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看看大山里誰飛過來了?小鳥也被優美的音樂吸引過來了。讓我們聽一聽,今天的欣賞曲目。《空山鳥語》仔細聆聽音樂、你能聯想到什么聲音 林間溪水聲 山谷的鳥叫 蟬鳴這段音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 二胡 竹笛 小提琴認識樂器二胡:始于唐朝,稱“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二胡色近乎跟人聲一樣,具有歌唱性、訴說感。介紹作者劉天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生于江蘇江陰縣。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6年任教于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1932年6月赴天橋收集鑼鼓譜時,染猩紅熱病故。主要作品有:《空山鳥語》、《光明行》、《良宵》等。《空山鳥語》樂曲介紹《空山鳥語》是二胡獨奏曲,劉天華作曲,初稿寫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標題采自于唐王維詩:"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在此曲中,劉天華創造性地運用三弦拉戲式的模進手法,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再次聆聽,思考下面問題:曲子分為幾段?《空山鳥語》采用了中國民間音樂多段體結構,全曲由引子、五個段落和尾聲組成。引子 A+B+C+D+F 結尾再次聆聽,想象一下每一樂段像實在敘說什么?引子:樂曲的引子,速度較慢節奏較自由,通過四度、五度以及八度的音程跳進, 以及裝飾音的運用,形象地表現了鳥鳴聲以及山谷的回音。仿佛把人們帶入了大自然空曠幽靜的山谷之中。在音樂處理上,好似模擬了在空曠幽寂的大自然中,鳥兒們不時從某個角落傳來一聲鳴叫, 隨即山谷的另一頭悠然傳來聲......清脆的鳥鳴、幽遠的山谷。第一樂段:第一段。這是一段小快板,節奏更加輕盈,刻畫了人們進入山林中那種興奮而歡悅的心情。速度亦承襲了引子部分的慢速,之后逐漸加快,仿佛是山谷中的鳥兒們被開始時近時遠的啼鳴聲所吸引,引發了高歌的興趣,于是一擁而上,一派生氣盎然的熱鬧場面。第二樂段:這一段的音樂是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和變奏。從這段變化發展出來的新樂段里,作者仿佛使我們看到群鳥飛翔、互相鳴唱嬉戲的動人場面。滑音勻速進行,同時右手運弓做由強漸弱處理,奏出群鳥飛鳴的聲音效果。第三樂段,第四樂段:主要意在模仿鳥鳴,為使模仿鳥鳴更加逼真,本段出現了一個特殊的處理即同音換指,三個相同的音符用不同的手指來演奏。第五樂段,此段為整個樂曲的高潮段,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百鳥爭鳴,交錯對答的歡愉場面。結尾:尾聲,此段是主題旋律做了部分再現,這種變化再現的手法,使得樂曲首尾呼應結構更加統一,又仿佛把人們帶向遠方,營造出更加深遠的意境。再次聆聽同學們思考下面問題:樂曲注重什么?演奏技巧1、注重動作和聲音的感覺。2、注重技巧和對音色的感覺。讓我們再次走進深山,感受作曲的心情,完整聆聽曲目吧。鳥不僅是我們人類的朋友,還給作曲家的音樂創作帶來很多的靈感和豐富的想象力。這首樂曲都是作曲家深入大自然,仔細聆聽各種鳥叫聲,從而創作的樂曲。音樂所能創造的美是無限,還有很多等待著大家去探索去發現。所以,同學們要學好本領,打好基礎,將我們所學的知識變工具,去探索、創造更多的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