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教科書 書 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7月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議學合作環節,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初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條件,明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認同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社會主義制度,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 2.科學精神:辯證的看待中國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明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雖然歷經曲折,但是最終取得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培養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3.公共參與:了解我國近年取得的偉大成就,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積極投入實踐,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人民的兩大歷史任務。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教學難點: 1. 怎樣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特點和中國革命的步驟。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同志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意味著我們中國人民徹底站了起來,并成為國家的主人。遙想近代史上的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便飽受列強的侵略和踐踏,長期處于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再看今朝,是什么讓近代史上飽受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呢?本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總議題:中華民族是如何站起來的? 二、講授新課 第一幕 屈辱的歲月 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子議題一:內憂外患,了解近代中國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20-21頁,結合史實,談談當時中國人民所遭遇到的悲慘處境,并分析原因。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師總結:中國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歷史文化從未中斷、一直延續至今的國家。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曾經長期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然而當歷史的腳步進入十九世紀,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和束縛,清王朝已經衰相盡顯。近代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下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了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 (過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兩大歷史任務是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礎,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目的和動力。追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這樣被歷史性地提了出來。 第二幕 艱辛的探索 子議題二:艱辛探索,反思悲愴歷程 學習任務二: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沉淪、沒有屈服,而是奮起抵抗,開始了自己艱辛的探索之路。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各種政治力量輪番登場,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閱讀課本21-22頁,結合史實,思考并完以下時間軸,例舉中國近代前期,有哪些階級做了救亡圖存的嘗試和探索?最后的結果說明了什么?原因又是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師總結:從1851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到1912年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都沒能改變悲慘的命運。首先,第一個是因為這些嘗試都缺乏先進的階級力量的領導和正確理論的指導,第二個原因是沒有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第三個是沒有先進的革命政黨,第四個沒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而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的原因也和當時的基本國情有關,首先從外部環境來講,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其次從內部環境來看,當時的封建勢力非常頑固,不愿意退出歷史舞臺,因此同帝國主義相勾結,極力阻撓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最后就是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無力承擔起這個重任。 (過渡)為了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需要另辟新路。 第三幕 勝利的征程 子議題三:另辟新路,探求勝利原因 播放《旗幟》節選視頻(“191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設置議學活動: 學習任務三:結合視頻,談談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對中國當時面貌的變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共產黨又是怎樣一步步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師總結: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拉開了序幕。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拼搏,在歷經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學習任務四:根據以上所學知識,思考并分享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新在哪?如何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點撥: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在領導權、革命前途和革命范圍上有著明顯的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過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 播放《旗幟》節選視頻(“新中國的發展”)設置議學活動: 學習任務五:結合視頻,談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何重要意義? 學生討論交流 點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新中國的誕生對于世界而言,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三、新課總結 本節課我們一塊學習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明確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知道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其必然性,重點學習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從歷史的角度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有了進一步了解,知道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從而增強制度自信。沒有共產黨就 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四、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