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部編八下第3課 《土地改革》授課題目 土地改革——中國農民的悲與喜課程標準與解析通過了解土地改革運動,知道其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國家面臨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還有占全國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區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廣大農民關心的土地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政權,為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條件。主題立意本次課程以“土地改革運動——中國農民的悲與喜”為線索創設三個歷史情境。 情景一:舊中國農民的悲: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背景) 與學生一起回憶中國古今歷史上與土地有關的呼吁和主張,證明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保持有對土地的向往和追求;在相關的漫畫中也反映出了當時中國農民的生存現狀。表明土地改革具有必要性。 情景二:新中國農民的喜:土地改革的目的、步驟、實質與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面臨著兩個緊迫的任務:鞏固政權、恢復和發展經濟。中國人剛剛從戰爭的泥潭中走過來,社會凋敝,矛盾尖銳。而土地改革就緩和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情境三:新中國農民的盼:新農村的發展 從舊中國到建國初期再到21世紀,讓學生體會農村的改變,政策的調整和更新體現的是一種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寶貴品質。學情分析學生通過網絡和課外書籍,對土地改革有一定的了解,已經初步具備對土地改革的特點認識,同時八年級上講過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可以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本課的學習還需要了解一些細微的歷史知識,還需要品味其中體現的精神品質。 所以教師需要切入學生感興趣的歷史情境進行重難點探究學習,理解本課的歷史概念。教學目標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運動的基本過程; 理解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義; 體會政策與時代的關系; 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調查、搜集與整理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內容 難點:理解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和情境創設法教學過程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導入 【展示課件】漫畫《人驢》《瘋子》+漫畫簡介 【教師引導】漫畫反映了中國農民怎樣的生活境況? 學生閱讀課件內容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引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啟發學生的思考第一幕 舊中國農民的悲: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展示課件】 【教師引導】建國初期鞏固政權三件事: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戰爭、土地改革 【展示圖片】 展示李自成、洪秀全、孫中山、井岡山會師、抗戰時期的圖片 【設問】古代和近代有哪些人提出過土地改革的要求嗎? 【布置任務】閱讀課本,找出新中國初期進行土地改革的背景或必要性? 【課件展示】 學生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整體感知本課的重難點以及與第1、2課的關系 學生讀圖: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了解古今中國提出的與土地有關的主張或事跡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找出關鍵詞 學生落實筆記 引導學生感知單元課文之間的練習 溫故知新,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 引導學生解讀教材,學會自己尋找關鍵信息第二幕 新中國農民的喜:土地改革的進行 學生跟隨教師思路土地改革的目的 【展示材料】結合教材的“相關史事” 材料1: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教師總結】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新生政權”。 土地改革的步驟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解讀漫畫,結合課本14頁內容,完成學案的任務——簡單梳理土地改革的步驟,并拍照上傳到平板。 【教師引導】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理解。 【師生總結】 步驟: 1.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發動群眾; 2.劃分階級 3.沒收與分配土地、農具、牲畜、房屋等, 免交糧食地租 辦法土地證,復查總結 【課件展示】 【教師小結】 展示相關圖片,如“批斗地主”“拔出地界”“丈量土地”“燒毀地契”。 【過渡】土地改革的背景、目的、和步驟我們都知道了。但是,此次改革與以往有什么樣的不同呢? 土地改革的實質 【展示材料】 【布置任務】填寫表,然后同伴之間交流答案。 【設問】土地改革后中國的土地所有制發生了什么變化?(易錯點) 【老師總結】 土地改革的結果 【教師分析】由于將土地、農具分到了農民手中,終于實現千百年來有田可耕的夢想,于是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土地改革取得了成功,除了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之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課件展示】 【過渡】土地改革取得成功,它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土地改革的意義 土地改革的意義 【材料展示】 出示有關土地改革意義的漫畫 【布置任務】學生根據導學案提供的漫畫結合教材15頁相關內容,小組合作探究土地改革的意義,并且找出漫畫和教材是從哪些角度論述其意義的。最后答案由小組代表講述。 【師生總結】對漫畫進行講解并得出結論: 打擊封建勢力,發展農村經濟 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消滅地主階級 農民政治上翻身,開始擁有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土地) 發展農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為抗美援朝提供物資支撐;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 【課件展示】 學生分析并發言: 學生閱讀材料 1.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 2.為工業化建設提供物質保障 3.穩定社會秩序,鞏固新生的政權 學生落實筆記 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和導學案的要求,進行排序,梳理知識。 學生落實筆記。 學生先自主根據表格的指引,在導學案上填寫,然寫,然后進行同桌 交流討論,形成 最終版本。 學生落實筆記 學生根據導學案指引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在導學案上形成最終答案 學生在15頁落實筆記:從國家制度、農民地位、國家政權、工業建設 理解土地改革實施的目的或原因 學生深入學生情境,鍛煉歷史思維 引起共鳴,培養學生分析和運用圖表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團結的意識;培養學生思辨的精神,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精神 識別地圖的能力和形象記憶 培養學生 團結識 協作的 能力第三幕 新時期農民的盼:新農村的發展【視頻展示】播放新農村的視頻,使學生直觀感受農村面貌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由于在國家的支持下,農村改變了舊貌,換上了新顏,一個宜居生態的新農村正在路上! 【課堂總結】 土地改革之歌 1950變化大, 頒布土地改革法。 徹底摧毀舊制度,翻身農民當了家。 農業恢復和發展,準備建設工業化。 【板書展示】 【學習資源分享】 給學生分享相關書籍和視頻,加深對農村改革的理解。 過渡:不知道同學們學會了嗎?下面通過一道題來檢測一下 【習題鞏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毛澤東) 材料二:“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1)建國初,國家在農村推行一項“暴風驟雨”式的改革是什么改革? (2)材料二選自建國初在農村實施改革時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一部法令,這部法令是什么?它頒布于何時? 這次改革使哪一個階級獲得了解放?何時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這次改革? 【作業布置】 完成導學案、試著在導學案上畫畫本課的思維導圖。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一起朗讀詩歌,理解記憶本課的知識點 師生一起回顧 學生完成作業 以詩歌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朗朗上口,便于記憶 深化本課的內容,起到鞏固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