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鋼鐵長城》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一、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本單元主要講述了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事業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反映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致力于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體現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防建設是外交的重要后盾,促進外交事業不斷發展,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布局,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共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本單元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愛黨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二、學生情況分析網絡時代,八年級學生在生活對國家的國防成就會通過很多途徑有所了解,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多和現實相聯系,多和學生的知識背景相聯系,以便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學立意課標要求了解國防成就,即國防自主化與現代化歷程,其背后是科技強軍推動強軍夢的實現,助力中國夢。在此基礎上我將課堂明線確定為:探究閱兵背后的自主化與現代化歷程;我將暗線確定為探究人物故事背后的強軍夢。因此,結合學情,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我將教學立意確定為:(一)鋼鐵長城何以鑄:【縱向】通覽海陸空三軍的歷史發展脈絡,了解我國國防實力提高的過程。【橫向】輔以多兵種的發展,科技的創新,人民軍隊的英勇作戰三個角度,認識到國防力量提高的原因,明確鋼鐵長城的實質內涵。(二)鋼鐵長城,守護華夏:【正面】講述近年來我國國防和軍隊深化改革,在強軍興軍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為國防實力提供政治保障,走出新時代強軍之路。【側面】以境外媒體視野中的中國國慶70周年閱兵,帶領學生進一步深思,強大的國防軍事實力的重要性。【歷史對比】結合新舊中國的國防對比,明確國防實力與綜合國力之間的聯系。(三)山河無恙,英雄歸鄉:【情景升華】通過第八批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視頻,了解軍人的初心與使命,再引出中學生的使命與擔當。啟發學生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三者層層遞進、相輔相成。教學目標1、通過引導學生以時間軸的形式梳理陸海空軍、導彈部隊發展過程,自主聯系時空,構建時空觀念,通過建國前、后閱兵展開橫向對比,了解我國國防自主化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歸納國防建設取得的成就的原因,培養學生依據相關資料得出歷史認識或解釋的能力以及唯物史觀;通過圖片史料、視頻資料充分挖掘閱兵背后的歷史信息,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能力史料實證能力。深入探究閱兵背后的人物事跡,設置情景教學,感受國防現代化之路的艱難,認識人民軍隊始終不變的職責與擔當,滲透家國情懷;結合教材,概括新時代強軍之路的舉措,增強對科技強軍的理解。最后運用視頻資料,了解人民軍隊本色,啟發學生為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根據以上分析,我將重點確定為:了解新中國國防及軍隊建設成就。教學難點理解國防自主化與現代化的發展,建立國防力量的強大與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的聯系,樹立起為祖國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視頻學史 文字材料 多媒體(二)教學方法 對比法、講授法、討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板書設計:鋼鐵長城, 何以鑄鋼鐵長城,守護華夏山河無恙,英雄歸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人民解放軍這座鋼鐵長城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轉變呢?中間經歷了哪些過程又涌現出哪些英雄人物? 觀看視頻并思考 貼近生活,激發學習興趣一、鋼鐵長城何以鑄 結合圖片及所學以時間軸方式回顧我國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陸上雄獅——陸軍【圖片尋史】展示多樣化的陸軍軍種【歸納】陸軍建設經歷了什么變化?【總結】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陸軍的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海上蛟龍——海軍【教師歷史敘述】結合學生分析及相關圖片,講述我國海軍從淺海防御走向深海防衛的過程。講解海防成就背后科學家的故事“不孝子”“踮起腳尖”【合作探究一 】 歷史對比: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祖國的海疆?空中戰鷹——空軍結合空軍裝備發展的歷程,引出:發展科技,自主創新才能增強國防力量,鑄就鋼鐵長城。展示空軍英烈墻戰略威懾——火箭軍中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教師補充】用軍事小百科,明確導彈的概念,通過外媒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閱兵儀式的評價,達成對導彈威懾力量的深切認識。歸納新中國國防實力增強的原因【合作探究二 】 通過梳理陸、海、空、導彈部隊的發展歷程,你發現新中國國防實力增強,鑄成鋼鐵長城的原因有哪些?①多兵種、武器裝備不斷更新的現代化部隊②堅持自主創新,科技強軍③英勇作戰的人民軍隊黨和國家對人民軍隊建設的高度重視;英勇作戰的人民軍隊用青春熱血筑成了共和國的鋼鐵長城 回顧所學,以時間軸形式梳理出人民軍隊的發展歷程。歸納圖片資料,概括陸軍變化,積極舉手發言【學生歷史敘述】結合教材及地圖冊p37頁時間軸梳理中國海軍,在三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脈絡小組討論,記錄員負責記錄,派主發言人回答學生讀材料歸納空軍發展的幾個階段【學生歷史敘述】閱讀課本,完成表格結合本節所學小組歸納概括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時間軸的方式再認、再現歷史發展脈絡。明確陸、海、空軍、導彈部隊發展過程,自主聯系時空,開展橫向對比,達成歷史解釋。充分挖掘史料信息,培養學生史料實證能力。分段故事通過對“不孝子”“踮起腳尖”的解讀,激發學生興趣,感受建國初期自主化的艱難與成就,知道科學家在背后的努力和汗水,讓學生追真正的星,培養正確的歷史觀。 將新舊中國海防置于特定時代背景進行對比,培養學生高階能力,會辯證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建立國防力量的強大與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的橫向聯系,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達成對鋼鐵長城的實質內涵的理解:堅持自主創新的武器裝備引導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基本觀點,歸納國防發展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二、鋼鐵長城,守護華夏 新時代強軍之路【引言】軍隊建設的巨大成就還不足以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這道堅固的鋼鐵長城還需要最頂層的政治保障。小組合作,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新形勢下為推進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進行了哪些活動?。【教師歸納】政治建軍:2014年福建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軍隊建制:五大軍區、五大軍種,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思考:人民軍隊“變”和“不變”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武器、裝備不斷更新,而守護國土、守護人民的責任與擔當絲毫未變 學生自主學習,歸納集體回答 達成歷史理解,建立國防力量的強大與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的聯系,將歷史與現實結合重構。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培養學習主動性課件以灰白為主色調也符合國防自主化艱難起步的特征。通過人民軍隊“變”與“不變”的價值立意,傳遞了家國情懷三、山河無恙,英雄歸鄉 【情景升華】以2021年第八批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視頻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帶我回家 學生思考“待”“代”“帶”我回家的三重含義寫出中學生的初心與使命? 家國敘述:引導思考中學生肩負的使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責任感。課堂小結 短短十二字是無數人民子弟兵一生的縮影,他們用青春、熱血、生命鑄就了共和國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也完成了自己的保家衛國的初心與使命。同學們作為中學生,你的初心與使命是什么呢?作業布置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我國歷次閱兵所展示的軍事裝備圖片,加上說明,在班里辦軍事展覽,展現我國軍事裝備的進步。教學反思在本節課前半部分語速稍緩,與學生活動過程需要再宏觀把控時間,加強引導,最后結尾就略微倉促。在備課過程中我努力去挖掘國防成就背后的人物,每個故事均設置大量體驗式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走進歷史人物內心,感受建國初期自主化的艱難與成就。整堂課主色調依次為灰色和白色,側面反映國防建設自主化、現代化的艱辛歷程與取得成就的喜悅。最后解說“待”“代”“帶”我回家的三重含義時我已梗咽,聲音顫抖。此刻我發現許多孩子為之動容,埋頭在思索作為中學生,他肩上的使命又是什么?這一刻我才真正感悟到只有老師在課堂上注入真情實感,學生才可能真正培養起家國情懷。歷史課堂終歸是人的課堂,挖掘歷史進程中的人,課堂才有情感,歷史更有溫度。第15課鋼鐵長城強軍夢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