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郁達夫中學、富春中學等5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試卷(2022.11)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1.(2022八上·富陽期中)2022年6月26日是第35個國際禁毒日,今年的主題為:“健康人生,綠色無毒”。與“國際禁毒日”主題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 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2.(2022八上·富陽期中)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2022八上·富陽期中)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標志是( )A.金田起義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變4.(2022八上·富陽期中)閱讀下表,分析各省區上奏捐輸的銀兩主要用于( )各省區捐輸情況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地區 上奏人 上奏時間(道光) 銀(兩)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浙江 劉韻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廣東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A.虎門銷煙的開支B.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C.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軍費開支D.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5.(2022八上·富陽期中)用圖示法梳理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常用方法。下面圖示梳理的是( )外因:第二次鴉片戰爭 促進中國民族工業產生內因:清政府統治危機 是中國近代化開端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戊戌變法6.(2022八上·富陽期中)某校八年級(1)班的同學在模擬“甲午中日戰爭”的時事報道。其中表述與史實相符的是( )A.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北京條約》B.黃海大戰中犧牲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C.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D.日本侵略者進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7.下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 )A.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B.主要宣傳民主共和進步思想C.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 D.為變法成功奠定了理論基礎8.(2022八上·富陽期中)下圖是小張同學所做的讀書卡片,據此判斷他學習的內容是(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口號:“扶清滅洋 ●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結果: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A.虎門銷煙 B.戊戌變法C.太平天國運動 D.義和團運動9.(2022八上·富陽期中)一個個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程。其中下列內容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協定關稅 ②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 ③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10.(2022八上·富陽期中)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對下圖反映的學習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A.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B.清政府的腐朽無能與各階層的自救C.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D.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清政府的妥協11.(2022八上·富陽期中)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此“機關刊物”指的是( )A.《知新報》 B.《民報》 C.《時務報》 D.《國聞報》12.(2020九上·浙江月考)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義和團運動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2022八上·富陽期中)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小題。“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孫中山《討袁檄文》13.檄文中出現“萬戶涕淚”的原因是( )A.“二次革命” B.袁世凱復辟帝制C.護國戰爭 D.軍閥割據14.在孫中山這篇《討袁檄文》號召下,1915年底蔡鍔在云南宣告獨立,起兵北上討袁,史稱(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護國 D.護法運動15.(2022八上·富陽期中)下圖表格中的數據可以說( )農戶 1914-1918年 減少1500多萬戶耕地 1914-1918年 減少2600多萬畝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萬畝陸軍 1914-1918年 增加92萬多人軍費 1914-1918年 增加5000多萬元A.軍閥割據混戰的原因 B.護國戰爭的形勢C.軍閥割據混戰的后果 D.袁世凱復辟帝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10分,17題10分,共20分。)16.(2022八上·富陽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條約簽訂后,英國資產階級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萬萬或四萬萬人開放貿易,大家好像發了瘋似的”“只要中國人每年需用一頂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蘭現有的工廠就已經供給不上了”。材料二:農歷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國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行的拍賣會上,圓明園文物——銅兔首、銅鼠首被中國廈門商人蔡銘超分別以1400萬歐元拍得,但蔡銘超“拍而不買”,拒絕付款!(1)根據材料一,試分析概括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兩件獸首是在哪次戰爭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誰?(3)分別寫出下圖對應的兩個不平等條約的名稱。圖一:1842年《 》 圖二:1901年《 》(4)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我們哪些啟示?17.(2022八上·富陽期中)中國的近代化探索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這場……自強運動還是給中國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風的確是吹進來了,也奠定了中國工業的一個初步基礎,讓中國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業。材料二:下圖為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部分)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報紙不無戲謔地羅列了革命前后的變化:“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張鳴《辛亥:搖晃的中國》(1)材料一中的“風”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3)材料三中“革命”發生在哪一年?據材料三,分析這場革命有什么歷史意義。(兩個即可)(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歸納中國近代化經歷的歷程。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A項虎門銷煙與“國際禁毒日”主題相關,符合題意;BCD三項與“國際禁毒日”主題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史實。2.【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華權益,英法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于1856年10月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3.【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矛盾日漸尖銳化,導致天京事變發生。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并喪失了乘勝殲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致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A項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開始的標志,不符合題意;B項永安建制分封諸王,是太平天國運動發展的表現,不符合題意;C項定都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建立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不符合題意;D項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標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天京事變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經過。4.【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表格“各省區捐輸情況表(部分)”以及時間“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各省區上奏捐輸的銀兩主要用于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和掠奪原料;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線。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英軍北上直趨天津,威脅清政府。林則徐被革職查辦,琦善為欽差。1841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島。道光帝下詔對英作戰(關天培、陳化成戰死)。1842年8月,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投降。中國戰敗,1842年8月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注意表格內容里的“時間”與“銀(兩)”。5.【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為維護清朝統治,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生產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可知,圖示反映的是洋務運動。ACD三項和題干圖示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洋務運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圖片信息。6.【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5年初,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艦隊陷入絕境。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寫信給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勸其率艦隊投降,遭到嚴詞拒絕,在援軍無望的情況下,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A項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北京條約》與史實不符,《北京條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的條約,不符合題意;B項黃海大戰中犧牲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與史實不符,在黃海大戰中犧牲的鄧世昌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是鴉片戰爭中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題意;C項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與史實相符,符合題意;D項日本侵略者進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與史實不符,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沒有進犯北京,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中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據所學知,近代中國許多報紙、雜志在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黃遵憲、汪康年、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時務報》主要宣傳了維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嚴復在天津創立《國聞報》,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居于南北輿論界的領導地位。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變法時期出版的宣傳維新變法的刊物。8.【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從1898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這一口號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還帶有迷信色彩。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ABC三項和題干讀書卡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義和團運動是他學習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義和團運動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義和團運動的相關史實。9.【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南京條約》中規定協定關稅;1895年《馬關條約》中規定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1901年《辛丑條約》中規定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C項①②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10.【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上部分信息“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可知,這些都是西方列強的侵略。根據圖示下部分信息“陳化成督戰吳淞”“鄧世昌黃海海戰”“聶士成天津殉國”可知,這些反映的是中國人民的反抗。故圖片反映的主題應概括為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A項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概括最準確,符合題意;B項清政府的腐朽無能與各階層的自救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抗,無法體現清政府的腐朽,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近代化的探索運動主要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題干沒有反應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不符合題意;D項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清政府的妥協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并且圖示無法體現清政府的妥協,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注意題干圖示的正確解讀。11.【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故此“機關刊物”指的是《民報》。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民報》是此“機關刊物”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同盟會和三民主義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12.【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西方列強的侵略,打碎了中國人的美夢,中國人民開始覺醒,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資產階級維新派1898年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學習君主立憲制,但最終失敗,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另辟蹊徑,掀起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共和制。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辛亥革命是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以及特點。【答案】13.B14.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和護國戰爭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3.據材料“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萬戶涕淚”的原因指的是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竊取辛亥革命果實袁世凱公開稱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舉行登基大典,廢除民國紀元,改為洪憲元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等人發動護國戰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夢。ACD三項都不是檄文中出現“萬戶涕淚”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袁世凱復辟帝制是檄文中出現“萬戶涕淚”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底,袁世凱準備元旦登基,復辟帝制。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群豪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南下,籌劃討袁。1915年底,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1916年3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A項黃花崗起義是1910年,領導人是黃興,與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武昌起義發生于1911年10月10日,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戰爭是在孫中山《討袁檄文》號召下,1915年底蔡鍔在云南宣告獨立,起兵北上討袁,不符合題意;D項護法運動是為了反對段祺瑞的賣國獨裁統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示歷史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北洋軍閥的割據混戰;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由于中國仍舊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軍閥割據、戰事不斷、軍閥割據局面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軍閥割據局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軍閥割據混戰的后果可以用題干表格中的數據說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16.【答案】(1)打開中國市場。(2)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劫掠者:英法聯軍。(3)南京條約;辛丑條約(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無力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或:清朝政治腐敗導致國力衰弱)(5)啟示:要積極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國優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發展國防力量;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點即可)【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2)材料中兩件獸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劫掠的。當時英法聯軍打到了北京,并火燒了圓明園,大肆掠奪中國的文物。(3)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由于清政府的腐敗,中國戰敗,1842年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1901年被迫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辛丑條約》。(4)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府腐敗導致國力衰弱,說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5)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積極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國優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發展國防力量;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故答案為:(1)打開中國市場。(2)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劫掠者:英法聯軍。(3)南京條約;辛丑條約。(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無力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或:清朝政治腐敗導致國力衰弱)(5)啟示:要積極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國優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發展國防力量;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點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等相關史實。17.【答案】(1)西方先進的技術。(2)戊戌變法。(或者百日維新)(3)1911,意義: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兩個即可)(4)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這場……自強運動還是給中國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風的確是吹進來了,也奠定了中國工業的一個初步基礎,讓中國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業”,聯系所學,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因此材料一中的“風”指的是西方先進的技術。(2)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開始。(3)材料三“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反映的是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4)據已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由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到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歷程。故答案為:(1)西方先進的技術。(2)戊戌變法。(或者百日維新)(3)1911,意義: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兩個即可)(4)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郁達夫中學、富春中學等5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試卷(2022.11)一、選擇題(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每小題2分,共15題,共計30分。)1.(2022八上·富陽期中)2022年6月26日是第35個國際禁毒日,今年的主題為:“健康人生,綠色無毒”。與“國際禁毒日”主題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 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前后用了23天,銷毀鴉片110多萬千克。虎門銷煙是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A項虎門銷煙與“國際禁毒日”主題相關,符合題意;BCD三項與“國際禁毒日”主題無關,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史實。2.(2022八上·富陽期中)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戰爭是(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由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華權益,英法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于1856年10月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鴉片戰爭使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3.(2022八上·富陽期中)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標志是( )A.金田起義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變【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56年,由于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矛盾日漸尖銳化,導致天京事變發生。天京事變使太平天國元氣大傷,并喪失了乘勝殲滅敵人的有利時機,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致使太平天國由盛轉衰。A項金田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開始的標志,不符合題意;B項永安建制分封諸王,是太平天國運動發展的表現,不符合題意;C項定都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建立了與清政府對峙的政權,不符合題意;D項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標志,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天京事變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太平天國運動的經過。4.(2022八上·富陽期中)閱讀下表,分析各省區上奏捐輸的銀兩主要用于( )各省區捐輸情況表(部分)(注: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地區 上奏人 上奏時間(道光) 銀(兩)福建 保昌 二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20000浙江 劉韻珂 二十一年十月初四日 1200000廣東 奕山 二十二年十月十九日 1800000A.虎門銷煙的開支B.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C.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軍費開支D.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答案】B【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表格“各省區捐輸情況表(部分)”以及時間“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各省區上奏捐輸的銀兩主要用于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和掠奪原料;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戰爭爆發的導火線。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英軍北上直趨天津,威脅清政府。林則徐被革職查辦,琦善為欽差。1841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島。道光帝下詔對英作戰(關天培、陳化成戰死)。1842年8月,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投降。中國戰敗,1842年8月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鴉片戰爭的軍費開支與戰爭賠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注意表格內容里的“時間”與“銀(兩)”。5.(2022八上·富陽期中)用圖示法梳理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常用方法。下面圖示梳理的是( )外因:第二次鴉片戰爭 促進中國民族工業產生內因:清政府統治危機 是中國近代化開端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義和團運動 D.戊戌變法【答案】B【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為維護清朝統治,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生產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可知,圖示反映的是洋務運動。ACD三項和題干圖示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洋務運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圖片信息。6.(2022八上·富陽期中)某校八年級(1)班的同學在模擬“甲午中日戰爭”的時事報道。其中表述與史實相符的是( )A.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北京條約》B.黃海大戰中犧牲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C.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D.日本侵略者進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答案】C【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解析】【分析】1895年初,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北洋艦隊陷入絕境。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寫信給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勸其率艦隊投降,遭到嚴詞拒絕,在援軍無望的情況下,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A項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北京條約》與史實不符,《北京條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的條約,不符合題意;B項黃海大戰中犧牲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與史實不符,在黃海大戰中犧牲的鄧世昌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是鴉片戰爭中的民族英雄,不符合題意;C項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與史實相符,符合題意;D項日本侵略者進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與史實不符,甲午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沒有進犯北京,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甲午中日戰爭中史實。要求識記基礎史實。7.下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 )A.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B.主要宣傳民主共和進步思想C.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 D.為變法成功奠定了理論基礎【答案】C【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據所學知,近代中國許多報紙、雜志在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896年8月9日黃遵憲、汪康年、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時務報》主要宣傳了維新思想。1897年10月26日,嚴復在天津創立《國聞報》,宣傳維新變法思想,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居于南北輿論界的領導地位。圖為維新變法期間各地創辦的重要報刊。這些報刊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推動維新變法思想廣泛傳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戊戌變法時期出版的宣傳維新變法的刊物。8.(2022八上·富陽期中)下圖是小張同學所做的讀書卡片,據此判斷他學習的內容是(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口號:“扶清滅洋 ●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結果: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A.虎門銷煙 B.戊戌變法C.太平天國運動 D.義和團運動【答案】D【知識點】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從1898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活躍在山東的民間組織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掀起了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這一口號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還帶有迷信色彩。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義和團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沉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ABC三項和題干讀書卡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義和團運動是他學習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義和團運動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義和團運動的相關史實。9.(2022八上·富陽期中)一個個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程。其中下列內容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協定關稅 ②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 ③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答案】C【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842年《南京條約》中規定協定關稅;1895年《馬關條約》中規定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1901年《辛丑條約》中規定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C項①②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10.(2022八上·富陽期中)通過梳理歷史線索可以明確學習主題。對下圖反映的學習主題概括最準確的是( )A.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B.清政府的腐朽無能與各階層的自救C.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D.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清政府的妥協【答案】A【知識點】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上部分信息“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可知,這些都是西方列強的侵略。根據圖示下部分信息“陳化成督戰吳淞”“鄧世昌黃海海戰”“聶士成天津殉國”可知,這些反映的是中國人民的反抗。故圖片反映的主題應概括為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A項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概括最準確,符合題意;B項清政府的腐朽無能與各階層的自救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外國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反抗,無法體現清政府的腐朽,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化的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近代化的探索運動主要有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等,題干沒有反應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不符合題意;D項西方列強瓜分狂潮與清政府的妥協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并且圖示無法體現清政府的妥協,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外國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注意題干圖示的正確解讀。11.(2022八上·富陽期中)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刊物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此“機關刊物”指的是( )A.《知新報》 B.《民報》 C.《時務報》 D.《國聞報》【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后來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故此“機關刊物”指的是《民報》。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民報》是此“機關刊物”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同盟會和三民主義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孫中山在《民報》的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12.(2020九上·浙江月考)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 ) A.義和團運動 B.洋務運動 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解析】【分析】近代中國的探索之路充滿曲折,如圖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西方列強的侵略,打碎了中國人的美夢,中國人民開始覺醒,進行了一系列深刻的變革,資產階級維新派1898年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學習君主立憲制,但最終失敗,1911年資產階級革命派另辟蹊徑,掀起辛亥革命,學習西方的共和制。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辛亥革命是①處所示道路對應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中國近代化探索的歷程以及特點。(2022八上·富陽期中)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小題。“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孫中山《討袁檄文》13.檄文中出現“萬戶涕淚”的原因是( )A.“二次革命” B.袁世凱復辟帝制C.護國戰爭 D.軍閥割據14.在孫中山這篇《討袁檄文》號召下,1915年底蔡鍔在云南宣告獨立,起兵北上討袁,史稱(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護國 D.護法運動【答案】13.B14.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和護國戰爭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13.據材料“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萬戶涕淚”的原因指的是袁世凱復辟帝制。1915年12月12日,竊取辛亥革命果實袁世凱公開稱帝,宣布于1916年元旦舉行登基大典,廢除民國紀元,改為洪憲元年。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等人發動護國戰爭,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夢。ACD三項都不是檄文中出現“萬戶涕淚”的原因,不符合題意;B項袁世凱復辟帝制是檄文中出現“萬戶涕淚”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15年底,袁世凱準備元旦登基,復辟帝制。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號召愛國群豪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孫中山南下,籌劃討袁。1915年底,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1916年3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之下被迫宣布取消。6月,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A項黃花崗起義是1910年,領導人是黃興,與題干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武昌起義發生于1911年10月10日,不符合題意;C項護國戰爭是在孫中山《討袁檄文》號召下,1915年底蔡鍔在云南宣告獨立,起兵北上討袁,不符合題意;D項護法運動是為了反對段祺瑞的賣國獨裁統治,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2022八上·富陽期中)下圖表格中的數據可以說( )農戶 1914-1918年 減少1500多萬戶耕地 1914-1918年 減少2600多萬畝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萬畝陸軍 1914-1918年 增加92萬多人軍費 1914-1918年 增加5000多萬元A.軍閥割據混戰的原因 B.護國戰爭的形勢C.軍閥割據混戰的后果 D.袁世凱復辟帝制【答案】C【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解析】【分析】仔細觀察圖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示歷史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北洋軍閥的割據混戰;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由于中國仍舊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在帝國主義各國的分別收買和互相爭奪下,分裂成幾個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軍閥割據、戰事不斷、軍閥割據局面對經濟造成嚴重破壞、軍閥割據局面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軍閥割據混戰的后果可以用題干表格中的數據說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根據相關文字的提示信息或準確識別圖片確定正確答案,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2小題,16題10分,17題10分,共20分。)16.(2022八上·富陽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條約簽訂后,英國資產階級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萬萬或四萬萬人開放貿易,大家好像發了瘋似的”“只要中國人每年需用一頂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蘭現有的工廠就已經供給不上了”。材料二:農歷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國佳士得拍賣公司舉行的拍賣會上,圓明園文物——銅兔首、銅鼠首被中國廈門商人蔡銘超分別以1400萬歐元拍得,但蔡銘超“拍而不買”,拒絕付款!(1)根據材料一,試分析概括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中,兩件獸首是在哪次戰爭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誰?(3)分別寫出下圖對應的兩個不平等條約的名稱。圖一:1842年《 》 圖二:1901年《 》(4)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近代中國的屈辱歷史給我們哪些啟示?【答案】(1)打開中國市場。(2)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劫掠者:英法聯軍。(3)南京條約;辛丑條約(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無力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或:清朝政治腐敗導致國力衰弱)(5)啟示:要積極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國優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發展國防力量;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點即可)【知識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解析】【分析】(1)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2)材料中兩件獸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劫掠的。當時英法聯軍打到了北京,并火燒了圓明園,大肆掠奪中國的文物。(3)1840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由于清政府的腐敗,中國戰敗,1842年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清政府戰敗,1901年被迫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辛丑條約》。(4)清政府在近代屢戰屢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府腐敗導致國力衰弱,說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無法戰勝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5)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積極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國優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發展國防力量;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故答案為:(1)打開中國市場。(2)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劫掠者:英法聯軍。(3)南京條約;辛丑條約。(4)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無力對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或:清朝政治腐敗導致國力衰弱)(5)啟示:要積極對外開放,解放思想,吸取外國優秀成果,不能固步自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發展國防力量;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等。(言之有理答出一點即可)【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列強的侵略和不平等條約等相關史實。17.(2022八上·富陽期中)中國的近代化探索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這場……自強運動還是給中國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風的確是吹進來了,也奠定了中國工業的一個初步基礎,讓中國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業。材料二:下圖為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部分)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報紙不無戲謔地羅列了革命前后的變化:“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張鳴《辛亥:搖晃的中國》(1)材料一中的“風”指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3)材料三中“革命”發生在哪一年?據材料三,分析這場革命有什么歷史意義。(兩個即可)(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歸納中國近代化經歷的歷程。【答案】(1)西方先進的技術。(2)戊戌變法。(或者百日維新)(3)1911,意義: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兩個即可)(4)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這場……自強運動還是給中國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風的確是吹進來了,也奠定了中國工業的一個初步基礎,讓中國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業”,聯系所學,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因此材料一中的“風”指的是西方先進的技術。(2)1898年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開始。(3)材料三“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反映的是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4)據已學知識可知,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經歷了一個由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到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歷程。故答案為:(1)西方先進的技術。(2)戊戌變法。(或者百日維新)(3)1911,意義: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兩個即可)(4)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到學習西方的先進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郁達夫中學、富春中學等5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試卷(2022.11)(學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郁達夫中學、富春中學等5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中試卷(2022.11)(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