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三年級下冊勞動教學計劃一、學生情況分析三年級的孩子幾乎是獨生子女,大部分學生通過學習有正確的勞動觀念,掌握了勞動技能,但有不少學生勞動技能差,勞動觀點不強,家長有偏愛現象,要針對實際堅持不懈地做好勞動教育。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三大方面:農業生產勞動、傳統工藝制作、新技術體驗與應用。通過指導學生勞動的制作和自我服務勞動等項目的訓練和實踐,培養學生愛勞動的觀念和提高學生勞動技能。三、指導思想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為指導,加大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大力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有效教學。深入開展主題化系列教研活動。加強自身建設,搞好校本研修,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四、教學目標1.使學生認識勞動的光榮感。2.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3.初步培養愛勞動的觀念。4.使學生爭做愛勞動的好孩子。5.指導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美。五、教學措施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教具和學生實踐材料。2.勞動課要以勞動實踐為主。3.寓思想教育于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結合起來。4.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選擇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的勞動項目進行訓練和實踐。5.加強與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聯系,發揮勞動教育的整體教育功能。6.加強紀律和安全教育,確保勞動實踐安全。種南瓜教學目標1.了解南瓜的基本知識,掌握種南瓜的一般步驟和要求。2.通過合作完成南瓜的種植、管理和收獲,從而了解南瓜的生長過程,掌握南瓜的種植方法和技術。3.體驗勞動的快樂,提高種植的興趣,增強勞動觀念和熱愛勞動的情感。重點難點掌握南瓜種植的方法與技術。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出示南瓜圖片,這些美食是用什么做成的?2.介紹南瓜。二、探究學習。1.出示不同品種的南瓜的圖片。2.學生自學。3.交流。南瓜種植分幾個步驟?根據回答,出示步驟。4.指導各步驟要領。三、實踐體驗。1.分發種子及工具。2.分組討論種植方案。3.教師巡視。四、交流評議。種大豆教學目標:1.認識常見的種子,比較其異同。2.學習種植的基本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培養學生觀察力及愛護植物的感情。3.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水壺等。教學過程:1.認識各類種子:把大豆、黃豆、紅豆。進行分類。仔細比一比,大豆、黃豆、紅豆的樣子是什么樣的?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樣的?教師小結:它們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圓圓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當種子。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顏色不一樣,吃起來的味道也不一樣。2.了解大豆的生長過程,知道秋天是播種大豆的好季節。教師出示大豆的生長過程圖,讓學生觀察。討論:種子生長需要什么?什么季節是播種的好季節?教師小結:植物生長需要水、陽光、空氣、土壤。在種植時要選擇好種子,再種,種子才會慢慢的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3.學習選種。討論:是不是所有的大豆都可以當種子?為什么?請把顆粒飽滿的大豆選出來。4.種植大豆。(1)誰來說說怎樣種大豆?(請學生根據已有經驗講述)(2)教師示范:先將土放在種植盆中,然后用小鏟子挖一個小洞,放進3-5粒大豆,然后用泥土蓋上,澆上水。5.學習管理大豆的技能,愛護大豆。紙黏土浮雕教學目標:1.掌握紙黏土制作的簡單技法。2.學會規劃制作流程。3.能按照教材中的步驟圖完成簡單“紙黏土浮雕”的制作。教學重點:掌握紙黏土的制作技法,能根據教材中的步驟說明完成簡單紙黏土浮雕的制作。教學難點:設計制作流程教學準備:紙黏土作品、紙黏土、制作工具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通過浮雕藝術引人項目。二、探究學習,認知材料,學習技法。1.提同:請大家觀察紙黏土浮雕圖片,說一說它們的立體效果是如何呈觀出長的。(用紙黏土提出來,然后粘貼在紙上)2.介紹紙黏土及使用紙黏土制作的浮雕。3.展示紙黏土制作工具。4.提問:哪位同學能說說這些工具是如何使用的?5.教師系統梳理講解紙黏土制作的技法:拉、捏、搓、卷、壓、插、接、貼。6.提問:以前的課程中,我們都是按照步驟說明制作的,這次我們試一試先不看步驟說明,自己說說這個向日葵紙黏土浮雕應該怎么制作,流程是什么?7.學生一邊討論,教師一邊啟發:設計方案、準備材料、制作部件、組合安裝、測試改進。三、實踐體驗,制作浮雕。1.讓學生自己設計向日葵紙黏土浮雕的草圖,教師指導并修改,要考慮各色紙黏土材料的數量。2.讓學生按照自己整理的制作流程開始制作。也可以讓學生按照教材上的流程制作。三、交流分享,評議。1.讓學生展示作品,比一比誰的紙黏土浮雕制作得最好。2.引導學生客觀地進行自評、互評,著重對流程合理、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等方面進行評價。裝飾畫框教學目標:1.了解普通畫框的結構和45度角拼接的知識。2.學習畫框大小的測量和計算方法。3.能按照教材中的步驟圖完成畫框的制作。教學重點:能按照步驟圖完成畫框的制作。教學難點:學會計算畫框部件尺寸。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展示各種畫框圖片引入項目。二、探究學習,認識畫框結構。提問:你能說一說一個畫框由哪此部件組成的,為什么畫框用四根邊條拼接而不是在一整塊木板中間挖孔?(制作簡便,節約材料)提問:大家看看畫框的結構圖和這張畫框剖面圖,說一說畫框內部開口尺寸和畫稿的大小之間有什么關系?(畫框內部開口尺寸小于畫稿尺寸)提問:畫框是由四根邊框拼接而成的,為什么邊框的兩端要做成這樣的角度?介紹45度角拼接的知識。三、學習計算畫框部件尺寸。先讓學生測量行紙畫或紙黏土浮雕作品的尺寸。提問:如果要制作一個邊框寬5厘米的的畫框,畫框的四根邊框應該是多長?你會計算嗎?展示:畫框尺寸計算示意圖,提示畫框每邊般壓住畫稿1厘米。提問:這個尺寸示意圖你能看懂嗎?請同學說一說畫框邊框的尺寸應該如何計算。師詳細講解計算方法,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測量的作品尺寸計算出畫框邊框的尺寸,記錄下來。展示:加固片尺寸計算示意圖。選擇一種加固片的規格,讓學生計算尺寸,記錄下來。四、制作部件,組裝畫框。讓學生在復印紙上畫出各部件的模板線稿,注意借用紙的直角邊。提問:我們已經知道畫框由哪些部件組成的了,請計算一下各個部件所需要的數量。讓學生剪下部件模板。提問:誰能說一說,邊框兩端的45度角如何制?(用對角折的方法)將模板放在瓦楞紙板上,畫出部件線稿,提示學生要順著瓦楞紙的瓦楞方向畫部件。提示學生用美工刀切割瓦楞紙板。切割完部件后,讓學生按照畫框結構組裝畫框,安裝畫稿。五、改進畫框,制作懸掛部件。提問:怎樣把畫框掛在墻上呢?展示可以掛在墻上的畫框或掛鉤圖片。讓學生設計制作兩框的懸掛部件。五、交流分享,評評議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畫框,比一比誰的畫框制作得最好。引導學生客觀地進行自評、互評,著重對剪切平滑、粘貼牢固、整潔美觀等方面進行評價。面具教學目標:1.了解面具的知識。2.能按照步驟圖完成面具的制作。3.能發揮創意對面具進行與眾不同的裝飾設計。教學重點:能按照步驟圖完成面具的制作,并能發揮創意對面具進行個性化裝飾。教學難點:改進面具的佩戴方式。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從佩戴面真,體驗面取、「介紹面具知識導入課程內容。二、探究學習,認識面具。提問:你認為一個號的面具應該具備哪些要素?(能遮擋面部、眼睛開孔位置合適、佩戴方便舒適)介紹面部、頭部簡單的結構比例,重點了解眼睛的位置。三、實踐體驗,制作面具。讓學生根據面具的制作步驟制作面具的基本結構,部(套橡皮筋)時最好進行演示。提問:下面請說一說你打算怎樣裝飾你的面具。提示學生,面具的裝飾可以從色彩繪畫、增加裝飾部件、鏤空挖孔等方面進行思考。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裝飾面具。四、佩戴體驗,改進佩戴方式。制作完成后,請學生佩戴面具,體驗佩戴效果。提問:你覺得這個面具佩戴的舒適嗎?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面具圖片,介紹不同的佩戴結構。提問:你打算對你的面具佩戴結構作怎樣的改進?讓學生改進面具。五、交流分享,評評議議。讓學生展示面具,比一比誰的面具制作得最好,裝飾得最有創意、最好看,佩戴結構改進得最好。引導學生客觀地進行自評、互評,著重對制作精細、佩戴方便、設計新穎、整潔美觀等方面進行評價。陀螺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科學、熱愛生活的情感和生活中遇到問題愿意想辦法解決、喜歡動腦、自信、有創意的生活態度。體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培養學生生活中遇到問題積極動腦、樂于探究、愛惜資源的行為習慣。3.初步懂得廢物利用,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進一步熟悉使用簡單的工具,學會看簡單的制作步驟圖解,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4.創意設計制作陀螺、探究反思與改進陀螺質量,學習利用廢物制作陀螺的方法。教學重點:制作陀螺的方法。教學難點:轉軸、轉盤的組合安裝。教學準備:一、激趣導入主題師:同學們誰能說說看過什么比賽?是怎樣分勝負的?(2-3人回答)師:老師請大家看一場比賽。請同學們認真看這是一場什么比賽呢?是如何確定勝負的?(播放動畫片《勁爆陀螺——夢境之戰》片斷)師:誰能回答老師剛剛的問題,這是一場什么比賽?是如何確定勝負的?師:哪個陀螺獲勝了?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在陀螺比賽中哪個轉得時間長哪個獲勝。師:你想參加這樣的比賽嗎?那好,今天咱們也來舉行一場陀螺大賽!不過參賽陀螺必須是自己動手作的,我們不僅比轉的時間還要比看哪一組的陀螺做的有創意,還敢比嗎?師: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陀螺。(課件 PPT 教師配音)陀螺簡介:大家好我是陀螺。我來自中國,是一種傳統的玩具,我的身體共分為兩部分:轉軸和轉盤。早在四、五千年前我就出生了,那時的我是石頭做的,后來人們又用木材來制作我并在我的身上雕畫上精美的圖案。現在我們陀螺家族已經風靡世界,從材料到造型到玩法都在不斷創新。同學們快帶著你的小陀螺來和我們一起玩吧。(出示課件各種陀螺及玩法)師:大家想不想和他們一起玩呀?(出示圖10)看這些陀螺漂亮嗎?老師告訴大家一個秘密,這些漂亮的陀螺是用廢紙盒做的。這節課老師就來教大家利用廢舊紙盒用你的一雙小巧手來制作陀螺,(板書課題)我們也來一個變廢為寶。二、制作陀螺方法指導(一)教師示范。師:請大家看圖片,誰能說說陀螺的身體分為哪幾個部分?(圖片并板書轉軸轉盤)師:我們再來看看制作陀螺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1.材料工具準備( PPT 出示介紹)準備:工具:穿孔針、膠棒或膠水、剪刀、鉛筆、瓶蓋(課件出示)材料:瓶蓋、硬紙殼、彩筆、果凍盒、白紙、火柴或牙簽等。師:同學們想一想,材料中牙簽火柴是做什么的?師:真聰明,轉軸有了,我們只需要做轉盤并把它和轉軸組裝在一起就可以了。師:下面老師來示范請同學們認真看用心記陀螺的制作方法和步驟。2.制作步驟(教師示范)邊示范過講解步驟:制作轉盤:(1)將瓶蓋分別壓在硬紙板和白紙上,用鉛筆沿著瓶蓋的一周畫線;(2)用剪刀沿著線剪出圓形的片,將紙片對折兩次后在折痕相交處標出記號;(3)用彩筆或彩紙在圓紙片上畫上或粘貼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并粘貼在紙板片上,組合安裝:(4)用穿孔針在轉盤中心打孔,將牙簽或火柴穿過小孔,保證下面的長度小于上面的。師:這樣精美的小陀螺就做好了。捻動轉軸,陀螺就會旋轉起來。師:看,這是老師制作的陀螺,(出示實物)這是“星星火炬號”星星火炬是少先隊的標志,它指引著我們走向光明。這是“時光號”日月如梭,它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這是“神舟號”將載著我們的夢想邀游太空。(二)回顧制作方法( PPT 課件)師:同學們想不想學呀?別著急再來看看制作方法,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1.準備:材料:瓶蓋、硬紙殼、彩筆、果凍盒、白紙、火柴或牙簽等。工具:穿孔針、膠棒、剪刀、鉛筆(課件出示)制作方法(邊提問邊出示課件)制作轉盤:(1)畫將瓶蓋分別壓在硬紙板和白紙上,用鉛筆沿著瓶蓋的一周畫線:(2)剪用剪刀沿著線剪出圓形的紙片,將紙片對折兩次后標出圓心;(3)裝飾圓紙片上畫或貼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再和紙板粘在一起:組合安裝:(4)用穿孔針在轉盤中心打孔,將牙簽或火柴穿過小孔,保證下面的長度小于上面的:師:這樣精美的小陀螺就做好了。我們還可以利用更多的物品來制作陀螺,如:果凍盒,瓶蓋,飲料瓶、彩紙條等,形狀也可以是多樣的(出示 PPT 各種制作的陀螺)三、動手制作(學生分組合作)(課件出示制作步驟并放音樂《人有兩件寶》)(一)注意事項師: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做之前教師先提一下要求:1.使用工具注意安全,不要傷了自己或旁人。2.剪下來的廢紙要放在垃圾盒中。3.小組內同學可以分工合作。師:比一比看哪一組的動作快做得最有創意,現在開始吧!師:在制作過程中如果忘記了可以參照圖例按步驟進行制作。(二)學生動手制作陀螺,教師巡視指導。( PPT 出示制作過程)(三)反思與改進:(學生制作完成之后)1.探究反思:師:怎樣才能使陀螺旋轉得又穩、時間又長呢?老師給大家幾點提示:(1)轉軸位置?在中心陀螺轉得穩。(2)同樣大小的陀螺,轉盤的輕重?越重轉得越穩。(3)轉盤位置高低?轉盤位置低,重心低轉得更穩。同學們可以從這幾方面進行探究。小組匯報:轉軸:中心(板書)轉盤:重、低(板書)2.改進師:同學們現在對自己的陀螺進行改進吧,直到陀螺能夠平穩轉動。3.組內選出參賽陀螺師:在小組內比一比,選出最有創意的陀螺和旋轉時間長的陀螺準備展示和比賽。四、交流展示。師:同學們你們的陀螺準備好了嗎?(一)曬一曬:(1)請小組來曬一曬你的“陀螺”并說說創意。師:每個同學都是今天的小評委,請同學們仔細看認真聽,一會兒我們要評出最有創意的小組。(2)學生評價學生作品,評出做得最有創意組。(二)賽一賽:看哪組的陀螺轉到最后就是今天的冠軍陀螺。(為冠軍發獎)同學們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祝賀!并為_組加一個笑臉。五、課堂總結:同學們,比賽有勝負,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勝不驕敗不餒!高鐵列車模型教學目標:1.能根據步驟說明,完成高鐵列車模型的制作。2.了解高鐵列車外形的設計特點,與中國高鐵列車的成就。教學重難點:1.能根據教材上的步驟說明,完成高鐵列車模型的制作。2.車體部分各部件的組合粘貼。教學準備:1.高鐵列車模型成品與半成品,各型號高鐵列車圖片仿生學相關圖片,相關教學設備。2.高鐵列車模型制作材料,制作工具等。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通過靈靈和巧巧的對話引入高鐵列車,介紹中國高鐵的成就與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探究學習,了解知識請同學們觀察海豚和高鐵列車圖片,比較它們在外形上有什么異同點?為什么高鐵列車的外形要這樣設計?介紹仿生學原理和有關流線型等科學知識。你還能列舉出生活中應用仿生學的例子嗎?三、實踐體驗制作模型給學生分組,引導學生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完成高鐵列車模型。(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讓學生根據步驟圖嘗試制作高鐵列車模型。引導學生客觀地進行自評、互評,著重對剪切光滑、粘貼牢固、制作精美等方面進行評價。四、交流分享,評議請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比比誰的高鐵列車模型制作的最好。引導學生客觀的進行自評互評。著重對黏貼牢固,制作精美等方面進行評價。五、拓展活動,創新思維中國的高鐵列車飛馳在祖國各地,雖說你的高鐵列車此刻正行駛在哪里,請你為高鐵列車模型制作背景環境。觀察教材上的模型與背景環境圖片,說一說如何制作逼真的環境,想一想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可以根據連干玩具的基本結構,將高鐵列車模型改成可動的。“天宮一號”模型教學目標:1.了解天宮一號的知識。2.掌握紙園柱體的制作方法和粘貼技巧。3.能根據教材中的步驟說明,完成天宮一號模型的制作。4.學會對太陽能電池板的連接結構進行改進。教學重難點:1.能根據教材中的步驟說明,完成天宮一號模型的制作。2.學會對太陽能電池板的連接結構進行改進。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通過介紹中國在航天事業方面的成就,導入“天宮一號”,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探究學習,學做圓柱體仔細觀察天宮一號模型,說一說它的艙體是什么形狀的?制作天宮一號模型需要用紙制作圓柱體,想一想如何才能使圓柱體均勻,表面光滑無折痕。三、實踐體驗,制作模型讓學生先根據步驟根據步驟,剪切個部分,將各部分艙體的圓柱和圓錐體粘貼好。請大家思考一下按什么順序,粘貼艙體比較方便。為什么?天宮一號模型的結構比較復雜,部件較多。教材上的步驟圖不一定能完全展示清楚,需要教師針對學生遇到的困難演示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提示學生閱讀“巧思考”和“小貼士”。提示:天線比較細,可以使用鑷子等工具輔助制作。展示:太陽能電池板未加固的模型半成品。四、討論思考,改進結構觀察天宮一號模型,兩片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有什么問題?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可以使用牙簽或細鐵絲穿過圓柱和電池板,增加強度;也可以制作支撐結構)學生改進太陽能電池板的主接結構。五、交流分享,評議讓學生展示作品,比一比誰的“天宮一號”模型制作得最好,特別是太陽能電池板的加固設計巧妙、制作精細。引導學生客觀地進行自評、互評,著重對步驟正確、連接穩定、粘貼牢固、整潔美觀等方面進行評價。六、拓展創新制作支架教師展示人造天體圖片。提問:請觀察這些人造天體圖片,說一說它們的外形都有什么特點。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人造天體,根據其結構,尋找合適的廢舊材料制作模型。教師從造型設計、材料選擇、切割和粘接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制作。提問:為了更好地展示模型,可以為模型制作一個支架。請觀察教材中的圖片,說一說這些支架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提問:你打算為模型制作一個什么樣的支架,可以畫出草圖。教師從材料選擇、支架的穩定與強度、與模型的組接方式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設計制作。建筑模型教學目標:1.學習折疊成型的知識,運用紙工剪、刻、推、拉等技能制作建筑模型。2.觀察、分析建筑的基本外形,討論、交流運用紙工技法制作門、窗、等建筑部件的方法。3.通過學習感受現代建筑新穎、獨特的造型設計,啟發學生觀察生活美、發現生活美的意識,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教學重點:樓房基本形的制作。教學難點:門、窗、陽臺、樓頂等部件的制作。教學準備:學具:剪刀、美工刀、雙面膠、尺等。教具:多媒體課件、鉛畫紙、剪刀、膠水、評價用獎章等。教學過程:一、欣賞與感受1.多媒體展示現代建筑圖片2.感知這些優美的建筑是由哪些基本形組成的。3.教師總結:幾個基本形的組合能讓建筑物的造型顯得新穎獨特。二、示范與嘗試1.教師示范用紙制作一個幾何形體,學生嘗試不同的造型。2.學生嘗試紙立體造型。3.教師示范在幾何形體上進行剪、刻,并運用推拉等方法使形體產生變化。4.學生嘗試。三、制作與組合1.展示、欣賞新穎的現代建筑圖片。引導學生為社區、學校或活動中心設計建筑模型。2.建議同桌兩人合作完成作品。3.注意巧妙使用紙工制作的技能。4.出示建筑樓群圖片,提示大小高低的錯落變化,引導發現建筑組合的美感。四、展示與評論1.展示各小組組合的集體作業2.設立“個人獎”與“集體獎”。3.評價標準:①大樓能站穩,折線光線,作品整潔;②紙工技法的綜合運用產生良好視覺效果;③小組內大樓組合有序,高低變化,錯落有致。3D眼鏡教學目標:1.了解3D顯示原理。2.能根據步驟圖制作3D眼鏡。3.了解眼鏡結構,學會使用模板繪制3D眼鏡部件圖樣。教學重點:能按照教材中的步驟圖完成3D眼鏡的制作。教學難點:學會使用模板或模具繪制圖樣。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3D眼鏡成品,視覺小實驗的相關材料,相關教學設備。2.學生準備:紅藍膠片材料,自備卡紙,制作工具等。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導人新課。讓學生佩戴3D眼鏡觀察3D圖畫引入新課。二、探究學習,了解原理。提問:為什么帶上3D眼鏡看這兩張圖片就有立體感,而不戴眼鏡卻看不清楚呢?通過介紹和視覺小實驗,讓學生了解人眼立體視覺原理。三、使用模板,繪制部件。提問:請說一說眼鏡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鏡框、鏡腿)提問:你能說說眼鏡各個部分的尺寸和我們頭部結構的關系嗎?教師結合人頭部結構比例圖說明:眼鏡的寬度和頭部寬度差不多,鏡腿長度約等于頭長的一半等。讓學生使用真實眼鏡作為模板在卡紙上畫部件圖樣,教師注意操作演示,尤其要強調鏡框、鏡腿要加寬。提問:眼鏡的兩個鏡腿是相同的,如何才能畫出兩個相同的鏡腿圖樣呢?要提示學生3D眼鏡框的尺寸不能畫太大,不要超過材料中提供的紅藍膠片的尺寸。提問:看一看步驟圖中鏡腿和鏡框是怎樣組接的?你還能想出其他的組接方式嗎?讓學生按照自己選擇的組接方式,在部件圖紙上加上粘貼面。四、粘貼膠片,組裝眼鏡。提示學生紅藍3D眼鏡一般左眼用紅色鏡片,右眼用藍色鏡片,這是一種規范,所有的紅藍3D立體畫或者電影都是按照這個規范制作的。讓學生組裝3D眼鏡。五、交流分享,評評議議。讓學生試戴自己制作的3D眼鏡。提問:你的眼鏡戴起來合適嗎?有沒有問題?要如何調整改進?引導學生客觀地進行自評、互評,著重對剪刻平滑、粘貼牢固、佩戴舒適、整潔美觀等方面進行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