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新疆舞曲第二號》人音版四下《那不勒斯舞曲》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目標:通過欣賞,體會各種舞曲風格,感知主題所表現的情緒與意境,培養高雅音樂生活情趣。2.藝術表現目標:體驗并哼唱新疆舞曲的主題旋律,能運用手鼓為音樂伴奏;初步分辯那不勒斯舞曲二部曲式的音樂結構。3.創意實踐目標:在感悟的基礎上,對舞曲能夠進行創編活動,用自主學習、體驗與合作學習等方式,在聽、唱、演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舞曲不同的音樂風格特點。4.文化理解目標:了解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丁善德及舞曲的簡單知識。 認識樂器小號,感受其豐富的藝術表現力;感受新疆舞曲描寫節日里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新知導入新疆舞曲第二號新知講解同學們,你們了解新疆嗎?接下來,老師將帶你們進入新疆。新知講解新知講解請聽一聽,這首樂曲速度是什么?情緒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樣的場景?這是一首由我國著名作曲家丁善德老先生根據新疆民歌創作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鋼琴曲《新疆舞曲第二號》,樂曲粗狂熱情,展示了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新知講解丁善德(1911年~1995年),浙江紹興人,生于江蘇昆山。1934年首演賀綠汀的獲獎作品《牧童短笛》及《搖籃曲》,并灌制唱片,為中國首位灌制唱片的鋼琴家。主要作品有大型器樂曲《長征交響曲》《新中國交響組合》,大合唱《黃浦江頌》等。其中《長征交響曲》是我國第一部以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這一偉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大型管弦樂作品。新知講解再聽一聽,你覺得這首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樂曲分成三個部分,以豪放的筆資、艷麗的色彩、粗獷的風格描繪了一幅新疆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新知講解樂曲中 的節奏是在模仿哪一種少數民族樂器的演奏?請你隨著音樂用手輕輕地的拍擊。新知講解新疆手鼓新疆手鼓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維吾爾語叫達普。廣泛流傳于民間,成為維吾爾、烏孜別克、塔吉克和錫伯等少數民族的民間樂器。新知講解新疆人民非常喜愛手鼓,男女老少都會演奏,演奏時雙手交替擊鼓而發音。一般以右手擊鼓心,發音“咚”用于強音,左手擊鼓邊,發音“嗒”,用于弱音;雙手擊鼓邊可作滾奏。手鼓音色清脆響亮,聲音力度變化幅度較大,演奏技巧靈活多變,可以起到烘托各種不同樂曲情節氣氛的作用。新知講解請你跟隨舞曲創編出一段舞蹈動作。新知講解那不勒斯舞曲新知講解你們有沒有聽說過芭蕾舞劇《天鵝湖》?接下來我們要學的舞曲是來自舞劇《天鵝湖》中的選段。新知講解請先欣賞一段樂曲,說一說給你帶來了什么樣的感受?《那不勒斯舞曲》本是一首小號獨奏曲,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劇音樂《天鵝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號為主奏樂器的意大利風格的舞劇音樂。樂曲為三部曲式結構。舞曲奏響時的場景是:惡魔羅德巴爾特企圖以他的女兒黑天鵝來迷惑王子。惡魔揮舞著黑斗篷,隨即走出一個跳西班牙舞的女郎,一會兒又變換成跳意大利舞的女郎。此曲即為該女所跳的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樂。新知講解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羅斯偉大的浪漫樂派作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后者;主要音樂作品有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芭蕾舞劇《天鵝湖》 、《胡桃夾子》、《睡美人》等。柴可夫斯基的創作幾乎涉及了所有的音樂體裁和形式,其中交響樂創作處于重要位置。他繼承了格林卡以來俄羅斯音樂的發展成就,同時又注意吸取西歐音樂文化發展的經驗,把高度的專業技巧同俄羅斯民族音樂傳統有機結合,創造出具有戲劇性沖突和濃郁民族風格的作品。新知講解小號又名小喇叭,是銅管樂器中的一種。在所有的銅管樂器里,小號的發音及聲音是最高的。詳細結構:小號由號嘴、哨管(號管)、三個活塞筒連著三鍵、右手小指指鉤、喇叭口、調音管、水門、左手調音指環、第一調音管、第二調音管、第三調音管(應急調音管)組成。小號音色明朗響亮,不僅可以演奏振奮人心的旋律,而且能夠演奏抒情的優美樂段。因此無論是交響樂團還是軍樂團或者爵士樂團,它都是常見樂器。本樂曲就是以小號為主的管弦樂隊演奏。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樂曲的情緒是怎么樣的呢?活潑熱烈新知講解再次聆聽樂曲,你能聽出其中的主題樂句嗎?新知講解“>”重音記號表示演奏、演唱到這個音時要加大力度。你知道這個記號是什么意思嗎?新知講解隨音樂在重音記號處拍手,聽到速度變快時隨音樂劃圈。新知講解請欣賞一段那不勒斯舞曲舞蹈。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新疆舞曲第二號和那不勒斯舞曲,課后大家再去找一找其他相似樂曲進行對比欣賞。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天鵝湖》組曲:那不勒斯舞曲.mp4 手鼓演奏.mp4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mp4 新疆舞曲第二號 那不勒斯舞曲.pptx 管弦樂:新疆舞曲第二號.mp3 那不勒斯舞曲-選自舞劇《天鵝湖》.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