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寧波市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黃土高原地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如今黃土高原的主色調正在由“黃”變“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凸顯。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②流水堆積作用形成③煤炭資源豐富,被稱為“烏金高原” ④主要種植水稻,作物一年兩至三熟⑤傳統民居是窯洞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2.下列有利于黃土高原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是( )A.擴大耕地面積 B.建立自然保護區C.修筑梯田 D.植樹種草【答案】1.B 2.D【解析】1.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其形成是由風力作用形成;黃土高原的煤炭資源十分豐富,被稱為“烏金高原” ;屬于暖溫帶和半濕潤區,主要種植小麥、高粱,作物熟制是兩年三熟;傳統民居是窯洞,故①③⑤正確,故選B。2.擴大耕地面積會加劇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建立自然保護區 修筑梯田都能一定程度上減輕水土流失,但都不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主要是各支溝分段營造防護林,故造林種草是黃土高原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點睛】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大致北連內蒙古高原,南至秦嶺,西抵烏鞘嶺,東到太行山,面積約50萬千米2,由于長期的流水侵蝕和搬運,黃土高原呈現出如今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3.有關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領土跨緯度近50°,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B.我國東臨遼闊海洋,為東部廣大地區帶來豐沛降水,利于農業發展C.我國是臨海國家,不利于發展邊境貿易D.海岸線漫長,利于海洋資源的開發【答案】C【詳解】我國領土跨緯度近50°,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A敘述正確;我國東臨遼闊海洋,為東部廣大地區帶來豐沛降水,利于農業發展,B敘述正確;我國是臨海國家,利于發展邊境貿易,C敘述錯誤;我國海岸線漫長,利于海洋資源的開發,D敘述正確。依據題意,故選C。4.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有一段空隙,上面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棋比喻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楚漢戰爭”發生在:( )A.紂和武王之間 B.桀與湯之間C.秦與陳勝之間 D.項羽與劉邦之間【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歷時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 D項正確;紂和武王之間、 桀與湯之間、秦與陳勝之間都沒有楚漢之爭的說法,排除ABC項。故選D項。5.明朝時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時設立軍機處,其主要目的都是( )A.加強中外交往 B.促進經濟重心南移C.加強君主集權 D.禁錮人們思想【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雍正年間,朝廷臨時設立軍機房,處理西北軍務,不久改名軍機處,成為常設機構,由皇帝選派親信大臣組成。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時期索性被撤銷。軍機處這一特殊機構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C項正確;中外交往,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A項;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排除B項;明朝實行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獄,禁錮人們思想,排除D項。故選C項。6.《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年,嚴復在天津《直報》上發表《救亡決論》,第一次響亮地喊出了“□□”的口號。自這時起的近半個世紀內“□□”成為所有愛國者心目中最緊迫、最關注的中心問題。“□□”中應填入的內容是( )A.救亡 B.變法 C.洋務 D.自強【答案】A【詳解】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刺激了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深重。國人掀起了新一輪的救亡圖存運動,A項正確;此時主要是救亡,變法是救亡思想引導下進行活動,排除B項;洋務和自強與洋務運動相關,排除CD項。故選A項。7.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國共關系的演變可以概括為”對立—合作—對立”。下列能夠體現變化的一組歷史事件是( )A.紅軍長征——國共合作宣言發表——淮海戰役B.西安事變——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淞滬會戰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遵義會議——渡江戰役D.雙十協定”——平津戰役——淮海戰役【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因國民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八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國共對立);1937年9月,國民黨發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實際上承認史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為主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國共合作);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以及其他軍區部隊與地方武裝,于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國共對立)。A項正確;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發生在國共合作時期),排除B項;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遵義會議、渡江戰役,都發生在國共對立時期,排除C項;從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排除D項。故選A項。8.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下圖中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起點的標志性事件是的( )A.A B.B C.C D.D【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項正確;ABC項都不是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排除ABC項。故選D項。9.在1978年和1985年,他曾兩次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1978年,他發起真理標準問題討論,1992年,他又進行了南方談話,這兩次重大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思想基礎 B.明確了特區姓“社”不姓“資”C.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 D.解決了人們思想認識的重大問題【答案】D【詳解】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這兩次重大事件的共同作用是解決了人們思想認識的重大問題。D項正確;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奠定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思想基礎,排除A項;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明確了特區姓“社”不姓“資”,排除B項;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10.比較、評價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之一。華盛頓、拿破侖作為資產階級的政治家,其歷史作用相同之處是( )A.贏得了民族獨立 B.直接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C.推翻了殖民統治 D.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程【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可知,華盛頓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領導者,領導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了獨立的共和國,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獨立戰爭結束后,華盛頓制定并頒布了1787年憲法,在美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拿破侖統治法國時期對內推動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頒布《法典》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規范,對外戰爭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等。分析兩個人物行為的共同作用,他們都對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D項正確;贏得了民族獨立與拿破侖無關,排除A項;直接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與華盛頓無關,排除B項;推翻了殖民統治與華盛頓有關,排除C項。選D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5分。11.(6分)暑假期間,光明中學的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到圖示地區(圖1)開展了一次地理實踐活動。請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秘。(1)同學們分成二隊進行爬山PK賽,一隊選擇走①線路,另一隊選擇走②線路,請問哪隊爬山更容易?請陳述理由。(2分)(2)據資料推測,朝陽峰的海拔高度范圍是____米,圖示區域地形以____為主。(2分)(3)村莊選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結合圖文材料總結王村所在地形成聚落的原因。(2分)【答案】(1)②線路更容易;②線路處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容易攀登(2分)(2) 800~900 山地(2分)(3)地形平坦;氣候溫和濕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等。(2分)【分析】本題以等高線地形圖為材料,涉及等高線的特點、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海拔和相對高度、聚落選址的條件等知識點,考查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調動及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素養。【詳解】(1)由圖可知,②線路處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容易攀登;①線路處等高線密集,且經過陡崖,坡度較陡,不容易攀登;②線路爬山更容易。(2)由圖可知,等高線的等高距為100米,朝陽峰的海拔高度范圍是800~900米;圖示區域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形以山地為主。(3)村莊選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盡量建在地勢平坦開闊、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遠離污染、向陽的地方;王村海拔為50米,氣溫為30 ℃,地形平坦,氣候溫和濕潤,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為形成聚落提供了有利條件。12.(9分)物久則廢,器久則壞,法久則弊。圍繞“創新”這一關鍵詞,某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加。【制度創新】材料一:及秦萃公用商君壞井田,開午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一《漢書·食貨志》 遷都洛陽導致游牧血統的統治階級中漢族影響得到了發展……自從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統采納的漢化措施進一步加速了發展。……鮮卑賁族和漢族望族之間的通婚受到了鼓勵。一謝和耐《中國社會史》(1)材料一涉及中國古代哪兩次政治改革?(2分)【經濟創新】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當時社會經濟方面有哪些創新?(2分)【教育創新】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都開辦私學,聚徒講學,各家在講學活動中創立了新的學派,在理論上自成體系,標新立異。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規模較大,儒家設立的私學,首推孔子。——摘編自曲士培《中國大學教育史》(3)根據材料三,指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了什么局面?(2分)(4)通過上述探究,你能得到什么啟示?(3分)【答案】(1)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2)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2分)(3)百家爭鳴。(2分)(4)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增強創新意識,勇于創新。(3分)【詳解】(1)根據材料“及秦萃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變法。根據材料“遷都洛陽導致游牧血統的統治階級中漢族影響得到了發展……自從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統采納的漢化措施進一步加速了發展。……鮮卑賁族和漢族望族之間的通婚受到了鼓勵。”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2)根據材料中的鐵農具和牛耕可知,當時已經出現了鐵制農具和牛耕。(3)根據材料“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都開辦私學,聚徒講學,各家在講學活動中創立了新的學派,在理論上自成體系,標新立異。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規模較大,儒家設立的私學,首推孔子”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4)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增強創新意識,勇于創新。本題為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3.(10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不斷追求近代化的轉型史,也是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抗爭史。某班同學以“筑夢強國”為主題設計了一期板報,并提出了如下問題,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任務一【運用史料——反映時代需求】光緒二十四年(1898)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 《化學指南》《化學闡原》《全體通考》《坤象究原》《星學發軔》《星軺指掌》《中西合歷》《分化津梁》《法國律例》《公法便覽》《公法會通》《萬國公報)《各國史略》《英文舉隅》《富國策》《新加坡刑律》《中國古世公法論略》——摘自《同文館題名錄》(1)根據上述信息,概括1898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的特點。這反映了怎樣的時代需求?(2分)任務二【觀察圖片——感悟社會變化】圖一南通外商紗廠與大生紗廠占南通地區產量比例的變化示意圖(2)根據上圖的比例變化,概括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趨勢并分析其原因。(2分)任務三【對比地圖——建立時空觀念】(3)對比上面兩幅地圖,請你說出中國根據地建設的變化特點,并分析農村革命根據地和抗日根據地建立的重要意義。(3分)任務四【運用史實——分析國共關系】(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的關系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根據下面年代尺的信息,請你以“合作與對抗”為題,寫一篇150字的小短文。(3分)【答案】(1)特點:以西方科學技術、法律制度以及歷史文化為主。(1分)時代需求:學習西方,變法圖強。(1分)(2)發展趨勢: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艱難曲折。(1分)原因:1899—1925年間南通大生紗廠發展迅速是因為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掀起了實業救國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無暇東顧,以大生紗廠為代表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對列強的經濟侵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迅速;1925—1930年間產量縮小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國內戰亂不斷,國際、國內環境影響了大生紗廠的發展。(1分)(3)變化:革命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政權性質由工農民主政權轉變為抗日民主政權;主要矛盾從以階級矛盾為主轉變為以民族矛盾為主;軍隊名稱由工農紅軍轉變為國民革命軍。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奠定了人民軍隊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抗日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效地牽制和打擊了敵人;在抗日戰爭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堅持持久戰,使抗日革命根據地成為堅持抗戰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敵后抗日根據地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為奪取最后的勝利奠定了基礎。(3分)(4)示例:合作與對抗中國近代史上,國共關系的發展演變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黃埔軍校,發動北伐戰爭,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的主力,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取得了初步勝利。1936年,中國共產黨力主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國共兩黨陷入長達十年的內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也給日本大舉侵華制造了可乘之機。1946年,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最終國民黨敗逃臺灣,祖國至今尚未完全統一。由此可知,國共合作,民族振興;國共分裂,戰亂叢生。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合作是革命勝利的法寶。(3分)【詳解】(1)根據“書目”的內容可以看出,特點是以西方科學技術、法律制度以及歷史文化為主。由此可知時代需求主要是學習西方,變法圖強。(2)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大生紗廠的產量所占的比重并不穩定,結合所學可知反映的發展趨勢是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艱難曲折。原因結合所學可知,1899—1925年間南通大生紗廠發展迅速是因為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后,政府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掀起了實業救國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無暇東顧,以大生紗廠為代表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對列強的經濟侵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發展迅速;1925—1930年間產量縮小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國內戰亂不斷,國際、國內環境影響了大生紗廠的發展。(3)根據圖示內容可以看出,中國根據地建設的變化是革命中心從南方轉移到北方;政權性質由工農民主政權轉變為抗日民主政權;主要矛盾從以階級矛盾為主轉變為以民族矛盾為主;軍隊名稱由工農紅軍轉變為國民革命軍。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主要是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奠定了人民軍隊建設的思想理論基礎。抗日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則是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效地牽制和打擊了敵人;在抗日戰爭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堅持持久戰,使抗日革命根據地成為堅持抗戰并取得最后勝利的基地;敵后抗日根據地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為奪取最后的勝利奠定了基礎。(4)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沒有固定答案。綜合材料內容并結合所學進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國共關系的發展演變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黃埔軍校,發動北伐戰爭,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的主力,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取得了初步勝利。1936年,中國共產黨力主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七七事變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國共兩黨陷入長達十年的內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也給日本大舉侵華制造了可乘之機。1946年,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最終國民黨敗逃臺灣,祖國至今尚未完全統一。由此可知,國共合作,民族振興;國共分裂,戰亂叢生。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國共合作是革命勝利的法寶。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寧波市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黃土高原地區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如今黃土高原的主色調正在由“黃”變“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凸顯。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黃土高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 ②流水堆積作用形成③煤炭資源豐富,被稱為“烏金高原” ④主要種植水稻,作物一年兩至三熟⑤傳統民居是窯洞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2.下列有利于黃土高原保持水土的生物措施是( )A.擴大耕地面積 B.建立自然保護區C.修筑梯田 D.植樹種草3.有關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領土跨緯度近50°,南北氣候差異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B.我國東臨遼闊海洋,為東部廣大地區帶來豐沛降水,利于農業發展C.我國是臨海國家,不利于發展邊境貿易D.海岸線漫長,利于海洋資源的開發4.在中國象棋的棋盤中間,有一段空隙,上面寫有“楚河”“漢界”字樣,這是以棋比喻歷史上的“楚漢戰爭”,“楚漢戰爭”發生在:( )A.紂和武王之間 B.桀與湯之間C.秦與陳勝之間 D.項羽與劉邦之間5.明朝時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時設立軍機處,其主要目的都是( )A.加強中外交往 B.促進經濟重心南移C.加強君主集權 D.禁錮人們思想6.《馬關條約》簽訂的當年,嚴復在天津《直報》上發表《救亡決論》,第一次響亮地喊出了“□□”的口號。自這時起的近半個世紀內“□□”成為所有愛國者心目中最緊迫、最關注的中心問題。“□□”中應填入的內容是( )A.救亡 B.變法 C.洋務 D.自強7.20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國共關系的演變可以概括為”對立—合作—對立”。下列能夠體現變化的一組歷史事件是( )A.紅軍長征——國共合作宣言發表——淮海戰役B.西安事變——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淞滬會戰C.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遵義會議——渡江戰役D.雙十協定”——平津戰役——淮海戰役8.目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下圖中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起點的標志性事件是的( )A.A B.B C.C D.D9.在1978年和1985年,他曾兩次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1978年,他發起真理標準問題討論,1992年,他又進行了南方談話,這兩次重大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奠定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思想基礎 B.明確了特區姓“社”不姓“資”C.推動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 D.解決了人們思想認識的重大問題10.比較、評價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之一。華盛頓、拿破侖作為資產階級的政治家,其歷史作用相同之處是( )A.贏得了民族獨立 B.直接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C.推翻了殖民統治 D.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的進程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5分。11.(6分)暑假期間,光明中學的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到圖示地區(圖1)開展了一次地理實踐活動。請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起探索大自然的奧秘。(1)同學們分成二隊進行爬山PK賽,一隊選擇走①線路,另一隊選擇走②線路,請問哪隊爬山更容易?請陳述理由。(2分)(2)據資料推測,朝陽峰的海拔高度范圍是____米,圖示區域地形以____為主。(2分)(3)村莊選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結合圖文材料總結王村所在地形成聚落的原因。(2分)12.(9分)物久則廢,器久則壞,法久則弊。圍繞“創新”這一關鍵詞,某歷史興趣小組開展了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加。【制度創新】材料一:及秦萃公用商君壞井田,開午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一《漢書·食貨志》 遷都洛陽導致游牧血統的統治階級中漢族影響得到了發展……自從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統采納的漢化措施進一步加速了發展。……鮮卑賁族和漢族望族之間的通婚受到了鼓勵。一謝和耐《中國社會史》(1)材料一涉及中國古代哪兩次政治改革?(2分)【經濟創新】材料二:(2)材料二反映出當時社會經濟方面有哪些創新?(2分)【教育創新】材料三: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墨家、法家、縱橫家等都開辦私學,聚徒講學,各家在講學活動中創立了新的學派,在理論上自成體系,標新立異。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規模較大,儒家設立的私學,首推孔子。——摘編自曲士培《中國大學教育史》(3)根據材料三,指出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了什么局面?(2分)(4)通過上述探究,你能得到什么啟示?(3分)13.(10分)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不斷追求近代化的轉型史,也是中華民族抵抗侵略的抗爭史。某班同學以“筑夢強國”為主題設計了一期板報,并提出了如下問題,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任務一【運用史料——反映時代需求】光緒二十四年(1898)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 《化學指南》《化學闡原》《全體通考》《坤象究原》《星學發軔》《星軺指掌》《中西合歷》《分化津梁》《法國律例》《公法便覽》《公法會通》《萬國公報)《各國史略》《英文舉隅》《富國策》《新加坡刑律》《中國古世公法論略》——摘自《同文館題名錄》(1)根據上述信息,概括1898年京師同文館所譯書目的特點。這反映了怎樣的時代需求?(2分)任務二【觀察圖片——感悟社會變化】圖一南通外商紗廠與大生紗廠占南通地區產量比例的變化示意圖(2)根據上圖的比例變化,概括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趨勢并分析其原因。(2分)任務三【對比地圖——建立時空觀念】(3)對比上面兩幅地圖,請你說出中國根據地建設的變化特點,并分析農村革命根據地和抗日根據地建立的重要意義。(3分)任務四【運用史實——分析國共關系】(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的關系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根據下面年代尺的信息,請你以“合作與對抗”為題,寫一篇150字的小短文。(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卷(原卷).docx 浙江省寧波市2023年中考歷史與社會模擬卷(解析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