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抗美援朝》教學設計教學背景分析課題及教學內容分析1.課題分析本課位于統編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二課,與第三課《土地改革》都是鞏固新政權的重要內容。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鞏固了新生政權,為國內經濟建設創造了和平穩定的環境,對中國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本課的課標要求是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對鞏固人民政權的意義。2.內容分析本課圍繞抗美援朝這一核心內容,通過兩個子目展開講述。兩個子目之間為遞進關系,第一子目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以及中朝軍民并肩作戰取得的成績。第二子目講述以黃繼光和邱少云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學生情況分析學生處于八年級第二學期初,通過對中國古代史及中國近代史的學習,已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與思維,第二節課已基本適應歷史課堂的節奏。隨著綜合國力和文化自信的增強,主旋律文藝作品蓬勃發展,就本課而言,學生大多在課下通過影視作品對抗美援朝的相關知識有所涉獵,有一定的認知基礎,但知識掌握還不夠系統,需要教師通過對本課內容的組織呈現,豐富完善學生的認知。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分析】1.通過時間軸、識讀地圖,了解抗美援朝戰爭背景及過程。(時空觀念)2. 在研讀地圖和史料、講述英雄事跡及概括背后精神的過程中,增強提取、處理概括歷史信息的能力,并在認識歷史的過程中,初步掌握解釋歷史的方法;通過代入歷史情景,參與決策過程,對照真實歷史的沉浸式學習過程,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認識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性與必要性。(歷史解釋、家國情懷)3.通過口述史資料、紀實文學、紀念館文物等媒介了解獲取歷史信息的多種渠道,體會并概括抗美援朝的精神內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樹立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跡,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教學難點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教學資源 歷史圖片 歷史地圖 文字材料 多媒體音樂視頻(二)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辯論法、史料研習、課堂講授與教材閱讀相結合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電影感抗美援朝預告視頻從預告片中,我們感受到了朝鮮戰爭前的緊張氣氛,看到了志愿軍戰士們高唱戰歌奔赴戰場,他們在異國的土地上寫下了怎樣的壯麗史詩呢?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歷史的篇章。 觀看視頻,沉浸歷史情景 在視聽沖擊中感受直觀感受抗美援朝的背景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學習目標 1.通過抗美援朝的背景及結果,分析戰爭勝利對鞏固 新生政權的重要意義。2.講述英雄事跡,概括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齊讀學習目標 明確目標,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便于學生自測學習成果。一、第一幕朝鮮風云 一、戰火逼近1.設問:抗美援朝前的中國面臨哪些外部威脅?出示《抗美援朝前中國東部形勢》地圖,引導學生結合圖例提取信息:美軍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轟炸我國東南東北地區2.出示時間軸教師講述:我們面臨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美國,哪個國家和我們有著同樣的遭遇呢?朝鮮繼續引導學生提取圖中信息,美軍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結合課本知識拓展,介紹三八線的淵源。完善時間軸。教師講述: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作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美軍勢如破竹,10月3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請求中國出兵援助。3.引導學生根據時間軸及地圖提示信息,串聯講述抗美援朝背景。教師講述: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接受金日成的請求嗎?首先需要考量一下雙方的實力對比4.出示1950年中美部分經濟軍事指標對比柱狀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中美實力懸殊二、決策出兵1.以“決策出兵”圖片為背景創設歷史情境,讓學生扮演參會人員,結合抗美援朝背景,課本第六頁材料研讀及中國人民支持抗美援朝示威游行的插圖,發表觀點。進行辯論。2.出示毛澤東和彭德懷的觀點,引導學生概括抗美援朝的目的即“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結合課本,總結抗美援朝相關信息。三、義戰告捷1.出示抗美援朝過程示意圖,結合時間軸與戰爭實物圖片,引導學生分析戰爭局勢的推進,了解抗美援朝中的典型戰役。教師設問:結合圖例觀察地圖,志愿軍的進攻方向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從鴨綠江附近到三八線附近,說明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教師講述:①首戰告捷,10月25日被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②在長津湖戰役期間,新興里戰斗中,志愿軍八〇師239團4連向美軍31團(外號:北極熊團)發起了突襲,最終全殲美軍第31團級,繳獲了這面團旗。創造了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以劣勢裝備全殲現代化裝備美軍1個加強團的模范戰例。電影《長津湖》中有這個情節。③用教材數據及館藏實物介紹上甘嶺戰役的殘酷 1-2.依據圖例解讀地圖信息,完善時間軸。 3.講述抗美援朝背景4.解讀數據1.選擇持方,開展辯論2. 結合課本,總結抗美援朝相關信息1.解讀地圖,完善時間軸 1-2.時間軸與地圖解讀配合,培養學生解讀地圖的能力,提升時空觀念素養。3.依據線索,敘述歷史背景,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養。4.通過分析數據,認識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1.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沉浸歷史情景,依據材料,發表觀點,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意識與歷史解釋能力,通過觀點的交鋒培養學生思辯能力。2.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意識。1.通過地圖分析及相關數據實物,了解抗美援朝進程,提升學生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素養,通過典型展示,認識戰爭的慘烈和中國戰士的英勇面貌,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家國情懷。二、第二幕英雄贊歌 1.組織學生講述抗美援朝期間的英雄故事,提示講述歷史故事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進一步詢問學生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這些故事的,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播放抗美援朝老戰士口述史采訪的紀錄片,引導學生利用剛習得的方法,講述紀錄片中提及的冰雕連的故事?2.展示抗美援朝紀念館圖片,引導學生解讀圖片信息,情感升華。教師講述:“勇士和陣地同在,英雄與日月同輝”在遼寧省丹東市抗美援朝紀念館的大廳當中,有這樣的一塑雕像,同學們知道底座上的數字代表什么意義嗎?個十百千萬,這十九萬七千六百五十三,是黃繼光、是邱少云、是楊根思、是羅盛教,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英雄功臣。 2.出示魏巍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節選材料,設問志愿軍戰士為什么被稱為“最可愛的人”?引導學生體會概括抗美援朝精神。抗美援朝的精神內涵: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所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1-2.講述英雄故事,觀看紀錄片等不同類型的材料2.解讀材料,結合所學,概括抗美援朝精神 1-2.進行學法指導,鍛煉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引導學生了解認識歷史的的不同途徑。調動學生情緒,產生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2.通過解讀材料內容,感悟人民志愿軍戰士革命樂觀主義、愛國主義、革命忠誠精神,滲透德育。三、第三幕立國之戰 1.出示美國簽訂停戰協定的插圖、甲午戰爭平壤之戰中被打敗的清軍插圖、辛丑條約簽訂場景插圖,甲午戰爭時北洋水師副將薩鎮冰在抗美援朝期間創作的詩,對比之下,創設中國今非昔比的歷史變遷感,出示相關史料,小組合作,探究抗美援朝的意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抵御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衛了新中國安全,保衛了中國人民和平生活;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2.情感升華教師講述:(配樂 王菲《如愿》)正如彭德懷所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當我們再次回顧這段歷史,仍無比自豪,飛機大炮,炸不斷中華民族的脊梁,凜冽冰雪,凍不住中國戰士的熱血,其實,那些戰士,像你我一樣,怎會不怕嚴冰烈火呢?只因為他們,懂得自己的身后,是祖國。那異國冰雪下的是戰士們的墓碑,更是中國的豐碑!如果可以跨越時空,想對他們說:“感謝你們把仗都打完,讓我們不再經歷戰爭,安享歲月靜好。向您致敬,最可愛的人!” 1.觀察圖片,朗讀詩歌,解讀材料,小組合作,探究抗美援朝勝利的意義。2.情感共鳴 1.以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失敗與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比,利用親歷上述事件的薩鎮冰增強對比,詩歌朗讀體現學生的跨學科素養,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與表達能力。通過抗美援朝的勝利,培養學生的民自豪感。2.語言升華,圖片造勢,音樂烘托,引發學生共鳴,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課堂小結 在教師引導下梳理本課知識、邏輯結構 回顧所學,建構認知體系,鞏固知識。課后作業 參觀抗美援朝數字紀念館,了解抗美援朝期間突出人物事跡,制作一份手抄報,向英雄致敬!教學反思本課教學目標明確,邏輯清晰,活動豐富,以素養為導向,材料類型多樣,并貫穿有學法指導,情感升華突出。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重點不夠突出,補充內容過多,對教材內容的利用還不夠充分。在組織學生活動時預設不夠充分,存在較多不可控因素。另外,課件與板書的配合不夠和諧,出現忘記寫板書的情況。此后要在研讀教材方面多下功夫,合理安排篇幅、分配時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課前、課中、課后,時刻將學生放在心中,以學生為主體,了解學情,保持合適的教學節奏,自如調控學生情緒。要提高重視板書的意識,認真對待板書設計,以板書推進教學過程,課件板書配合輔助教學。本課借鑒了深圳市龍崗區曾燕玲老師與歷史園地何金澤老師的部分教學設計與素材,模板來自公眾號“老秦”的“長津湖”模板,在整合重組中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請各位前輩老師批評指正!意義精神英雄過程背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