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蕭山區臨平區富陽區臨安區等多區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模擬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2017七下·蕭山期中)圖中長方形代表亞歐大陸,圓形代表中國,能正確反映中國位置的是( )A. B. C. D.【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地理位置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地理位置的識記。2.(2016七下·杭州期中)下列省級行政區,既臨海又有陸上鄰國的是( )A.滇和遼 B.遼和桂 C.滇和桂 D.吉和瓊【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滇即云南省,為我國內陸省份,所以AC不符合題意;遼即遼寧省,桂即廣西,這兩個省份既臨海又有陸上鄰國,所以B符合題意;吉即吉林省,為我國內陸省份,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分布的識記。3.有關我國疆域、人口、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疆域遼闊,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北極圈穿過我國北部B.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呈西多東少的態勢D.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在東部和中部【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疆域遼闊,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北極圈沒有穿過我國北部;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呈東多西少的態勢;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領土大部分位于23.5°N-66.5°N之間的北溫帶,小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全部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2021八上·臨安期末)讀下面甲、乙、丙、丁四個輪廓圖回答問題。4.四幅圖中的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分界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以上四省區中,主要分布在第三級階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4.A5.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解析】【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四幅圖中的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分界線的是甲祁連山。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5.圖中甲是甘肅省,乙是黑龍江省,丙是山西省,丁是陜西省。主要分布在第三級階梯的是黑龍江省。而甘肅省、山西省和陜西省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6.(2021八上·臨安期末)讀下圖,關于該河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 ①②位于黃河上游,特別是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地形險峻,山勢陡峭,峽谷綿延,水流湍急,總落差1 300多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黃河上游比較大的峽谷有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等,在這些峽谷修建了一系列水電站。故①正確,②錯誤;③位于黃河中游,中游穿行于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有無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匯入,隨著流量的不斷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劇上升。進入黃河的泥沙近90%來自于中游流域。故③正確;④位于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落差急劇減小,干流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故④錯誤。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流長度較長,流域面積廣,水流清澈,含沙量小;黃河從河口到河南的舊孟津為中游河段,其長度較小,該河段流經了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含沙量大;黃河從桃花峪以下為下游,其長度最小,黃河從中游攜帶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其流域面積狹小。7.(2021八上·臨安期末)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下列有關臺灣的描述,其中錯誤的是( )A.臺灣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B.臺灣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盛產小麥、甘蔗、茶葉等C.臺北是臺灣省最大的城市D.臺灣島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答案】B【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約占總面積的2/3。山脈集中分布在臺灣島的中部和東部,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國東部最高峰 。平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西部地區,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甘蔗、茶葉、熱帶和亞熱帶水果。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臺灣,簡稱“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臺北。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方,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包括臺灣島、臨近屬島和澎湖列島等80多個島嶼,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第一大島,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8.(2020七下·上虞期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復雜的自然環境使我國不同區域的生產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下列被深深烙上黃土高原印記的是( )A.安塞腰鼓,窯洞居住 B.靠天養畜,牦牛成群C.臨河建屋,小船悠悠 D.綠洲農業,瓜果飄香【答案】A【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塞腰鼓,窯洞居住是黃土高原風情;靠天養畜,牦牛成群是青藏高原風情;臨河建屋,小船悠悠是南方地區的風情;綠洲農業,瓜果飄香是西北地區的風情。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一句俗諺,比喻一定的環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思想觀念不同、人文歷史不同、為人處事不同,文化特征也不同.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風土人情大不相同.9.(2020七下·衢州期末)成都平原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其農業發達的原因正確的有( )①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裕,降水豐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耕種歷史悠久,有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④地形平坦,適宜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成都平原就像一把扇子平鋪在四川盆地內部,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②③④ 說法都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10.(2021八上·臨安期末)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它的優越條件,包括( )①氣候宜人,土地廣袤,礦產資源蘊藏豐富②地處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中樞,交通方便③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④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上海【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是的優越條件,包括②地處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中樞,交通方便;④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豐富。 ②④ ,正確。①氣候宜人,土地廣袤,礦產資源蘊藏豐富,錯誤,礦產資源缺乏。③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錯誤,應該是烏魯木齊。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上海市,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上海是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上海位于中國華東地區,界于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11.(2021八上·臨安期末)導致中國走進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中法戰爭【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1842年英國政府為保護8月,英國艦隊沿長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資本主義的漩渦。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鴉片戰爭是導致中國走進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戰爭,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鴉片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鴉片戰爭的史實。12.(2021八上·臨安期末)有專家指出,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來文明的成果,體現出傳統農業文明向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轉變。下列各項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 )A.永安初建政權 B.《資政新篇》C.《天朝田畝制度》 D.定都天京【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后,洪仁玕編寫《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主張,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來文明的成果,體現出傳統農業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的轉變。ACD三項均不能論證題干這一觀點,不符合題意;B項《資政新篇》能夠論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要求運用所學知識解讀題干信息。13.(2021八上·臨安期末)史學家蔣廷黻認為,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 )①創建北洋水師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③創辦輪船招商局 ④創辦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指的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起初是目的是自強求富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洋務運動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例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道路。C項①③④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理解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14.(2021八上·臨安期末)“維新運動決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這主要反映了戊戌變法( )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變革 B.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傳播C.是一場救亡圖存的運動 D.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維新運動決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主要反映了戊戌變法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戊戌變法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內容、性質以及作用。15.(2021八上·臨安期末)“道光后期以來,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御意識的全部喪失”。下列選項最能體現該材料觀點的是( )A.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B.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D.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答案】A【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材料“……民族抵御意識的全部喪失”可知,1901年,簽定《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A項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最能體現題干材料觀點,符合題意;B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有利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不符合題意;C項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使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和侵略中國的大本營,不符合題意;D項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這是清政府外交機構近代化的表現之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關鍵信息是“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御意識的全部喪失”。16.(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17.(2021八上·臨安期末)據鄭超麟回憶:“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我個人的小小意識則確實是這一年覺醒的。”“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 )A.愛國救亡精神 B.自由民主意識C.民主法治觀念 D.實業救國愿望【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題干材料“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我個人的小小意識則確實是這一年覺醒的。”結合所學可知,是對五四運動的描述。“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愛國救亡精神。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A項愛國救亡精神是“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18.(2021八上·臨安期末)歷史必將銘記這樣一些歷盡百年滄桑的上海地標——“這一……大事件,距離上海開埠78年,距離辛亥革命10年,距離五四運動2年……青磚黛瓦的石庫門建筑與海納百川的遠東大都市上海,一同見證了浩浩蕩蕩的紅色巨流。”這一“大事件”是指( )A.鴉片戰爭 B.中共一大 C.七七事變 D.新文化運動【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據題干“這一……大事件,距離上海開埠78年,距離辛亥革命10年,距離五四運動2年……青磚黛瓦的石庫門建筑與海納百川的遠東大都市上海,一同見證了浩浩蕩蕩的紅色巨流。”結合所學可知,這一“大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共一大是題干“大事件”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19.(2021八上·富陽期中)1924年1月孫中山寫道:“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為此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是( )A.創建了同盟會 B.領導辛亥革命C.進行國共合作 D.進行二次革命【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材料中,孫中山回顧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狀,指出雖然中國較早進行革命,但并未如俄國十月革命般成功,因此孫中山向蘇俄學習,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措施,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進行國共合作是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孫中山的話語為依托,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20.(2021八上·臨安期末)毛澤東曾說,由于他們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戰爭的勝利 B.十月革命的影響C.秋收起義的失敗 D.國民黨右派的背叛【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依據“由于他們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可知,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召開分共會議,大量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國民革命失敗給中共的主要教訓是,要想革命勝利,必須做到必須獨立自主的掌握革命領導權。故中國共產黨人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是國民黨右派的背叛。A項北伐戰爭的勝利跟材料無關,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取得了勝利,不符合題意;B項十月革命的影響跟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秋收起義的失敗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國民黨右派的背叛是中國共產黨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失敗,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1.(2021八上·臨安期末)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軍隊建設。下列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的會議是( )A.遵義會議 B.中共一大 C.八七會議 D.古田會議【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大會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黨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核心內容是黨指揮槍,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A項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不符合題意;B項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符合題意;C項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不符合題意;D項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田會議的內容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古田會議的內容。22.(2021八上·臨安期末)下面時間軸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其中★對應的內容是( )A.辛亥革命時期 B.二次革命C.護國運動 D.國共對峙時期【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民革命結束,進入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即1927-1937年。ABC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國共對峙時期是其中★對應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23.(2020九上·蕭山期中)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蛐蛐叫喊夜聲長,茄子下來菊花黃;沒到八月過中秋,小鬼便搶占沈陽。”它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百團大戰【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題干描述的是九一八事變。A項九一八事變是題干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24.(2021八上·臨安期末)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題干“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并結合所學知,1937年日本發動了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以出現了題干中的現象。A項是對于題干主旨誤讀,不符合題意;BD兩項分別出現在在1931年與1948年,不符合題意;C項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是出現題干變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5.(2021八上·臨安期末)下表統計數據比較客觀地反映了近代中國某次戰役的戰果。此戰役( )大小戰斗 1824次 攻奪據點 293座 斃傷日軍 12645人斃傷偽軍 5135人 俘虜日軍 281人 俘虜偽軍 1407人偽軍反正 1845人 日軍投誠 7人 破襲交通 鐵路948里,公路3044里繳獲 步馬槍5437支,手槍281支,輕機關槍179挺,重機關槍45挺,山炮16門,重炮3門A.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B.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C.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D.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攻奪據點”“破襲交通”可知,此戰役是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發起百團大戰。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A項國民大革命中的北伐戰爭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不符合題意;B項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不符合題意;C項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符合題意;D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26.(2021八上·臨安期末)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消滅日軍數萬人取得大捷。此戰役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盟軍對日軍的首場勝利,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長沙會戰勝利( )A.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B.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C.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一場勝利D.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材料是在強調“長沙大捷”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所以本題的材料是意在突出“長沙大捷”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 的“國際”影響。A項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沙會戰的歷史意義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學生結合抗戰相持階段的特征和當時的反法西斯國際環境來分析材料。27.(2021八上·臨安期末)1938年3月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軍民集會,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陣亡將士。毛澤東親自撰擬了一幅挽聯:國共合作的基礎何在?孫先生云: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抗日勝利的原因何在?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在挽聯中,毛澤東認為“抗日勝利的原因何在?”( )A.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B.中共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C.抗日戰爭得到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D.美國對日投放原子彈和蘇聯的對日宣戰【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抗戰勝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戰線。中共在統一戰線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抗戰初期進行了積極的抵抗。中國的抗日戰爭還得到了世界上進步、正義力量的支持;題干中毛澤東認為“抗日勝利的原因是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A項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挽聯中,毛澤東認為抗日勝利的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戰勝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及意義。28.(2021八上·臨安期末)蔣介石在1946年6月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其標志是國民黨軍大舉進攻( )A.華東解放區 B.中原解放區 C.陜北解放區 D.東北解放區【答案】B【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中原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爆發。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中原解放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全面內戰爆發的史實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應重點掌握這一事實。29.(2021八上·臨安期末)解放戰爭時期,民間流傳的一首歌唱道:“好比一把劍,直插在蔣介石的心里面。”歌里唱的“一把劍”的含義是指( )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B.人民解放軍由防御轉為進攻C.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D.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答案】B【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直插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毛澤東對這一戰略部署作了生動的比喻:蔣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陜北、山東,好比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兵力部署很像一個啞鈴,兩頭力量強,還有攻勢,中間力量弱,處于防御,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從中間突破,像一把尖刀,插進敵人的胸膛。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人民解放軍由防御轉為進攻是歌里唱的“一把劍”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解放戰爭時期”:“好比一把劍,直插在蔣介石的心里面”。分析材料、理解材料,掌握挺進大別山的史實有利于解答本題。30.(2021八上·臨安期末)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中國近代教育發展舉步維艱,下列史實表述準確的是( )①洋務運動創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新式學校②百日維新時創辦京師大學堂③1905年停止科舉制,統一全國學制④創辦《申報》《解放日報》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中國近代教育發展舉步維艱,題干中表述準確的史實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新式學校;百日維新時創辦京師大學堂;1905年停止科舉制,統一全國學制。④不屬于近代教育。D項①②③表述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2021八上·臨安期末)讀中國地圖,完成下列題目。(1)寫出下列序號代表的省級行政區或行政中心。省級行政區名稱:① ,② ,省級行政中心:③ ,④ ;與①省相鄰的某直轄市為 。(2)寫出我國的臨海⑤ 。(3)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單元名稱:A. 盆地,B. 高原(4)C. 山脈,是我國地勢第 階梯和第 階梯的分界線之一。(5)D省有我國領土最西端 。(6)我國第二大島嶼是圖中的 (填字母),你認為下面哪個美稱可以用來形容島嶼b( )。A.紅松之鄉 B.天府之國 C.蝴蝶王國 D.石油寶庫【答案】(1)四川省;云南省;廣州;杭州;重慶市(2)黃海(3)柴達木;內蒙古(4)太行;二;三(5)帕米爾高原(6)a;C【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省級行政區名稱:①是四川省,②云南省,省級行政中心:③是廣東省,行政中心是廣州市,④是浙江省的行政中心杭州;與①省相鄰的某直轄市為重慶市(2)、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寫出我國的臨海⑤是黃海(3)、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單元名稱:A.柴達木盆地,B.內蒙古高原(4)、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C.太行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之一。(5)、D省有我國領土最西端帕米爾高原。(6)、我國第二大島嶼是海南島,對應的是圖中的a(填字母),你認為下面哪個美稱可以用來形容島嶼 C蝴蝶王國。紅松之鄉是伊春,天府之國是成都,石油寶庫是中東地區【點評】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32.(2021八上·臨安期末)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追隨世界歷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材料一:“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清國政體是一個明顯失敗的政體……”——(1895年)《紐約時報》材料二: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材料三:“中國從1945年開始就已經嶄露頭角了……因為到1945年……中國已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國至少是一個名義上的大國。”——美國哈佛大學歷史教授柯偉林材料四:“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根據材料一,你認為《紐約時報》是針對什么事件作上述評論的?(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的依據是什么?“一道閃電劃過”后為什么“黑暗依舊”?(3)結合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說說1945年中國能成為“名義上的大國”的主要原因?(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正確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這條道路是從哪里開始興起并發展的?談談你對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的認識。(至少寫出兩點)【答案】(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2)依據:《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為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或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人們的悲慘生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3)主要原因:①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起了決定性作用。③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答出任意兩點或意思相近觀點即可)(4)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認識:①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艱難曲折的。【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工農武裝割據;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據材料一中的關鍵信息“日本”、“1895年”、“失敗”,可推斷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大加深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本題考查《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1901年,清政府戰敗,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所以說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指的是辛亥革命。因為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勝利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因此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中國“黑暗依舊”。(3)本題考查1945年中國能成為“名義上的大國”的主要原因。結合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1945年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中國的百年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而且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戰,有力的鉗制了日軍的力量,對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起了決定性作用。(4)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受挫之后,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第三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2)依據:《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為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或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人們的悲慘生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3)主要原因:①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起了決定性作用。③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答出任意兩點或意思相近觀點即可)(4)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認識:①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艱難曲折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屈辱歷史與近代化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斗爭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近代侵華戰爭、近代化探索與抗日戰爭的內容及影響。33.(2021八上·臨安期末)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和共產黨是政治舞臺上的兩個重要角色,兩黨關系的演變呈現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發展歷程,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國民革命軍軍歌》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國民族抗日全史》材料三: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同赫爾利的談話》材料四: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了全面內戰。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戰略大決戰。(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指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建立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在這一時期,有一支中共領導的軍隊戰功顯著,被譽為鐵軍,該軍隊的名稱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1936年為了使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張學良、楊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動?結果如何?這對國共關系的變化有何重要影響?(3)根據材料三,請寫出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的各一著名戰例。在兩次國共合作時期,分別建立的兩個“戰線”是什么 (4)根據材料四,指出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的軍事基礎是什么?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的事件是什么 (5)通過以上探索,你從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中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1)建立黃埔軍校;北伐戰爭;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2)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或占領南京)(5)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重大成果是: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建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1926年,國民政府發動了北伐戰爭,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北伐戰爭中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被譽為“鐵軍”。(2)為了讓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3)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例有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著名戰例有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七七事變后,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為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奠定了軍事基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放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的統治結束。(5)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的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國共的分裂帶來內戰,所以從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中,得到的啟示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兩黨合作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要加強兩黨的合作。故答案為:(1)建立黃埔軍校;北伐戰爭;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2)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或占領南京)。(5)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兩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史實。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 / 1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蕭山區臨平區富陽區臨安區等多區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模擬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2017七下·蕭山期中)圖中長方形代表亞歐大陸,圓形代表中國,能正確反映中國位置的是( )A. B. C. D.2.(2016七下·杭州期中)下列省級行政區,既臨海又有陸上鄰國的是( )A.滇和遼 B.遼和桂 C.滇和桂 D.吉和瓊3.有關我國疆域、人口、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疆域遼闊,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北極圈穿過我國北部B.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呈西多東少的態勢D.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在東部和中部(2021八上·臨安期末)讀下面甲、乙、丙、丁四個輪廓圖回答問題。4.四幅圖中的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分界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5.以上四省區中,主要分布在第三級階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6.(2021八上·臨安期末)讀下圖,關于該河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7.(2021八上·臨安期末)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下列有關臺灣的描述,其中錯誤的是( )A.臺灣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B.臺灣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盛產小麥、甘蔗、茶葉等C.臺北是臺灣省最大的城市D.臺灣島屬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8.(2020七下·上虞期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復雜的自然環境使我國不同區域的生產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下列被深深烙上黃土高原印記的是( )A.安塞腰鼓,窯洞居住 B.靠天養畜,牦牛成群C.臨河建屋,小船悠悠 D.綠洲農業,瓜果飄香9.(2020七下·衢州期末)成都平原有著“天府之國”的美譽,其農業發達的原因正確的有( )①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裕,降水豐沛 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耕種歷史悠久,有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④地形平坦,適宜耕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2021八上·臨安期末)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它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它的優越條件,包括( )①氣候宜人,土地廣袤,礦產資源蘊藏豐富②地處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中樞,交通方便③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④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1八上·臨安期末)導致中國走進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中法戰爭12.(2021八上·臨安期末)有專家指出,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來文明的成果,體現出傳統農業文明向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轉變。下列各項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 )A.永安初建政權 B.《資政新篇》C.《天朝田畝制度》 D.定都天京13.(2021八上·臨安期末)史學家蔣廷黻認為,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的有( )①創建北洋水師 ②創辦京師大學堂③創辦輪船招商局 ④創辦江南制造總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2021八上·臨安期末)“維新運動決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這主要反映了戊戌變法( )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變革 B.有利于科學技術的傳播C.是一場救亡圖存的運動 D.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15.(2021八上·臨安期末)“道光后期以來,清王朝曾在抵御外辱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爭。……這是一個轉折點,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御意識的全部喪失”。下列選項最能體現該材料觀點的是( )A.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B.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D.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16.(2021九上·杭州期中)狀元實業家張謇認為“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對其中“國體之改革”理解正確的有( )①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②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④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1八上·臨安期末)據鄭超麟回憶:“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我個人的小小意識則確實是這一年覺醒的。”“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 )A.愛國救亡精神 B.自由民主意識C.民主法治觀念 D.實業救國愿望18.(2021八上·臨安期末)歷史必將銘記這樣一些歷盡百年滄桑的上海地標——“這一……大事件,距離上海開埠78年,距離辛亥革命10年,距離五四運動2年……青磚黛瓦的石庫門建筑與海納百川的遠東大都市上海,一同見證了浩浩蕩蕩的紅色巨流。”這一“大事件”是指( )A.鴉片戰爭 B.中共一大 C.七七事變 D.新文化運動19.(2021八上·富陽期中)1924年1月孫中山寫道:“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為此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是( )A.創建了同盟會 B.領導辛亥革命C.進行國共合作 D.進行二次革命20.(2021八上·臨安期末)毛澤東曾說,由于他們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戰爭的勝利 B.十月革命的影響C.秋收起義的失敗 D.國民黨右派的背叛21.(2021八上·臨安期末)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軍隊建設。下列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的會議是( )A.遵義會議 B.中共一大 C.八七會議 D.古田會議22.(2021八上·臨安期末)下面時間軸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其中★對應的內容是( )A.辛亥革命時期 B.二次革命C.護國運動 D.國共對峙時期23.(2020九上·蕭山期中)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蛐蛐叫喊夜聲長,茄子下來菊花黃;沒到八月過中秋,小鬼便搶占沈陽。”它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百團大戰24.(2021八上·臨安期末)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25.(2021八上·臨安期末)下表統計數據比較客觀地反映了近代中國某次戰役的戰果。此戰役( )大小戰斗 1824次 攻奪據點 293座 斃傷日軍 12645人斃傷偽軍 5135人 俘虜日軍 281人 俘虜偽軍 1407人偽軍反正 1845人 日軍投誠 7人 破襲交通 鐵路948里,公路3044里繳獲 步馬槍5437支,手槍281支,輕機關槍179挺,重機關槍45挺,山炮16門,重炮3門A.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B.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C.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D.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26.(2021八上·臨安期末)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國軍隊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消滅日軍數萬人取得大捷。此戰役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盟軍對日軍的首場勝利,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由此可知,此次長沙會戰勝利( )A.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B.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C.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一場勝利D.使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27.(2021八上·臨安期末)1938年3月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軍民集會,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陣亡將士。毛澤東親自撰擬了一幅挽聯:國共合作的基礎何在?孫先生云: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抗日勝利的原因何在?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在挽聯中,毛澤東認為“抗日勝利的原因何在?”( )A.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B.中共在全民族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C.抗日戰爭得到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D.美國對日投放原子彈和蘇聯的對日宣戰28.(2021八上·臨安期末)蔣介石在1946年6月悍然發動全面內戰,其標志是國民黨軍大舉進攻( )A.華東解放區 B.中原解放區 C.陜北解放區 D.東北解放區29.(2021八上·臨安期末)解放戰爭時期,民間流傳的一首歌唱道:“好比一把劍,直插在蔣介石的心里面。”歌里唱的“一把劍”的含義是指( )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B.人民解放軍由防御轉為進攻C.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D.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30.(2021八上·臨安期末)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石,中國近代教育發展舉步維艱,下列史實表述準確的是( )①洋務運動創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新式學校②百日維新時創辦京師大學堂③1905年停止科舉制,統一全國學制④創辦《申報》《解放日報》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2021八上·臨安期末)讀中國地圖,完成下列題目。(1)寫出下列序號代表的省級行政區或行政中心。省級行政區名稱:① ,② ,省級行政中心:③ ,④ ;與①省相鄰的某直轄市為 。(2)寫出我國的臨海⑤ 。(3)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單元名稱:A. 盆地,B. 高原(4)C. 山脈,是我國地勢第 階梯和第 階梯的分界線之一。(5)D省有我國領土最西端 。(6)我國第二大島嶼是圖中的 (填字母),你認為下面哪個美稱可以用來形容島嶼b( )。A.紅松之鄉 B.天府之國 C.蝴蝶王國 D.石油寶庫32.(2021八上·臨安期末)中國近代史既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也是中國追隨世界歷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材料一:“是日本人打開了世界的眼界,讓人們看到大清帝國真正的無能……清國政體是一個明顯失敗的政體……”——(1895年)《紐約時報》材料二:有人說: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卻黑暗依舊;1921年,中國終于迎來了曙光。材料三:“中國從1945年開始就已經嶄露頭角了……因為到1945年……中國已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因此,到了1945年,中國至少是一個名義上的大國。”——美國哈佛大學歷史教授柯偉林材料四:“中國夢”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危難之際,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實現“中國夢”的核心領導力量。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后,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根據材料一,你認為《紐約時報》是針對什么事件作上述評論的?(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的依據是什么?“一道閃電劃過”后為什么“黑暗依舊”?(3)結合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說說1945年中國能成為“名義上的大國”的主要原因?(4)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正確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這條道路是從哪里開始興起并發展的?談談你對中華民族復興歷程的認識。(至少寫出兩點)33.(2021八上·臨安期末)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和共產黨是政治舞臺上的兩個重要角色,兩黨關系的演變呈現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發展歷程,深刻影響著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運。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斗,齊奮斗!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國民革命軍軍歌》材料二: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青年抗日,便是是非不明。——《中國民族抗日全史》材料三:毛澤東說:“直到現在國民黨還是一個大政黨,擁有龐大的軍隊,這個軍隊在抗戰頭兩年打仗打得比較好,現在總算也還在打日本……”——《同赫爾利的談話》材料四: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了全面內戰。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與國民黨軍隊展開戰略大決戰。(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指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建立后,取得了哪些成果?在這一時期,有一支中共領導的軍隊戰功顯著,被譽為鐵軍,該軍隊的名稱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1936年為了使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張學良、楊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動?結果如何?這對國共關系的變化有何重要影響?(3)根據材料三,請寫出國民黨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的各一著名戰例。在兩次國共合作時期,分別建立的兩個“戰線”是什么 (4)根據材料四,指出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的軍事基礎是什么?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結束的事件是什么 (5)通過以上探索,你從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中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地理位置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所以B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地理位置的識記。2.【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行政區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分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滇即云南省,為我國內陸省份,所以AC不符合題意;遼即遼寧省,桂即廣西,這兩個省份既臨海又有陸上鄰國,所以B符合題意;吉即吉林省,為我國內陸省份,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我國省級行政區劃分布的識記。3.【答案】B【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疆域遼闊,北回歸線穿過我國南部,北極圈沒有穿過我國北部;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騰沖一線為界,呈東多西少的態勢;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領土大部分位于23.5°N-66.5°N之間的北溫帶,小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千米,全部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答案】4.A5.B【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解析】【點評】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第一級階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四幅圖中的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一、二階梯分界線的是甲祁連山。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5.圖中甲是甘肅省,乙是黑龍江省,丙是山西省,丁是陜西省。主要分布在第三級階梯的是黑龍江省。而甘肅省、山西省和陜西省主要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6.【答案】A【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解析】【分析】 ①②位于黃河上游,特別是龍羊峽至青銅峽河段,地形險峻,山勢陡峭,峽谷綿延,水流湍急,總落差1 300多米,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黃河上游比較大的峽谷有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等,在這些峽谷修建了一系列水電站。故①正確,②錯誤;③位于黃河中游,中游穿行于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有無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匯入,隨著流量的不斷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劇上升。進入黃河的泥沙近90%來自于中游流域。故③正確;④位于黃河下游,進入華北平原,落差急劇減小,干流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故④錯誤。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口以上為上游,河流長度較長,流域面積廣,水流清澈,含沙量小;黃河從河口到河南的舊孟津為中游河段,其長度較小,該河段流經了土質疏松、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含沙量大;黃河從桃花峪以下為下游,其長度最小,黃河從中游攜帶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積,形成地上河,其流域面積狹小。7.【答案】B【知識點】臺灣【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臺灣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約占總面積的2/3。山脈集中分布在臺灣島的中部和東部,中央山脈縱貫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國東部最高峰 。平原主要集中在臺灣的西部地區,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甘蔗、茶葉、熱帶和亞熱帶水果。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臺灣,簡稱“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臺北。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方,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包括臺灣島、臨近屬島和澎湖列島等80多個島嶼,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第一大島,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8.【答案】A【知識點】黃土高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安塞腰鼓,窯洞居住是黃土高原風情;靠天養畜,牦牛成群是青藏高原風情;臨河建屋,小船悠悠是南方地區的風情;綠洲農業,瓜果飄香是西北地區的風情。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一句俗諺,比喻一定的環境造就一定的人才.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思想觀念不同、人文歷史不同、為人處事不同,文化特征也不同.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風土人情大不相同.9.【答案】B【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成都平原就像一把扇子平鋪在四川盆地內部,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沛。 ②③④ 說法都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10.【答案】C【知識點】上海【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上海是的優越條件,包括②地處東海之濱,大陸海岸線中樞,交通方便;④經濟基礎良好,教育發達,人力資源豐富。 ②④ ,正確。①氣候宜人,土地廣袤,礦產資源蘊藏豐富,錯誤,礦產資源缺乏。③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是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錯誤,應該是烏魯木齊。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上海市,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上海是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上海位于中國華東地區,界于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11.【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840年6月,英國艦隊侵入中國廣東海面,鴉片戰爭正式爆發。1842年英國政府為保護8月,英國艦隊沿長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鴉片戰爭簽訂的《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資本主義的漩渦。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改變,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鴉片戰爭是導致中國走進一百多年屈辱歷史的戰爭,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鴉片戰爭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鴉片戰爭的史實。12.【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太平天國運動后,洪仁玕編寫《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主張,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來文明的成果,體現出傳統農業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的轉變。ACD三項均不能論證題干這一觀點,不符合題意;B項《資政新篇》能夠論證題干觀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要求運用所學知識解讀題干信息。13.【答案】C【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據“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雖未達到目的,然而能有相當的成績,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同治年間起始的自強運動”指的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起初是目的是自強求富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洋務運動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洋務運動前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例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道路。C項①③④能印證“相當的成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理解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14.【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維新運動決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敗。從一開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陣思想的巨浪。當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動展開時,它所喚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過來又加深和擴大了這陣巨浪”主要反映了戊戌變法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戊戌變法有利于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政權,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戊戌變法的領導人、內容、性質以及作用。15.【答案】A【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和材料“……民族抵御意識的全部喪失”可知,1901年,簽定《辛丑條約》,其中規定,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使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A項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最能體現題干材料觀點,符合題意;B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有利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不符合題意;C項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使使館區成為國中之國和侵略中國的大本營,不符合題意;D項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這是清政府外交機構近代化的表現之一,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丑條約》。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關鍵信息是“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戰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御意識的全部喪失”。16.【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由材料“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可知,“國體之改革”是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③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描述錯誤,結束的是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辛亥革命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④描述錯誤。A項①②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影響的認識。需正確認識有關辛亥革命的意義。17.【答案】A【知識點】五四運動【解析】【分析】據題干材料“中華民國八年……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可以說是在這一年覺醒的;我個人的小小意識則確實是這一年覺醒的。”結合所學可知,是對五四運動的描述。“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是指愛國救亡精神。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A項愛國救亡精神是“當代中國的集體意識”主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五四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18.【答案】B【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解析】【分析】據題干“這一……大事件,距離上海開埠78年,距離辛亥革命10年,距離五四運動2年……青磚黛瓦的石庫門建筑與海納百川的遠東大都市上海,一同見證了浩浩蕩蕩的紅色巨流。”結合所學可知,這一“大事件”是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中共一大是題干“大事件”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中共一大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19.【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材料中,孫中山回顧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國社會現狀,指出雖然中國較早進行革命,但并未如俄國十月革命般成功,因此孫中山向蘇俄學習,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措施,推動第一次國共合作。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進行國共合作是孫中山所采取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孫中山的話語為依托,考查國共第一次合作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20.【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依據“由于他們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可知,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召開分共會議,大量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國民革命失敗給中共的主要教訓是,要想革命勝利,必須做到必須獨立自主的掌握革命領導權。故中國共產黨人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是國民黨右派的背叛。A項北伐戰爭的勝利跟材料無關,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取得了勝利,不符合題意;B項十月革命的影響跟材料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秋收起義的失敗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D項國民黨右派的背叛是中國共產黨走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民大革命失敗,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1.【答案】D【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大會認真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軍建黨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核心內容是黨指揮槍,重申了黨對紅軍實行絕對領導。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A項遵義會議是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不符合題意;B項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符合題意;C項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不符合題意;D項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古田會議的內容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古田會議的內容。22.【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由于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民革命結束,進入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即1927-1937年。ABC三項和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國共對峙時期是其中★對應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23.【答案】A【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解析】【分析】依據所學,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經過精心策劃,炸毀沈陽北郊柳條湖的一段路軌,反誣是中國軍隊破壞,日軍以此為借口,炮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城,這就是“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東北三省淪陷。題干描述的是九一八事變。A項九一八事變是題干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九一八事變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具備解讀題干和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24.【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題干“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并結合所學知,1937年日本發動了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所以出現了題干中的現象。A項是對于題干主旨誤讀,不符合題意;BD兩項分別出現在在1931年與1948年,不符合題意;C項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是出現題干變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25.【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攻奪據點”“破襲交通”可知,此戰役是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發起百團大戰。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百團大戰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A項國民大革命中的北伐戰爭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不符合題意;B項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不符合題意;C項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戰斗志,符合題意;D項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最大勝利,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表格信息。26.【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材料是在強調“長沙大捷”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美國總統羅斯福也稱:“盟軍的勝利,全賴華軍長沙大捷”,所以本題的材料是意在突出“長沙大捷”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 的“國際”影響。A項提高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國際影響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長沙會戰的歷史意義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要求學生結合抗戰相持階段的特征和當時的反法西斯國際環境來分析材料。27.【答案】A【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解析】【分析】抗戰勝利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戰線。中共在統一戰線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國民黨正面戰場在抗戰初期進行了積極的抵抗。中國的抗日戰爭還得到了世界上進步、正義力量的支持;題干中毛澤東認為“抗日勝利的原因是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A項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挽聯中,毛澤東認為抗日勝利的原因,符合題意;B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戰勝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及意義。28.【答案】B【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中原解放區發起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爆發。A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中原解放區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全面內戰爆發的史實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應重點掌握這一事實。29.【答案】B【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向國民黨統治區發動大規模進攻,直插敵人兵力空虛的大別山地區,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劉鄧大軍開辟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毛澤東對這一戰略部署作了生動的比喻:蔣介石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陜北、山東,好比拳頭一張,胸膛就露出來了,這樣的兵力部署很像一個啞鈴,兩頭力量強,還有攻勢,中間力量弱,處于防御,我們就攻其薄弱部分,從中間突破,像一把尖刀,插進敵人的胸膛。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人民解放軍由防御轉為進攻是歌里唱的“一把劍”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解放戰爭時期”:“好比一把劍,直插在蔣介石的心里面”。分析材料、理解材料,掌握挺進大別山的史實有利于解答本題。30.【答案】D【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中國近代教育發展舉步維艱,題干中表述準確的史實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了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新式學校;百日維新時創辦京師大學堂;1905年停止科舉制,統一全國學制。④不屬于近代教育。D項①②③表述準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教育發展的相關史實。31.【答案】(1)四川省;云南省;廣州;杭州;重慶市(2)黃海(3)柴達木;內蒙古(4)太行;二;三(5)帕米爾高原(6)a;C【知識點】我國的疆域;我國的行政區劃;地勢和地形【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省級行政區名稱:①是四川省,②云南省,省級行政中心:③是廣東省,行政中心是廣州市,④是浙江省的行政中心杭州;與①省相鄰的某直轄市為重慶市(2)、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寫出我國的臨海⑤是黃海(3)、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單元名稱:A.柴達木盆地,B.內蒙古高原(4)、根據題意,結合給出的中國地圖,C.太行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之一。(5)、D省有我國領土最西端帕米爾高原。(6)、我國第二大島嶼是海南島,對應的是圖中的a(填字母),你認為下面哪個美稱可以用來形容島嶼 C蝴蝶王國。紅松之鄉是伊春,天府之國是成都,石油寶庫是中東地區【點評】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山脈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的分界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32.【答案】(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2)依據:《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為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或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人們的悲慘生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3)主要原因:①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起了決定性作用。③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答出任意兩點或意思相近觀點即可)(4)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認識:①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艱難曲折的。【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工農武裝割據;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甲午中日戰爭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據材料一中的關鍵信息“日本”、“1895年”、“失敗”,可推斷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結合所學可知,1894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大加深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本題考查《辛丑條約》和辛亥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1901年,清政府戰敗,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所以說中國陷入無盡的黑暗。“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指的是辛亥革命。因為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勝利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因此1911年“一道閃電劃過”,中國“黑暗依舊”。(3)本題考查1945年中國能成為“名義上的大國”的主要原因。結合材料三聯系所學知識,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1945年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洗刷了中國的百年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而且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戰,有力的鉗制了日軍的力量,對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起了決定性作用。(4)本題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受挫之后,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第三問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馬關條約》。(2)依據:《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為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或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人們的悲慘生活;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建立起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3)主要原因:①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②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徹底打敗日本法西斯起了決定性作用。③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答出任意兩點或意思相近觀點即可)(4)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認識:①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救中國。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是艱難曲折的。【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近代中國屈辱歷史與近代化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斗爭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近代侵華戰爭、近代化探索與抗日戰爭的內容及影響。33.【答案】(1)建立黃埔軍校;北伐戰爭;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2)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或占領南京)(5)合則兩利,分則兩傷【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解析】【分析】(1)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重大成果是: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建黃埔軍校,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的軍事政治人才;1926年,國民政府發動了北伐戰爭,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北伐戰爭中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被譽為“鐵軍”。(2)為了讓蔣介石由“安內”轉向“攘外”,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3)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例有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中國共產黨敵后戰場著名戰例有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1924年,國民黨一大在廣州召開,大會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七七事變后,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為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奠定了軍事基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放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的統治結束。(5)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國共的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國共的分裂帶來內戰,所以從國共兩黨關系的變化中,得到的啟示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傷;兩黨合作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要加強兩黨的合作。故答案為:(1)建立黃埔軍校;北伐戰爭;葉挺領導的第四軍獨立團。(2)西安事變(兵諫蔣介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標志著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3)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革命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三大戰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或占領南京)。(5)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兩次國共合作,西安事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相關史實。解答材料解析題需要首先讀懂材料,然后結合問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據所學和材料有效信息組織答案,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蕭山區臨平區富陽區臨安區等多區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模擬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蕭山區臨平區富陽區臨安區等多區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模擬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