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六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學情調研試卷一、選擇題(共24題,共48分)1.(2022八上·蕭山期中)《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這損害中國的( )A.司法主權 B.領土主權 C.內河航運權 D.關稅自主權【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失敗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這一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完整。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領土主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2022八上·蕭山期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 )①《天津條約》 ②《南京條約》 ③《虎門條約》 ④《望廈條約》 ⑤《北京條約》⑥《黃埔條約》 ⑦《通商章程善后條約》 ⑧《馬關條約》 ⑨《辛丑條約》A.①⑤⑦ B.①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⑨【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于1856年,結束于1860年。結合所學,①《天津條約》簽訂于1858年; ②《南京條約》簽訂于1842年; ③《虎門條約》簽訂于1843年;④《望廈條約》簽訂于1844年;⑤《北京條約》簽訂于1860年; ⑥《黃埔條約》簽訂于1844年;⑦《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簽訂于1858年; ⑧《馬關條約》 簽訂于1895年; ⑨《辛丑條約》簽訂于1901年。A項①⑤⑦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3.(2022八上·蕭山期中)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中“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這句話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根本原因是( )A.新的階級登上歷史舞臺B.民族危機空前嚴重C.中國社會出現資本主義經濟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為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產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中國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南京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4.(2022八上·蕭山期中)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興起與轉折的歷史事件是( )A.金田起義、安慶陷落 B.北伐失敗、西征勝利C.金田起義、天京事變 D.永安建制、天京事變【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開始,1851年9月下旬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之后攻克武昌,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1856年的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金田起義、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興起與轉折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準確記憶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是答題的關鍵。5.(2022八上·蕭山期中)馬克思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得到了更多的好處。”是指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A.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權益B.侵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C.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得片面最惠國待遇D.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據學可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俄國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題干中“更多的好處”是指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侵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侵占中國大片領土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侵占中國大片領土的相關史實。6.(2022八上·蕭山期中)奕 在《統籌全局折》中說:“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洋務運動中體現“制器為先”的是( )A.興辦新式學堂 B.開辦近代民用企業C.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D.派遣留學生【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洋務派起初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用工業。所以洋務運動中能體現“制器為先”的是創辦近代軍事工業。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創辦近代軍事工業體現“制器為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洋務運動的內容中能體現“制器為先”的是創辦軍事工業。7.(2022八上·蕭山期中)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段話是說太平天國( )A.領導集團腐敗統治 B.缺少群眾支持C.領導集團不團結 D.缺乏科學理論與切實革命綱領【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43年,在羅孝全的幫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創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缺乏科學理論,最終失敗。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缺乏科學理論與切實革命綱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8.(2022八上·蕭山期中)歷史漫畫《時局圖》的創作,無數人感嘆警醒,承擔救國救民使命,《時局圖》反應的是( )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外國公使進駐中國C.中國被迫開放更多的商埠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時局圖》是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杰作。它把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在《馬關條約》的刺激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9世紀末中國面臨著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A項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時局圖》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熟記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的知識點,教育學生勿忘國恥。9.(2022八上·蕭山期中)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領域有廣泛持久影響,拉開變法維新運動序幕的是( )A.創辦《時務報》 B.“公車上書”C.《馬關條約》簽訂 D.頒布“明定國是”詔書【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義憤填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公車上書”拉開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10.(2022八上·蕭山期中)1905年孫中山聯合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是( )A.《民報》 B.《時務報》C.《國聞報》 D.《萬國公報》【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并創辦《民報》作為同盟會機關報。A項《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同盟會的相關史實。11.(2022八上·蕭山期中)梁啟超《變法通議》中寫到:“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強,橫絕地球者,不在其炮械軍兵,而在其學校,今振興之策,首在育人才。”反映這一觀點,維新派在戊戌變法中( )A.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B.訓練新式軍隊C.改革財政 D.創辦了京師大學堂【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寫道:“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強,橫絕地球者,不在其炮械軍兵,而在其學校,今振興之策,首在育人才。”基于這一觀點,維新派在戊戌變法中興辦京師大學堂。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創辦了京師大學堂。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創辦了京師大學堂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創辦了京師大學堂。12.(2022八上·蕭山期中)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并提出興中會的宗旨,是( )A.驅除韃虜 B.恢復中國C.振興中華 D.創立合眾政府【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ABD三項,不符合題意;C項振興中華是興中會的宗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興中會的宗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興中會的相關史實。13.(2022八上·蕭山期中)義和團揭帖中:“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體現義和團( )①興起是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傳教士猖獗②運動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③“扶清滅洋”的口號④反對帝國主義強烈意志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口號。“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B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義和團運動的史實。14.(2022八上·蕭山期中)抗疫期間,鐘南山院士稱贊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在中國近代史上,與武漢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金田起義 C.武昌起義 D.洋務運動【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這次革命史稱“辛亥革命”。ABD三項與武漢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武昌起義與武漢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武漢相關的歷史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發生在武昌起義的相關史實。15.(2022八上·蕭山期中)孫中山評價某歷史事件:“……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該歷史事件是( )A.萍瀏醴起義 B.安慶紹興起義C.廣西鎮南關起義 D.黃花崗起義【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及所學知識可知,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廣州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農歷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起義失敗,戰役犧牲的烈士安葬于黃花崗。此次起義因此又稱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進程。故有孫中山“……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的盛贊。ABC三項和題干評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黃花崗起義是題干評價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花崗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黃花崗起義的相關史實。16.(2022八上·蕭山期中)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采用民國紀年法,當時是( )A.民國三年 B.民國四年C.民國五年 D.民國六年【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建立后,采用民國紀年法,1912年是民國元年。計算公式為:公元紀年-1911=“民國”紀年,因此,1915-1911=4,1915年應是民國四年。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民國四年即1915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紀年方法和年代換算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公元紀年-1911=民國紀年。17.(2022八上·蕭山期中)陳獨秀說:“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這兩位先生是對( )的形象稱呼。A.民主與富強 B.民主與自由 C.民主與共和 D.民主與科學【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與科學是對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形象稱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8.(2022八上·蕭山期中)1912年頒布的重要文件中,體現了中華民國主權在民思想,這份重要文件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資政新篇》C.《變法通議》 D.《欽定憲法大綱》【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中華民國主權在民思想,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關知識。19.(2022八上·蕭山期中)孫中山《討袁檄文》中,號召維護共和制度,1915年底,爆發了( )A.護法戰爭 B.二次革命 C.護國戰爭 D.北伐戰爭【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于是爆發了護國戰爭。袁世凱糾集重兵圍剿護國軍,但是他的復辟行徑不得人心,最終袁世凱眾叛親離,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戰爭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護國戰爭的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0.(2022八上·蕭山期中)20世紀初,美國學者杜威說:“要使我們國家十幾歲的孩子領導人們展開一場政治改革運動,并使商人和各行各業的人加入他們的隊伍,那是難以想象的。”這段話中的“政治改革運動”是(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洋務運動 D.戊戌變法【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要使我們國家十幾歲的學生領導人們在天安門展開一場大清掃的政治運動”可知,這是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打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掀起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后來上海工人開始聲援學生運動,罷工、罷市。在全國人民的斗爭下,北洋政府釋放學生,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五四運動是題干材料中的“政治改革運動”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21.(2022八上·蕭山期中)陳獨秀《青年雜志》上《敬告青年》一文,吹響新文化運動號角,一場思想文化領域革新運動開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有( )①北京大學 ②《時務報》 ③《民報》 ④《新青年》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C項①④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2.(2022八上·蕭山期中)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1922年7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重申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 )A.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 B.實現共產主義C.領導組織工人運動 D.將中國統一為民主共和國【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同時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綱領規定,在民主革命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樣,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共二大重申的黨的最終奮斗目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共二大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二大的相關史實。23.(2022八上·蕭山期中)中國的民主革命分為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并領導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五四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五四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4.(2022八上·蕭山期中)下面兩幅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五四運動C.洋務運動 D.新文化運動【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題干兩幅圖分別是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聯系所學,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A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題干兩幅圖相關,符合題意;BCD三項與題干兩幅圖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52分)25.(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南京條約》中國近代歷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清政府代表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了《江寧條約》,又稱《南京條約》。該條約主要內容有:宣布結束戰爭;開放五口通商;賠款2100萬銀元;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頁。材料二:大英欽差各等大員及各眷屬可在京師,或長行居住,或能隨時往來,總候奉本國諭旨遵行;英國自主之邦與中國平等,大英欽差大臣作為代國秉權大員,覲大清皇上時,遇有礙于國體之禮,是不可行。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員前往泰西各與國拜國主之禮,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劃一肅敬。——中英《天津條約》,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第一冊),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96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31頁。材料三:因而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從今以后,我們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費中心開行設業,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1857年5月9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8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5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影響?(2)材料二中,“大英欽差……可在京師,或長行居住,或能隨時往來”是《天津條約》中的什么內容?(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答案】(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完整獨立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2)外國公使進駐北京。(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不滿足第一次鴉片戰爭所獲得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材料二中“大英欽差……可在京師,或長行居住,或能隨時往來”反映的是1858年《天津條約》規定的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3)鴉片戰爭后,英法等國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完整獨立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2)外國公使進駐北京。(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不滿足第一次鴉片戰爭所獲得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鴉片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兩次鴉片戰爭的史實。26.(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1853年定都天京后頒布,用以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現農民平分土地的理想。……。它是一個貫穿平等平均思想的綱領,集中表達了當時貧苦農民的土地要求和美好愿望,對鼓舞斗爭有積極的作用。但它采取絕對平均主義分配土地,企圖在小農經濟的水平上平分一切財富、廢除私有制的做法,只能是一種幻想,不可能真正實現,也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3-44頁。材料二:“扶清滅洋”也稱“助清滅洋”“興清滅洋”或“保清滅洋”等,是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該口號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起了廣泛動員一切力量參加反侵略斗爭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0頁。材料三:《辛丑條約》簽訂(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天朝田畝制度》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義和團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對待西方的態度有什么不同?(3)材料三,《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案】(1)《天朝田畝制度》反映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發動和鼓舞農民參加反封建斗爭有積極作用,但帶有很大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2)義和團運動對洋人等統統排斥,盲目排外。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提出向西方學習,編著《資政新篇》。(3)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作用,但其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2)義和團運動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洪仁玕寫成的《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上主張,符合近代歷史潮流發展。(3)1900年——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故答案為:(1)《天朝田畝制度》反映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發動和鼓舞農民參加反封建斗爭有積極作用,但帶有很大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2)義和團運動對洋人等統統排斥,盲目排外。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提出向西方學習,編著《資政新篇》。(3)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27.(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隨時購買外洋槍炮,設局鑄造開花炮彈以資攻剿,甚為得力。……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李鴻章:《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李鴻章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422、425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59頁。書生坐談誤國,可為浩歡,且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李鴻章:《復朱久香學使》,《李鴻章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3282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59頁。材料二:故欲行公法,莫要于張國勢;欲張國勢,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設議院。——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上》,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4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93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洋務運動的口號和主要措施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這是以哪些人物為主要代表的什么派別的主張?主要向西方學習什么?【答案】(1)以“自強”為口號興辦近代軍事工業,以“求富”為口號開辦近代民用企業。(2)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派,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度)。【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打著“自強”的旗號,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軍事工業;后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上海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民用工業。(2)材料二“故欲行公法,莫要于張國勢;欲張國勢,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設議院” 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代表的維新派的主張。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故答案為:(1)以“自強”為口號興辦近代軍事工業,以“求富”為口號開辦近代民用企業。(2)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派,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8.(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1905年8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以興中會和華興會為基礎,聯絡光復會成員在日本東京組成,孫中山為總理,……。它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確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孫中山將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35頁。材料二:辛亥革命博物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中國同盟會的性質是什么?(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三民主義和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關系是?(3)材料二中,孫中山先生領導這一革命的兩大成就是?【答案】(1)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是“創立民國”;“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闡述、完善、概括。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任答一點)。(3)中華民國的建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十六字政治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即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族貴族為首清朝政府,建立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國家。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君主專制制度,這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民生主義內容是“平均地權”,其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兩大成果是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故答案為:(1)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是“創立民國”;“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闡述、完善、概括。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任答一點)。(3)中華民國的建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識記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9.(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北京市學生總罷課,展開了救國的宣傳活動。……在長辛店,我們也同樣組織了“救國十人團”到工廠車間向工人宣傳,到車站向旅客宣傳,到近郊向農民宣傳。工人們都很支持我們的行動,……。老師傅陶善和說:“開初,我把你們當成啥也不懂的毛孩子,……”后來我們組織的“救國十人團”在長辛店工人階級的支持和參加下,迅速擴大起來,成了學生和工人的聯合組織,其中工人團員有五百余人。——何長工:《難忘的歲月》,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15頁。材料二:我們為抗爭自由起見,謹決于本月四號午刻宣布京漢路全路總同盟大罷工,同時為事實上的便利起見,總工會決移江岸辦公,全路一切進行,于罷工期內,全視總工會命令而定,我們是為爭自由作戰,爭人權作戰,決無退后的。——全路各分會代表會議決議,中華全國總工會工運史研究室等編:《二七大罷工資料選編》,工人出版社1983年版,第122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32頁。材料三:馬氏社會主義的理論,可大別為三部:一為關于過去的理論,就是他的歷史論,也稱社會組織進化論;二為關于現在的理論,就是他的經濟論,也稱資本主義的經濟論;三為關于將來的理論,就是他的政策論,也稱社會主義運動論,就是社會民主主義。……然自馬氏與昂格思合布《共產者宣言》,大聲疾呼,檄告舉世的勞工階級,……。——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9-20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27頁。……在北京和上海,維經斯基介紹了十月革命后俄國的情況及蘇俄的對華政策,介紹了共產國際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狀況和經驗。他們在了解到中國工人階級的情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情況后,認為中國已經具備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并對李大釗和陳獨秀的建黨工作給予了幫助。……經過醞釀和準備,在陳獨秀主持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28頁。材料四:中共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中共二大)大會通過的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件。……黨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29-230頁。(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第一階段先鋒是?第二階段的主力軍是?運動中心由哪里轉向哪里?(2)材料二中工人運動統一的全國性的領導機構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有?(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是?【答案】(1)五四運動。第一階段學生是先鋒。第二階段工人階級是主力軍。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向上海。(2)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3)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階級條件:工人階級(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組織條件: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外部條件:十月革命影響、共產國際的幫助。(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北京市學生總罷課,展開了救國的宣傳活動”,聯系所學,材料一反映的是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3日,北京大學等校的三千名青年學生學生以罷課和游行示威的形式進行斗爭,學生是運動的先鋒。6月以后工人階級成為運動主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2)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設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集中領導工人運動。(3)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組織基礎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外部條件是共產國際的幫助。(4)根據所學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第一階段學生是先鋒。第二階段工人階級是主力軍。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向上海。(2)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3)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階級條件:工人階級(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組織條件: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外部條件:十月革命影響、共產國際的幫助。(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六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學情調研試卷一、選擇題(共24題,共48分)1.(2022八上·蕭山期中)《南京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這損害中國的( )A.司法主權 B.領土主權 C.內河航運權 D.關稅自主權2.(2022八上·蕭山期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 )①《天津條約》 ②《南京條約》 ③《虎門條約》 ④《望廈條約》 ⑤《北京條約》⑥《黃埔條約》 ⑦《通商章程善后條約》 ⑧《馬關條約》 ⑨《辛丑條約》A.①⑤⑦ B.①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⑨3.(2022八上·蕭山期中)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中“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提出了中國必須近代化的歷史使命。”這句話中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根本原因是( )A.新的階級登上歷史舞臺B.民族危機空前嚴重C.中國社會出現資本主義經濟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2022八上·蕭山期中)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興起與轉折的歷史事件是( )A.金田起義、安慶陷落 B.北伐失敗、西征勝利C.金田起義、天京事變 D.永安建制、天京事變5.(2022八上·蕭山期中)馬克思說:“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不花費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從中國)得到了更多的好處。”是指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A.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權益B.侵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C.通過不平等條約獲得片面最惠國待遇D.提出“門戶開放”政策6.(2022八上·蕭山期中)奕 在《統籌全局折》中說:“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洋務運動中體現“制器為先”的是( )A.興辦新式學堂 B.開辦近代民用企業C.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D.派遣留學生7.(2022八上·蕭山期中)李大釗說:“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段話是說太平天國( )A.領導集團腐敗統治 B.缺少群眾支持C.領導集團不團結 D.缺乏科學理論與切實革命綱領8.(2022八上·蕭山期中)歷史漫畫《時局圖》的創作,無數人感嘆警醒,承擔救國救民使命,《時局圖》反應的是( )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外國公使進駐中國C.中國被迫開放更多的商埠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9.(2022八上·蕭山期中)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領域有廣泛持久影響,拉開變法維新運動序幕的是( )A.創辦《時務報》 B.“公車上書”C.《馬關條約》簽訂 D.頒布“明定國是”詔書10.(2022八上·蕭山期中)1905年孫中山聯合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是( )A.《民報》 B.《時務報》C.《國聞報》 D.《萬國公報》11.(2022八上·蕭山期中)梁啟超《變法通議》中寫到:“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強,橫絕地球者,不在其炮械軍兵,而在其學校,今振興之策,首在育人才。”反映這一觀點,維新派在戊戌變法中( )A.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B.訓練新式軍隊C.改革財政 D.創辦了京師大學堂12.(2022八上·蕭山期中)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并提出興中會的宗旨,是( )A.驅除韃虜 B.恢復中國C.振興中華 D.創立合眾政府13.(2022八上·蕭山期中)義和團揭帖中:“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體現義和團( )①興起是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傳教士猖獗②運動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③“扶清滅洋”的口號④反對帝國主義強烈意志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4.(2022八上·蕭山期中)抗疫期間,鐘南山院士稱贊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在中國近代史上,與武漢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戊戌變法 B.金田起義 C.武昌起義 D.洋務運動15.(2022八上·蕭山期中)孫中山評價某歷史事件:“……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該歷史事件是( )A.萍瀏醴起義 B.安慶紹興起義C.廣西鎮南關起義 D.黃花崗起義16.(2022八上·蕭山期中)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采用民國紀年法,當時是( )A.民國三年 B.民國四年C.民國五年 D.民國六年17.(2022八上·蕭山期中)陳獨秀說:“只有這兩位先生(德先生和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這兩位先生是對( )的形象稱呼。A.民主與富強 B.民主與自由 C.民主與共和 D.民主與科學18.(2022八上·蕭山期中)1912年頒布的重要文件中,體現了中華民國主權在民思想,這份重要文件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資政新篇》C.《變法通議》 D.《欽定憲法大綱》19.(2022八上·蕭山期中)孫中山《討袁檄文》中,號召維護共和制度,1915年底,爆發了( )A.護法戰爭 B.二次革命 C.護國戰爭 D.北伐戰爭20.(2022八上·蕭山期中)20世紀初,美國學者杜威說:“要使我們國家十幾歲的孩子領導人們展開一場政治改革運動,并使商人和各行各業的人加入他們的隊伍,那是難以想象的。”這段話中的“政治改革運動”是(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洋務運動 D.戊戌變法21.(2022八上·蕭山期中)陳獨秀《青年雜志》上《敬告青年》一文,吹響新文化運動號角,一場思想文化領域革新運動開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有( )①北京大學 ②《時務報》 ③《民報》 ④《新青年》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2.(2022八上·蕭山期中)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確定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1922年7月,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大會重申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 )A.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政權 B.實現共產主義C.領導組織工人運動 D.將中國統一為民主共和國23.(2022八上·蕭山期中)中國的民主革命分為兩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24.(2022八上·蕭山期中)下面兩幅圖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B.五四運動C.洋務運動 D.新文化運動二、非選擇題(共5題,共52分)25.(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南京條約》中國近代歷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清政府代表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了《江寧條約》,又稱《南京條約》。該條約主要內容有:宣布結束戰爭;開放五口通商;賠款2100萬銀元;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頁。材料二:大英欽差各等大員及各眷屬可在京師,或長行居住,或能隨時往來,總候奉本國諭旨遵行;英國自主之邦與中國平等,大英欽差大臣作為代國秉權大員,覲大清皇上時,遇有礙于國體之禮,是不可行。惟大英君主每有派員前往泰西各與國拜國主之禮,亦拜大清皇上,以昭劃一肅敬。——中英《天津條約》,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第一冊),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96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31頁。材料三:因而我們所想修訂的正是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為我們的商業打開通向天朝帝國的道路。從今以后,我們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費中心開行設業,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給葛羅男爵先生的訓令》(1857年5月9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次鴉片戰爭》(六),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8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5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么影響?(2)材料二中,“大英欽差……可在京師,或長行居住,或能隨時往來”是《天津條約》中的什么內容?(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26.(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1853年定都天京后頒布,用以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現農民平分土地的理想。……。它是一個貫穿平等平均思想的綱領,集中表達了當時貧苦農民的土地要求和美好愿望,對鼓舞斗爭有積極的作用。但它采取絕對平均主義分配土地,企圖在小農經濟的水平上平分一切財富、廢除私有制的做法,只能是一種幻想,不可能真正實現,也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43-44頁。材料二:“扶清滅洋”也稱“助清滅洋”“興清滅洋”或“保清滅洋”等,是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該口號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起了廣泛動員一切力量參加反侵略斗爭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0頁。材料三:《辛丑條約》簽訂(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天朝田畝制度》的積極作用和局限性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義和團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對待西方的態度有什么不同?(3)材料三,《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7.(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隨時購買外洋槍炮,設局鑄造開花炮彈以資攻剿,甚為得力。……機器制造一事為今日御侮之資,自強之本。——李鴻章:《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李鴻章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422、425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59頁。書生坐談誤國,可為浩歡,且外國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強,中國將何以自立耶!——李鴻章:《復朱久香學使》,《李鴻章全集》,時代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3282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59頁。材料二:故欲行公法,莫要于張國勢;欲張國勢,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設議院。——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上》,夏東元編:《鄭觀應集》(上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4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93頁。(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洋務運動的口號和主要措施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這是以哪些人物為主要代表的什么派別的主張?主要向西方學習什么?28.(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同盟會簡稱同盟會。1905年8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以興中會和華興會為基礎,聯絡光復會成員在日本東京組成,孫中山為總理,……。它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確定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孫中山將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35頁。材料二:辛亥革命博物館(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中國同盟會的性質是什么?(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三民主義和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關系是?(3)材料二中,孫中山先生領導這一革命的兩大成就是?29.(2022八上·蕭山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北京市學生總罷課,展開了救國的宣傳活動。……在長辛店,我們也同樣組織了“救國十人團”到工廠車間向工人宣傳,到車站向旅客宣傳,到近郊向農民宣傳。工人們都很支持我們的行動,……。老師傅陶善和說:“開初,我把你們當成啥也不懂的毛孩子,……”后來我們組織的“救國十人團”在長辛店工人階級的支持和參加下,迅速擴大起來,成了學生和工人的聯合組織,其中工人團員有五百余人。——何長工:《難忘的歲月》,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6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15頁。材料二:我們為抗爭自由起見,謹決于本月四號午刻宣布京漢路全路總同盟大罷工,同時為事實上的便利起見,總工會決移江岸辦公,全路一切進行,于罷工期內,全視總工會命令而定,我們是為爭自由作戰,爭人權作戰,決無退后的。——全路各分會代表會議決議,中華全國總工會工運史研究室等編:《二七大罷工資料選編》,工人出版社1983年版,第122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32頁。材料三:馬氏社會主義的理論,可大別為三部:一為關于過去的理論,就是他的歷史論,也稱社會組織進化論;二為關于現在的理論,就是他的經濟論,也稱資本主義的經濟論;三為關于將來的理論,就是他的政策論,也稱社會主義運動論,就是社會民主主義。……然自馬氏與昂格思合布《共產者宣言》,大聲疾呼,檄告舉世的勞工階級,……。——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中國李大釗研究會編注:《李大釗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9-20頁。摘自人教版《教師教學用書》,第227頁。……在北京和上海,維經斯基介紹了十月革命后俄國的情況及蘇俄的對華政策,介紹了共產國際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狀況和經驗。他們在了解到中國工人階級的情況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情況后,認為中國已經具備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并對李大釗和陳獨秀的建黨工作給予了幫助。……經過醞釀和準備,在陳獨秀主持下,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28頁。材料四:中共一大通過的綱領,表明中國共產黨從建黨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把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中共二大)大會通過的宣言是一份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件。……黨的奮斗目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編著:《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29-230頁。(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第一階段先鋒是?第二階段的主力軍是?運動中心由哪里轉向哪里?(2)材料二中工人運動統一的全國性的領導機構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有?(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是?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鴉片戰爭失敗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這一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完整。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領土主權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答案】A【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于1856年,結束于1860年。結合所學,①《天津條約》簽訂于1858年; ②《南京條約》簽訂于1842年; ③《虎門條約》簽訂于1843年;④《望廈條約》簽訂于1844年;⑤《北京條約》簽訂于1860年; ⑥《黃埔條約》簽訂于1844年;⑦《通商章程善后條約》簽訂于1858年; ⑧《馬關條約》 簽訂于1895年; ⑨《辛丑條約》簽訂于1901年。A項①⑤⑦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3.【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為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產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中國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的影響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南京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4.【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開始,1851年9月下旬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之后攻克武昌,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1856年的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金田起義、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過程中,興起與轉折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準確記憶太平天國運動的史實是答題的關鍵。5.【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據學可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俄國是中國近代史上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題干中“更多的好處”是指割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侵占中國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侵占中國大片領土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識記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俄國侵占中國大片領土的相關史實。6.【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洋務派起初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又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民用工業。所以洋務運動中能體現“制器為先”的是創辦近代軍事工業。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創辦近代軍事工業體現“制器為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洋務運動的內容中能體現“制器為先”的是創辦軍事工業。7.【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843年,在羅孝全的幫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創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缺乏科學理論,最終失敗。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缺乏科學理論與切實革命綱領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8.【答案】A【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時局圖》是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杰作。它把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爭后)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在《馬關條約》的刺激下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9世紀末中國面臨著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A項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時局圖》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學生熟記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狂潮的知識點,教育學生勿忘國恥。9.【答案】B【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義憤填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公車上書”拉開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能力。準確識記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10.【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8月,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并創辦《民報》作為同盟會機關報。A項《民報》是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同盟會的相關史實。11.【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寫道:“泰西(西方)之所以富強,橫絕地球者,不在其炮械軍兵,而在其學校,今振興之策,首在育人才。”基于這一觀點,維新派在戊戌變法中興辦京師大學堂。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創辦了京師大學堂。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創辦了京師大學堂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百日維新期間,維新派創辦了京師大學堂。12.【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提出了“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ABD三項,不符合題意;C項振興中華是興中會的宗旨,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興中會的宗旨及學生的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興中會的相關史實。13.【答案】B【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發展而來。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些組織逐漸由反清的秘密結社或單純的習武團體,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斗爭組織。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口號。“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B項①③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義和團運動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義和團運動的史實。14.【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這次革命史稱“辛亥革命”。ABD三項與武漢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武昌起義與武漢相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武漢相關的歷史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發生在武昌起義的相關史實。15.【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據“……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及所學知識可知,文中所指的“斯役”指的是廣州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農歷3月29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起義失敗,戰役犧牲的烈士安葬于黃花崗。此次起義因此又稱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鼓舞了人民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進程。故有孫中山“……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的盛贊。ABC三項和題干評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黃花崗起義是題干評價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花崗起義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分析和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黃花崗起義的相關史實。16.【答案】B【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民國建立后,采用民國紀年法,1912年是民國元年。計算公式為:公元紀年-1911=“民國”紀年,因此,1915-1911=4,1915年應是民國四年。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民國四年即1915年,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紀年方法和年代換算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公元紀年-1911=民國紀年。17.【答案】D【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民主與科學是對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形象稱呼,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8.【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國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了中華民國主權在民思想,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關知識。19.【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于是爆發了護國戰爭。袁世凱糾集重兵圍剿護國軍,但是他的復辟行徑不得人心,最終袁世凱眾叛親離,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戰爭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護國戰爭的知識,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0.【答案】B【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要使我們國家十幾歲的學生領導人們在天安門展開一場大清掃的政治運動”可知,這是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打著“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掀起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后來上海工人開始聲援學生運動,罷工、罷市。在全國人民的斗爭下,北洋政府釋放學生,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五四運動是題干材料中的“政治改革運動”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21.【答案】C【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915年,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C項①④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2.【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重申了黨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同時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綱領規定,在民主革命階段,黨的主要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將中國統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這樣,中國共產黨就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共二大重申的黨的最終奮斗目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共二大的相關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二大的相關史實。23.【答案】C【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五四運動中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并領導中國革命,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五四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五四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學生的理解和識記能力。五四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24.【答案】A【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題干兩幅圖分別是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聯系所學,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A項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題干兩幅圖相關,符合題意;BCD三項與題干兩幅圖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識圖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的相關史實。25.【答案】(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完整獨立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2)外國公使進駐北京。(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不滿足第一次鴉片戰爭所獲得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可知,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2)材料二中“大英欽差……可在京師,或長行居住,或能隨時往來”反映的是1858年《天津條約》規定的外國公使可以進駐北京。(3)鴉片戰爭后,英法等國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完整獨立主權遭到破壞,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遭到破壞,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2)外國公使進駐北京。(3)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不滿足第一次鴉片戰爭所獲得權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鴉片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兩次鴉片戰爭的史實。26.【答案】(1)《天朝田畝制度》反映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發動和鼓舞農民參加反封建斗爭有積極作用,但帶有很大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2)義和團運動對洋人等統統排斥,盲目排外。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提出向西方學習,編著《資政新篇》。(3)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千百年來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于發動和鼓舞廣大農民起來參加反封建斗爭起了積極作用,但其帶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2)義和團運動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洪仁玕寫成的《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上主張,符合近代歷史潮流發展。(3)1900年——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故答案為:(1)《天朝田畝制度》反映廣大農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強烈愿望,對發動和鼓舞農民參加反封建斗爭有積極作用,但帶有很大空想色彩,在實踐中難以施行。(2)義和團運動對洋人等統統排斥,盲目排外。太平天國運動后期提出向西方學習,編著《資政新篇》。(3)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丑條約》的相關知識。27.【答案】(1)以“自強”為口號興辦近代軍事工業,以“求富”為口號開辦近代民用企業。(2)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派,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度)。【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打著“自強”的旗號,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軍事工業;后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上海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民用工業。(2)材料二“故欲行公法,莫要于張國勢;欲張國勢,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設議院” 是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代表的維新派的主張。戊戌變法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張建立君主立憲制。故答案為:(1)以“自強”為口號興辦近代軍事工業,以“求富”為口號開辦近代民用企業。(2)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派,主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8.【答案】(1)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是“創立民國”;“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闡述、完善、概括。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任答一點)。(3)中華民國的建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1905年11月,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十六字政治綱領歸結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包括“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兩項內容。即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族貴族為首清朝政府,建立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國家。民權主義的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君主專制制度,這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民生主義內容是“平均地權”,其核心是解決土地問題。(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兩大成果是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故答案為:(1)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是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主義”是“創立民國”;“民生主義”是“平均地權”。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對中國同盟會政治綱領的闡述、完善、概括。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先生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任答一點)。(3)中華民國的建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識記知識的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9.【答案】(1)五四運動。第一階段學生是先鋒。第二階段工人階級是主力軍。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向上海。(2)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3)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階級條件:工人階級(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組織條件: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外部條件:十月革命影響、共產國際的幫助。(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北京市學生總罷課,展開了救國的宣傳活動”,聯系所學,材料一反映的是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6月3日,北京大學等校的三千名青年學生學生以罷課和游行示威的形式進行斗爭,學生是運動的先鋒。6月以后工人階級成為運動主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2)中國共產黨成立后,設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集中領導工人運動。(3)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組織基礎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外部條件是共產國際的幫助。(4)根據所學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第一階段學生是先鋒。第二階段工人階級是主力軍。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向上海。(2)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3)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階級條件:工人階級(無產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組織條件: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外部條件:十月革命影響、共產國際的幫助。(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六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學情調研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城區六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學情調研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