生產合作社要把社員私有的主要生產資料轉為合作社集體所有,組織集體勞動。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化。我國建設農業生產合作社( )①是基于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建設需要②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互助性經濟組織③實現了農村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根本轉變④使社會主義國有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的主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年上半年,新央企“中國中化”亮相,萬億級“化工航母”啟航;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打造信息通信產業“國家隊”:油氣管網資產重組收尾,物流業務等專業化整合有力實施……國有經濟布局向縱深推進( )①有利于增強國有企業對經濟發展的主體作用②有利于提升國有資本在重要行業領域的控制力③表明我國國有資本結構調整、布局優化④旨在擴大國有企業的經營規模,提升經營效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下圖為2010-2021年我國500強入圍企業所有制結構變化趨勢圖。從中可以看出( )注:2021年我國國有企業在資產,營業收入等主要指標上仍占突出地位,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建筑、平安保險、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人壽、中國中鐵位列榜單前十位。①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發生了根本變化②國有資產在我國社會總資產中占絕對優勢③國有企業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④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實力不斷增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D2.B3.B4.D5.C6.D7.C8.B9.C10.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