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中外歷史綱要高一年級下冊第22課《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教學設計課題名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核心素養目標 1.通過學習,運用唯物史觀的及辯證分析看待歷史的有關理論,認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必然趨勢及原因,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運用本課教材中文獻資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經濟全球化對不同國家的重大影響及不同國家的應對策略,培養有效解讀材料、自主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4.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文化多樣性的基本特征,樹立全球意識、責任意識、信息安全意識;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學習目標 1.認識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必然趨勢及原因。 2.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 3.解經濟全球化對不同國家的重大影響及不同國家的應對策略。教學重點 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教學難點 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重大影響及不同國家的應對策略教學方法 講述法、講解法、討論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學案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大家思考一下,這兩幅圖片反映了當今世界什么樣的歷史現象? 對!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 那么,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如何?有何影響?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圖片設疑,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能力。 二、講授新課 第一目: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 “極”是指具有強大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能夠發揮巨大影響和充當世界格局主角的國家或國家集團。所謂“一極格局”或“單極格局”就是一國獨霸世界;“兩極格局”就是兩個大國或兩個集團兩分天下;“多極格局”就是世界形成多個權力中心,沒有單獨一個國家能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獨攬大權,決定世界的走向。 師:通過老師的解讀,大家明白了“極”“單極世界”“兩極格局”“多極格局”的概念,簡單說,“極”就是國家或國家集團。兩極格局解體后,當今世界呈現多極化趨勢。那么,多極化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及產生背景 材料 多極化最初是指在冷戰時代的美蘇兩極格局下,兩大陣營內部出現結構性調整和分化,崛起了新的力量中心,而“第三世界”也日趨活躍,使國際格局呈現的一種突破兩極的發展趨勢。這一時期的多極化是與美蘇兩極格局相對而言的。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世界各種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美國的單極霸權圖謀受到越來越大的制衡,世界多極化就是指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主要政治力量的實力和相互關系變化導致的多種力量并存的趨勢。 ——于沛主編《世界現代史下》 根據材料回答:什么是世界多極化趨勢? 世界多極化趨勢:世界多極化是指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主要政治力量的實力和相互關系變化導致的多種力量并存的趨勢。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世界多極化趨勢產生的背景。 產生背景:冷戰結束,兩極格局瓦解;世界各種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美國的單極霸權圖謀受到越來越大的制衡根源在于經濟多極化。 師:世界多極化歷史趨勢開始于 20世紀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具體表現為三條并行發展的歷史線索: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由于西歐、目本的崛起,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社會主義陣營內部,中國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開始在國際舞合上嶄露頭角;第三世界國家以不結盟運動的方式反對美蘇爭霸,在國際舞臺上發揮出沖擊兩極格局的作用。請自主閱讀教材,指出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多極化的表現,并完成表格。 世界主要 國家(地區)力量基礎發展戰略美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希望建立由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歐洲1993年,歐洲聯盟在歐共體基礎上成立,成為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1)繼續向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邁進; (2)歐盟東擴:到2013年,歐盟包括28個成員國; (3)主張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歐盟的獨特作用俄羅斯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擁有可以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仍然舉足輕重推行多極化外交日本世界經濟大國在保持經濟大國的同時,將追求政治乃至軍事大國作為國家的長遠戰略目標中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發揮并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1)進一步改革開放,堅持和平發展; (2)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增強,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重要力量一超多強態勢示意圖 師:兩極格局結束后世界多極化總體呈現出“一超多強”的態勢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我們該如何看待這股趨勢呢? 材料 世界多極化趨勢是世界多樣性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回顧20 世紀的歷史,當歐洲主宰世界時,世界絕大多數民族和人民處于被宰割被奴役的地位;當歐洲優勢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意味著資本主義的一統天下已一去不復返,但霸權主義仍然是世界的主要威脅;當兩極格局被打破,世界走向多極化時,意味著世界一切反對霸權主義的力量,包括社會主義、第三世界以及一切爭取國際關系民主和平等的力量在進一步壯大,霸權主義的擴張勢頭受到遏制。雖然當前的國際關系存在著諸多問題和種種不合理之處,但世界多極化趨勢仍然代表了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 生: (1)有利于遏制和削弱霸權主義強權政治。 (2)有利于壯大民主和平等的力量。 (3)是世界多樣性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代表了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 設計意圖: 在世界多極化趨勢這一欄目中,采用補充文字材料、圖片的形式,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概念、分析形成的原因、如何看待這一趨勢,充分理解重點知識,培養學科能力。 第二目: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 師:如何理解國際關系中的民主化?相對于兩極格局而言,在當今國際關系中,影響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有多個,美國的單邊主義受到制衡。在國際事務中,中國、第三世界等力量擁有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世界多極化趨勢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結果的一種反映,世界多極化也有利于經濟全球化。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概念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超出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師:首先,我們要明白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其次要知道這種趨勢是由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配置導致的,再次要知道它的表現是多方面的,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是最主要的。明白了什么是經濟全球化,下面我們要做一次穿越之旅,沿著歷史的長河湖流而上,理清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跟著老師一起來吧。 歷史進程推動力和條件全球化的主要表現工場手工業時代 (15世紀末-18世紀后期)1.新航路的開辟; 2.資本主義在西歐的興起; 3.早期的殖民擴張世界各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不斷加強,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全球聯系初步建立工業革命時代 (18世紀后期-20世紀初期)1.推動力:(1)兩次工業革命的開展,(2)歐美等國的對外擴張政策與殖民侵略; 2.條件:(1)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進步,(2)壟斷組織的發展等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基本形成: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世界市場更加擴大,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二戰后初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加強了在金融、投資和貿易領域的國際協調,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進程20世紀90年代1.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主要推動力量); 2.跨國公司迅猛發展,使各國的生產活動密切聯系; 3.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和推動; 4.全球經濟治理新機制的建立,等等1.世界貿易的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2.區域經濟集團化得到發展,如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南亞國家聯盟、亞太經合組織等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等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的時代潮流師:經濟全球化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壯大,匯成波濤洶涌的潮流經歷了漫長的過。在這一過程中,諸多歷史因素起了推動作用。請結合教材內容,獨立思考,指出哪些因素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 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因素 新航路開辟;兩次工業革命;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新科學技術的發展;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兩極格局的解體;市場經濟體制得到普遍的認可等。 師: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角度來看,經濟全球化實質是一種新生產方式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展,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它既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反過來又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材料 經濟全球化使經濟活動跨越了民族國家的疆界,在世界范圍內擴展,加強了國家之間的相互依存,有效的利用和配置世界各地的資源,提高生產率,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岳麓版必修二《經濟成長歷程》 依據材料,概括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實質:一種新生產方式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展,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意義: 加強了世界各地的經濟聯系,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世界各國經濟參與國際分工,開拓國際市場。 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推動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傳播。 有利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師:如同科技一樣,經濟全球化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面,也同樣給世界帶來了許多問題。閱讀教材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哪些問題。 (1)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經濟失控風險; (2)出現“逆全球化”現象; (3)發達國家占有優勢地位,加劇了世界各國的兩極分化; (4)增加新風險,如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國面臨考驗。 師:兩極格局結束以后,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有兩大趨勢: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同時,區域經濟集團化亦生亦趨,緊隨其后。 閱讀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名稱性質歐洲聯盟經濟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經濟集團東南亞國家聯盟東亞一體化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師:這是當今世界著名的區域經濟集團化的名稱及性質。那么,什么是區域經濟集團化?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一些地理相近的國家或地區間通過加強經濟合作,為謀求風險成本的最小化和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或國家集團。這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不斷升級。 設計意圖: 通過資料和表格等全面分析經濟全球化的一系列問題,層層深入不斷探究,培養學生綜合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比較分析的能力,提升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 第三目: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化 師: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社會信息化的含義和表現如何? 1.社會信息化 (1)含義: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建立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向高效、優質發展轉型的歷史進程。 (2)影響 ①社會信息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②人們在享受信息化帶來的便利之時,如何保衛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為各國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師: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文化的多樣性有何表現?應該如何應對其面臨的挑戰? 2.文化的多樣性 (1)表現: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歷史文化背景的人們,共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 (2)挑戰: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過程中,文化多樣性面臨巨大挑戰。 (3)應對 ①各國都在努力維護自己的文化特性,維系自己的文化根脈。 ②中國在傳承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設計意圖: 閱讀教材,分析概括社會信息化和文化多樣性的主要內容,在自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課堂小結: 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面對兩極格局結束后,當今世界發展的趨勢;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我們只有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發展機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立于世界不敗之地,譜寫中華民族復興的輝煌篇章。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美國在《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指出:“要按美國價值觀來建立‘世界新秩序’。”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國( C ) 主張消除恐怖威脅 極力維護世界政局穩定 企圖建立單極世界 順應了多樣化發展潮流 2.英法兩國前領導人曾說,“離開中國、印度和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大國,重大國際問題一個也解決不了”。美國資深外交官喬治 凱南生前也告誡說,“這個星球絕不會由任何一個單獨的政治中心來統治……不論是美元還是刺刀,都不能保證成功”。這說明( C ) A.美國的霸權地位已經基本終結 B.未來世界將成大國政治角逐的舞臺 C.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已不可逆轉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發展中國家偏移 3.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國家組成七國集團,協調經濟政策以解決世界經濟難題,俄羅斯加入后成為八國集團;1999年,八國集團國家和中國、巴西、印度等組成二十國集團,尋求合作以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增長。從這一歷程可看出( A ) 全球經濟治理機制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深入到貿易金融領域 世界政治多極化格局形成 越來越多亞非拉國家加入聯合國教學反思 本課的亮點在于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創設新情境、問題設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提取信息、理解運用、概括關聯等能力。設計問題時,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符合思維特點,由淺人深。注重開放性問題的設置,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注重論從史出思維習慣的培養。恰當地引入熱點問題,意在關注現實,形成大視野、大格局意識,滲透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國際分工也是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本課沒有涉及,這是不足之處。另外,區域經濟集團化處理得有點局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