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 艱辛探索與及建設成就主備人: 審核人: 使用教師:備課時間: 年 月 日 上課時間: 年 月 日教學內容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課型 新授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興起;知道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文革”的發起和結束、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總結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經濟建設的成就,培養學生辯證分析歷史問題和借鑒歷史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十年內亂過程的思考,培養學生高度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運用王進喜、焦裕祿等人的照片,了解他們的先進事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認識到“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嚴重災難。教學重點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幾次失誤和成就,了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的先進人物。教學難點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失誤的原因和教訓。教學方法 讀書指導法、合作探究法、講述法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設計 個性設計一、激情導入 引課明標 播放歌曲:《社會主義好》1956年,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后,面臨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為了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們黨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二、導學引領 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問題閱讀教材,自主學習:1.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2.“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3.簡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的主要史實。4.知道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三、學友互學合作交流 對自主學習的問題同桌互學,之后前后桌交流合作。一、中共八大的基本情況。1956年召開,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二、探索中的失誤1.總路線內容: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2.“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3.在“文革”中出現了兩個反革命集團: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團。四、展示評價精講點撥 每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學內容,之后教師精講點撥。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說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提示:中共八大的決策完全符合國情,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體現了人民的利益,為建設社會主義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調動全國人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積極性。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2.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總路線?一方面它指明了黨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強調“快”,正是這種不顧客觀經濟規律的“快”,導致了“左”傾錯誤的泛濫。3.閱讀材料:為使鋼產量翻一番,全國各地共組織9000萬人上山找礦建小高爐,用土法煉鋼。大搞“小(小高爐)土(土辦法)群(群眾運動)”。到1958年底,全國生產鋼1108萬噸,產量指標完成,但只有800萬噸合格,有300萬噸鋼無法使用,毀掉不少山林,也影響其他行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1)學生分組討論:①從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躍進”在工業上的表現是什么?②在這一生產過程中,表現突出的錯誤是什么?③這樣的做法會導致怎樣的后果?提示1:以鋼為綱,全國掀起瘋狂的全民大煉鋼鐵運動。提示2: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違背客觀經濟規律。提示3: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2)“大躍進”在農業上的表現是對農作物產量的估計嚴重浮夸。教師講述:“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損失,1959-1961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為克服困難,中共中央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4.提出問題:探索中出現嚴重失誤的原因是什么?從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原因:①對國情分析不夠,認識不足; ②缺乏建設經驗;③對社會主義建設急于求成; ④忽視客觀經濟規律。啟示:①經濟建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5.“文化大革命”給我們帶來了哪些教訓和啟示?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反對個人崇拜。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堅持依法治國等。6.建設成就(1)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鋼鐵、石油、電力、新興工業、交通等。(2)“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73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3)這些建設成就的取得,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有什么重大的意義?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4)圖片展示:王進喜、焦裕祿、雷鋒照片。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什么精神?提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等。五、訓練反饋檢測自評 1.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良好的開端是什么?有哪些失誤?從中吸取哪些教訓?2.課后活動1、2。六、課堂小結總結提升 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但是在1958年黨的總路線的指引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出現了嚴重失誤,通過調整,我國恢復了經濟發展,然而接下來又爆發了十年“文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災難。由于黨和人民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作業設計 第6課同步練習冊板書設計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