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初中歷史 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9課 對外開放 教學設計【教學分析】課程標準分析 課程標準:了解深圳特區的發展,認識改革開放對于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課標解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伴隨著思想解放和工作重心的轉移,中國逐漸邁出對外開放的步伐。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作用巨大,深圳因此被譽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隨后,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域不斷擴大,從沿海到內地逐步推進。在新時代,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動力,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途徑和保障,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深遠影響。教材分析 宏觀視角:本單元立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時空,為我們呈現了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的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發展三大壯麗畫卷。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農村起步,后來發展到城市,最終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開放不斷發展,以三大時間節點(80年代、90年代、新世紀)的三次飛躍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中國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復興之路、強國之路上,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今天,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奮斗。微觀視角: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的對外開放呈現三次飛躍:對外開放的試點、對外開放的擴大、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在第一階段,經濟特區作為重要的“窗口”,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最終形成發揮了重要的輻射作用;在第二階段,我國陸續開放了更多的沿海城市、地區及內陸城市,在空間上從“點”到“線、面”,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在第三階段,伴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簡稱為WTO),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十八大以來,我國以更加積極地姿態擁抱世界,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政策,增強國際合作和競爭能力。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學生。通過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對外開放的歷史背景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時代主題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把握。此外,這一部分的知識與現實的聯系較為緊密,學生能夠聯系現實生活感受對外開放對中國的重大意義。初二學生在經濟特區“特”在哪里、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與特點、如何認識中國加入WTO等問題的認識較為片面,需要老師將其作為重難點進行聚焦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對圖片材料的感知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初中學生的思維正開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對此,我的教學策略有二:一是充分利用地圖,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二是聚焦本課的重難點問題,通過呈現史料的形式培養學生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素養。核心素養 學生能夠在歷史地圖和時間軸的幫助下,認識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與特點。(時空觀念)通過教師給出的材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認識經濟特區設立的原因,經濟特區“特”在哪里,設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歷史解釋、史料實證)通過圖文材料并結合現實實際,學生能夠認識開發浦東新區的重大意義;能夠歷史地、辯證地認識中國加入WTO的重大影響。(歷史解釋、唯物史觀、家國情懷)通過對“特區精神”的分析,認識鮮活的“人”在改革開放40年的推動作用,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改革開放的推動者。(唯物史觀)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教學難點: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意義。簡要設計思路 通過視頻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在第一篇章:尋開放之因。通過史料分析,了解我國為何要對外開放。在第二篇章:追開放之路。通過史料、音頻、地圖、視頻等歷史素材,重點進行講授。起步:經濟特區建立。首批經濟特區建立,特區“特”在哪里,特區的分布特點,設立經濟特區的作用。發展: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對外開放的歷程,浦東新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轉折點。格局: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對外開放過程的特點及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新階段: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貿組織的意義。對比近代開放和現代開放的不同點,以及認識。在第三篇章:賞對外開放之果。今天的中國,對外開放碩果累累,再次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教學流程】環節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出示車厘子圖片、播放視頻(全球連線:中國對外開放的果實,真甜!)提問:2萬公里外的智利車厘子,我們為什么如此便捷的就吃到了呢? 通過學生熟悉的水果吸引學生興趣,觀看視頻,獲取信息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講授新課 名詞解釋:什么是對外開放?一、尋開放之因1.我國為什么要對外開放呢?出示材料,依據材料概括指出對外開放的原因?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伍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64、78頁學生閱讀材料勾畫關鍵詞,歸納原因。教師總結:(1)閉關自守導致中國長期停滯落后;(2)中國的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離不開世界。教師:所以,無論是歷史的教訓,還是時代的呼喚,對外開放已經迫在眉睫。一次轉折的會議給了中國人民一個等待已久的答案。那大家知道這次會議是?學生:十一屆三中全會。教師:【過渡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我國的對外開放第一步是?二、追開放之路(一)起步:經濟特區的建立1.我國首批經濟特區在什么時候建立的?我國首批經濟特區包含?生: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2.我國經濟特區“特”在何處?材料一:經濟特區的管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不損害主權的條件下,可以采取與內地不同的體制和政策?!獓鴦赵宏P于《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的批示材料二:第十三條 特區企業進口生產所必需的機器設備,免征進口稅…… 第十四條 特區企業所得稅稅率為百分之十五。……技術性較高、資金周轉期較長的企業,給予特別優惠待遇。第十八條 凡來往特區的外籍人員、華僑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簡化手續,給予方便。 ——《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學生閱讀材料勾畫關鍵詞,指出經濟特區的“特”。“特”: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3.4個經濟特區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共同特點?為什么將它們設立為首批經濟特區?學生觀察地圖,得出特點與部分原因。特點: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原因:(1)地處沿海,交通便利;(2)臨近港澳臺,靠近國際市場;(3)華僑多,便于引進外資。教師:在1988年的時候,我國又新增了海南經濟特區,是目前為止我國最大的一個經濟特區。教師:【過渡語】經濟特區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有什么變化呢?4.深圳的地位: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出示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和現在的深圳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變化。深圳是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40年間,深圳 GDP 增長超萬倍,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ㄍ饨徊堪l言人)趙立堅教師:深圳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這是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教師:【過渡語】經濟特區,像閃亮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大地上。那經濟特區的建立起到怎樣的作用呢?讓我們聽聽廣大建設者怎么說?!静シ乓纛l:49s】5.設立經濟特區的作用。祖國的明珠,書寫“春天的故事”!(1)怎么樣使蛇口發展成像香港一樣?從人的觀念轉變開始吧。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2)我們要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3)我們汕頭雖然一開始被稱為“巴掌特區”。但隨著規劃350萬平米的龍湖中央商務區啟動建設,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現代化城區初具規模。(4)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沒錯,我們廈門率先探索利用外資搞基建,成立了中外合資銀行開創了招商引資多元化格局。(5)我們海南經濟特區雖然起步稍晚,但廣大干部群眾一直發揚特區精神。是啊,如今海南全島正在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學生閱讀材料勾畫關鍵詞,分析設立經濟特區的作用。經濟特區成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6.特區精神教師:發揚特區精神,什么是特區精神呢?材料當中哪些詞語能夠體現它的精神內涵?學生回答?!皶r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出示拓荒牛雕塑圖片。特區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教師:正是他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創造了一個個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教師:【過渡語】經濟特區建設的巨大成功,使黨和政府堅定了對外開放的信心,并決定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教師:我國是如何一步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又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合作探究】(時間3分鐘)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根據中國歷史地圖冊22-23頁相關內容,聯系教材43-44頁,說明我國是如何一步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學生上臺展示,介紹我國是如何一步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教師:來,大家一起回顧一下我國對外開放的過程。【結合地圖演示】1980年,經濟特區(點);1984年,沿海城市(線);1985年,沿海經濟開放區(面);1988年,建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年,建立上海浦東開發區;教師:中國這么大,為什么要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學生根據材料勾畫關鍵語句,結合地圖,歸納原因。教師:所以,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出示上海1990年至今圖片,感受變化。教師:事實證明,開發開放浦東的決策是正確的。上海浦東開發區成為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窗口。1992年,1992年,對外開放的地域又向縱深推進,我們的家鄉——重慶,在1992年8月13日作為沿江城市對外開放,迎來了新發展。1.我國對外開放的過程有何特點?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點——線——面,自東向西,從沿海到內陸。教師:【過渡語】由此,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三)格局: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學生回答?!敖洕貐^——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教師: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也是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1.對外開放的積極作用。請同學們根據材料和圖表,說說對外開放對我國有何積極作用?材料一: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經濟平均年增長率7.7%,大大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長3%左右的速度,縮小了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我國對外貿易遍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貿易大國。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教師:【過渡語】這時,光有“請進來”是不夠的,還需要“走出去”和世界接軌。于是,我國積極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那什么是世貿組織呢?請同學們看教材45頁相關史事了解。(四)新階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間教師:我們什么時候加入了世貿組織?學生:2001年12月教師:這是我們中國15年的努力成果,加入世貿,也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到了新階段。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教師:【過渡語】同學們請觀看視頻,想一想,世貿組織為我們中國帶來了什么?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開了新空間。教師:給我國帶來機遇的同時,還有什么影響?請看材料。材料一: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稅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有可能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免不了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我們也不應忽視伴隨入世和經濟增長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如東西部收入差距和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問題、國有企業結構調整中的失業和再就業問題等。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教師:【過渡語】所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一把“雙刃劍”,既給我國帶來了機遇,同時又帶來了挑戰。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迎難而上,我們國家的發展一定越來越好。三、賞開放之果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工業國、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教師:歷史證明,對外開放碩果累累。 名詞解釋,學生了解概念。出示材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出示材料,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出示地圖,培養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出示圖片,直觀感受經濟特區40多年的變化。通過變化,認識黨和國家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的正確。播放音頻,通過經濟特區建設者的話,得出經濟特區建立的作用。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特區精神,學生通過關鍵詞、拓荒牛雕塑,體會其精神內涵。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上臺展示小組成果,以學生為主體。出示材料、地圖,培養學生分析材料與讀圖的能力。在深入內地的過程中,提到家鄉“重慶”,增強自豪感。學生總結對外開放過程的特點,培養學生讀圖識圖能力。對外開放格局形成,對外開放格局特點與過程特點區分開。出示材料、圖表,培養學生分析文字材料,圖表材料的能力。學生迅速瀏覽教材了解世界貿易組織。通過“15年”突出我國“入世”之路非常艱難。觀看視頻,通過關鍵詞,獲取信息。出示材料,培養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加入WTO的利弊,并認識到加入WTO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結合現實,認識對外開放對于中國發展的偉大意義。課堂小結 師生互動總結。20世紀:80年代: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建立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沿海城市),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90年代:縱深推進,(向內地推進)。由此也形成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對外開放格局具有什么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21世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對外開放方式,從20世紀的“引進來”到“走出去”。對外開放讓國家繁榮富強。 師生互動,共同總結本課知識點,主動知識的落實。課堂檢測 教師:【過渡語】同學們老師追問一個問題,既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是首批經濟特區,是哪個城市?學生回答。教師:請同學們對比一下,近代中國的開放與現代中國的對外開放有何不同呢?學生回答。通過對比,有何認識?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民族獨立是前提】【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要有正確的政策引領】 通過對比,了解近代開放與現代開放的不同。認識到【民族獨立是前提】【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要有正確的政策引領】。活動環節 教師: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親愛的同學們應該怎么做呢?讓我們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究炭鄬W習,腳踏實地,銳意進取】【使命在肩,奮斗有我,強國有我】師:今天,讓我們站在新的起點,以更加激越的前進腳步聲,對歷史作出最為動聽的呼應。 最后,再次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的升華,希望學生不負使命。板書設計 第9課 對外開放一、尋開放之因二、追開放之路三、賞開放之果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成功采用了問題、小組探究等多種教學方式,增強了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同時也在問題與探究的過程中形成了教學互動,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通過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基本掌握。當然,在本課教學過程當中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比如,在教學時間的分配、節奏的把握上不夠;在教師語言上不夠精煉,顯得拖沓;在部分知識,尤其是難點突破上不夠。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進一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