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歷社部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歷社部分)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七下·溫州期末)詩句“南國春意暖,北國正冰封”反映出我國(  )
A.海岸線漫長曲折 B.地形復雜多樣
C.緯度跨度較大 D.經度跨度較大
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2.圖示區域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炎熱 D.冷濕
3.圖中甲所在的地形區是(  )
A.四川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達木盆地
4.右側為黃河下游某處的河床剖面圖。造成如此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處高原,水流緩慢 B.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C.南水北調,人為改造 D.黃河上游含沙量大
5.2020年5月26日,港澳知名企業家何鴻槃逝世。何鴻染曾出資拍下遺失的圓明園十二獸首中的“馬首銅像”,并將其捐贈給國家。“十二獸首”流失于(  )
A.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
6.這場起義歷時14年,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在新的時代產生了新的特點,開創了中國農民戰爭不少先例,例如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反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這場起義指的是(  )
A.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國運動 D.黃花崗起義
7.“我之廉價工人, 彼亦得而使用; 我之豐富原料, 彼亦得而購買, 就地制造, 就地賣出, 運費既省, 關稅無多, 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 上述現象與《馬關條約》 哪項內容直接相關(  )
A.賠償日本兵費白銀二億兩
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C.開放沙市、 重慶、 蘇州、 杭州為商埠
D.割遼東半島、 臺灣、 澎湖列島給日本
8.河北省檔案館珍藏一幅《諸國欽差駐扎中國全權大臣之布告》,《布告》中要求“清政府懲治拳匪禍首、使館駐軍、拆除大沽炮臺”等。該《布告》發布的時代背景是(  )
A.八國聯軍占領北京 B.戊戌政變維新失敗
C.黃海戰敗甲午國恥 D.英國炮艦打開國門
9.觀察形勢圖, 該戰爭形勢圖所示的是(  )
A.廣州起義 B.武昌起義 C.二次革命 D.護國戰爭
10.民國初年,梁啟超發文稱:“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約法,忽而修改約法;忽而召集國會,忽而解散國會;忽而內閣制,忽而總統制;忽而任期總統,忽而終身總統……使全國民彷徨迷惑,莫知適從,政府威信,掃地盡矣。”此語表明(  )
A.民生主義思想深刻影響國民心理
B.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局面
C.民主共和成為當時主流社會思潮
D.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割據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30分。)
11.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國人民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抗爭、探索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屈辱的開始】
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的一壁。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探索的曲折】
材料二:洋務派在觀察強大對手(西方列強)的優點時,不歸功于對手的強壯如牛,反而歸功于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
——柏楊《中國人史綱》
材料三: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梁啟超《變法通議》
材料四:“革命為惟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
(1)結合所有知識,說說英國將“炮口”指向中國的根本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場戰爭(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的理由。
(3)根據材料二、三說說中國的探索方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方向一致,但方式卻很不一樣,結合所學和時代背景,分析促使孫中山主張革命的原因。
(4)有人說:“中國近代史的探索是在曲折中前進的”。請綜合材料二、三、四,聯系相關史實予以闡釋。(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
12.讀下圖,回答問題:
我國東北地區簡圖 東北地區氣候圖
(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   階梯,南部瀕臨我國的   海域。
(2)白山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   ,這主要是因為   。
(3)五常市是我國優質大米的重要產區,據圖分析當地水稻種植的有利條件。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詩句“南國春意暖,北國正冰封”反映出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其他說法不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南方的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光熱多,氣溫高;我國北方的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獲得的光熱少,氣溫低.所以,當黑龍江(北方)還是冰天雪地時,海南島(南方)已春耕生產。
【答案】2.A
3.C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點評】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干旱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區(深居內陸,并有山嶺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輸送到這里)。
2.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由于四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呈現了不同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區遠離海洋,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以干旱為主的地表特征 。因此,圖示區域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我國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主要的地形區有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 。圖中甲所在的地形區是塔里木盆地。 在新疆南部,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4.【答案】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形成圖中所示景觀的最主要原因是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帶來的泥沙在下游不斷沉積,導致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致使黃河決堤,發生洪澇災害。
5.【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就是在這次戰爭中遺失的。
ACD三項和“十二獸首”流失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十二獸首”流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6.【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判斷是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開始,1851年9月下旬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之后攻克武昌,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1856年的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64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太平天國運動是這場起義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經過和意義。
7.【答案】B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題文材料中的意思是西方國家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豐富資源開工設廠,省卻了運費和關稅,得到很大便利。根據所學知識,西方國家在中國開工設廠是在《馬關條約》之后。
ACD三項與題干現象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與題干現象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戰爭,要求學生結合甲午戰爭的結果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甲午戰爭的結果,還要搞清楚列強侵略中國的其他不平等條約的內容。
8.【答案】A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900年到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王朝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對列強的活動,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在北京劃定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居住。由材料“清政府懲治拳匪禍首、使館駐軍、拆除大沽炮臺”可知出自1901年的《辛丑條約》。
A項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是該《布告》發布的時代背景,符合題意;
B項戊戌政變維新失敗與1898年維新變法有關,不符合題意;
C項黃海戰敗甲午國恥與甲午中日戰爭有關,不符合題意;
D項英國炮艦打開國門與鴉片戰爭有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9.【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觀察地圖信息可知,這反映的是護國戰爭。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ABC三項和題干戰爭形勢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護國戰爭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護國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的相關史實,關鍵是對地圖的解讀。
10.【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判斷“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約法,忽而修改約法;忽而召集國會,忽而解散國會;忽而內閣制,忽而總統制;忽而任期總統,忽而終身總統”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局面。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各派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大小軍閥連年混戰,中國陷人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局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
11.【答案】(1)掠奪殖民地,開辟海外市場,扭轉貿易逆差。
(2)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從學習西方器物轉為學習西方制度
《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統治日趨腐朽,淪為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力量不斷壯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4)地主階級洋務派在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以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資產階級維新派推行的變法因守舊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但以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進行的戊戌變法,對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影響。
辛亥革命的成果雖然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的探索結果都走向了失敗,但是我們都在前進,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特點,所以說近代中國救亡強國之路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為了開辟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這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2)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材料二反映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器物),而材料三反映的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與此同時,資產階級革命力量不斷壯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的情況下,在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孫中山才斷然決然地起來革命。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邏輯嚴密,表述簡潔即可。
故答案為:(1)掠奪殖民地,開辟海外市場,扭轉貿易逆差。
(2)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從學習西方器物轉為學習西方制度;《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統治日趨腐朽,淪為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力量不斷壯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4)地主階級洋務派在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以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資產階級維新派推行的變法因守舊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但以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進行的戊戌變法,對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影響。
辛亥革命的成果雖然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的探索結果都走向了失敗,但是我們都在前進,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特點,所以說近代中國救亡強國之路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運用歷史知識解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運用歷史知識解題的能力。
12.【答案】(1)三;渤海
(2)夏季;降水集中在夏季或夏季多暴雨
(3)五常市地處東北平原,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水稻;臨近松花江,灌溉水源充足。
【知識點】東北三省
【解析】【分析】(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三階梯,南部瀕臨我國的渤海海域。
(2)、白山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夏季,這主要是因為降水集中在夏季或夏季多暴雨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從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故答案為:五常市地處東北平原,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水稻;臨近松花江,灌溉水源充足。
【點評】東北地區整體上位于大興安嶺以東,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地形以平原為主。東北地區位于我國北方地區,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地處中溫帶,耕地制度是一年一熟。甜菜是東北地區主要的糖料作物,春小麥是東北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東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我國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區,有“森林資源寶庫”之稱;過渡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將導致水土流失嚴重,使農業生態環境惡化。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檢測(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20七下·溫州期末)詩句“南國春意暖,北國正冰封”反映出我國(  )
A.海岸線漫長曲折 B.地形復雜多樣
C.緯度跨度較大 D.經度跨度較大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詩句“南國春意暖,北國正冰封”反映出我國南北緯度跨度大。其他說法不正確。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我國南北跨緯度廣,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南方的低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大,獲得的光熱多,氣溫高;我國北方的高緯度地區,太陽高度角小,獲得的光熱少,氣溫低.所以,當黑龍江(北方)還是冰天雪地時,海南島(南方)已春耕生產。
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2.圖示區域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  )
A.干旱 B.高寒 C.炎熱 D.冷濕
3.圖中甲所在的地形區是(  )
A.四川盆地 B.準噶爾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達木盆地
【答案】2.A
3.C
【知識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點評】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以草原、荒漠景觀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邊緣出現稀少的綠洲。這一切說明西北地區是一個以干旱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區(深居內陸,并有山嶺阻隔,海洋水汽很少輸送到這里)。
2.依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國劃分了四大地理區域,由于四區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呈現了不同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區遠離海洋,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因而降水稀少,形成了以干旱為主的地表特征 。因此,圖示區域最突出的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3.我國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主要的地形區有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 。圖中甲所在的地形區是塔里木盆地。 在新疆南部,面積約53萬平方千米,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4.右側為黃河下游某處的河床剖面圖。造成如此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處高原,水流緩慢 B.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C.南水北調,人為改造 D.黃河上游含沙量大
【答案】B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形成圖中所示景觀的最主要原因是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帶來的泥沙在下游不斷沉積,導致河床升高,形成地上河。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黃河下游游蕩在華北平原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使河床平均高出兩岸地面4~5米,成為舉世聞名的“地上河”,致使黃河決堤,發生洪澇災害。
5.2020年5月26日,港澳知名企業家何鴻槃逝世。何鴻染曾出資拍下遺失的圓明園十二獸首中的“馬首銅像”,并將其捐贈給國家。“十二獸首”流失于(  )
A.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
C.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期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伙同法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瘋狂搶掠園中珍寶,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毀了這座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就是在這次戰爭中遺失的。
ACD三項和“十二獸首”流失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十二獸首”流失,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6.這場起義歷時14年,達到了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在新的時代產生了新的特點,開創了中國農民戰爭不少先例,例如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反對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綱領、制度和政策等。這場起義指的是(  )
A.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國運動 D.黃花崗起義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判斷是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開始,1851年9月下旬攻克永安,12月,洪秀全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云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所封諸王受東王節制。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組織。太平天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之后攻克武昌,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正式建立與清廷對峙的政權。通過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全盛時期。1856年的天京事變,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1864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AB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太平天國運動是這場起義所指的事件,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經過和意義。
7.“我之廉價工人, 彼亦得而使用; 我之豐富原料, 彼亦得而購買, 就地制造, 就地賣出, 運費既省, 關稅無多, 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 上述現象與《馬關條約》 哪項內容直接相關(  )
A.賠償日本兵費白銀二億兩
B.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C.開放沙市、 重慶、 蘇州、 杭州為商埠
D.割遼東半島、 臺灣、 澎湖列島給日本
【答案】B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題文材料中的意思是西方國家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豐富資源開工設廠,省卻了運費和關稅,得到很大便利。根據所學知識,西方國家在中國開工設廠是在《馬關條約》之后。
ACD三項與題干現象無關,不符合題意;
B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與題干現象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戰爭,要求學生結合甲午戰爭的結果來分析。解答本題要搞清楚甲午戰爭的結果,還要搞清楚列強侵略中國的其他不平等條約的內容。
8.河北省檔案館珍藏一幅《諸國欽差駐扎中國全權大臣之布告》,《布告》中要求“清政府懲治拳匪禍首、使館駐軍、拆除大沽炮臺”等。該《布告》發布的時代背景是(  )
A.八國聯軍占領北京 B.戊戌政變維新失敗
C.黃海戰敗甲午國恥 D.英國炮艦打開國門
【答案】A
【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解析】【分析】1900年到1901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王朝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對列強的活動,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列強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在北京劃定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許中國人居住。由材料“清政府懲治拳匪禍首、使館駐軍、拆除大沽炮臺”可知出自1901年的《辛丑條約》。
A項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是該《布告》發布的時代背景,符合題意;
B項戊戌政變維新失敗與1898年維新變法有關,不符合題意;
C項黃海戰敗甲午國恥與甲午中日戰爭有關,不符合題意;
D項英國炮艦打開國門與鴉片戰爭有關,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9.觀察形勢圖, 該戰爭形勢圖所示的是(  )
A.廣州起義 B.武昌起義 C.二次革命 D.護國戰爭
【答案】D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觀察地圖信息可知,這反映的是護國戰爭。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ABC三項和題干戰爭形勢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護國戰爭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護國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的相關史實,關鍵是對地圖的解讀。
10.民國初年,梁啟超發文稱:“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約法,忽而修改約法;忽而召集國會,忽而解散國會;忽而內閣制,忽而總統制;忽而任期總統,忽而終身總統……使全國民彷徨迷惑,莫知適從,政府威信,掃地盡矣。”此語表明(  )
A.民生主義思想深刻影響國民心理
B.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局面
C.民主共和成為當時主流社會思潮
D.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割據
【答案】B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由題干材料判斷“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制定約法,忽而修改約法;忽而召集國會,忽而解散國會;忽而內閣制,忽而總統制;忽而任期總統,忽而終身總統”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局面。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各派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大小軍閥連年混戰,中國陷人了軍閥割據紛爭的動亂之中。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中華民國陷入政治混亂局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共30分。)
11.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國人民屈辱史,也是中國人民抗爭、探索史。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屈辱的開始】
材料一:對于中國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了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步。英國兵輪鼓浪而來,由沿海入長江,撞倒了堡壘的一壁。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探索的曲折】
材料二:洋務派在觀察強大對手(西方列強)的優點時,不歸功于對手的強壯如牛,反而歸功于對手有一副漂亮的拳擊手套。
——柏楊《中國人史綱》
材料三: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梁啟超《變法通議》
材料四:“革命為惟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1903年)
(1)結合所有知識,說說英國將“炮口”指向中國的根本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場戰爭(鴉片戰爭)是一塊界碑”的理由。
(3)根據材料二、三說說中國的探索方向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材料三和材料四探索方向一致,但方式卻很不一樣,結合所學和時代背景,分析促使孫中山主張革命的原因。
(4)有人說:“中國近代史的探索是在曲折中前進的”。請綜合材料二、三、四,聯系相關史實予以闡釋。(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
【答案】(1)掠奪殖民地,開辟海外市場,扭轉貿易逆差。
(2)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從學習西方器物轉為學習西方制度
《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統治日趨腐朽,淪為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力量不斷壯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4)地主階級洋務派在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以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資產階級維新派推行的變法因守舊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但以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進行的戊戌變法,對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影響。
辛亥革命的成果雖然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的探索結果都走向了失敗,但是我們都在前進,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特點,所以說近代中國救亡強國之路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知識點】鴉片戰爭;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頭號工業強國,為了開辟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這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
(2)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材料二反映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器物),而材料三反映的戊戌變法主張學習西方的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與此同時,資產階級革命力量不斷壯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在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的情況下,在中華民族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孫中山才斷然決然地起來革命。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邏輯嚴密,表述簡潔即可。
故答案為:(1)掠奪殖民地,開辟海外市場,扭轉貿易逆差。
(2)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從學習西方器物轉為學習西方制度;《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統治日趨腐朽,淪為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力量不斷壯大,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4)地主階級洋務派在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以經過30多年的建設,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資產階級維新派推行的變法因守舊勢力的反對而失敗,但以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進行的戊戌變法,對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影響。
辛亥革命的成果雖然被袁世凱竊取,但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綜上所述雖然我們的探索結果都走向了失敗,但是我們都在前進,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的特點,所以說近代中國救亡強國之路是在曲折中前進的。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運用歷史知識解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準確解讀題干信息和運用歷史知識解題的能力。
12.讀下圖,回答問題:
我國東北地區簡圖 東北地區氣候圖
(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   階梯,南部瀕臨我國的   海域。
(2)白山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   ,這主要是因為   。
(3)五常市是我國優質大米的重要產區,據圖分析當地水稻種植的有利條件。
【答案】(1)三;渤海
(2)夏季;降水集中在夏季或夏季多暴雨
(3)五常市地處東北平原,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水稻;臨近松花江,灌溉水源充足。
【知識點】東北三省
【解析】【分析】(1)、東北地區主要位于我國地勢三階梯,南部瀕臨我國的渤海海域。
(2)、白山水電站發電量最大的季節是夏季,這主要是因為降水集中在夏季或夏季多暴雨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從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故答案為:五常市地處東北平原,土壤肥沃,適合種植水稻;臨近松花江,灌溉水源充足。
【點評】東北地區整體上位于大興安嶺以東,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地形以平原為主。東北地區位于我國北方地區,耕地類型以旱地為主,地處中溫帶,耕地制度是一年一熟。甜菜是東北地區主要的糖料作物,春小麥是東北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東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我國天然林的主要分布區,有“森林資源寶庫”之稱;過渡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將導致水土流失嚴重,使農業生態環境惡化。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边坝县| 浏阳市| 阳新县| 青铜峡市| 天等县| 凤冈县| 临夏县| 故城县| 夏津县| 如东县| 武宁县| 扶余县| 龙游县| 朝阳县| 巴彦县| 大渡口区| 合肥市| 炉霍县| 隆安县| 华宁县| 辽中县| 余干县| 获嘉县| 金塔县| 叶城县| 镇雄县| 江永县| 武陟县| 明水县| 友谊县| 宽城| 区。| 仲巴县| 和田县| 青浦区| 冕宁县| 齐齐哈尔市| 阳泉市| 辰溪县| 慈利县|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