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戲曲擷英人音版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關 雎》作者:佚名 【先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作者:李清照 【宋代】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姹紫嫣紅 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濺!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那荼蘼外煙絲醉軟。昆曲《牡丹亭》名段精選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清代以來被稱為“昆曲”,現(xiàn)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戲曲的起源和形成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最早是從模仿勞動的歌舞中產生的。1.先秦——戲曲的萌芽期。《詩經》里的“頌” ,《楚辭》里的“九歌”這些都是萌芽狀態(tài)的戲劇。2.唐代——中唐以后,戲曲的形成期。3.宋金——戲曲的發(fā)展期。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4.元代——雜劇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fā)展,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志著我國戲劇進入了成熟的階段。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黃梅戲唱腔婉轉、清新、悠揚,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于大江南北。黃梅戲代表人物:嚴鳳英、馬蘭,塑造過許多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豬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駙馬》中的馮素貞、《牛郎織女》中的織女。豫劇代表人物:常香玉、馬金鳳。豫劇的特點:唱腔流暢、節(jié)奏鮮明、極具口語化。京劇的形成 京劇作為我們的國粹,雖然形成于北京,但它并非土生土長的北京戲。乾隆年間,為了給乾隆祝壽,四大徽班進京,融合了昆曲、漢戲、徽劇的精華,結合了北京的語言特點,形成了京劇。京劇其唱腔高亢、鏗鏘有力。以北京為中心,流行于全國。劇種唱腔特點代表人物流行區(qū)域京劇豫劇黃梅戲高亢、鏗鏘有力梅蘭芳以北京為中心,流行于全國各地婉轉、清新、悠揚嚴鳳英湖北、安徽、江西唱腔流暢、節(jié)奏鮮明、口語化常香玉河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