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2022七上·拱墅期中)根據西湖周邊導覽圖(局部)圖片,完成問題。1.小杭同學在游覽西湖周邊時看到了這幅導覽圖,根據圖片可知,他的目的地十八棵御茶在他所在牌坊的( )方向。A.東北 B.西北 C.西南 D.東南2.經打聽,從牌坊到十八棵御茶的直線距離有800米,那么這幅導覽圖的比例尺為( )A.1:200 B.兩千分之一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米 D.3.(2022七上·拱墅期中)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國慶期間去八達嶺長城的游客絡繹不絕。下列圖例表示長城的是( )A. B.C. D.4.(2022七上·拱墅期中)小華家住拱墅區某個生活小區,他常常看到小區門口的櫥窗內貼有各種宣傳資料和圖片,有的是提醒居民冬季防火,有的是提醒居民秋冬季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等。這說明社區具有(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5.(2022七上·拱墅期中)疫情期間,曉燕通過微信直播銷售父母采摘的安頂山云霧茶。從區域交流的角度來看,曉燕的做法屬于( )A.經濟交流、信息交流 B.信息交流、技術交流C.技術交流、人才交流 D.經濟交流、技術交流6.(2022七上·拱墅期中)日本岐阜縣白川鄉的合掌屋是世界文化遺產,坐落在海拔較高的山地,這里每年都會被大雪覆蓋三個月以上,積雪深時厚達3米。合掌屋使用木材等輕質建筑材料,狀如雙手合掌,因此得名。如圖所示,合掌屋屋頂坡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降雨多,利于排泄雨水 B.夏季氣溫高,利于通風散熱C.冬季降雪多,利于積雪滑落 D.冬季氣溫低,利于防寒保暖7.(2022七上·拱墅期中)如圖為某地的等值線圖,數值關系為a>b>C,若三條線為等高線,則①、②兩地代表的山體部位分別是( )A.山脊、山脊 B.山谷、山谷 C.山脊、山谷 D.山谷、山脊8.(2022七上·拱墅期中)關于圖中四個大洲的表述,錯誤的是( )A.②大洲瀕臨三大洋B.①與②大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C.①②④大洲均被赤道穿過D.②大洲上分布有世界最大的盆地9.(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南極洲圖,南極洲四周大洋Ⅰ、lI、Ⅲ分別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0.(2022七上·拱墅期中)作為人類的棲息地,陸地是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從天空俯瞰陸地,會看到高山、平原、高原、沙漠、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等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其中,被稱為“大地的骨架”、“大地的動脈”、“大地的明珠”的分別是( )A.平原 海峽 湖泊 B.高原 河流 湖泊C.盆地 海峽 湖泊 D.山脈 河流 湖泊11.(2022七上·拱墅期中)造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所描述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位置 B.季風因素 C.緯度位置 D.地形地勢12.(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圖,判斷該氣候類型為( )A.溫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海洋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13.(2022七上·拱墅期中)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下列氣溫和降水圖中較符合杭州氣候特征的是( )A.A B.B C.C D.D14.(2022七上·拱墅期中)關于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亞洲西部的居民以黃色人種為主。B.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清真寺。C.黑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 地區。D.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15.(2022七上·拱墅期中)美國紐約地處40°N、75°W,關于紐約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北溫帶B.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南溫帶C.北半球、東半球、低緯度、熱帶D.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南溫帶16.(2022七上·拱墅期中)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這一發現,說明當時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是( )A.種植水稻 B.人工取火 C.會使用火 D.燒制彩陶17.(2022七上·拱墅期中)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新石器時代良渚古城遺址中,中心是宮殿區,向外分別是內城和外城,建筑高度亦逐次降低,外圍郊區達到100平方千米,有發達的水路交通和大型水利系統。該遺址還出土了1.3萬千克炭化糧食,大量玉器、陶器等。據此可推知,長江流域( )A.出現農業支撐的早期國家 B.城市功能完備有統一規劃C.已有明顯的社會等級制度 D.粟作農業與手工業較發達18.(2022七上·拱墅期中)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的重要依據。下列考古發現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原始農耕生活的是( )A. B.C. D.19.(2022七上·拱墅期中)《山海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魅,雨止,遂殺蚩尤。”下列關于材料描寫的戰役的表述,正確的是( )A.標志著中華民族正式形成 B.蚩尤部落打敗了炎黃部落C.該戰后炎黃部落結成聯盟 D.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20.(2022七上·拱墅期中)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與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關( )A.世襲制 B.分封制 C.禪讓制 D.行省制21.(2022七上·拱墅期中)商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以青銅器為代表的燦爛文明,當時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在下列這四幅圖片所展示的青銅器中,(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A. B.C. D.22.(2022七上·拱墅期中)歌曲《中國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車舟,坐立走,中國人寫中國字,有中國心有中國情……”。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中國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楷書 D.隸書23.(2022七上·拱墅期中)如要拍攝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歷史劇,不應該出現在該劇中的歷史人物是( )A.周武王 B.齊桓公 C.晉文公 D.楚莊王24.(2022七上·拱墅期中)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這反映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商周時期 B.春秋戰國時期C.秦漢時期 D.南北朝時期25.(2022七上·拱墅期中)下列生產工具發明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26.(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該地圖的方向判定方法是 (2)寫出圖中字母所對應的山體部位的名稱:A 、 D 、E 、 F (3)圖中B點的海拔是 米,A山頂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4)圖中有兩條小河M、N,其中,向北流的是 河(填字母),另一條河的流向則是 (5)在A、B、C、D、E、F處中,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27.(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世界輪廓圖》,回答問題。(1)寫出相應地理事物的名稱:①和②兩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 ,③ 洋,④ 運河,字母A處的遠洋貨輪要想抵達字母B處,可以經過亞洲重要的“咽喉” 海峽來縮短通航里程。(2)字母A處為 氣候,其氣候特征為 。字母B國家 氣候顯著,屬于 人種,其所在的國家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屬于 國家。(3)②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 湖。(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洲,跨緯度最廣的大洋是 洋。28.(2022七上·拱墅期中)政治制度的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注:錢財物力)為己,大人(注:天子、諸侯等貴族)世及(注:世代承襲)以為禮……是謂小康。——《禮記》材料二: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裁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從早期國家結構的基本形式看秦漢大一統政治的社會基礎》材料三:周平王即位后,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史記》(1)材料一中的“天下為公”與“天下為家”分別反映了遠古時期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 該制度下,諸侯有什么義務 (3)根據材料三,說說該制度在“平王東遷”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材料三中“諸侯以強并弱”產生的影響。29.(2022七上·拱墅期中)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知識浩如煙海。某班級開展課外學史活動,同學們采取下列幾種方式來搜集資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時政學史】材料一:“三月三,拜軒轅。”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海內外炎黃子孫會在河南省新鄭市舉行盛大的活動,表達中華兒女對祖先的緬懷和共謀國家繁榮昌盛的心愿。【方式二:圖片學史】【方式三:歌謠學史】材料二:夏建國屬第一,中華從此奴隸制。王位傳給兒子啟,從此變為公天下。【方法四:史料學史】材料三: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明確地、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全球通史》(1)“軒轅”指的是誰 他和另一位神農氏,被后人尊稱為什么 (2)上面兩幅圖片表明原始人類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請分別寫出他們居住的房屋結構的名稱。夏桀成為亡國君,商 (人名)滅夏建商朝。商紂暴虐施炮烙,引來武王正義師。商周決戰在 二(地名),紂死商亡西周立。(3)請將歌謠A和B處補充完整。(4)根據材料二,你能從夏商周的更替中總結出什么歷史經驗 (5)材料三反映出東周時期的什么社會現狀?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談談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知識點】方向;比例尺【解析】【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在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的地圖上,是面向地圖,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根據圖片可知,他的目的地十八棵御茶在牌坊的西北方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圖中,圖上距離是4厘米,實際距離有800米,那么這幅導覽圖的比例尺為4÷80000=1:20000,即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00米。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3.【答案】D【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圖例看,A是運河,B是河流,C是鐵路,D是長城。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閱讀地圖要先看地圖上的圖例,看看各種地理事物在地圖上是用哪些符號表示的。一般不同的地圖上,圖例有時不同,看地圖時必須先熟悉一下圖例,然后在地圖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4.【答案】C【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宣傳資料和圖片中的“提醒居民冬季防火、提醒居民秋冬季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等”充分體現了社區的文化功能。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5.【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讀材料可知,曉燕通過微信直播銷售父母親采摘的安頂山云霧茶,為經濟交流、信息交流,與技術、人才交流沒關系,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6.【答案】C【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岐阜縣白川鄉位于日本西側,是西北季風迎風坡,冬季降雪量大,屋頂坡度較大,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地讓積雪盡快滑落,避免壓塌房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利于冬季積雪滑落,減少積雪,合掌屋的屋頂是厚厚的茅草搭建而成,坡度很大,這樣使積雪容易滑落,不會因為積雪堆積壓垮屋頂房屋主體完全是木質建筑物,生活在此地的人們對火災十分謹慎小心。7.【答案】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如果a>b>c,①則是向海拔高處凸出,所以為山谷.②則是向海拔低處凸出,所以為山脊。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山頂、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形態特征。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②盆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⑤鞍部: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8.【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 讀圖可得,①是亞洲,②是非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非洲東臨印度洋,西鄰大西洋,故A敘述錯誤;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故B敘述正確;①②④大洲均被赤道穿過 ,故C敘述正確;②大洲上分布有世界最大的盆地 ,剛果盆地,故D敘述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9.【答案】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南極洲四周的大洋Ⅰ是太平洋、Ⅱ是大西洋、Ⅲ是印度洋,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夏季出現極晝時,太陽總在地平線上,但太陽高度小,陽光嬌弱無力,根本無法驅散冰原上的寒氣。冬季出現極夜時,長夜漫漫,暴風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無論南極洲還是北冰洋,都是一望無際的冰雪世界。10.【答案】D【知識點】世界自然景觀的類型及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大地的骨架指的是山地,大地的動脈指的是指河流,大地的明珠是指湖泊,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山地是構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因此被稱為“大地的骨架”的地形類型是山地。大地的動脈是指河流,大地的明珠是指湖泊 。11.【答案】D【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解析】【分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因此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地形地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人類活動等。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在地表面,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每升高100米,大約降低0.6℃。 向陽坡比陰坡得到的太陽光熱要多;迎風坡比背風坡降水豐富。12.【答案】B【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讀圖可知,當地的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份,且大于0℃,說明是亞熱帶的氣候類型,再看降水量,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類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于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無明顯干季。13.【答案】D【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在給出的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A是地中海氣候,B是溫帶海洋性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杭州屬于南方地區,是亞熱帶季風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4.【答案】C【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有關知識。 亞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所以A表述錯誤;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教堂,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特有建筑,所以B表述錯誤;黑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所以C表述正確;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所以D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識記。15.【答案】A【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 從美國紐約地理坐標(40°N、75°W)得知,紐約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16.【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題干材料給出了北京人遺址發現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分析這個信息可知會使用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周口店的山洞里,他們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他們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幾十個人在一起,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A項種植水稻最早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不符合題意;B項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不符合題意;C項會使用火理解正確,符合題意;D項燒制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閱讀材料提取分析處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并準確識記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17.【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向外分別是內城和外城,堆筑高度亦逐次降低”可知,出現早期的國家,根據材料“有發達的水路交通和大型水利系統。還發現1.3萬公斤炭化糧食,大量玉器、陶器等”可知,重視農業。A項出現農業支撐的早期國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題干材料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來分析。18.【答案】C【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他們使用骨耜耕種,種植水稻。選項C。A項是打制石器,不符合題意;B項是骨針,不符合題意;C項骨耜是河姆渡居民制作的,能幫助我們了解原始農耕生活,符合題意;D項是鐵制農具,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原始農耕生活及學生的識圖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9.【答案】D【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魅,雨止,遂殺蚩尤。”描寫的是涿鹿之戰。炎黃部落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戰,黃帝部落的軍隊在戰鼓的激勵下沖鋒陷陣,最終打敗蚩尤。黃帝部落的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ABC三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帝和黃帝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親屬、功臣分封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燕”、“齊”、“魯”、“晉”、“楚”這些地名源于西周實行的分封制。ACD三項與題干現象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分封制與題干現象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西周分封制。21.【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 商朝時期制造的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米,重達870多公斤,是目前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司母戊鼎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知道商朝時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最重的青銅器。22.【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A項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中國字”,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中國字”是甲骨文。23.【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當時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勢,王室衰微,幾個大諸侯國為了擁有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乘機爭霸,出現了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A項周武王不屬于春秋五霸,不應該出現在該劇中,符合題意;BCD三項都屬于春秋五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春秋五霸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知道春秋爭霸的主要原因是周王室衰落。24.【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牛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牛耕的使用,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5.【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業聚落;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生產工具的最早出現、發明與使用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原始社會經歷了②打制石器的舊石器時代和①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出現④青銅工具,春秋戰國出現③鐵制工具,按其先后順序排列依次為②打制石器①磨制石器④青銅工具③鐵制工具,故按順序排列為②①④③。C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生產工具的最早出現、發明與使用。注意識記中國古代生產工具的演變順序。26.【答案】(1)指向標定向法(2)山頂;山脊;鞍部;山谷(3)510;68(4)N;自西北向東南(5)c;C處是陡崖【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有指北標,因此,地圖的方向判定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2)、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A是山頂、 D是山脊 、E是鞍部、 F是山谷。(3)、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圖中數字是注記,圖中B點的海拔是510米,A山頂的海拔是578米,它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578-510=68米。(4)、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采用指向標定向法,圖中有兩條小河M、N,其中,向北流的是N河(填字母),另一條河的流向則是自西北向東南。(5)、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在A、B、C、D、E、F處中,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C(填字母),理由是C處是陡崖。【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7.【答案】(1)白令海峽;印度;巴拿馬;馬六甲(2)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降水稀少;季風;黃色;發展中國家(3)基督教;蘇必利爾湖(4)南極;大西【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解析】【分析】(1)、 讀圖可知,①北美洲,②是亞洲,③是印度洋,④是巴拿馬運河。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①北美洲和②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字母A處的遠洋貨輪要想抵達字母B處,可以經過亞洲重要的“咽喉”海峽--馬六甲海峽來縮短通航里程。(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字母A處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當地為熱帶沙漠氣候,其氣候特征為終年高溫,降水稀少。字母B國家是中國,季風氣候顯著,屬于黃色人種,其所在的國家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屬于發展中國家。(3)、②大洲是北美洲,它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大洋是大西洋。【點評】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廣闊的海洋彼此相通,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洋(太平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峽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通常也是重要的海上航道。28.【答案】(1)禪讓制―世襲制(2)分封制―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3)分封制逐步瓦解﹑積極影響:①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有利于局部地區實現統一。②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消極影響:長期戰爭使社會動蕩不安,給社會和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1)材料中“天下為公”與“天下為家”所指的制度分別是禪讓制和世襲制。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2)根據材料二“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裁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結合所學可知,西周實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度。周朝疆域廣闊,為了鞏固西周奴隸主階級的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諸侯必須服從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同天子作戰。(3)根據材料三“……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可知,“平王東遷”后分封制逐步瓦解。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促進了局部統一。與此同時,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可以歸納出,春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戰爭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故答案為:(1)禪讓制,世襲制。(2)分封制;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3)分封制逐步瓦解。積極影響:①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有利于局部地區實現統一。②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消極影響:長期戰爭使社會動蕩不安,給社會和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禪讓制、世襲制、西周的分封制、諸侯爭霸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禪讓制、世襲制、西周的分封制、諸侯爭霸等知識。29.【答案】(1)黃帝)人文始祖(2)圖一: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二:干欄式建筑(3)湯―牧野((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要以民為本,勤于政事,重用賢才。)(5)社會現狀:分封制逐步解體,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主要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主要表現:①農業: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②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和漆器制作不斷發展;⑧商業: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使用。【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軒轅”指的是黃帝。他和另一位神農氏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2)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圖一是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二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欄式房屋。(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朝最后一個王商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過牧野大戰滅掉商朝,建立西周。(4)據材料二可知,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殘暴昏庸。從夏商周的更替中總結出君主應多施仁政,勤政愛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5)材料三“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可知,東周時期分封制逐步解體,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在農業發展的同時,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隨著產品的增加,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故答案為:(1)黃帝,人文始祖。(2)圖一: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二:干欄式建筑。(3)湯,牧野。(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要以民為本,勤于政事,重用賢才。)(5)社會現狀:分封制逐步解體,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主要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主要表現:①農業: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②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和漆器制作不斷發展;③商業: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使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黃帝、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夏商周的更替、東周的社會現狀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 /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2022七上·拱墅期中)根據西湖周邊導覽圖(局部)圖片,完成問題。1.小杭同學在游覽西湖周邊時看到了這幅導覽圖,根據圖片可知,他的目的地十八棵御茶在他所在牌坊的( )方向。A.東北 B.西北 C.西南 D.東南2.經打聽,從牌坊到十八棵御茶的直線距離有800米,那么這幅導覽圖的比例尺為( )A.1:200 B.兩千分之一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200米 D.【答案】1.B2.C【知識點】方向;比例尺【解析】【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1.在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的地圖上,是面向地圖,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根據圖片可知,他的目的地十八棵御茶在牌坊的西北方向。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2.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圖中,圖上距離是4厘米,實際距離有800米,那么這幅導覽圖的比例尺為4÷80000=1:20000,即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200米。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3.(2022七上·拱墅期中)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國慶期間去八達嶺長城的游客絡繹不絕。下列圖例表示長城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圖例和注記【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圖例看,A是運河,B是河流,C是鐵路,D是長城。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閱讀地圖要先看地圖上的圖例,看看各種地理事物在地圖上是用哪些符號表示的。一般不同的地圖上,圖例有時不同,看地圖時必須先熟悉一下圖例,然后在地圖上查找需要的地理信息。4.(2022七上·拱墅期中)小華家住拱墅區某個生活小區,他常常看到小區門口的櫥窗內貼有各種宣傳資料和圖片,有的是提醒居民冬季防火,有的是提醒居民秋冬季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等。這說明社區具有(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答案】C【知識點】社區功能【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宣傳資料和圖片中的“提醒居民冬季防火、提醒居民秋冬季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等”充分體現了社區的文化功能。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社區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有著相對獨立的社會管理體系和服務設施,是相對獨立的地域性社會。社區是宏觀社會的縮影,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位。社區包含城市社區,又包含農村社區。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5.(2022七上·拱墅期中)疫情期間,曉燕通過微信直播銷售父母采摘的安頂山云霧茶。從區域交流的角度來看,曉燕的做法屬于( )A.經濟交流、信息交流 B.信息交流、技術交流C.技術交流、人才交流 D.經濟交流、技術交流【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讀材料可知,曉燕通過微信直播銷售父母親采摘的安頂山云霧茶,為經濟交流、信息交流,與技術、人才交流沒關系,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6.(2022七上·拱墅期中)日本岐阜縣白川鄉的合掌屋是世界文化遺產,坐落在海拔較高的山地,這里每年都會被大雪覆蓋三個月以上,積雪深時厚達3米。合掌屋使用木材等輕質建筑材料,狀如雙手合掌,因此得名。如圖所示,合掌屋屋頂坡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降雨多,利于排泄雨水 B.夏季氣溫高,利于通風散熱C.冬季降雪多,利于積雪滑落 D.冬季氣溫低,利于防寒保暖【答案】C【知識點】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解析】【分析】岐阜縣白川鄉位于日本西側,是西北季風迎風坡,冬季降雪量大,屋頂坡度較大,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地讓積雪盡快滑落,避免壓塌房屋,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利于冬季積雪滑落,減少積雪,合掌屋的屋頂是厚厚的茅草搭建而成,坡度很大,這樣使積雪容易滑落,不會因為積雪堆積壓垮屋頂房屋主體完全是木質建筑物,生活在此地的人們對火災十分謹慎小心。7.(2022七上·拱墅期中)如圖為某地的等值線圖,數值關系為a>b>C,若三條線為等高線,則①、②兩地代表的山體部位分別是( )A.山脊、山脊 B.山谷、山谷 C.山脊、山谷 D.山谷、山脊【答案】D【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解析】【分析】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如果a>b>c,①則是向海拔高處凸出,所以為山谷.②則是向海拔低處凸出,所以為山脊。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有山頂、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形態特征。①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②盆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③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④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⑤鞍部: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8.(2022七上·拱墅期中)關于圖中四個大洲的表述,錯誤的是( )A.②大洲瀕臨三大洋B.①與②大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C.①②④大洲均被赤道穿過D.②大洲上分布有世界最大的盆地【答案】A【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 讀圖可得,①是亞洲,②是非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非洲東臨印度洋,西鄰大西洋,故A敘述錯誤;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故B敘述正確;①②④大洲均被赤道穿過 ,故C敘述正確;②大洲上分布有世界最大的盆地 ,剛果盆地,故D敘述正確。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該緯線穿過的大洲有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非洲和南美洲被赤道穿過的是大陸部位。9.(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南極洲圖,南極洲四周大洋Ⅰ、lI、Ⅲ分別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答案】B【知識點】大洲和大洋【解析】【分析】 讀圖可知,南極洲四周的大洋Ⅰ是太平洋、Ⅱ是大西洋、Ⅲ是印度洋,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陸緣冰,還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極地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夏季出現極晝時,太陽總在地平線上,但太陽高度小,陽光嬌弱無力,根本無法驅散冰原上的寒氣。冬季出現極夜時,長夜漫漫,暴風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無論南極洲還是北冰洋,都是一望無際的冰雪世界。10.(2022七上·拱墅期中)作為人類的棲息地,陸地是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從天空俯瞰陸地,會看到高山、平原、高原、沙漠、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等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其中,被稱為“大地的骨架”、“大地的動脈”、“大地的明珠”的分別是( )A.平原 海峽 湖泊 B.高原 河流 湖泊C.盆地 海峽 湖泊 D.山脈 河流 湖泊【答案】D【知識點】世界自然景觀的類型及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大地的骨架指的是山地,大地的動脈指的是指河流,大地的明珠是指湖泊,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 山地是構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鑲嵌其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因此被稱為“大地的骨架”的地形類型是山地。大地的動脈是指河流,大地的明珠是指湖泊 。11.(2022七上·拱墅期中)造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所描述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位置 B.季風因素 C.緯度位置 D.地形地勢【答案】D【知識點】描述氣候的兩大特點【解析】【分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的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因此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地形地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影響氣候的因素主要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洋流、人類活動等。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降低,降水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在地表面,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每升高100米,大約降低0.6℃。 向陽坡比陰坡得到的太陽光熱要多;迎風坡比背風坡降水豐富。12.(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圖,判斷該氣候類型為( )A.溫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C.溫帶海洋性氣候 D.地中海氣候【答案】B【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讀圖可知,當地的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份,且大于0℃,說明是亞熱帶的氣候類型,再看降水量,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類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于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但無明顯干季。13.(2022七上·拱墅期中)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下列氣溫和降水圖中較符合杭州氣候特征的是( )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世界氣候類型和特點【解析】【分析】在給出的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A是地中海氣候,B是溫帶海洋性氣候,C是溫帶季風氣候,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杭州屬于南方地區,是亞熱帶季風氣候。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4.(2022七上·拱墅期中)關于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說法,正確的是( )A.亞洲西部的居民以黃色人種為主。B.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清真寺。C.黑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 地區。D.英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答案】C【知識點】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有關知識。 亞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所以A表述錯誤;基督教最有特色的建筑是教堂,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特有建筑,所以B表述錯誤;黑色人種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所以C表述正確;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所以D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世界人種、語言、宗教的識記。15.(2022七上·拱墅期中)美國紐約地處40°N、75°W,關于紐約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A.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北溫帶B.南半球、東半球、中緯度、南溫帶C.北半球、東半球、低緯度、熱帶D.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南溫帶【答案】A【知識點】經緯網【解析】【分析】 從美國紐約地理坐標(40°N、75°W)得知,紐約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16.(2022七上·拱墅期中)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這一發現,說明當時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是( )A.種植水稻 B.人工取火 C.會使用火 D.燒制彩陶【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題干材料給出了北京人遺址發現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分析這個信息可知會使用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周口店的山洞里,他們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他們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幾十個人在一起,過著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經會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A項種植水稻最早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不符合題意;B項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不符合題意;C項會使用火理解正確,符合題意;D項燒制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及學生閱讀材料提取分析處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并準確識記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17.(2022七上·拱墅期中)在長江下游發掘的新石器時代良渚古城遺址中,中心是宮殿區,向外分別是內城和外城,建筑高度亦逐次降低,外圍郊區達到100平方千米,有發達的水路交通和大型水利系統。該遺址還出土了1.3萬千克炭化糧食,大量玉器、陶器等。據此可推知,長江流域( )A.出現農業支撐的早期國家 B.城市功能完備有統一規劃C.已有明顯的社會等級制度 D.粟作農業與手工業較發達【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向外分別是內城和外城,堆筑高度亦逐次降低”可知,出現早期的國家,根據材料“有發達的水路交通和大型水利系統。還發現1.3萬公斤炭化糧食,大量玉器、陶器等”可知,重視農業。A項出現農業支撐的早期國家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題干材料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學生結合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來分析。18.(2022七上·拱墅期中)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的重要依據。下列考古發現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原始農耕生活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他們使用骨耜耕種,種植水稻。選項C。A項是打制石器,不符合題意;B項是骨針,不符合題意;C項骨耜是河姆渡居民制作的,能幫助我們了解原始農耕生活,符合題意;D項是鐵制農具,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原始農耕生活及學生的識圖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9.(2022七上·拱墅期中)《山海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魅,雨止,遂殺蚩尤。”下列關于材料描寫的戰役的表述,正確的是( )A.標志著中華民族正式形成 B.蚩尤部落打敗了炎黃部落C.該戰后炎黃部落結成聯盟 D.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答案】D【知識點】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魅,雨止,遂殺蚩尤。”描寫的是涿鹿之戰。炎黃部落與東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戰,黃帝部落的軍隊在戰鼓的激勵下沖鋒陷陣,最終打敗蚩尤。黃帝部落的勢力和聲望大增,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聯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ABC三項表述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礎表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炎帝和黃帝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0.(2022七上·拱墅期中)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與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關( )A.世襲制 B.分封制 C.禪讓制 D.行省制【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為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周天子把親屬、功臣分封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有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燕”、“齊”、“魯”、“晉”、“楚”這些地名源于西周實行的分封制。ACD三項與題干現象無關,不符合題意;B項分封制與題干現象有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西周分封制。21.(2022七上·拱墅期中)商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以青銅器為代表的燦爛文明,當時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在下列這四幅圖片所展示的青銅器中,(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A. B.C. D.【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 商朝時期制造的司母戊鼎,高1.33米,長1.1米,重達870多公斤,是目前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司母戊鼎及學生的識圖能力。知道商朝時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最重的青銅器。22.(2022七上·拱墅期中)歌曲《中國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車舟,坐立走,中國人寫中國字,有中國心有中國情……”。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中國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楷書 D.隸書【答案】A【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A項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中國字”,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中國字”是甲骨文。23.(2022七上·拱墅期中)如要拍攝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歷史劇,不應該出現在該劇中的歷史人物是( )A.周武王 B.齊桓公 C.晉文公 D.楚莊王【答案】A【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當時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勢,王室衰微,幾個大諸侯國為了擁有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乘機爭霸,出現了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五個霸主,史稱“春秋五霸”。A項周武王不屬于春秋五霸,不應該出現在該劇中,符合題意;BCD三項都屬于春秋五霸,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春秋五霸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知道春秋爭霸的主要原因是周王室衰落。24.(2022七上·拱墅期中)在我國古代,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這反映牛耕技術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使用開始于( )A.商周時期 B.春秋戰國時期C.秦漢時期 D.南北朝時期【答案】B【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我國至遲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牛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牛耕的使用,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5.(2022七上·拱墅期中)下列生產工具發明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業聚落;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生產工具的最早出現、發明與使用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原始社會經歷了②打制石器的舊石器時代和①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時代,商周時期出現④青銅工具,春秋戰國出現③鐵制工具,按其先后順序排列依次為②打制石器①磨制石器④青銅工具③鐵制工具,故按順序排列為②①④③。C項②①④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古代生產工具的最早出現、發明與使用。注意識記中國古代生產工具的演變順序。26.(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該地圖的方向判定方法是 (2)寫出圖中字母所對應的山體部位的名稱:A 、 D 、E 、 F (3)圖中B點的海拔是 米,A山頂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4)圖中有兩條小河M、N,其中,向北流的是 河(填字母),另一條河的流向則是 (5)在A、B、C、D、E、F處中,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 (填字母),理由是 【答案】(1)指向標定向法(2)山頂;山脊;鞍部;山谷(3)510;68(4)N;自西北向東南(5)c;C處是陡崖【知識點】地形圖的判讀;方向【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有指北標,因此,地圖的方向判定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2)、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A是山頂、 D是山脊 、E是鞍部、 F是山谷。(3)、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圖中數字是注記,圖中B點的海拔是510米,A山頂的海拔是578米,它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578-510=68米。(4)、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采用指向標定向法,圖中有兩條小河M、N,其中,向北流的是N河(填字母),另一條河的流向則是自西北向東南。(5)、根據給出的等高線地形圖可知,在A、B、C、D、E、F處中,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C(填字母),理由是C處是陡崖。【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27.(2022七上·拱墅期中)讀《世界輪廓圖》,回答問題。(1)寫出相應地理事物的名稱:①和②兩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 ,③ 洋,④ 運河,字母A處的遠洋貨輪要想抵達字母B處,可以經過亞洲重要的“咽喉” 海峽來縮短通航里程。(2)字母A處為 氣候,其氣候特征為 。字母B國家 氣候顯著,屬于 人種,其所在的國家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屬于 國家。(3)②大洲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 湖。(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 洲,跨緯度最廣的大洋是 洋。【答案】(1)白令海峽;印度;巴拿馬;馬六甲(2)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降水稀少;季風;黃色;發展中國家(3)基督教;蘇必利爾湖(4)南極;大西【知識點】大洲和大洋;世界的氣候的分布;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世界主要國家的區別(面積、人口、經濟水平)【解析】【分析】(1)、 讀圖可知,①北美洲,②是亞洲,③是印度洋,④是巴拿馬運河。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①北美洲和②亞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字母A處的遠洋貨輪要想抵達字母B處,可以經過亞洲重要的“咽喉”海峽--馬六甲海峽來縮短通航里程。(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字母A處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當地為熱帶沙漠氣候,其氣候特征為終年高溫,降水稀少。字母B國家是中國,季風氣候顯著,屬于黃色人種,其所在的國家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屬于發展中國家。(3)、②大洲是北美洲,它的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其中最大的淡水湖是蘇必利爾湖。(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大洋是大西洋。【點評】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廣闊的海洋彼此相通,連為一體。習慣上人們把大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洋(太平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一般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海峽是溝通兩個海域之間寬度較窄的水道,通常也是重要的海上航道。28.(2022七上·拱墅期中)政治制度的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中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對歷史的演進和發展產生著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注:錢財物力)為己,大人(注:天子、諸侯等貴族)世及(注:世代承襲)以為禮……是謂小康。——《禮記》材料二: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裁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從早期國家結構的基本形式看秦漢大一統政治的社會基礎》材料三:周平王即位后,把都城遷到洛邑,以避開犬戎族的進攻。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史記》(1)材料一中的“天下為公”與“天下為家”分別反映了遠古時期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實行什么政治制度 該制度下,諸侯有什么義務 (3)根據材料三,說說該制度在“平王東遷”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材料三中“諸侯以強并弱”產生的影響。【答案】(1)禪讓制―世襲制(2)分封制―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3)分封制逐步瓦解﹑積極影響:①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有利于局部地區實現統一。②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消極影響:長期戰爭使社會動蕩不安,給社會和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1)材料中“天下為公”與“天下為家”所指的制度分別是禪讓制和世襲制。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2)根據材料二“西周王朝通過對四土、四國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裁和遼闊的四土、四國之地已緊密地聯為一體……一統于周天子的統治之下”結合所學可知,西周實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度。周朝疆域廣闊,為了鞏固西周奴隸主階級的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諸侯必須服從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同天子作戰。(3)根據材料三“……平王時期,周王室勢力已經衰弱,諸侯以強并弱,齊、楚、晉等開始強大起來,政權也由地方諸侯掌握”可知,“平王東遷”后分封制逐步瓦解。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促進了局部統一。與此同時,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可以歸納出,春秋時期諸侯各國之間的戰爭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故答案為:(1)禪讓制,世襲制。(2)分封制;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3)分封制逐步瓦解。積極影響:①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有利于局部地區實現統一。②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消極影響:長期戰爭使社會動蕩不安,給社會和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禪讓制、世襲制、西周的分封制、諸侯爭霸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禪讓制、世襲制、西周的分封制、諸侯爭霸等知識。29.(2022七上·拱墅期中)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知識浩如煙海。某班級開展課外學史活動,同學們采取下列幾種方式來搜集資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時政學史】材料一:“三月三,拜軒轅。”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海內外炎黃子孫會在河南省新鄭市舉行盛大的活動,表達中華兒女對祖先的緬懷和共謀國家繁榮昌盛的心愿。【方式二:圖片學史】【方式三:歌謠學史】材料二:夏建國屬第一,中華從此奴隸制。王位傳給兒子啟,從此變為公天下。【方法四:史料學史】材料三: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不過,這也是一個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明確地、永久地決定中國發展進程的時期。——《全球通史》(1)“軒轅”指的是誰 他和另一位神農氏,被后人尊稱為什么 (2)上面兩幅圖片表明原始人類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請分別寫出他們居住的房屋結構的名稱。夏桀成為亡國君,商 (人名)滅夏建商朝。商紂暴虐施炮烙,引來武王正義師。商周決戰在 二(地名),紂死商亡西周立。(3)請將歌謠A和B處補充完整。(4)根據材料二,你能從夏商周的更替中總結出什么歷史經驗 (5)材料三反映出東周時期的什么社會現狀?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談談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表現。【答案】(1)黃帝)人文始祖(2)圖一: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二:干欄式建筑(3)湯―牧野((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要以民為本,勤于政事,重用賢才。)(5)社會現狀:分封制逐步解體,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主要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主要表現:①農業: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②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和漆器制作不斷發展;⑧商業: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使用。【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夏、商、西周的興亡;炎帝、黃帝與堯舜禹的傳說【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軒轅”指的是黃帝。他和另一位神農氏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2)結合所學可以得出,圖一是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二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欄式房屋。(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朝最后一個王商紂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過牧野大戰滅掉商朝,建立西周。(4)據材料二可知,夏朝、商朝被推翻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君主殘暴昏庸。從夏商周的更替中總結出君主應多施仁政,勤政愛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5)材料三“東周時期,王朝軟弱無力,封建主相互混戰不休,表面上是個多事的時期”可知,東周時期分封制逐步解體,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引發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生根本變革”的主要原因是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春秋時期,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在農業發展的同時,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隨著產品的增加,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故答案為:(1)黃帝,人文始祖。(2)圖一: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圖二:干欄式建筑。(3)湯,牧野。(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統治者要以民為本,勤于政事,重用賢才。)(5)社會現狀:分封制逐步解體,王室衰微,諸侯爭霸。主要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主要表現:①農業: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使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②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和漆器制作不斷發展;③商業: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使用。【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黃帝、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夏商周的更替、東周的社會現狀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